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的作者是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 五种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条件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6887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当下还没有大量可靠的证据证实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是否准确)。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撰著了《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全面训诂和重新解析!引1064起学术界重视!郑玄《洪范注》:9524“行者、顺天行气也。”《春秋繁露》解释说:“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动词!然后转化成描述“动”的名词、五行,也就是五种基本走势!所以接着就用了五种运动方式来说明木火土金水,可见汉代儒家理解的木火土金水。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6706种基本物质、至于《左0174传》中才出现“五材” !这并不表示五行就是五材,“行”字在古代从来就没有“材”的含义!把“五行”解释成“2047五材”也就没有任何根据!这种把不同的文献的内容没经过文字训诂而硬放到一起解说的做法,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3303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5818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3158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第三种观点木,生发,条达。主仁、其性直,其情和!火,炎热、向上。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土。长养!化育。主信。其性重。其情厚,金!清净!收敛,萧杀,主义!其性刚。其情烈。水,寒冷!流动,向下!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5032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2228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3508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9134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余下全文>>!
什么是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各个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3591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6521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生克中,并6612不只存在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3278弱克强的现象、即。土旺木衰!木受水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叫反侮、从季节而言!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而在每个季节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后十八天,则是属于四季土。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气候分为风寒暑湿燥,风属木!寒属水!暑属火。湿属土。燥属金、颜色分为青红黄白黑,青属木!红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其他颜色亦不过是青红黄白黑的变奏!味道分为酸苦甘辛咸、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人体分为五脏五腑、五脏是心!肝!肺,脾。肾!五腑是小肠、大肠!胃,胆!膀胱,心和小肠属火,肺和大4375肠属金!脾和胃属土,肝和胆属木、肾和膀胱属水、情绪分为怒喜思悲恐。其中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
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与五行之说,原来是两派。都是从观察自然现象而来,这种思想的萌芽、都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但发展起来以后!就变为唯心主义的思想、阴是云覆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北和南、表和里。是一切对立和相反的事物!所以在自然!天为阳、地为阴。在人类,男为阳、女为阴,在性情,刚为阳!柔为阴、后来抽象化了、把阴阳看作是推动宇宙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因而便支配着一切的事物。也就神秘化了。阴阳之说起源甚早!《周易》是以阴阳解说社会现象的专书!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最后成书或1300在战国中期以后,尚难断定,   五行说的起源、5190没有确切的文献可征!在春秋前,可能已有一种极朴素的五元素说,就是以水火金木土为构成宇宙方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春秋时有人把水火金木土谷六种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财用、称为 “ 六府 ” !如晋却缺说: “ 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 后来又有五行的名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蔡墨的话说: “ 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日玄冥。土正曰后土, ” 《尚书·洪范》托名箕子对武王的话解说五行: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日土!…… ” !《荀子·非十二子》说子思、孟子是五行9824的创始者?阴阳五行的合流大约在邹衍稍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 “ 深观阴阳消息 ” 、《史记·封禅书》说。 “ 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 ” 邹衍已是个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了!   邹衍的生平与著述   邹衍,亦作驺衍、齐国人,活动年代比孟子稍晚、由于文献缺略,邹衍的生平行事!只能从《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 平原 君列传》。《封禅书》!《吕氏春秋》,刘向《别录》等书的引述中去探寻,邹衍在齐国稷下住过,到过魏、赵。燕等国、受到各国诸侯的礼遇,特别在燕国,燕王为他筑碣石宫,以师礼待之、他曾在赵国批驳过公孙龙的 “ 白马非马 ” 论!使使公孙龙被绌。因阴阳五行学说具有神秘因素,而关于邹衍的记载、也涂上了一些神话色彩、使人难于置信、如《后汉书·刘瑜传》 “ 邹衍匹夫、…1838…有霜陨之异 ” !李贤注说: “ 《淮南子》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 ” 《列子·汤问》载、 “ 邹子吹律、 ” 张湛注说: “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   邹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著有 “ 十余万言 ”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0551终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邹衍的学说   邹衍跟儒家的关系密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 “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 这些是符合儒家宗旨的、《盐铁论·论儒》引御史的话说: “ 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率以显名! ” 这是说!他先是儒家,以后成8879为阴阳五行家的,他的五德终始说。也可能是由儒家思孟学派的五行说进一步演化而来、   邹衍的学说体系 “ 闳大不经 ” 。包括天论、地理学5298说和历史观?   邹衍的天论。是 “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 ” 的自然!历史的变化发展。一直往上推到天地没有产生以前的不可考究的混沌状态。他的天论在当0247时很著名!被称颂为 “ 谈天衍 ” 。   邹衍的地理学说!认为儒者所说的 “ 中国 ” ,不过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中国、他名为 “ 赤县神州 ”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1853就是《禹贡》中所说的九州,......余下全文>>!
我有个同学说她妈妈长期戴鹿鼎五行能量石脾气居然变好了很多,我想问世上有这种石头吗?
  有啊。这种石头的原石产于北美。巴西,英格兰和委内瑞拉的火成岩中、生成年代为寒武纪(约5.3亿年前),是可考证的最为古老的石头、鹿鼎石内部工量非常活跃、鹿鼎五行能量石正是依据此特性而生成的,现在已经有冠心病,脑中风,失眠!前列腺疾病,高尿酸血症!更年期综合症等20大类产品。而且都在海5848外上市了。你那个同学的妈妈脾气变好了、应该是改善了更年期综合症吧。   ong。
中医五行学说相生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怎么易经作者是谁?
  周文王     《易经》的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7615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0572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4245周易》。是从“乾、9897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阴阳五行学说的传统解读
  阴阳五行学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1680体系之一,是中国古代解释自然界阴阳两种物质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理论根据及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哲学概念依据,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核心在于这样一个公式:天道(气)生阴阳,阴阳成五行,五行变化成万物,而万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关系一直在追求一种“和谐”!这是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根本精神!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中国第一个宇宙生成体系,其中无疑包含了万物是天地阴阳合气而生的思想,气做为世界基本元素在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下,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则产生宇宙万物的无穷变化;并由于阴阳互相对立消长,五行相生相克,万物得以和谐发展、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把宇宙看成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天地与人之间有一种深刻的互动关系。人们在经验的基础上把这种对称和对立的联系渐渐总结概括为“阴阳五行”学说,并借助于这些基本的要素以及其它一些由此而生的次要关系把宇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统一,循环平衡,相生相克,刚柔并济,和谐圆满的思想从此成为汉族传统艺术0422的显著特点!,
中医五行基本理论学说?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删去许多看起来比较累的词)   需要说明的是:五行中是行是运行运动的意思,而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不能理解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因为它们不是五行!而是五行在地上表现出来的特性。被人用可以看到和2328识别的物质来表述而已,     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什么?
 4054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
中医五行学说里面有“土侮金”的说法吗?
  正常情况下 是 土生金 木不及 不生土 就成了土侮金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