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管姓氏的来源?
姓氏罗的来源

管姓氏的来源?
  一。姓氏渊源:   1,系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及《广韵》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鲜,史称管叔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武庚起兵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称管氏、   2。系自姬姓、为周穆王之后!以邑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周穆王之后管7714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4110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3,出自他族改姓,   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傣族管氏!祖先原为汉族?明朝初期跟随林渶元帅攻打廲川王国(三征廲川),最后留守西南边疆。和当地的傣族通婚、逐渐变成傣族、   二!得姓始祖:管仲!   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人(今安徽)、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6887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4918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7887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氏扬名天下,故管氏子孙尊管仲为管氏的得姓始祖,   三,各支始祖:   管重和:管仲的第六十一世孙、元至正十七年由江苏常州郡毗陵(驿)(今常州市武进区)迁南通如东县掘港场!是为如东县掘港镇宾山管氏始祖、   管 进、管文正:是族旧籍山阳!宋靖康之乱徙苏州城东之东河,为苏州管9595氏始祖,始迁祖为进五世孙文正。明成化间迁邑之平江里龙潭上,又治宅于管家园,为吴县管氏始祖、   管新涵:元末自括苍龙泉州前东浦迁至黄岩新桥,为黄岩新桥管氏始祖。   管 御:北宋仁宗时自青州渡淮!先寓维扬!后徙洪州。元丰二年其子管炬卜居丹阳东永济乡之管山、后裔遂奉其为始迁祖,为丹阳管氏始祖、   管天龙!管思舜!管文绰:北宋时居浙江!五世祖管思舜迁溧阳、为溧阳管氏始祖、管思舜子管文绰!号西溪!南宋绍定间再迁邑之奉安黄雀花墩下!是为本支始迁之祖。西溪管氏始祖、   管 葵:宋末元初自浙之龙泉石马迁广丰齐川。齐川管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四!迁徙分布:   管氏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抑1727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1724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氏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氏仍主要繁衍于山东,  9374 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氏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氏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人(今河南清丰)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氏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福建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人(今山东临朐)管宁!避2052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氏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氏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人(今江苏常州)!   唐宋之际......余下8303全文>>,
“常”这个姓氏的来源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7773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3345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6417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5086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9761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3582”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3810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0021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
罗氏的姓氏来源
  史书记载,罗氏源於火神祝融氏、祝融氏!传说中的古帝,名黎!是颛顼帝的儿子、“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见罗泌《8177路史前纪》卷8)“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见《史记楚世家》)今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即是为纪念此人而得名、祝融氏死后。其后裔传至周朝、被封於宜城,称为罗国。周时的宜城。相当於今天湖北襄阳一带!春秋末期。为楚国所占!易名为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后代便失国南迁,初至枝江9521(今属湖北)、后定居於今天湖南长沙!大约就在此时、他们开始以罗为姓、后来,罗氏世代繁衍、又由此扩至今江西南昌一带,逐渐发展成为今长沙和南昌两地的盛族之一。,
中国姓氏朴和韩国名字的朴来源是相同的么,还是巧合?
中国人姓朴(piao)的人均有朝鲜族血统,姓朴(pu)的中国姓氏、 ,,
中国 古代最尊贵的十大姓氏和最古老的十大姓氏以及他们的来源
  风! 姬。姜,唐,姚,妫,姒!子!赢,芈 风姓,是伏羲氏的姓氏! 姬姓。是黄帝的姓氏! 姜姓、是炎帝的姓氏, 唐姓,是尧帝的姓氏!还有陶姓、尧帝被称为‘陶唐氏’、 姚姓,是舜帝的姓氏, 妫姓,也是舜帝的姓氏、 姒姓、是大禹的姓氏,也就是夏朝的国姓! 子姓!是商朝帝王汤的姓氏! 嬴姓,是秦国的姓氏、 芈姓、是楚国的姓氏,!
马姓氏的来源
  恩...下面这个应该够长了吧~ 6705马姓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9552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6129舜赐他姓嬴,1869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1544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二!迁徙分布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100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1066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马服君十三传后裔驷随西汉的汉高祖刘邦入关。驷入关后由回族归属汉族、驷的马氏一族先定居于咸阳,其嗣后迁居开封汴梁、一族宗支浙江临安府、 宋初,奉政大夫直北马公随宋高宗赵构由浙江临安南渡入粤?定居古冈马直北公一门箕裘!五代大夫,三世太守!父子乡贤。直北马公宗传八代后、其裔孙已遍及新会的会城和东亭!江门市的潮莲和高沙及麻园,台山的白沙和横山!番禺的谢村和植村、从化的马村!四会的高要、顺德的水藤!广州市的河南。中山的古镇等地。尔后各房马氏子孙又分居于汕头、潮洲!阳江、高鹤。吴川、广西。海南等地、直北马公实为我岭南马氏开族第一人。又因直北马公名门望族!朝庭二封金紫,故直北马公祖居地称为金紫街.现岭南各地马氏及海外马氏聚居地立堂朝拜先祖用“金紫堂”这一名称就是这个缘故、 从岭南马氏始祖直北公宗传八代至台3770山马氏的直系血缘是:始世祖直北。二世祖持国、三世祖唏骥、四世祖绍龙,五世祖良弼!六世祖行逊!七世祖循善传八世祖康平至九世祖尧佐和君佐及帝佐、八世祖康定生三子、由新会麻园下朗迁居横山宗支?因此时此地生活环境恶劣,加上宋末元初的兵乱骚挠。康定后裔大部份迁居潮州!汕头和新会、 八世祖0213康平无子?由其堂兄康成次子湍承继,明朝永乐年间、康平与继子田波由新会麻园迁居白沙马洞,田波公羡慕马洞村落洞山秀拔,石门振朝!因4814而积休垂兴!大振宗传。九世祖田波公生六子,长子渔隐,次子樵隐,三子耕隐,四子牧隐。五子炼隐。六子植隐,族内堪称其为有功不祧之祖! 于1995年,1997年两次与几位马氏宗长对居住在台山的马氏分居和人口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台山马氏宗支分居比较集中的有白沙镇,三台镇。四九镇!横山镇、汶村镇等。台山马氏现已宗传32代,据调查、常驻市内人口近5万人。旅外宗亲及分居在市外国内的新会。恩平、高州!吴川!阳江!鹤山等地的宗亲!据不完全统计,在8万人以上, 宋代以后、闽、粤......余下全文>>、
韦姓氏的来源
  出自韩姓!相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躲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   出自彭姓、以国为姓、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所载!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涿韦。涿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子孙以国为姓,称韦氏!史称韦氏正宗、这就是河南韦氏,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氏、。
严姓氏的来源
  严(Yán 严)姓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7362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吴的来源
  吴姓历来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氏之一,追根溯源!吴姓是从上古周族生根发派的!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族的领袖、即周太王。传为后稷5870自发第博十二代孙。也就是周文王之祖父、相传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其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古公亶父打算让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传位给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意、就自动让贤、到东南海去,他们带去先进的中原文化!在江苏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仲雍7540相继为君?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国君王阖闾任用子胥为相!孙武为将,一度攻破楚国!他的儿子夫差打破越国,战服齐军!北上与晋争霸。吴成为当时的强国?后2310来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结6439果被越王勾践打败、弄得国灭身亡!夫差的子孙流散四方,以国为姓,称吴氏!这便是吴姓的由来、。
姓氏 杜 的来源
  第一支出自姜姓   神农氏的后代。相传7767在商朝时已经有杜国?是7672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杜古国在0991今陕西长安东北。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史书上没有留下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进祁姓杜氏之中,   第二支源出祁姓   帝尧的子孙,4000多年前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氏!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书之中、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到夏孔甲时。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所谓的龙其实是一种鳄鱼。刘累后迁于河南鲁山,犹守故封,商朝后期武丁灭了地在今河南滑县的豕韦古国!更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降1201公爵为伯爵、遂称唐杜氏,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是神农2172氏的后裔后土的居地!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杜国子孙一部分出逃,留居杜城者为杜氏。春秋初。杜国为秦宁公所灭!祁姓杜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1]   第三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   我国的杜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有交流。互有基因在流动,外族融入杜姓群体中主要的事件有:南北朝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遂成为河南汉族,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其后族人多数同化为东北杜姓汉族!当今东北多杜姓与满族的改0377姓有直接的关系,!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