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上坟烧纸时应磕几个头?
中国传统民俗有哪些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上坟烧纸时应磕几个头?
  正2195常都是三个、具体根据当地习俗来,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祭祖和孝0807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5046忘记祖先的人!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9528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民俗是甚么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6697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3580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3733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0015  ⑴人民的风俗习惯、清朝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 民俗   ……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⑵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9129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⑶民众,百姓,宋•毕京《和范希文怀庆朔堂》:“几多民俗熙熙乐、似到老9935聃台上来!”   编辑本段由来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 民俗   3157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1022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5213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0096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编辑本段研究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逐步恢复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特别是解放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贬损,批判和否定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得到了部分恢复和发展。但传统宗教的教职人员和宗教场所的数量要达到1949年以前的水平是有很困难的,虽然基督教!天主教的信教人数、教职人员和宗教场所的数量早已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代学校教育发达,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生活优裕、世俗欲望膨胀,信仰宗教的人群在缩小,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也有例外,譬如,对财神的崇拜?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神信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道教宫观 民俗   有财神殿、有些佛教寺庙内也增设了财神殿、各地也出现了不少独立的财神庙,这不仅体现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那些大城市当中、在中西部乡村地区对财神的崇拜也十分普遍,譬如有人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4792村调查,发现该村“出现了财神崇拜的兴盛、很多村户(特别是从事餐饮业和扎染的村户)都在正堂摆上了财神像”。 贵州地区的传统傩戏中间也出现了财神赵公明! 这在当地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各地财神信仰都呈现迅速升温的势头。2007年夏天,登泰山!一路所见佛教道教庙宇内都有财神殿,又到杭州登北高峰!山顶有灵顺寺,寺外是财缘阁、卖的香号称“天下第一财神香”、山门内弥勒佛塑像金光闪耀、宝座铭文“和气生财”。寺内主殿匾额是“财神真灵”。主供如来佛!左侧却是财神赵公明。8078左右两殿是文财神殿和武财神殿、文财神殿主位供奉的9814是范蠡,武财神殿居中的是关公!整个灵顺寺变成了一1251座财神庙?每年到正月初五子时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接财神燃放鞭炮的轰鸣声铺天盖地?烟火如火树银花!都宣示今天财神信仰的繁荣,商家店铺里、摆放或者悬挂财神像已经是杭州、苏州,无锡等地都流行的做法!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家庭有了财神龛。一年到头2301香火不断!供奉不辍、财神信仰自宋代肇始以来!任何一个历史时7014期都不曾像今天这样普遍、深入和多样!   编辑本段史话   从“三套丛书”到“五种丛书” 如果说“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一座巨制广厦、那么最初夯7236制的地基,则初成于上世纪50年代。1958年。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民族工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1956-196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开始投入三套丛书——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 、《中国少数民族简志》,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的编写、原本准备是在调查结2977束之后?再用3年时间进行讨论和写作,但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国家民委指示在1959年国庆节前编辑出版,为国庆10周年献礼。到1964年,共完成初稿57种,以及一部分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但“文革”使这一工作停止! 1978年。刚刚恢复的国家民委为实现民族工作的重转移!把一个恢弘的计划提了出来:对因“文革”而搁置的民族问题三套丛书继续充实。提高!发展、编写2992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民俗   并将此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为了更好地编辑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全国设了400多个编写组!由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组织1000多人参加编写!32家中央和地方出版社编辑出版、到1991年10月、“五种丛书”共出版338种401册。总字数超过1亿字,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在民族地区引起了普遍关注,许多少数民族百姓得知党中央为自己民族编写了丛书、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同时、“五种丛书”在海外也引起了广泛影响。每完成发行一本、都会引起海外的密切关注!《朝鲜族简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出版后。美国,加拿大,朝鲜!韩国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来函盛赞! 《哈萨克族简史》出版后、德国慕尼黑电台以连播的形式分13次播出,日本1607东京女子大学学者读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后,组织成立了云南民族研究会!法国一家研究中心见到云南的《6904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后、向有关部门提出要到云南实地调查,《中国少数民族》也被译成5种文字,在海外广泛传播。   编辑本段禁忌   民俗禁忌是人们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春节禁忌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 (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7033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5693西大家好好 民俗   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在的“新年”和“过年”、在传承过程中,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2638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2004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数字禁忌   民间旧时禁忌四!六、七、八及初五,十四。二十三(旧称月忌日),幼儿四岁!称两双岁,“四”与“死”谐音、故忌而讳之,客家人对数字“七”也很禁忌、正月初七日吃“七样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除了因七样菜的谐音象征表示人们祈愿聪明勤劳。幸福长久之外!还隐含着人们对“七”这0038一数字的禁忌?因为在客家话中“七七八八”就是麻烦的意思,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走七”俗称“撞七”,报丧后第28天(俗称“四七”)忌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撞七”则须举家走避、俗谓“撞三没撞四。撞得生人没点气”、“七七”(即报丧后49天)内禁孝子孝孙理发!忌碗筷叠放以防丧事层出不穷!“四七”俗称“妹子七”。有孝女备物祭奠的风俗,“做七”是指从死者去世那一天算起?每七日、孝子孝孙即须穿着孝服备牲醴拜灵。又称“筛七”!以“三七”、“五七”、“圆七”(即七七)为大七。一般中上家庭、常备牲醴果品等延僧诵经、仪式如同临丧“做斋”, 此外。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旧时称“月忌日”(即每月之忌日)?俗语谓:“初五,十四。二十三!且婆有银莫去担”!“初五。十四!二十三。老君灶里不炼丹,”凡逢旧历七,八之日,乡间不相亲!有“七不出行。八不回家”的规矩。如客家歌谣所唱“初一就系初一头、初二还系新年头、初三就系穷鬼日、初四就系6705妹家日(回娘家),初五又话出年卦、初六又喊嬲一日。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到,索性月半正来归、”   生育禁忌   客家民间有9104“六月六!伯劳掰伯母”之说流行、认为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将祸及父母,故有所禁忌!中国民间旧有“忌举五月子”的说法。 《史记·孟尝君传》记云:“五月子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宋书·王镇恶列传》亦记2326:“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继疎宗、猛(镇恶祖父)奇之,曰7278:‘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为镇恶”,客家民间“忌举六月子”可能是从“忌举五月子”移易而来的。 民间旧时还有“胎神”之说,广东兴宁罗姓编造的《通书》内“每日都写明胎神占在某处”。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说有关、有的却是有益9635的经验。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常用的木架。据说孕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子就不吉利。这里有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影响胎气,   日常生活禁忌   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畜牲进食的讯号!同时忌将2709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1758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象征、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产”了、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词,宜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日落西天、初一 民俗禁忌   。十五日是敬神9477祭鬼的日子,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那时不自在!”“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之类称,宜称“大姐”或“细妹”!4924否则易错称得罪人?“胞衣”保密、胞衣。即婴儿胎盘,在梅州客家地区、人们十分珍视自己的“胞衣迹”(埋藏胞衣的地方),历来7254有对婴儿的“胞衣”保密的习俗?每当婴儿出生后。婴儿胞衣 只有当祖母的才1223有权处理(如果祖母不在!则由父亲处理、)一般是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内,埋藏胞衣的地点是永远保密的! 旧时紫金民间多忌讳:乌鸦叫。乌鸦为鬼马、叫了必有人死!忌黄昏鸡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贼(失窃)之说,忌母鸡打鸣!谓母鸡啼为阴阳颠倒!阴盛阳衰、主祸事!家门不吉,忌耳朵发烧!有“左耳烧财(破财)”!“右耳烧事(祸事)”。“两耳烧没点事”之说。有人耳烧时,撕纸一张。中间挖空!套于发烧之耳、谓5694之“戴纸枷”,说是可“避邪”、忌眼皮跳!说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忌尸体入屋,认为“冷尸入屋败到笃(底)”、9591故身死异地者!只能停尸于屋檐下?孕妇忌看怪相听怪声。看了。听了怪相,怪声,会产怪婴,有“看2879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萨)之说!忌说7445“血”字?“血”、“黑”同音、故猪血称为猪红!做屋忌说上梁,客7494家话中“上、丧”谐间、故6952上梁称“升梁”、忌大1065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为“穷鬼日”。此日有客上门、则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1] 佛冈客家人虽然长期与讲白话的民系杂住,但仍然保留许多传统的禁忌:忌开口骂人“X你妈”。常因吵架时骂了“X你妈”而7518引起斗殴?因为这句话侮辱了人的母亲、太令人难忍,忌做客坐横头(即靠屋尾台桌那行座位)、因为那一行座位要让给主家长者坐的。忌新生儿安的名与长辈同一名,特别是不能跟直属长辈同一名、 揭西的客家地区!孕妇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腰身不缚麻皮、凡办各种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见到孕妇、认为被孕妇遇着或看了会不吉利。小孩不能让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酿洒!蒸各种糕、蒸米干,制米干粮(米干是0353用糯蒸熟,晒干后炒、加白糖!3949麦芽等制成米枋糖块:称米干、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乡镇、每年过春节,都有制米干糖的习俗)等、也不能让孕妇到场,认为被她看了、米干糖会松散不成块,母猪,母牛产子或啼后不满月。也不能让孕妇看到!否则,猪,牛子会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婴儿睡的眠床边沿!孕妇不可乱坐。坐了会引起他(她)们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灾疾,孕妇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帐等!洗时3309不用沸水烫!怕烫伤了“胎神”、 民俗禁忌   揭西有些姓氏与某种动物的名称同音,这一姓氏的人、就会给这种动物另起一名称?以免犯讳。揭西河婆一带的姓氏虽然未满百姓、但也不下七八十姓之多,其中也有一些姓氏与某种动物或言词避讳,例如杨姓人就把“羊”称作“幼毛”!把宰羊说成是“宰幼毛”。把山羊9524称作“黄京”!黄姓人把黄牛称作赤牛或沙牛,马姓人就把马说成“四脚”,朱姓人就把猪叫作“肥货”……除此以外,姓温人就不说“猪7882瘟”“鸡瘟”!姓谢人就不喜欢人对他们说“感谢”。而应说“多谢”,因为客家话“感”与“减”同音、姓刘的人就不说9510“割瘤”!姓古的人就不说“打鼓”。姓壮的人就不喜欢听“装死”一词、姓罗的人也不喜欢听“烂箩”或“坏箩”等名称, 因此在与揭西人交往时!如不懂这些忌讳。就会引起误会并因此而带来不愉快、[1]   编辑本段涉及内容   民俗涉0782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1 生产劳动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会组织民俗 4 岁时节日民俗 5 人生仪礼 6 游艺民俗 7 民间观念 8 民间文学    编辑本段相关著作及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民俗学会自1983年5月成立以来!致力于调查、搜集、整理。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民俗。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为移风易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苑出版社作为九三学社下属的出版社、出于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加大对民间文化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力度,经过二十年来的探索与发展!学苑出版社已经形成了以记录与抢救中华文化遗1209产为主旨。以传统医药学和古代科技、文史古籍!民间文化。考古收藏文物类图书为主体、兼顾教育!科技,文化艺术领域图书出版的特色! 中国民俗学会与学苑出版社近年来在中国民间文化出版方面有着很多卓有成效的合作!曾与学苑出版社将共同主办“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邀请海峡两岸的民间文化研究的学术精英,就“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新视野”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截至目前,学苑出版社已经出版发行了多部关于民俗文化的系列丛书!具体如下:   《老北京旧闻故影》书系   包括:《京城民居建筑绘画图集》。《四合梦》,《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老北京公园开放记》,《大前门——王永斌口述老北京生活》!《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皇家园林》,《金石记忆:碑刻铭文里的老北京》。《喜庆堂会:旧京寿庆礼俗》!《燕京八景》,《老北京的民俗行业》!《京城镖行》?《北京史通论》。《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旧京3555社戏图》,《九门红尘——老北京探微述真》。《三山五园旧影》,《见闻北京七十年琐记》。《漫画北京城》、《四合院》,《北京9585旧事》!《北京西山健锐营》。0500《北京人什么样》!《昔日的夏宫圆明园》。《老北京与满族》、《老北京与煤业》,《康熙盛世的故事》(清康熙五十六年《万寿盛典图》)   城市记忆·老地图   包括:《北海景山故事地图》,《北京城明9948代宫城地图》,《什刹海故事地图》。《天坛故事地图》,《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圆明园原貌图》*1924(手绘风俗地图)!《颐和园》(历史文化地图)!《老北京风俗地图》*1936(手绘风俗地图)。《十三陵手绘地图》(手绘风俗地图)。《天津1932年老地图》?《上海19328760年老地图》?《南京1932年老地图》、   地方历史民俗丛书   包括:《美在民间: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朝9539阳辽代画像石刻》,《辽西西古塔寻踪》。《中8379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3767中国纳西族东巴舞谱研究:兼论巫与舞、舞蹈与舞谱》、《草根南昌:豫章风物寻踪》   民间工艺丛书   包括:《土家织锦》!《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   三足乌文丛   包括:《会说话的巫图——远古民间信仰调查》,《寻根之路——一种神秘巫图的发现》、《骊龙之珠的诱惑——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岭云关雪——民间神话学论集》!《巫觋——人与鬼神之间》   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4354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7053这些传统民俗节日!3771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编辑本段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风俗返朴而远,居民遗风起源于唐尧?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性刚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倍出!文武全才者有之!且多慷慨好义之风?婚!丧。寿。生日!修建庆典遗风尤为盛旺、平遥民多土地贫瘠!少耕织。多商贾、并善经营!2685陶唐遗风虽已古远!但平遥忧存!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来倍受重视、讲究!既是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过程、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过程。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丧葬 平遥县民故后历为土葬!在举行葬礼时、保留着很多传统2889仪式和传统用物!这些仪式及用物包括了吹、拉。弹。唱,书法。刺秀,剪纸。折叠。板印!沾帖。绳结,纸艺。面艺,插艺。缝艺等几乎所有民间艺术。 丧葬程序为停尸、报丧、入殓。烧纸、出殡!圆墓、过七等,一般于三,五天烧纸!五。七! 九天出殡。犯忌不宜出殡者、则寄停他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 亲朋近友均参加、起灵抬柩有十六抬、二十四抬 或三十二抬、 祝寿 老年人从60岁始。每10年庆贺一次。隆重者!亲朋好友 要6571赠献寿桃(面制)!寿幛,寿联等、以祝长寿、午时、要在堂屋摆 寿礼!烧佛香。点寿灯。"寿星"高坐、晚辈依次拜寿!拜毕!设丰盛喜宴款待众宾客。欢度一日!进入90年代、祝寿大都贺以礼洋!宴席多在饭店举行、 贺十三 平遥庆贺生日之俗至今仍为普通、特别是贺十三。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8642为面蒸“括篮”、上系银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5995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鞋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 庆满月 平遥居民以生孩子为喜事,旧时,生男孩称大喜、生女孩称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论男女!都要庆满月、满月的日期,男为29天。女为30天。也有在半月庆满月的!意取绊住, 希望孩子长命,庆满月以产妇娘家亲戚为主、姥姥家要送银镯首饰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其他亲戚则送3尺布。叠成"山"字形状。 主家回赠背心、枕巾之类以示感谢、 节庆 平遥县民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祭祀 2517平遥县民祭祀活动!分为神祭和祖祭两大类、过去崇神者居多,有 "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各种神龛!灶王。张公。家神、 财神、门神!土地都是供奉对象,专业艺人将本业祖师或神供奉于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业。不少人家将佛像或观音菩萨像置于闲房!每逢初一。5128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迷信之中反映出人们祈求平安!富裕。家业兴旺之美好愿望。 祖祭是对先祖的怀念。一般于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迁居 现在在农村多有沿用旧习者、择日开工。供奉土地神、开工期间讲究高挑红旗!以镇邪气。新房合顶时!要贴对联,放鞭炮、并宴请工匠、表示谢意,迁往新居时!要先"填宅",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 洒房院、搬迁时。要先搬进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 东西,表示"平平6208安安"!"快快乐乐"和"发福"之意。 方言 《礼记-王制》所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平遥方言是全国保留中国汉代文化语言最多最丰富的县城之一,平遥方言中有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这与普通话中的名词特点有区6984别.称谓很有趣,而这种方言又是平遥所独有的语言,、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   清明节(4月4日或4月5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叫“盂兰盆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是我国的老人节!
有哪些民俗传统活动
  青岛萝卜会(元宵山会)   举办时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   举办地点:云溪庵   主要活动:开幕式。萝卜艺术雕刻大赛。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元宵制作展评。闭幕式等,   交通方式:在市内乘坐2!5、21,24,305路车在“黄台路”下车即可。   背景介绍:云溪庵始建于元代、属道教庙宇。因出产的萝卜脆而大著名、民间有“正月初九吃萝卜不牙疼。可防百病”的说法。因而萝卜成了庙会上的主要商品!渐渐庙会也就被人们称之为“萝卜会”。现在的萝卜会人流如潮,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已成为岛城春节后第一个有影响的民间8324节日盛会!     海云庵糖球会   举办时间:正月十六至正月十八   举办地点:海云庵   主要活动: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4391民间艺术活动,还有大型广场文艺表演!地方戏专场演出。摄影抓拍比赛。书画现场表演。武术表演等。   交通方式:市内可乘坐1!5、7!15。32!206!210。3195238路公交车前往!  9900 背景介绍:海云庵始建于明代,旧时农历正月十六是该庵庙会、由于庙会上卖山楂糖球的特别多、便称之为“海云庵糖球会”、1986年青岛恢复了这一民俗节日。为期3天。     青岛樱花会   举办时间:4月初~5月上旬   举办地点:中山公园   主要活动:樱花节主要有三大品牌活动:一是4月1日至4月10日的游园踏春、二是4月10日至4月25日,传统的赏樱盛会登场?上千株樱花,20万株郁金香及紫荆!海棠等相继进入盛花期,呈现出“东园花海”盛况!三是4月26日至5月7日的欢庆五一活动,   交通方式:市内可乘坐604,605路公交5812车到达中山公园下车即可,   背景简介:青岛举办樱花会始于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东园花海”的中山公园樱花。已被列入青岛十大胜景。   青岛海洋节   举办时间:6月下旬—7月中旬   举办地点:中山公园(主会场)   主要活动:《欢乐中国行—魅力青岛》大型演唱会!航运活动,海钓大赛、海洋知识图片展,海上浪漫婚典、“海之情”等专题系列活动,    交通方式:市内可乘坐604。605路公交车到达中山公园下车即可!   背景介绍:青岛海洋节于1999年开始举行!每次节日的主题都不同!节日期间举办的中国海洋科技博览会暨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以其参会人员层次和论文学术价值水平高!成为近年来本市举办的最高层次的国际性会议!     青岛国际啤酒节   举办时间:8月的第二个周六,
清明的节气民俗
  清明节又有别称踏青,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4617是中国扫墓和祭祖的日子?清明节气时万物呈现出一副生机勃2461勃的景象、那么大家对清明有多少了解呢?清明除了扫墓和祭祖还有其他的习俗活动吗?今天小编整理了有关的资料!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去看看清明节气的习俗吧,   清明节气的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7066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8518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1803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0309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6883”并相传至今,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9073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1405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戴柳   清明戴柳!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提到、清明时节“8769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风车的民俗象征
  风车。又名吉祥轮。八卦风轮!四季平安符。这玩意儿不起眼儿,春节一到,满大街都瞧得见!它用高粱杆,胶泥瓣儿和彩纸扎成,它的小轮旋转祈风调雨顺:它的小鼓声声喻和谐之音:它那红黄绿的彩条是阳光、大地和4005蓝天的象征、明清时期京城最为流行!是老北京的象征、百姓称它吉祥轮。后来。人们习惯叫它风车?风车起源于周, 在民间风车代表了喜庆和吉祥。是姜1235子牙发明用来镇妖降魔的,原名2457八卦风轮!直径1尺1寸5、周长365分,1分为一天,即365天、有四道符、为四季,12根条代表12个月。24根9106头代表24个节气!此风轮是避邪用的!风车原名八卦风轮!传说由周朝姜子牙发明!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风车有个神奇的传1436说:传说天上有个十头鸟。因为偷吃供品,被贬下凡间,原本是为了让它认真思过。以后好重返天庭,不曾想它却贪恋尘世!不但不悔改。反而四处搞破坏。弄得黎明百姓苦不堪言、周文王得知以后,就请姜子牙降服这只罪鸟!姜子牙多大的能耐啊,他掐指一算,发现这十头鸟0065最害怕的就是八卦风轮和乾坤竿!于是就用竹条围了圈!代表三百六十五天!又糊上八卦轮。用12根辅条。代表12个月、12根辅条上有24个头。就代表24个节气。并在上面附有春夏秋冬四道驱魔降妖保平安的符!叫做四季平安、做好以后将八卦风轮插在三丈六尺五的乾坤竿上,从此当地平安太平、后来传到民间、百姓们纷纷仿效,但“乾坤”、“八卦”只许皇上使用,所以、将乾坤杆改叫天地杆,并在杆上加上芝麻秸,挂上了红灯。把八卦风轮改叫风车、并在上面加了泥鼓、风轮上贴了红!黄,绿的三色纸条,风一吹、发出清脆的响声、更增加了喜庆和吉祥的色彩!后来也就有了“风吹风车转。车转幸福来”之说!从此以后!十头鸟真的就慢慢消失了?天下也就太平了!百姓看着觉得很吉祥、又能辟邪。就都学着做!但是百姓是不能用乾坤竿、也不能用八卦风轮的。只好3529将其名改为天地竿和风轮、但是12、24,365的吉祥数字就5379保留了下来,又经过漫长一段时间、有能工巧匠给风轮加上了泥鼓、风一刮。就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在民间风车代表了喜庆和吉祥。有驱魔镇宅降妖之效!风车色泽鲜艳。红色象征着红太阳、黄色则代表着我5572们炎黄子孙,7056绿色代表环保,有太阳照耀着人们、人们生活在地球上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风车不只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图腾!正如欧洲流传的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风车象征着荷兰的民族文化。象征着!
中国传统的家庭礼仪有哪些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7584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5421是“趋礼”、传统行走6943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8643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0468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3224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0974)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8409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3722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6784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5705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8973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3177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7661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4491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9652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6886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9976谓“周公六礼”!即纳采!......余下全文>>!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是什么?
  春节:团团圆圆过大年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3712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中秋节:源于祭月迎寒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8507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8889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端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纪3728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作为传统节日!4276我国民间过端午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习俗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叶菖蒲,其中!吃粽子最为普遍、 清明: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早开始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为清明”的说法推算!寒食在清明3362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   记得采纳啊,
中国传统春节吃什么?
  中国春节吃的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年夜饭     除夕晚上 !中国人会全家团员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围炉!起源于古人皆围着炉子吃饭、围炉时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动手,也要为未能回家吃团员饭的家人摆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员!在人际关系流离的现代社会中。象征团员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 谐音) !吃[蚶]与[胖]谐音 ,取其发福之意 ,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饺子     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个风俗开始于明朝初年。原来“交子”的谐音便演变为“饺子”。初一破晓、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仁!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长寿等,     年糕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著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3647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2190长生不老?     满族——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
景颇族的民俗作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2169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2641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4086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7908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0267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7613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0338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4904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1149《天官赐福》!4976《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7429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0727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1683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