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与五脏学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锭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湿热。其性炎上。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5037 土性敦厚!有生化6026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7175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3033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7386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9173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五行、五色和五脏有什么关系?
  “五行有五色!五脏有五行,五色入五脏。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五色是黑红黄绿白!对应的五脏是心、肾、肺!肝和脾”!之前有在农博会上看到5574有家卖五色米和黑土豆特色农产品的企业,具体名称记不清了!好像叫做华榕什么的农业公司,品牌也是五行五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人体五脏对应的五行?
   金木水火土所对应的五脏为肺肝肾心脾!五脏之间的阴阳相生关系是: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五脏之间的阴阳相克是这样的: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厂(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
五行学说是谁创造的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6463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行还可对应人体五脏。你知道么? 你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6899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7550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五行 五脏 六腑 季节 情绪 五官 五味 形体   木 肝 胆 春 怒 目 酸 筋   火 心 小肠 夏 喜 舌 苦 脉   土 脾 胃 长夏 思 口 甘 肉   金 肺 大肠 秋 悲 鼻 辛 皮毛   水 肾 膀胱 冬 恐 耳 咸 骨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比如怒则伤肝。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6882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8577(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0298)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母0311病及子:母脏先病!然后累及子脏、   (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5885一般病情较重,   (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6120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0926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为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   五脏强弱和。
五行学说中,为什么‘春气属木’是什么来由?
   取相比类,也就是通过观察发现春气,与木性有相似之处,再推逻演绎出的、,
梦幻普陀五行扭转技能学吗?
  PT可以不点高的2个技能是 莲花宝座 和 护法金刚   莲花宝座点到80就可以!回门派就100%了。    护法金刚石加伤害的?PT也不上去砍!一般用不到学~~   五行扭转必须点高~~PT就靠防御力混饭吃呢~~钢板的效果就体现在这里,   没有防御力怎么行呢~~。
五行伟恒字名字学解释
  用字分析伟:大:伟大。伟人,伟力。伟业!伟岸、宏伟、魁伟、丰功伟绩、恒:持久:恒心!恒久!恒定!恒齿,永恒。恒星。恒温,   成语释名丰功伟绩 雄伟壮观持之以恒 日升月恒   唐诗宋词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 -张九龄《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 -韩愈《县斋有怀》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馀! -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 -骆宾王《送王明府参选赋得鹤》、
道家学说中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一说?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1701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赤裸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0506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 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0596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五脏五色五行有什么关系?关联?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2840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4674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4710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4790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0589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5699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6188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6849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0937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8078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6990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9000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5846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1220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2155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   肝开0575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0814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4423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4727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6104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4217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7301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8159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2703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6573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2463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3447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6065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8803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3135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8276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0214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5832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8969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7657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