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风水堪舆 >> 正文

风水学入门之《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


  《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

  ——风水文献的渊海

  堪舆: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曰:“堪舆家”。故“堪舆”民间亦呼之为“风水”,然或有称“堪舆”不只看风水而已?而应分0947五部份,曰:罗罗,日课。玄空学!葬法及形家!

  堪舆(风水)理论的源流和发展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段话出自晋人郭璞所著的《葬书》、这是“风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郭璞简明扼要地说明了“风水”理论的根本:以“生气”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以寻求一个理想的墓葬7167环境为着眼点。以福荫子孙为最终目的。7916对于如何界定风水的好坏。郭璞的观点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后世风水师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寻求能够藏风!得水!具有生气的吉地!用于安葬或是修建住宅、以便人们的发展繁衍,  

  然而中国数千年的“风水”观念却并非从晋代才突然产生,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墓葬中,一具尸骨的左右两旁赫然出现了用蚌壳砌筑的、图案极为清晰的“2318青龙”!“白虎”图形。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图形是古人对于天上星象在地上投影的理解!这与后世的“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概念隐隐相合、   

  到了风水术大肆张扬的魏晋南北朝,管!郭璞这样的风水宗0378师开始逐步完善过去有关风水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理论!唐末!风水大师杨筠松,卜则巍流落江西、其后世子弟逐渐形成了“形势宗”的风水派别。而“理气宗”开始0230时流传于福建,宋朝有位风水大师王推行其说!遂形成了另一大风水派别,   

  “形势宗”又称赣派。形法派!峦头派!该派学说注重在山川形势的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理气宗”又称闽派!宗庙派、理法派、他们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其考虑的因6586素有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

  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对于旷野,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故多注重形法!而对于井邑之宅,由于其受外部环境的限制。所以常常形法。理法并用,但无论“形势宗”还是“理气宗”。都遵循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这三大基本原则、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设有《堪舆部》、《堪舆部》。是迄今为止历代风水文献最大的库府,《堪舆部》的“汇考”部分实际是一部大型丛书。载录了⒛部风水书籍、它们分别是:《宅经》、《青囊海角经》,《葬经》!《地理指蒙》,《葬书》。 《杨筠松十二杖法》 。《博山篇》、《廖禹十六葬法》、《至宝经》、《神宝经》,《天宝经》,《乘生秘宝经》 。《璚林国宝经》。《五星捉脉正变明图》,《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1077《堪舆漫兴》?《堪舆杂著总索》、《葬经翼》,《水龙经》、《阳宅十书》。

  《堪舆部》的“总论”部分载录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的《四讳篇》。《杂岁篇》、《诘术篇》,这是反映汉代风水观念、并且给予批判的3篇檄文,

  《堪舆部》的《名流列传》载录了历代的风水师,他们是先秦的樗里子,朱仙桃,汉代的青乌先生、晋代的郭璞!陶侃!韩友!隋代的萧吉、舒绰、唐代的李淳风,张燕公,一行禅师!司马头陀、刘白头!浮屠泓!陈亚和!杨筠松!曾文遄!范越凤。厉伯韶、刘森!叶七,邵庭监。赖文俊!曾十七,苏粹明。丘延翰!方十九!张五郎!丁珏。濮都监。刘雍、廖禹。孙世南。李五牙。王应元,赖白发,李鸦鹊。钟可朝、曾道立!李普照。谢玢!宋代的唐九仙、陈希夷,胡矮仙、张子微。谢子逸,蔡神与、刘七碗。郑彦渊、刘子猷。丁应之,丘公亮、刘景清、刘应宝,弟子骧!王禄道!建心仙翁!刘元正、刘景明!刘谦,刘种桃,刘见道、谢和卿。刘云山。刘云峰,刘二郎。刘子仙、吴景鸾。宋花师,刘勾力。萧才精!廖信甫,李蓬洲,刘云岫!孙伯吼!刘潜、傅伯通!邹宽。徐仁旺!王饭。胡舜申!孙晤,达僧,铎长老。元代的梁饶,明代的张宗!幕讲僧。非幻和尚,周仲高。刘用寅。渠仲宁,杨宗敏。廖均卿!游朝宗、许国泰!裴士杰,徐拱,卜梦龙、杨院使者。吴仲宽,骆用卿!曾易明。谷宗纲。陈后,徐善继,汪朝邦,江仲京!汪本立,奚月川、周诏、李邦祥、李景溪。洪善祖、徐懋荣、毕宗义、

  《堪舆部》的“艺文”部分载录有晋嵇康的《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唐吕才的《五行禄命葬书论》,元赵访的《葬书问对》!《风水选择序》,明故翰的《风水问答序》,罗虞臣的《辨惑论》,项乔的《风水辨》,这些文章都对阴宅术进行了批判,

  堪舆即风水。其起源久矣,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春秋时!《尚书》中有:“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的记载、至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乎、……堪舆家曰不可”的记载、到明朝时。大军事家、也是堪舆名家、《郁离子》的作者刘基。在一次南游中行至大屿山一带、曾发感言:“5683奇哉大屿山?日1534后定可富甲天下,(大屿山!即香港第二大岛。)”而今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在我们对他精湛的堪舆造诣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堪舆这门学术的神妙。   

  那么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2429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9370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又说:“无水则风2941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3826在现实生活中!从宏观上讲!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发展的快,

  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在二十世纪中叶!亚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得风气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经济5898飞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被称作亚洲四小龙。然而当你去研究他们时发现!他们所处位置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经济体制也不同。但是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环海地区,

  这种现实情况与风水理论不谋而合!而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我国!也是沿海地区较内陆发展更为迅猛,当然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风水理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自古以来!风水学界8464的著述!汗牛充栋、浩若烟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派别林立、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形势派注重峦头方位的结合。理气派注3088重时运生克的原理。虽各有所长。但上升到一定层次,其结果。效应却是一致的!可谓是殊途0115同归   风水流派并没有确切!公认的分类!随4772着时光的流逝,风水流派将会越来越多!目前风水师的流派。严格来说,是一人一派,哪一派更好,用什么方法更灵验、很难在实践中检验!只有自己去体会与感受、从理念和所用的方法上看!大致可以分为八宅。玄空、杨公风水和过路阴阳四大派系,当然还有其它派别。但都是创立时间不长、或是以上四派的分支!   

  1 ,7804八宅派

  由唐代著名僧人一行所创,他精通4888历法和天文!著有《大7887衍历》,其理论核心是以八卦套九星配八宅为基础、结合九宫飞星的流年运转!把人分为东四和西四两命。纳入整个风水体系当中,真正实现了天(九星)地(八卦)人(九宫)三者合一的完美境界。是河图洛书最直接的体现,理论深合易理、源于河洛、其内容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在3539经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日益完善,至今发展成为风水界的一个重要派别、     2 。  堪舆

  玄空派 此派也是当今风水界的一大门派。以“沈氏玄空学”为最、属理气派、其内以洛书九星(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绿木星。五黄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为根本!外取自然环境的山水实物为依据。结合三元运气学说、通过排龙立穴!飞星布盘和收山出煞等独特的术数运算!往往应事如神。让人叹为观止,其理论精髓深刻地反应了天道运行!地势相应的自然法则。   

  3 !杨公派杨派也是起源于唐朝,是时任光禄大夫的杨筠松所创。当时他掌管灵台地理?在堪舆奇书《3026禁中玉函》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创立杨派风水,

  其理论基础分五大类!即“龙!砂。水、向!穴”!1237也就是“寻龙!觅水!观砂、立向,定穴”。由于其实效性立竿见影,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风行大江南北、直到今天!   

  综上所述,堪舆之学、博大精深,关乎4261人运家运乃至国运、举一0322个简单的例子,两次世界大战前夕、都有彗星出现、这或多或少地都说2922明了天象运行?地道从之的理论、就象哲人所说: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变!而地气应之!因此、我们应努力挖掘风水学之精髓。弘扬我华夏民族之灿烂文明。广推四海。造福众生!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