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游姓的各支始祖
易经始祖是谁

游姓的各支始祖
  游黑厮:江苏盐城市交睦庄游氏始祖,子孙分徙盐城附近?宝应。响水。以及全国大多省份!游荣公:崇荣公,明初由江右落屯于醴陵北乡之梢冈铺,此后子孙分徙湘潭。长沙。及湘阴之凤岭、新市。是为湖南省游氏四邑始祖,游克公:明洪武间由瑞州高安徙居湖南益阳。其子分居益阳。龙阳!桃源!新化,是为湖南益阳游氏始祖。游愆8552:南唐初避地来婺源济溪、是为济溪游氏始祖,游应德:自江西泰和县永丰乡早禾村圳上徙湖南安化、再迁居背后化城东青峰,是为湖南安化游氏始祖!游真福:明季自江西上犹县迁居福建漳平县永福里朗车村头,是为6393福建漳平游氏始祖、。
李姓的始祖是谁?
  姓氏源流   李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7135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3429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7504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的祖根所在地是河南省鹿邑县。7863也是老子的故乡?     二、迁徙分布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2847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据《李氏族谱8982》记载?在陇西这1507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4410日趋强盛、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3752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究竟谁是中华人文始祖
  中5598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忠圣女娲“太昊”:“太”就是太阳和太阴的意思、太阳就是天上的太阳,太阴是古人赞美月亮的称谓。“昊”指苍穹!也指日月光辉?“太昊”一词就是赞美伏羲象太阳一样光芒四射,象月亮一样皎洁明亮、照耀着天地万物,称颂伏羲的智慧!就像茫茫黑夜中的指路明灯!伏羲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包犠!《史记》称伏牺、伏羲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伏羲据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来模拟万事万物运行规律!《易经》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伏羲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徙治陈仓!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0048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风姓名昊!字伏羲。又称羲皇。华夏始祖之一!与娲皇并称中华始祖!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第一位先王(文化学的上古先王。历史学的中古帝王)。 距今9700多年(公元前7774年—公元前7706年)左右生于成纪!相传太昊伏羲立都陈州城!建立了伏羲朝。又名太昊伏羲朝(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以5090青龙为图腾!立朝78位君主传世2716年、太昊伏8462羲于罗奉元年(丁丑,西元前7724年)成为羲皇!3935颁布了《易经》。被尊为至圣先王。其妻风希(又名凤希)字女娲(公元前7759年—公元前7653年),于女皇元年(乙未!西元前7706年)继位成为了娲皇。被尊为圣母!伏羲女娲的后代太昊,于公元前7569年继任伏羲朝第五任帝?将伏羲朝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是为太昊伏羲朝、太昊伏羲朝一共有78位君主!每位君主都以《易经》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先王圣教由此开始进入三皇9585五帝的兴盛时期,太昊伏羲最先9583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华北的黄土高原!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捕兽猎禽,格杀虎豹,开武术之先。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8656第一次诞生了蚕丝为材料的丝织古典华服,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年),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4532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史载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因有木德之瑞。故又号青帝,太昊伏羲的后代有炎帝,黄帝和蚩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与黄帝结盟并同蚩尤后代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后世的炎黄子孙中华人。太昊伏羲开拓了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也有人称之为“伏羲氏”!太昊伏羲的后代就是每个中华人。中华人文三大初祖——炎帝姜柱、黄帝姬芒,蚩尤姜央。
易经的奥秘.(一)何为易经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5486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0596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是什么?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2634的只有《周易》! [1]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扩展资料:误区: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5179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相传《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易经的由来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9343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4767论的书!、
“易经”的来龙去脉?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0082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4393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5912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0155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6309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5681》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5499“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8727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8872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2519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1139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1184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2000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7205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8204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8332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5613”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0678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1896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6106为经典、6405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关于“经”字的解释:   1、,“经”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   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纟”。这样“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注意:“纟”同“糸”。不能读作(sī)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6427地将“纟”也读成(sī)了,   “纟”字是个象形字,   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   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书的写法!   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纟”(糸)是极3566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⑶。“经”是楷书的写法、   ⑷!“经”是简化字!   2。“经”字的词义解释:   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   ⑵、后来从“经纬”之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   《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   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   ⑷!同理。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   《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古代在图书目录中,以甲0160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   ⑸。古通“径”!   ……等等。   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6465想理论?经典、   二、《易经》的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8848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2625的《连山易》,是首先从“6691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9995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三。《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2061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4997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四、《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0131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1818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3812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4139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5591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5173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6755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6947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3564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6524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3405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0674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5588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8208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1453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8442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8696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1400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参考资料:百度词典、祖行编著《图解易经》,   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据中5778国君友会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4532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1835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8288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7174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8789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古代墓碑上有"始祖"二字的意思是什么?
  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亦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他还用于开国君主追尊的先祖庙号、、
易经的作者是谁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1、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0726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2,经历发展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8142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   !
与易经有关的成语
  1.否 极 泰 来 :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 )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   2.乱 极 必 治 :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卦》,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 !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   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3.防 微 杜 渐 :“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8164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9741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4.弟 子 舆 尸 :“弟子舆尸”!语出《周易.师3964卦》九五爻辞、九五爻辞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长子指九二之丈人!使帅师以征、弟子指三四之小人,用以监军!7678此必然取舆尸之败。因本卦六五君主过于阴柔、0357不知任将在审慎与专一,若任长子而0970使弟子参与其权?任君子而使小人参与其权!出师名义虽正?必有覆败之辱!故曰7763“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舆。在此指战 。尸,指战死之人。舆尸,指用战车载尸而归,形容大败之状!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