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礼仪的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传统礼仪知识

礼仪的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0417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0631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4788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2688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8241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8273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2606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4740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2332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8127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2701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8254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余下全文>>。
中国传统日常礼仪有哪些?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9440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1274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9683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7339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6351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8653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0338“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6724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2751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8452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余下全文>>,
一条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8669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7166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7487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5644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5654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0147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2035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3095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5475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4752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4508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余下全文>>。
中国传统有哪些以及来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目录   概述   文化特征   历史沿革   文化传承   国际影响   传统文化纵览1、简介   2。诸子百家   3。琴棋书画   4、传统文学   5!传统节日   6?5585中华诗词   7,中国戏剧   8。中国建0141筑   9,汉字汉语   10!传统中医   11。宗教哲学    12,民间工艺   13。中华武术   14,地域文化   15。民风民俗   16,衣冠服饰   17、四大雅戏   18,动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20。饮食厨艺    21!传说神话   22。神妖鬼怪 7646  23。7502传统音乐   24?中国对联   概述   文化特征   历史沿革   文化传承   国际影响   传统文化纵览 1。简介   2,诸子百家   3!琴棋书画 6061  4、传统文学   5!传统节日   6。中华诗词   7、中国戏剧    8!中国建筑    9、汉字汉语   10、传统中医   11!宗教哲学   12!民间工艺   13!中华武术   14。地域文化   15、民风民俗   16,衣冠服饰   17,四大雅戏   18、动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3815  20,饮食厨艺   21、传说神话   22。神妖鬼怪   23。传统音乐   24,中国对联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3159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5098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6615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3320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编辑本段文化特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1.8958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余下全文>>、
阴历十二月八号是中国传统民俗哪个节日
  你好: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4447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2025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1507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6246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
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4944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7712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9155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6657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8828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0611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5174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1632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2444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
朝鲜族的礼仪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3476甚差别、   (2)饮食 7249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2309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4026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9537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0156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7079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
中国传统丧葬时放的歌叫什么名字
  中国地域比较大!传统丧葬礼仪不尽相同!南北差异极大、北5938方以唢呐类吹奏乐为主!南方以弦乐为主。有些地方则用鼓乐!   说到民间传统丧歌、各地都有,现在国家通用的《哀乐》就是刘炽根据民间音乐改编谱写的,此外!根据传统古曲整理改编的丧乐。要数上海南翔的《哭8345丧歌》了,这是从古代唯一保存下来2406的吴歌!   丧歌。是中国民间传统丧葬礼仪活动中传唱的风俗歌曲。亦称6597“葬歌”。“夜歌”!“孝歌”、“挽歌”。“哀歌”、“丧鼓”等。丧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后的丧葬礼俗活动中演唱、凡亡者的长辈,均不参加。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 齐唱。 领唱与帮腔等、因适应丧葬礼仪中“守灵”,“送葬”!“入葬5561”等仪式程序!又有坐唱,走唱和跳唱3种不同形式!   实际上。哭丧(也叫哭灵)!各0874地都有一个基本旋律和曲调。至于内容由哭者自由发挥!所以有的人说自己“不会哭”、有的人却“很内行”、这是一种集哭泣。诉说,吟唱为一体的祭奠方式。   当然。现在也有专门处理丧事的乐队、根据主家需要安排哭丧曲目。效果也很不错。当然那些无厘头的就免了。如果搞一首劲霸摇滚类的哭丧曲的话。在我们这里估计会挨揍~~~  9213 在现代,我觉得没有特2261别需要的话,《哀乐》演奏+《大悲咒》、《心经》!《金刚经》等佛乐自动播放+家人哭灵,是一种不错的模式,、
涉外礼仪的西方礼仪
  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 ,0290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西方的文明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人类为了维持与发展血缘亲情以外的各种人际关系、避免“格斗”或“战争” !逐步形成了各种与“格斗” !6669“战争”有关的动态礼仪,如为了表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没有恶意而创造了举手礼!后来演进为握手、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与尊重。0479愿在对方面前“丢盔卸甲” ,于是创造了2951脱帽礼等!如果没有礼仪维系着人类交往的道德规范!那么人类的文明或许也不会传承下来。因为我们人类是社会动物,而礼仪就是交流的基础所在!涉外礼仪五个要点:1. 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6251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5070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2. 热情有度。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5583我的事"?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6977人尊严!对他人9836过分关心,2978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3. 尊重隐私。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4. 女士优先!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2432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5. 不必过谦!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油画作品的区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区别(丰子恺)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4473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9454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