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中医基础入门的目录
中医基础五行表格

中医基础入门的目录
  概述一、祖国医药学发展史要二,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9122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第二章脏腑第一节脏与腑一!五脏二、六腑第二节精!气。血!津液一、精二、气三、血四!津液第三章经络第一节经络的概念、组成及作用一,经络的概念二!经络的组成三!经络的作用第二节十二经的名称分类!循行、交接规律及流注次序一、名称分类二。循行交接规律及流注次序第四章病1893因第一节七情致病第二节六淫致病一!风二、寒三!暑四!湿五、燥六、火第三节疫疬第四节饮食,劳倦一、饮食二。劳倦第五节痰饮,瘀血一。痰饮二、瘀血……第五章诊法第六章辨证第七章治则第八章中药第九章方剂第二部分常见病辨证与治疗第一章内科病第二章妇科病第三章外科病第四章肿瘤第三部分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中医与五行
  你好;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脾!肺!心。肝、肾。仅肾相应.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   1 整体观念: 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   2 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   3 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 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整体观:   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 人亦应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的属性   1。木的3923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 (曲直) 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0992性质的事物均   属於木.   2!火的特性:(炎上) 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 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   3、土的特性:(稼穑) 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4109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   4、金的特性:(从革)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金   5,水的特性:(润下)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 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 筋,爪, 目均属木.   2 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24页.   五行 五畜 五谷 6865五臭   木 鸡 麦 矂   火 羊 黍 焦   土 牛 稷 香   金 马 稻 腥   水 猪 豆 腐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相生:某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叫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论: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按此次序永恒运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2、五行的相克(相胜关系)   相克: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叫相克.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养火、使火正常生化.   《宝命全形论》:   木得金而伐,火 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 土胜水-五行相互克制的规律.   木   3!五行的制化   制:制约,克制 化:化生,变化   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叫做制化调节.    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保证了人体的协调平衡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五行学说,单从某一行,或仅认识某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医认为:凡具有相同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会发生相通的联系.如《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   既不同行,又不同类的事物,也会发生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邪气之客於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胜相加:如风淫伤脾,火淫伤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胜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稳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渐愈於春, 因木气自旺.   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观的重要方面.   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六节藏象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灵枢 营卫生成篇》: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气篇》: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循环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通法则.   《类经图翼》: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亢则害, 承乃治.   五行的胜覆调节:   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叫胜覆调节.   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1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对所胜行的过度克制.   1)太过:如木气过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气不足--土虚木乘.   相克:生理现象 相乘:病理现象   相乘:即相克太过.产生原因有:   1)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则木乘土.   2)乘袭者亢极。不受其它制约,强袭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强力制土、使土气   受损.   2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相乘 相侮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过:某行过强,反向克制原来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过弱,受所胜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节藏象论》: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   薄之也.   《五运行大论》: 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   胜,轻而侮之.   以火为例   乘所胜:火气太过。过分克金.   侮所不胜: 火气太过, 反过来侮克己之水.   所不胜乘之: 火气不及,则水来乘火.   己所胜轻而侮之:火气不及, 金要反过来侮火.   所生受病:火气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发生病变.   凡由太过,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为"胜气".   《至真要大论》: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即胜气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   去,称为"复气".   《   五常政大论》:不恒其德, 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   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属性. 五行中如出现太过而乘袭己所胜者,胜己者必来报复,使之平复.当太过之气恢复正常,所胜者与被胜者就会协调而同化.   《气交变大论》: 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   《五常政大论》: 微者复微, 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即报复的轻重,由过度克伐的大小而定.胜气重, 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这是五行运动的一条法则.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胜复调节的意义是恢复平衡.   火气太过,过分克金、则金气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於5841是水便旺盛!将太过的火气4218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   火气不足。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气偏盛. 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无以制土,从而引发土气胜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使不足的火气得以恢复.   五行包括两套自行调节机制,一为正常的相生相胜,一为反常的胜之与复.   3 五行母子相及:即连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 乾枯.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导致木不足;木 不足则生火无力,火势亦衰 .结果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   足.   1。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五行生克引起的病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2、乘侮关系传变:   1)相乘传变––相克太过!如木亢乘土.   2)相侮传变––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於疾病的诊断   1 指导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 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参考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3579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6851”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7982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7.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 和 。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 代医家 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 , 。 等书、   6.中2274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7.中医学包括 ! , 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 !昼 。夕 !夜 ,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 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为 ,   三、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观   五、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2944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试 8250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A 3.B 4.C 5.D 6.E 7.A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D   (二)B型题   1.D 2.C 3.E 4.B 5.C 6.A 7.C 8.A 9.B   (三)D型题   1.DE 2.AC 3.CE   (四)X型题   1.BCDE 2.BC 3.CDE 4.ABCD 5.BCD 6.ABCDE 7.BCDE 8.BCDE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 巢元方   5.《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 安 加 甚   10.辨证论治   11.心 五脏 自然界 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13.基础 动力 主宰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名词术词解释   1.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0961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8126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5140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6056于形而存在,,
中医五行指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配五脏!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
中医里说眼睛也另有五行指的是什么
  哦 我明白你要问什么了 来历不说了 自己查 中医 叫“五轮学说”!瞳人属肾、为水轮!黑眼属肝,为风轮。目7892眦和血络属心!为血轮。白睛属肺。为气轮,眼睑属脾、为肉轮,
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牵强附会的还是真正被证实的
  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有道理的?   每个人秉承的天地之气是不一样的!所以体质就不尽相同!现在科技已经证实。宇宙间存在暗物质,而且比可见的物质多得多!这个是我们古人预测到的、只是表述和暗4394物质不一样而已!,
中医行业五行属什么
  中医五行总体来讲就是一种归类,代表五种不同的属性.分别有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不断发生变化,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通过这些变化,在人体表现出的症状而进行辩证诊断.至于你说的制药是用水哪就不是属水了供只是一种材料的应用罢了.,
中医所说的喜怒哀乐伤人身五行有科学道理吗?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稜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2857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8824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4882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0719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中医里肾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肾的属性是水,
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中.我是什么型的人?
  虽然不知道你的时辰   但根据你的八字看 命属丙火(阳火)本性中有火型    大致(需要具体出生时辰才能精确)命中土最多 表现出属于土型人   具体缺金还是缺水 还要看时辰而定了.....!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