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周易风水 >> 关于伊斯兰教的起源地?
周易起源地

关于伊斯兰教的起源地?
  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今沙特阿拉伯西部市麦加.   先知穆罕默德在此创立伊斯兰教.但是在开始时很不为当地人所理解.穆罕默德逃到了麦地那,他的教义受了麦地那人的欢迎.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后,帅领大军杀回了麦加.麦加贵族无法抵抗,只好投降并归依伊斯兰教.作为让步,穆罕默德也承认克尔拜(圣石)为伊斯兰教的圣物.   伊斯兰教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对外扩张.在穆罕默德去世之后不久,阿拉伯半岛就统一了,同时也开始向半岛以外扩张.!
汉族起源地
  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主源。4845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崛起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炎帝和黄帝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黄帝取得了胜利并称雄于中原。汉族世称“炎黄世胄”、“炎黄子孙”!其源盖出于此,   汉族之称,起于刘邦有天下之后!近人或谓王朝之号!8999不宜为民族之名!吾族正名、当云华夏,案《书》曰:“蛮夷猾夏”、《尧典》、今本分为《舜典》。《左氏》曰:“戎狄豺狼!诸夏亲昵、”闵元年。又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定十年。又载戎子驹支对晋人之言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襄十四年。《论语》曰:“夷狄之有君。不3708如诸夏之亡也,”《八佾》、《说文》亦曰:“夏,中国之人也,”则华夏确系吾族旧名。然二字音近义同、窃疑仍是一语、二字连用,则所谓复语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二语。意同辞异,古书往往有之!可看俞氏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列子》黄帝梦游华胥,附会为汉族故壤,未免失之虚诬!夏4302为禹有天下之号、夏水亦即汉水下流,禹兴西羌。《史记·5453六国表》,4347汉中或其旧国、则以此为吾族称号!亦与借资刘汉相同,且炎刘不祀,已越千年、汉字用为民族之名、久已不关朝号,,
莫姓起源地是哪里?有谁知道吗?
  莫姓以地为氏 另说以官为氏     《姓氏考略》对于莫氏的来源是这样考证的:“以地为氏!颛顼造鄚城、后去邑为莫、见刑子显三郡记!汉有富人莫氏、见游侠传,”     4295颛顼帝所造的鄚城、根据后世的考证。位置是在今河北省任丘县的北方!如此看来!长久以来莫氏虽然大多活跃于长江以南各地,但他们的发源地,却是在中华民族所发源的黄河流域。     不过?也有人认为莫氏是春秋时代楚国莫敖的后代!“以官为氏”而得姓?原来,当时楚国有一种叫作莫敖的官职!我们所熟悉的爱国诗人屈原,便世代担任这种官。依照这项文献。则莫氏是从屈氏一族分支出来的。算起来是楚国公族的后裔!同时,在春秋时代的群雄之中、楚国所在的位置偏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等地、这一点、当然也给后世的莫氏的称盛于南方!提供了很好的说明资料,     莫氏,还可能有第三支来源。那就是《通志氏族略》所说的:“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幕氏,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是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9791莫氏既然是幕氏省文而来!则跟后世源自虞舜的许多姓氏,自然都是谊属兄弟了!虞舜这一支以莫为姓的子孙、据说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北钜鹿鹿和湖北江陵一带,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莫姓人的组织情形8084比较复杂!至少有三个主要的来源。然而,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又有好几支来华9091定居的外族也改以莫为姓!一方面造成了莫氏的日益庞大!一方面却使得千百年来的莫姓人!由于头绪众多而很不容易找到自己的真正来处、     宋代,是莫氏一段极为辉煌的时期!尤其浙江吴兴的莫家。更是人材辈出!世代显达知名。     吴兴莫家的崭露头角!是开始于苏东坡曾以《西河跳珠轩》一诗相赠的名上莫君陈,据说、莫君陈的学问很好,9475而“御家严整如官府”!所以出了许多好子弟。一个个光耀莫氏门庭。     莫君陈共有莫砥、莫磻二子!莫磻在出任永嘉知县时。是一位士民为立生祠的好官,莫磻的儿子莫伯?,也是少有大志的著名学士!他的三个儿子!莫济、莫汲。莫冲,更先后擢进士第。分别作了大官,被当时誉为“三英”!第四代的莫?!成就更大,曾经在朝廷上做到直宝文0527阁学士及工部尚书的高官,发扬光大莫氏的门楣。使得莫3082氏长久以来。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周易是谁发明的呢?
  易经在伏羲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伏羲氏时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后又在夏商时期发展为被称作连山与归藏的易经!周易则是周代时期的易经、推动其发展的人物是周文王!、
陕西曾氏家族起源地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8117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事实上。中国姓氏当中!孔。孟!曾。颜四家、家谱最后都通到一个共同的祖先,俗称通天谱、基本上同姓就是同家人!这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但8851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真假已经难以辨别。或者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族8103的心理认同已经取得了一致、那么再去考证那些无法考证的真伪、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周易·系辞上》
  1象者!形像啊图像啊!看八卦的图像个什么东东,那就是象了!传说先人根据八卦发明了鱼网耕种用的耙、你4163看大过卦像不像个棺材,四角是四个钉子给钉上了。所以大过卦也3601叫棺材卦,用图像来表达意思!就是立象以尽意的意思、每个象每个人可以有无穷的想像。2卦者,挂起来的意思。把八卦挂起来!你看很多个都喜欢挂个八卦图、挂起来看清清亮高明明白白看得清楚嘛!这就是设卦以尽情伪,3每个卦开头都有一句话、像元亨利贞那样的句5776子就是系辞!如果每一卦是一篇文章、系辞就是一篇文章的开篇立意!概括总结,这就是系辞以尽其言的意思!4变而通之以尽利!我不太看变卦对变卦没什么研究!太累、但这却话的意思就是用变卦来测算事件利弊什么的!易有三义嘛。不易变易交易!6092这个变而通之就是变易、就是变通。不能死板较条、要灵活运用。鼓之舞之以尽神,鼓之舞之。鼓舞,鼓吹,吹捧、宣扬!推崇,就这像现在的媒体宣传造势的意思,以尽神、以达到宣扬八卦神奇神通的意思!算一卦啊!测测啊,算算啊!利害啊真准啊,真神啊。八卦真好啊。用起来真方便啊、这就是鼓之舞之以尽神,最早6146的八卦根本就不是经!它是一个工具?像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后来文王重卦,孔子做传、就成了经,我相信我的解释你会采纳。我的回答虽然不像老学究们那样貌似专业,但我相信。这样你更容易明了、
时辰的周易
  在论断八字命理时、往往有时不太准确,多半是因时辰有误所致、在我们生活中。全国都是统一使用北京标准时间,我国南北区域时差不算太大?而东西区域相差较大!而论命时就要严格按照出生地时间0032为太极点论断,时间差求法:北京时间。准确地说是指在东经120度所在地区的当地时间。由于北京大约在东经117度左右、故此北京时间12:12才是标准的北京当地时间的12点正!而或东或西的不同地区就要根据当地所在区域内的东经度数推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360度)、需24小时,每4分钟1度(1度1260距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原则)!其他地区。依此推算即可、例如:当北京时间12:00时、黑龙江东半部(东经130度)就是12:40、{12:00+(130-120)×4分=12:40}。西藏西半部和新疆中部(东经90度)就是10:00,{12:00-(120-90)×4分=10:00}!东经120度北京时间12点与其他地区所在东经度数时间对照表:东经│ 75 │ 80 │ 85 │ 90 │ 95 │ 100 │ 105时间│ 9:00 │ 9:20 │9:40 │10:00 │10:20 │10:40 │11:00东经│ 110 │ 115 │ 120 │ 125 │ 130 │ 135 │ 140时间│ 11:20│11:40 │12:00 │12:20 │12:40 │13:00 │13:20再如古代“占星术”起命宫时、先看太阳在什么宫。再以生时加在太阳所在宫里起顺数至卯位上、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星命学家推断一个人的命运时。都是以太阳作为命之所在?即日出于卯而没于酉!由于不同经度的地区见到太阳的时间是不同的。故而以出生时间论命时必须以当地时间为准!,
关于周易的论文
  一、谈谈《周易》理念的思维主线索   笔者认为,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古老《周易》!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变化过程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其占筮性的外壳、独特的卦象表现形式,简而零散的卦辞7951说明等等?就使得我们这些后来人认识其精髓要义非常不容易了、为给想继续对《周易》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入门有所帮助、在此。在介绍《周易》核心内容《易经》之前、还得对《周易》学说的思维方式,认知思路作最直接的说明!这是因为。在表现学问的方法上,探讨认知的思路等各方面、《周易》与现代学说和方法完全不同,   首先,《周易》讨论认知的基本出发点是: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特征就?quot;变化"!也就是说、惟有"变化"才是事物的永恒性质!因此、承认这种特征!这种基本性质并用变化的目光!变化的观念认识事物!是《周易》作者们做学问的起始出发点。所以!《周易》理念的第一步就是:变化、   第二。从整体、宏观的审视方式出发。观察、总结,研判世界上7334万事万物的共性特征?   《周易》作者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变化,都有变化方向异同的共性特征!《周易》就是沿着这个基本性认知结论。导出了《周易》专用的第一个概念:阴阳。   顺便在此对《周易》学问方法中的最重要的方式作点介绍。《周易》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是始终对客观实在中事物变2819化现象!用深入挖掘内在本质原因和形象表现外在变化方向上的特征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所谓?quot;形而上"!"形而下"的区分和区别、   所以!《周易》中的第一个有明确内涵的"阴阳"概念,有多种含义:用阴阳表现事物变化中的变化方向上的外在表现特征!用阴阳反映事物变化内在的、决定外在的变化方向的本质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本9868文所说的"方向"、也就是《周易》理念概念中"阴阳"概念的实质!并不是仅类似于几何学或现代各学科关于"空间"性质4247的含义!而是万事万物在变化时、可以通过观察,识别和区分出的任何互为7382对立的不同变化趋势的划分、如,人类和生物界9435中的男女,公母!雄雌之分,物体温度变化中的升高或降低之分!化学变化中的分解与聚合(化合)的对照,人的情绪变化中的哭与笑,悲与喜、男女之间是结合还是分手等等,也就是说!所?quot;方向"、并没有特定的具体内涵,   第三。对产生变化。以及变化方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这就是所说的"阴阳"概念在"形而上"中的"相摩相荡"原理!就是在说。任何事物的基本性质中。都有内在的阴阳属性始终在"相摩相荡"、这种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存在和结果、决定了事物的"阴?quot;性质。外在表现特征以及变化的方向、根据7654观察得到的现象。可将客观现实中的这种"阴阳"属性分为三类:事物呈阳性特征,事物呈阴性特征。事物的"阴阳"属性呈中性。在上述划分中。就充分显示了向不同方向变化或保持原状的根本原因。   另外。对于变化方向上的类别和形态划分又可分为四类:   事物向阳性方向变化,   事物向阴性方向变化,事物呈对立事态发展。   事物呈阴阳融合趋势发展?这种分类就是所谓的变化形态的"四象,   二。从"乾""坤"两卦看《周易》是如何表现认知和学问的    现代认知体系表现学识见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语言文字表述!数学工具揭示和展现。9438图形图表描绘等等!同样。《周易》在这方面也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才华、他们是采用另一种极独特的方式、用卦象6214和卦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事物变化规律和自己对此的见解的。   应该简要告诉大家的是。《周易》的《易经》中所采用的卦象是用来揭示和表现事物变化的原因的。用卦象的内在结构原理和结构内容极其原因与内容中的"阴阳""相摩相荡"关系来展示,反映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形态、而卦辞则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表现特定类型的变化过程外在表现特征、包括变化过程的整体特征和过程中各个阶段性特征!而这里所说的所?quot;特征",就是指事物在各种复杂性类型的变化中!变化方向上的不同特殊表现和特点!这就是被称之为是卦辞中的象辞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了卦名、卦!爻辞中的象辞组成!二是兆辞部分,本人习惯2276于"占断之辞"的说法?其含义将在下文中再议,   首先!应明白《周易》中的主要。核心内容《易经》所显示的八八六十四卦、其实是在展示各个复杂型事物变化过程的不同类别!比如说。一个男将!一个女将,本来是姓张姓李或叫维克多,施密特什么的在各过各!现在。由于一种叫结婚的把戏要把两个人搞到一堆去了?那么!在高高兴兴地喜接连理之际。这小两口今后的婚姻生涯究竟会怎么样呢。是从如胶似漆开始直至白头到老。双宿双飞、真的是恩恩爱爱一辈子。还是最后弄得个像本拉登与布什总统两人一样、都把对方1476恨得个咬牙切齿。水火不1953能相容的地步了呢,也就是说、结婚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幸,谁都不敢在开始时打包票。下定论、请注意、这里的是好是坏!就是所谓的"阴阳"方向?因为夫妻之间的人生旅途就是复杂类型4116的过程!因此、看了《易经》后,大家就应该明白。这小两口今后的生活过程的可能选择至少有六十四种,   第二、《周易》作0837者们非常喜欢让后人去做一下脑力操?上面所说的婚姻幸福与否的多种可能性,是在用宏观,整体的审视目光。对整个人类的婚姻过程的全部内容而言的、如6976果就任何具体?quot;个案"而言?其具体!实在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和可选择性中,又是唯一性的!这就是六十四种可能性中的每个较具体的各个过程形态了、   谈《周易》、论过程类别是离不开讲卦象的、简言之。卦象的不同具体结构内容决定了与之必然相联系的过程特征!还是拿婚姻这种事例来说吧、是好是坏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双方真正找对了人没有、一个要正而八经地去做女强人,一个又真心实意地甘愿去做上马石,后勤总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若一个老想着去发财。一个却实实在在地要做3214真正的雷锋,那还不双方丧感情麽,一个喜欢甜的、一个见了辣的就不要命!岂不老是要扯皮麽,卦象的作用就是5503在揭示这种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中不同的?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和内涵。   有规定性意义的卦象内容一旦确立了(注:这种内容是可以在变化过程延续和发展中发生变化的!详见漫谈之四),那么。将来的过程形态的外在表现特征的基本轮廓和各个阶段性特点也就明朗了!是怎样结合的小两口,就有大致差不离的婚姻经历,这9662种含较笼统!细节也模糊的过程特征、用象辞中的形象性事例表现出来。《周易》的作者们。就是用这种表示,表现方法!来体现认知结果和已取得的学识见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就以六十四卦中之首的"乾""坤"为例。细细1323再侃一通吧。   乾卦:   卦名:乾   卦名象征含义:乾。天也、天之性和特征是:运动,8477变化生生不息也。因此。本卦就5282意味着!这种过程至始至1436终都是流畅!顺达,在阳性方6542向上蒸蒸日上!   卦辞:元亨!利贞、   1,《易经》原文并无断句,本文所述其辞的断句。系本人的观点!   2,卦辞乃一卦之"殊途"类型的变化过程整体特征的评介和结论性看法!本卦无象辞。这是因为卦名已显示了天之道:天行健也、永不知疲、故直接下定论。再用象辞注释均为废话,  5108 说明:元:齐,大、全也,至始至终之意,亨:流畅、通达之意,利贞。利,有利于、贞。有多种含义,本卦主要是:问!   评价:无象辞,说明4232本卦较明朗、过程在阳性方向上发生、发展7400趋势明显!无须多废口舌、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1,爻辞主要是用某种,某件已有,已过往的事例显现某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过程阶段性的一些特征表现!   2!本卦过程以中国人过去的图腾崇拜之物"龙"表示本过程的特征!   说明:潜龙是象辞。潜龙!潜在之龙!未来之龙也,实2598指幼龙出世也!   评价:管他是龙是凤也好?或猛虎恶狼也罢,刚问世时、都跟小兔崽子一样。要妈妈,旁人的呵护,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一个见。念现!显现,展示之意!   说明:见龙在田是象辞,表现龙在过程中已成长为少龙了。头角已开始展露?外人已知他是将来可上天入地的坯子了。   评价:虽已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此时遇高强的启蒙老师,师傅却极为重要。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说明:前两句为象辞!表明龙的成长已进入青春期。心花意乱,是整个过程中最危险的一个时期和阶段!父母,师傅。师长们操心的引导和管教,至关重要,否则!就可3356能使此龙夭折了!   评价: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不是指龙本身!而是指经验、阅历丰富的师傅、师长们、此时、龙就是龙。已决不是小兔崽子们可比的了。但此时之龙。既不知高低深浅、又表现出心猿意马!就只能是让他们多操心费力去了!   九四:或跃或渊,无咎。   说明:龙已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了。此时!是该去做事情的时候了。或作出成绩。或遭受挫折!是将来大成功的必然!必要!必备条件!   评价:或跃或渊、表面上看,是龙在展现上天入地入海的情景,实则是取得成果或遭挫折的写照、波动反复之过程形态表现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说明:龙是上天、下地。入海的三栖之物!能冲上天去、真有大本事了也、   评价:本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突出和激动人心的区间!过程的阳势发展特征极为明朗!明显,   上九:亢龙有悔,   说明:亢!过度兴奋也!能想飞多高就飞多高!那还不"得意忘形"了麽,然而。一忘形,麻烦就有可能马上就要来了。。
周易寻物
  可以用六爻帮助寻找失物,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应该是连山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5046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9526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1476》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3990《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2913“《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1809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8046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