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正文

各国端午节习俗


世界那么大、不同的国家的风俗人情是不同的,那么你知道各国端午节习俗是怎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

各国端午节习俗

日 本端午节习俗

日本的端午节是主属于男孩子的节日!在这一天、他们会喝菖蒲酒,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3224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畅游鲤鱼6118旗相模川”?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自1988年起、每逢4月29日至5月5日、便有无数的海内外游客慕名涌来相模原市。河两岸拉起钢索!悬上用布或绸做成的比人还大的鲤鱼旗。任其随风飘荡、这鲤鱼旗从日本各地征集而来!约有千余条!据说这鲤鱼旗的数量在与年俱增!

和中国吃粽子不同,日本人在端5301午习惯吃“柏叶饼”?这是一种外形像中国的茶果!呈圆形或半圆形的食物!以洗净的梗米干燥后磨成的上新粉制成!包入甜馅料!做好后加上日语称为“柏”的槲栎叶或菝葜叶对折包在外面即成。

韩 国端午节习俗

说到韩国的端午节?最具特色的要数他们的“江陵端午祭”了,这是由一连串的庆祝活动组成的庆典,其盛大的程度、非一般的节日可比。其日程若从迎神祭算起!是连续五个昼夜(农历五月初三到初七)!若从山神祭开始到1156送神祭结束,则5581长达二十一天!若从酿神酒开始!更是长达月余(四月初五到五月初七),而对于一般的江陵市民而言,最热闹的还是从迎神祭到送神祭的这一个星期!整个市区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在巫祭和民俗活动之外?最吸引本地市民的端午祭活动是“乱场”,所谓“乱场”、是纷乱的市场,类似于中国的庙会、设在端午节前后十天的“乱场”!从餐饮到各类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谓包罗万象!江陵人喜欢到乱场购物。因为乱场是端午祭的一部分、这里的物品也被认为具有某种神性、而正规活动结束后的商品集市!也正是购买廉价物品的好机会,对于在端午5961祭期间前来观光的外国游客而言、“乱场”上的商品虽然价格不菲、甚至较非节日期间昂贵一些。但因这里云集了来自韩国各地的特色产品,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它们一网打尽,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韩国端午并不吃粽子,更没有龙舟比赛,过节期间、韩国家庭会2767吃艾叶糕等点心、

韩国端午节的特色食品是一种叫“车轮饼”的食物!是用蒸好的艾叶放在籼米面里揉。一直到揉到面变成草绿色,然后做成车轱辘模样、

越 南端午节习俗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采药: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许多集市上有此药专卖摊?

水果是越南端午的主角:他们认为吃水果是吃素,是对祖先的尊敬,而且可以帮助去除邪气,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

此外。在端午节,父母为子女准备糯米酒酿、黄姜7389糯米饭及桃。李!柠檬等几种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区让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鸡蛋和饮椰汁、大人饮雄黄酒、4912并将雄黄涂在小孩头。额、胸、脐各处以逐虫、

许多地区的孩子用指甲草涂染手指和脚趾。佩戴由巫师用五色线绳编制的符以辟邪,节日清晨。越南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0314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新 加 坡端午节习俗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除此之外。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在端午节最热门的活9174动就是—— 赛龙舟?

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参加中国等地举行的龙舟赛,美国人逐步了解了这一活动!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运动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1907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2004年中国农历端午节前夕。别开生面的比赛——端午龙舟大赛在俄罗斯拉开战幕!这次有趣的比赛共有60支队伍,600多名划船手参赛、龙舟赛的路程为250米。这是俄罗斯有史以来第一届龙舟大赛,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