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桃花风水 >> 姓名测字 >> 景颇族服饰的女性服饰
服饰取名

景颇族服饰的女性服饰
  未婚妇女留长发盘辫、穿白!蓝色对襟银扣上衣,黑、蓝色长裤!系绣花飘带黑布裙?已婚妇女梳发髻,包黑布包头!下着长筒裙、系黑布围裙、景颇族已婚妇女的头饰独具一格!高包头是梁河地区已婚妇女特有的头饰!阿昌语称之为“屋摆”。这种头饰用自织自染的两头坠须的黑棉布长帕缠绕在梳好发髻的头上,造型高昂雄伟。足有半米多高!将其展开!长达5至6米。据调查、它在我国具有包(戴)头饰习俗的众多民族中!阿昌族已婚妇女头饰的高度名列首位!关于它的禁忌甚多,包戴仪式神圣庄重。第一次包戴必须在婚礼后,由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在新房内帮包!平时包取,长辈晚4417辈互相回避?外人不可随意触及。关于这种头饰的来历、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远古时候。没有天地!世界一片混沌!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共同创造了人类,然而恶魔腊6733訇造了太阳乱世,遮帕麻几经“斗法、斗梦”。终于用神弓射落了假太阳。世界又重获新生!据说。阿昌族妇女的高包头就是遮帕麻射落假太阳的神箭箭头的标志。另—种传说:在遥远的古代。阿昌族家园备受外敌侵扰、在一次血战中,男子弹尽粮绝、5349女人送箭受阻,一位妇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让前方男子都用布带包4414成高包头、后方妇女便向“高包头”射箭支援,这样、男人既从包头上获得了支援,又1304迷惑了敌方?敌方也将箭误射向高包头。高包头挽救了阿昌人的性命!保卫了阿昌族家园!为3373了纪念这次战斗和那位妇人的机智勇敢,阿昌族妇女从1427此就包起了高包头,景颇族妇女的衣饰古老而独特、“挂膀”和“剪花衣”是梁河阿昌族别具特色的两种衣饰!“挂膀”一种坎肩式小罩衣、多用黑绸或黑棉布做成、对襟。钉银牌扣、外挂银链、三须、灰盒、针筒。小鱼!耳勺,叉子、戳头棍等银饰物。两排对称的银泡和宽大的银饰扣相衬。银光闪亮。其布局排列近似于古代出征将士的战袍,早期阿昌族妇女在婚礼拜堂和年老去世入棺时。有一特定风俗。都要穿一件剪花衣。前者表示夫妻白1602头偕老、生死不离。后者被认为到阴间可以和亲人相会,这种衣服的特点是。深色毛质地,长袖9176无领对襟?钉圆铜扣!前襟和衣服四周均用各种颜色的方形或三角形布片镶缝成几何形图案、中间还夹杂着刺绣花纹图案,这种衣服古1684朴厚实,做工繁琐,常常是几人合作完成。关于它民间有个传说:很久以前!5162有一户阿昌族!他们辛勤劳作、日子和美!父母养有三男三女,小妹名叫腊乖!在众兄弟姐妹中聪明出众。后来、父死母病。腊乖为安慰母亲,让母亲永远有花相伴!便费尽心思从山里寻。
土族服饰的服饰特色
  妇女服饰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为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黄色,象征麦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花袖长衫上面套有黑色,紫红色或镶边的蓝色坎肩,腰系白褐或蓝绿布带、4898带的两头有花。鸟、虫,蝶,彩云刺绣或盘线的花纹图案、腰带上有罗藏和钱褡裢,罗藏、是用铜!银薄片制成、有兽头形、圆形!桃形等样式、其上有孔,一般0113用于系花手巾,小铃铛!针扎等什物。垂吊于腰带左侧。钱褡裢!一般为长一尺五寸、6069宽四寸的小袋!两端有绣花或盘6943线图案饰物,女式的钱褡裢由三块白底绣花条块缝合而成、下端连三绺彩线穗!用作钱袋和装饰品,下穿褶裙或裤子!有镶白边的绯红百褶裙!裙分左右两扇、形似蝴蝶两扇红翅膀!裤子膝下3414部分套着一节蓝色或黑色的裤筒!土族语称“帖弯”、 姑娘服饰未婚姑娘习以两鬓梳小辫。中间梳一条辫。三条辫子合辫在背后,1440用绯红头绳扎紧、系一海螺圆片,少女额前戴的额带叫“箍儿”!白布绣花做成。宽二寸、长及两耳!上沿连几束彩线短穗和几个小铃铛,有的姑娘头戴一条绣花头巾!其裤腿套一尺5574长的红色“帖弯”!在膝下方用白色布条将“帖弯”与裤腿相连、使其经纬分明。发式。“帖弯”颜色和额带的不同、常是区别已婚或未婚妇女的标志! 装饰土族妇女喜戴耳坠。喜庆节日或探亲访友时、还要在耳坠下吊一对“面古苏格”、即银耳坠、如铜钱大小、桃形、正面有刺纹图案、戴时用数串珍珠把两只“面古苏格”连起来,挂在额带上、土族妇女颈上所戴项圈称作“索尔”,用芨芨草扎成圆环?蒙上红布面、镶以铜钱大小的圆海螺片约二十枚即成! 土族妇女讲究头饰。在土语里,头饰叫“扭达”、式样复杂,各地不一样,有的叫“三叉”?“干粮”!“羊腔”,“马鞍橇”等、繁多的头饰已经没有什么人用了!变得简单方便、姑娘一般梳三根发辫!已婚者梳两根!末梢相连。以珊瑚,松石等缀饰,再戴上织锦毡帽,十分漂亮美观、土族妇女的金,银、铜制耳环多刻有花纹或镶有红珊瑚!绿宝石。下面还垂有五色珠。并在珠3482上缀挂穗子!其中最讲究的要数“上七下九”或“上五下七”的银耳坠、用数串五色瓷珠把耳环连在一起,珠9780串长长地垂在胸前?好似数条项链!项圈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和西沟地区、是青海省土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在这一地区的土族女装中,土族项圈是必备的装饰之一、有关!
纳西族服饰的男性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传统穿穿戴也大致分两种:一种见于丽江一带。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丽江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毡帽中有一种一半卷边。名为喜鹊窝帽的?十分潇洒和别具一格,上身内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毡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9997色或蓝色长裤!腰束带。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昆明哪里卖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7627谷山坡地带!过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聚居在福贡。贡山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则多喜欢头戴珠帽“俄勒”,“俄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制作方法是:先选十几个直径约2厘米的白色海贝片!把它们钻出小孔,用线平穿成一个能套住后脑的圆套!海贝圈上半部分的贝片下面系上一个小铜珠、然后再将小铜珠横穿穿成串!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以脑后海贝串!额前铜珠串为上下两边。以红白两色珊瑚!料珠串为中心的帘式。半月形珠帽,戴在头上正好能将头颅和两侧耳鬓罩住!妇女们戴2092上“俄勒”、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最下端的铜珠。嵌在前额,金光闪闪、给7768人一种华美,尊贵的感觉!关于“俄勒”,傈僳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一年天气大旱!河水干涸。庄稼枯焦。饥饿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有一对傈僳族男女青年受米斯神的指点、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了家,男的撵山打猎。女的管理家务,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尽管两人勤劳耕作、但生活仍十分艰苦,男青年所穿简陋的兽皮衣服、已无法蔽体。御寒、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于是决心要给小伙子织做一套舒适合体的衣服?她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荨麻、之后便不停地撕麻,煮麻,漂洗!捻线!不知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终于织成一件横纹麻布长衫、看到心爱的姑娘为了自己不辞辛劳,而阵阵5721山风袭来、她被吹散的发丝不时挡住视线,刺得她眼睛常常流下泪水的情景,小伙子暗想、能不能制作一顶帽子、拢住姑娘的乌发呢、一个明月高9726悬的夜晚!他望着天空,幻想着如果能用月亮一样洁白、光润的东西做成一顶帽子、把姑娘打扮得象月下的青山!该多好啊!于是、他踏遍千山万水,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唐古拉山脚下找到海贝,用姑娘搓出的麻线!把磨好的海贝片3203和白色,红色的树果子穿成串。做出了一顶美观大方的“俄勒”,一个丰收的中秋之夜!小伙子捧出“俄勒”!伴着月光!戴在姑娘的头上。姑娘取出长衫!披在小伙子的身上。二人情深意绵。终2672于结成终身伴侣?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从此。谈情说爱的傈僳族小伙子就必定要做一顶“俄勒”!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做为定情之物、姑娘也要亲自织做一件长衫?回赠自己的意中人!这种习俗世代相袭、一直流传至今。、
阿昌族服饰特点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颜色跟是鲜艳无比。男子7747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9130色裤子!裤脚短而宽!   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 阿昌族服饰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功   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 服饰和图腾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 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志,,
苗族服饰都有什么象征意义?
  苗族服饰象征意义有:     [苗族历史] 解读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其现行的每件款式和饰物几乎都隐藏有极为古老的文化内涵、一定的服饰符号系统与相应的史诗,神话!传说!习俗解释所构成的全面阐释系统、起着沿袭传统、追根忆祖、记述往事、储存文化信息的巨大作用、在少数民族服饰的百花园中,苗族服饰最能系统地体现祖源与战争迁徙这类历史意识。苗族服饰的相当部分、都可说是历史意识的符号载体,而祖源与战争迁徙,亦可说是苗族服饰千年不辍的母题!   黔东北松桃和湘西苗族的“骏马飞渡”!“江诃波涛”图案,黔西北威宁。赫章和滇东北彝良苗族“天地”!“山川”。”田园”、“江河”。“城池”图案。川南苗族的“黄河”!“长江”!“城池”图案,贵阳市郊高坡苗族“蚩尤印”图案。黔东南凯里!黄平、施秉、台江一带苗族的“媪仿”     (黄河)。“媪育” (长江)!“盖霞” (军旗)图案等!就是其历史传统在服饰上绽开的奇葩,它们是苗3504族妇女盛装诸图案的母本,含有“妈妈花”的意思。1260即主体图案“母花”,图案的构思!设计、造型不仅凝聚着苗家妇女劳动智慧的结晶:还表现出苗族人民对历史祖先故土!战争、迁徙的回忆与缅怀之情.凝聚着巨大的心理容量和强烈感情色彩的诸多原型!它是一种社会历史意义沉淀!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     “骏马飞渡”      图案是凤凰?古丈。松桃一带苗族的花边。花带最流行的图案!其特点是色调古朴,素雅大方!造5787型是:首先出现一条洪水滔滔的大河,苗语叫做“埋迈埋清”!即“浑水河”     之意。苗族妇女是根据花边带底色来说的、花边图案是由无数个像“马”的花纹组成的,相互连成一串横贯河水中间!表示万马飞渡黄河。驰骋中原!苗语谓之“大迈档务”     或“大迈长务”.意为“骏马飞渡大河”。“大迈”即“飞马”的形象!有“迈单”一3139直足马?“迈勾”一变足马之分。 7964    比较抽象。只有从名称上才能联想到它们相似于直立的马鬃和或弯或直的马足,其造型与汉字的“马”的原始型态接近.构图虽然简单但富有腾空起飞之猛势!3063它包含勇猛顽强的意义、     的两边是由无数个形似三角形的或像花塔式的山6666叠着山相间排列!苗语称之“高本高介”     和“毕高”、意为“金山银山”     (苗族古歌中则有洋洋千言的一篇描述“运金运银”的活动场面).表示崇山峻岭.五颜六色!编织这些图案(山塔)时.均采用红!绿。蓝,黄,橙、紫各种颜色丝线挑绣而成.给人以一种悬崖深谷意境的感觉。     “骏马飞渡”     图案的两边用一条像铁轨式的图案镶嵌着顺水流方向延伸,苗语叫“乃勾阿登”。汉意就是“大路上的脚印” (此图案在中部方言黔东南苗1438族妇女服饰刺绣中使用频率颇高。当地苗语谓之“绞欧”,即“江河的意思”。海南岛苗族蜡染中此“江河”     图案也相当普遍)!     位于花带上的“江河波涛”图案的花纹更加明显!呈现两条白色横带,带中由一些细小的星点组成,花纹隐约可见。苗族说是表5928示黄河,长江同向奔流!苗家妇女管它叫“欧多民务”,北岸是些较小的土山坡,妇女称之“秀高刃”,两条大河1370的南面!4809是一朵朵既像花又像树、又像人乘船等形状组成立形花簇象征划5646渡式的图案!妇女们说它代表“洞庭湖”、这些图案脚下再次出现水波浪式花纹。苗语谓之“昂务乃本”。汉意就是“经过大水大浪的妈妈花”,南岸有一条小路和一排松树.象征苗族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林青茂密的西南山区!     “江河波涛”     母题在“兰娟衣”     中也有生动展现。据说!黔东北苗族妇女穿的“兰娟衣”(一种没有衣领的女装)的来历、是一位叫“兰娟”0623的苗族女首领,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就想了一个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手袖子上用黄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余下全文>>!
德昂族服饰的德昂族饰品
  1,德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青年不论男女都喜欢戴银项圈、银耳筒。耳坠等。2!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7178爱的图案、德昂族男子过去一般在胸部!臂部或其他部8250位刺以虎!鸟,花6374草等动植物图案、以为装饰!3。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6782多用藤蔑编成,也有7292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6998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其来历。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3936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蔑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腰箍的起源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象征意义失去了、腰箍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成了一种美的标志、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蔑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又成了她们爱情的信物、4!此外!在德昂族的装饰品中五色绒球尤为引人注目,妇女们在缝制新衣时、要在下半部用红!黄。绿等色的小绒球镶上一周长方形的空格。中间再绣上些花!不论是妇女或男子的包头、两端也都钉上一 些绒球、青年男女的耳坠上也饰以绒球、挂包的四周用小绒球装饰!更为显眼的是,青年小伙子胸前挂上一串五色绒球、而姑娘们则装饰在衣领之外!犹如数十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胸 前和项颈间、鲜艳夺目!5。挎包:德昂族称挎包为“喝巴”。“喝巴”通体均用自织(腰机)土布缝制!底色各地各支系所用不一、过去所谓“黑崩龙” “花崩龙” “红崩龙”等他称。皆为根据各支系德昂族(原称“崩龙族”)服饰的花色而名之?尽管如此,德昂族挎包和服饰一样。都有一种饰物必不可少,这就是人们称为“崩龙花”的4962彩色绒球、小小绒球、一到了德昂姑娘手里。立刻活了:不同色彩 不同排列 不同位置 不同饰式!皆可怡然成趣。德昂族的头饰德昂族的头饰和五色8262绒球饰是其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各地区各支系的德昂族男子头饰8275大同小异!均留短发、通常缠两端饰以各色绒线球的黑色或白色布包头、他们认为缠戴包头是成年男子庄严而神圣的事情、所以在传统婚3835礼上要举行隆重的取戴包头仪式。仪式一般在婚礼的第三天举行、届时,一对新人在歌手们的簇拥下,返回新娘家领取包头。到新娘家大门口时,男媒4518人拿出洁白的包头,放在祭盘上、然后唱起悦耳的“对歌调”:“新郎咋个不露头、莫非是看不起我们的破竹楼!嫌我们织不起花枕头、”歌手对答道:“新郎不露头。是他怕害羞,只要把洁白的包头交到手?他一定拿它紧紧裹着头!哪个敢抢它。就尝到长刀的锋刃……”伴着歌声!新娘在媒婆的陪同下向父母,亲属、宾客等敬拜。赠物、赠礼仪式进行到尾声时、由新娘家一位长者,把包头缠系在新郎头上、以此来祝贺新婚夫妇和睦相处、万事顺心。各地德昂族妇女的头饰略有不同、过去妇女剃光头、裹黑布包头!有的已婚妇女留长发、但许多姑娘都蓄发裹两端坠有彩色绒球的布包头。有的也用白色羊肚毛巾包头!德宏地区的妇女剃光额前头发。脑后留长发!梳成大辫!包黑蓝色镶有花边的布包头,将大发辫由脑后缠于包头之上!有的地区妇女蓄长发!梳发辫盘绕于头顶!不过包头,......余下全文>>!
蒙古族服饰介绍简介
  蒙古族服饰3434名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1325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   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8362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6925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则戴翻檐6488尖顶帽!用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9737丽华贵?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汉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0486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华贵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2335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   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是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
汉族的服饰有哪些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五种正色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7325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神秘的中国术   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不仅颜色种类多!色泽艳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2708人誉为神秘?quot;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由抽像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2216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6096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4448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和民居
  朝鲜族长期生活在我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的4572东北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人主要聚居区、其它主要集中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还有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的。他们大约有190万人!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就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中国的朝鲜族是部分人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出现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其实朝鲜族的服饰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在初期。朝鲜族人民多5390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     白色是朝9840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民族服饰可分为官服,民服等。这些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摆。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1667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点,     官服为过去历代王公贵族的服装、依官位,官职!身分而异。但基本式样大体一致。冕服为其代表,用黑色绸缎做团领,肩部有带色之龙!袖口画有火,华虫,宗彝等图案!裳用红绸缎缝制。裳前有藻!粉米、黼黻的图案、“藻取其洁。粉米取其养入、黼取其断,黻取背恶向善”,还有男痕迹女5261装之别,      民服就分的很细了,     朝鲜男子爱穿"灯笼裤"。而且白色居多,“巴基”和“古克”就是其中的两种、(“巴基”和“古克”是指传统的朝鲜族服饰“裤子”和“坎肩”)、“巴基”裤裆裤腿肥大!穿着陆随便轻松!适合其盘腿席坐的习惯!裤腿有系丝带?以防风寒!再就是“古克”!古克一般套在“则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8496绸缎作面!毛皮或8660布料作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穿上显得3511特别精神,后成男子的上衣衣短。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他们还喜欢外套黑色或其它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冬天上1997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长腰宽?裤裆和裤管肥大,便于在炕4925上盘腿而坐,、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