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齐这个姓氏的来源?
何的姓氏来源

齐这个姓氏的来源?
  齐(Qí 齐)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和所载.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子孙以国为氏.Tong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   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今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见者无不惊讶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   据和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3.出自是姓.为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之后.改为齐姓.   据所载.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原姓是.其后代改姓齐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所载(下同).武都氐人有齐姓.   ② 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齐佳氏等均有改为齐姓者.   ③ 清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姓.为纳西族.   ④ 今满.赫!
”于”这个姓氏的来源性的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4496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侯爵,史称康叔、周武6823王逝世后!周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殷王武庚叛乱,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1624出兵平武庚之乱有功,封为怀侯,周成王以康叔为司寇、赐卫宝祭器!欲移康叔于卫国,康叔逝世后,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孙考伯于卫!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县东北朝歌城、故史称康叔为卫康叔。乃追称之名。春秋初期、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惠孙之孙武仲乙,9862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这支姬姓孙氏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先秦时期孙氏来源8137的最主要一支、姬姓卫国王室的后代姬惠孙之后姬武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孙”,以纪念其祖父惠孙,姬武仲就是这支孙氏的始祖!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儿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史称卫康叔、周公姬旦0927平定武庚叛乱后!把殷原来统治的7251地区分封给康叔?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城!监管殷的余民、同时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郌氏,樊氏。饥氏。钟葵氏赐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又称卫康叔。康1085叔受封之后,很快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后来。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国交由儿子伯康管理、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公元前852~前758)、名和。春秋初年卫国国君(公元前812年~前758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卫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西弗等联军攻破镐京(今陕西长安)。杀周幽王、他与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合兵助周王室平定叛乱!护卫王宜臼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被周平王赐给公爵,卫武公姬和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不能称公孙!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即以父惠孙的字为姓。就是孙氏。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姬昌→卫康叔→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
“常”这个姓氏的来源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0500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9667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1390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7026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8969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
李姓氏的来源
  1.李姓由来   李姓之2690“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8865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1981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5340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5663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9725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7102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4177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4230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8258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6590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3168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8914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余下全文>>。
l林姓氏的来源及分布。?..
  出自姬姓   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海前720年)的2947小儿子姬开!他的6494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此外   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根据1996年统计资料,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中国 古代最尊贵的十大姓氏和最古老的十大姓氏以及他们的来源
  风。 姬!姜,唐、姚、妫,姒!子。赢,芈 风姓、是伏羲氏的姓氏。 姬姓!是黄4704帝的姓氏。 姜姓。是炎帝的姓氏。 唐姓。是尧帝的姓氏,还有陶姓!尧帝被称为‘陶唐氏’、 姚姓!是舜帝的姓氏! 妫姓。也是舜帝的姓氏。 姒姓、2448是大禹的姓氏,也就是夏朝的国姓! 子姓、是商朝帝王汤的姓氏。 嬴姓。是秦国的姓氏。 芈姓,是楚国的姓氏、。
姓氏"陈"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洒洒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   一。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   二。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   三。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二、迁徙分布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7290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     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     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6824台始祖?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   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3383亚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4715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4050外地尊敬他们,     【郡望】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0985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7895出自唐代迁居,
“顾”这个姓氏的来源和流传情况是?
  顾姓起源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7028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     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3116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4219时与陆!朱。8963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4009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三国至唐代。8530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不仅分布于今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但是、综观顾氏家族史,从古至今!其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江浙一带、因此、顾姓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苏!例如: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西晋时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顾雍之孙顾荣。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元朝画家顾安!文学家顾瑛!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清朝词人顾贞观。学者顾栋高、校勘学家顾广圻等!都是今江苏人!唐朝诗人顾况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画家顾宏中为江南人、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顾君恩为湖北人。     在古代顾姓名人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顾恺之、和清代思想家顾炎武!顾恺之,东晋义熙8781年间任通直散骑常待?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画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后人评其作画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等!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顾炎武、明末清初人,他学识渊博、在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在音5233韵学方面!有承前启后之功、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是我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学者之一,     在近现代史上。顾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现代史学家顾颉刚,曾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学技术界有顾济之。任《辞海》水利科副主编!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审稿工作!顾震潮,大气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对中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艺术界有著名9480沪剧演员顾月珍?6642钢琴演奏家顾圣婴!曾多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被誉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     顾姓在当今中国按......余下全文>>,
求姓氏“向”的来源
  姓氏起源——向     姓氏起源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7471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7982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     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音b)!字向夫、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亦姓向!成为向氏、     出自司马复姓。起因:因诸葛亮借地不还(现为湘西地区)!4020囤兵赶跑当地的土家族。其首领将军姓司马、诸葛亮赐其向姓(向:意思为向着太阳的窗户),并长期居住、此首领后生九子,分别行成现在的九支向姓,湘西地区现存住要为其中的四支。四川重庆现在其中的一支、其他几支现存已很少!无法考证。     堂号     "中和堂":后汉向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老子》和《易经》!自己穷得吃不饱、穿不暖,别5866人送给他的东西。他留够自己用的、别的仍退还给人家、他常常说"富不如贫、贵不如贱",在儿娶8025女嫁之后、他出游五4424岳名山,不知所终,     "淑均堂":蜀汉将军向宠!为中都督。诸葛亮对后主夸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历史名人     向海明(?-613):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原为扶风(今陕西凤翔)僧人。自称"弥勒"出世,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追随者数万,后转战于扶风、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之间?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5904士壁(?-1261):南宋名将,字君玉、常州(今江苏常州)人!绍定进士,官至大理卿直龙图阁、元兵南下!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壁率兵赴援!士壁数立战功。升任湖南安抚使8701兼知潭州。元兵围城!士壁聚力固守,力战退之!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后因奸相贾似道妒忌其功!被诬告杀害!     向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他和兄弟五人到老也住在一起、十分友爱。     向岩(1870——1958)民国官员,原名寿荫!字少蒨!汉川人。1905年留学日本,肄业东斌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回国!在武汉从事秘密活动,事泄后赴四川!任陆军速成学堂教官兼督练公所一等科员。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川南发布《谕巴蜀檄文》。推动四川人民起义、不久返鄂!1912年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季雨霖为师长)、1913年在南京参加讨袁军、任第一师参谋长、在雨花台大败敌军!“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至1915年,在襄河流域组织农民入伍?继续进行反袁、护法战争期间!任靖国军第八军参谋长兼旅长,与军长叶荃!转战湘。鄂。豫。陕!甘,川、云!贵等省。1922年。在广东韶关任孙中山领导的大本营将校团副团长。不久任北伐军第五路司令、1923年随许崇智入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指挥部参谋长?1925年至河南!在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三军任左翼督战官!1926年返鄂!组织北伐别动队!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1928年后,历任宜昌征收局局长,襄河视察专员!汉川县长等职。晚年信佛!建国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湖北省人委参事。著有《新中华民国》(1913年)。《忧危论》(1931年后)等     向海潜 辛亥革命参加者!会党领袖。字松坡!大冶人,清末入湖北新军......余下全文>>、
肖的姓氏来源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8645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1499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6665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6137”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xiào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如果这样、它的读音将变成了去声的xiào。从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5359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9953繁简关系。而民间认为“’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实质上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即引为通用 、实际上“某俗作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5934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