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壮族和回族分别有什么传统节日
壮族传统节日是什么

壮族和回族分别有什么传统节日
  1月——春节   壮年 即壮族新年。时5722间比汉族早一个月?过去,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家6445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过去还有以八月酉日为迎4314新岁节日,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藤州俗不知岁。唯用八月酉日(即十月前后)为腊、长幼相贺以为年、”壮族以八月收割稻谷为新年节庆。因有别于汉族春节而说成是“俗不知岁”,   现在壮族过春节的节期虽然是受汉族春节的影响,但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则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宋代以前。壮族各地的节日是按农业生产的周期而定、自明代以后大部分地区逐渐采用农历节期!壮族的迎新岁活动、与汉族大致相同!从正4115月初一至十五日。到了十五日各家吃了专供祖神的“母粽”(特大粽子)后即告“散年”,意为新年节期聚庆终止,亦有部分地区的新年节庆延至正月末、采白头翁或艾草合糯米制糍粑(俗称“艾粑”)小祭为岁庆终期。有的延至二月初二社祭方告结束。故通常又将整个正月作为庆新春节期,称为“过正月”,“吃正月”!壮语Cieng(“正月”之简称)为春节的代称、   春节大9904年初一,是7023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黎明时分!、各人盛妆打扮、喜气盈盈!新媳妇和姑娘们争相奔向溪4022河泉边、挑“新水”、喝“令俐水”!家族内和邻里之间相互串门!给前辈拜道贺!大人要给前来拜年的小孩送利市钱!拜年之后。各家持供品到村边的庙堂祭神,祈祷新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村寨间有的举行赛铜鼓,有的几个村的男女青年相约到河滩或平坝对歌传情、这一天!除了接待外村来客之外,家族内不互助请吃。当天有的地方忌吃粽粑?认为开粽粑会引起田埂开裂漏水。并最忌争吵、人人都求和气!吉利!   (1)汲新水:又称挑伶俐水!挑新水。挑乖水!流传于桂西一带!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刘锡藩《岭表纪蛮·节令》载:“元旦。提瓮汲新水、沿路唱‘6186牛羊鸡豕!六畜魂来’一语。这“新水”。有的地方叫“伶俐水”或“灵巧水”!传说大年初一的水最清纯。最吉利!喝了它。姑娘会聪明伶俐。嗓子也清甜、小孩会健康成长!老人会祛病长寿,有的地方传说聪明的守河姑娘逢大年初一在河水里投放智慧,谁要是先得新水!谁就会变得越聪明伶俐、   (2)迎春牛对歌:“迎春牛”为流传于广西靖西县一带的古俗,始于5619元明之际、春牛即土牛!古时用泥土塑制?现为纸扎的春牛,迎春牛表示劝农和开春伊始!这一天!青年男女对唱山歌、问答一3867年的节气和农事?向春牛投掷棉子。祝愿673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藉此交朋结友、依歌择配!   (3)抢头鸭:广广西凌云县泗城一带壮族春节习俗,年初一晚十二点一过、当在人争先宰杀鸡鸭!重煮粽粑、并按规矩放于祭祀祖先神案上:全鸡全鸭置台中央,粽子剥开置两侧。其外两侧各置放一把夹有猪头肉或猪4389尾并贴有红纸之大蒜苗!先祭祖宗,后逐一祭灶王,门神、猪圈、牛栏等!祭祀完毕即燃放鞭炮。先放鞭炮者即为抢得“头鸭”!认为抢得“头鸭”、便会交好运。   (4)抬纸狗拜年: 大年初一、青年小伙子2565抬着用纸糊的狗、走村串寨拜年、各户烧炮竹迎新!这是壮族古代崇拜狗的遗俗!   (5)打春堂:平果一带的壮族民间春节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打春堂”即用捣米之杵敲击木槽。现在有一些地方改为以扁担敲击板凳形式,故又称“打扁担”、或根据其声响而直称“打虏烈”、小规模特郎一般在村内或院子。厅堂里举行!二三对男女老少持杵或扁担、排于春堂或长板凳两侧、以类似捣米的动作、有节奏地互相敲击、间或敲打春堂或板凳,发出“同打!同打、同同打嘟打”的声响......余下全文>>。
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相1143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1174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5163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壮族的其他节日与汉族相同! 壮族的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 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8093人的家庭!会炖 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 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过去,有的地方把放鞭炮谓之“招牛魂”(壮语叫“欧魂怀”)。意思是老黄牛的魂魄尚散落在田野、把牛魂招回来!新的一年开始。老黄牛又该辛辛苦苦地为主人家效力了、“招牛魂”开始。有的人家敲锣打鼓,吹萧吹笛!整个村寨洋溢着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壮家包粽子过年。但年三十晚绝不吃粽子。 正月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4251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7935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5307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7566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2730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6492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吃立1235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余下全文>>。
壮族、苗族、瑶族,主要聚居地在哪里?传统节日是什么?
  壮族在广西!花王节。!
今天是六月初六,是什么传统节日吗
  六月6380六是汉族和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 过节的名称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 也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有回娘家。晒虫虫等、民俗有云:六月六,请姑姑。,
壮族的民族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7017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5130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1931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8865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的由来是什么?
  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八节!腊八节8385的渊源!应为上古时代的蜡(音读 Zha )祭,     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郊特牲》之中记载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乡之也,”蜡祭仪式结束以后。古人要进行宴乡活动。用新产的黍糜作粥。大伙儿聚餐。欢度佳节、     最初的蜡祭,也包括祭祀祖宗在内、后来发展成以祭祀祖宗为主、称为腊祭。《风俗通》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反映了社会在不断向文明进展的变化,     古代有“天子大蜡八”(见《郊特牲》)的记载,流传下来,腊月初八日便成为民间的风俗节日。《荆楚岁时记》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应是反映了民间承传的大蜡传统的日期、     佛教传入我国后。借助腊八祭祖与吃粥的民俗!进行布道,又新编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的传说故事?其大意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9580见一位牧女!送给他乳糜充饥,食后体力恢复,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届时供佛!称为腊八粥!      历史上!每到腊月初七日!五台山佛教界便忙乎起来?清扫佛殿、擦洗贡器!整理平时很少使用的大灶房、大灶房的铜锅直径达二米多、这一天要用米专门煮粥、原料主要是小米!黄米加红豆、绿豆。佐以红枣。松子及蘑菇等等!称为七宝五味粥、铜锅煮粥要用温火整整熬一个晚上,第二天,除了用来供佛及僧众自食外?主要1417施舍穷人!今天、虽已不再施舍!大铜锅也停歇不用了!腊八粥用料、也远比历史上精细丰富、但各寺庙5602仍然习惯多熬粥?仿效传说中牧女献乳糜的情节、在每尊佛,菩萨!罗汉像前献供、同时要举行诵经活动,八音鼓乐。香烟。蜡光。很是庄严隆重!     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主料以豆米为大宗。豆类有红豆、绿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及各色8651莲豆等等,米类有小米、大米!黄米。粳米!江米。稗米。小麦。燕麦!玉米,高粱等等。根据喜好和习5662惯选用。     晋南地区多数民家选用“五豆!三米”做腊八粥。常见者为红豆、绿豆!黄豆!豇豆、7058扁豆五种豆子加小米、小麦。玉米。     晋北许多地方却不喜欢用扁豆,小麦及玉米,而改用莲豆、黄米及高粱米,也有选用其它豆?米的,     腊八7606粥的佐料、习惯在桃脯!杏脯,核桃仁,枣泥、栗子!柿子!瓜子,莲子!花生。榛子、松子、果脯。梨干。琐琐葡萄,白糖、玫瑰等里边选择,     八主八佐的腊八粥。色泽斑斓、味道极佳。吃时绵0607软而又不糊口?     一般腊八粥,则是用小米和黄米加各种豆类?红枣煮成、吃时加糖。     山区百姓,0497腊八粥里习惯熬煮一些蔬菜?山西一般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但在晋东南地区、腊八粥是用肉汁煮江米。再加入大枣。栗子,榛子。杏仁等干果制成,     近年来、不少地方盛行用八宝粥代替传统的腊八粥,就是将蒸熟的糯米饭拌上糖、猪油及桂花,装入盛有莲子,红枣、樱桃、瓜子,杏仁等果料的碗内揿平!再经蒸制后扣在盘内。挂上糖卤汁而成。色泽光润、悦目!香甜!透味!入口溶滑,     民间吃腊八粥!讲究在太阳出山以前。吃饭时,小孩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内各棵树上抹一些。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三下,口中还唱道!“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看你结杏不结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等等,习惯称之为祭树、却有除虫防虫之效益,     旧俗、学生家要给先生敬送腊八粥。现在,山庄小村里仍保留着这一习俗,腊月初八日早上、小学生上学时!每......余下全文>>?
壮族服装起源
  回答:壮族服饰中被称为“镜面青天衣”的起源     壮族,本是一个民族统一的称呼、但近年来一些从事民族学研究的专家,0631学者又以各地壮族居民的服饰颜色来称呼!如频频出现在报纸。刊物上的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广广西龙州的蓝衣壮。若以此来区分、武鸣壮族则应称为蓝衣壮!武鸣蓝衣壮的传统服饰颜色的主要色调是蓝色,在染制的过程中!聪明勤劳的壮族妇女、将布料精细加工,达到蓝而发亮反光如镜的程度。缝制好的服装,壮话称为“buh ndongq(壮文)”、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发亮的衣服”。被今广西研究壮族文学史的专家!学者称为“清末广西壮族诗家,文学家”的武鸣凤林人韦丰华、在他所著的《今是山房吟余琐记》一书中!将武鸣壮族这一特有的服饰称为“镜面青天衣”(古人作诗。青蓝同一!实为深蓝色)?     “镜面青天衣”起源于何时!其历史渊源已无从考证。但其制作的过程!工艺。在民间仍有所流传!其主要过程是:每年春季。农家用一小块地种植蓝靛!夏末砍收。打碎加水捣4631成蓝靛浆,过滤沉淀成浓浓的蓝靛浓浆。留作染料备用!过去,没有像现在的机器纺织的布料,只有自种棉花,妇女纺纱、用小型木制的简单机器织出白色的布!俗称“土布”、布2708幅宽度一般是1-1.5市尺,最宽为2市尺、秋季!天高气爽时。则开始染布!8957将一定量的蓝靛浓浆放入大水缸中!用热水按一定的比例稀释搅匀。将土布放入染缸中并不断搅拌!使布着色均匀。然后取出,拿到河、沟水中轻轻摇动漂洗、后在树荫下晾干,绝忌阳光爆晒!如此反复染,晾一二十次以至三十次!土布染上了厚厚的一层蓝靛!然后!上山找回一种壮话称为“浆树”的树叶,“浆树”的中药名叫青凡来,四眼草。或俗称“鬼画符”、“浆树”叶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经过滤去渣!再加入适量牛胶煮成稍有粘度的稀糊状树浆、倒入染缸中,把染好色的布放进缸中,不断搅动!壮话叫“上浆”。缸中的布着浆均匀后取出。稍晾至半干!再拿到河!沟边去漂洗。漂洗时只能在水中将布搅动,绝忌搓洗、以洗掉多余的浆水。使布平滑!最后取回晾干。这一复杂过程、今广西壮族文学史学界称为清末壮族诗人、夏黄人黄彦坊有《岭山女工咏》诗记曰:“寒闺隐隐一灯红,十岁娇娃学女工、玉手纤纤偏耐冷、扯棉声彻竹篱东,”(原注:扯棉花纺纱)。“密缕拖来十丈鲜,深更扎扎未应眠!娇儿慎莫须啼抱!9086待制衣服好拜年”(原注:织布)!“伊详江山去娉婷!洗出蓝花湛一汀!十五女郎?F染布、斜阳低处斗红青”(原诗注:染布者!捞出河中洗之,晒干复染后、却用树5350皮红者浓煎染之!即成深青,扬赤者最贵)、布料上浆晾干后,拿到村边备有的平滑石板上,逐段铺上。村中女伴自然来帮忙。三,四人持木杵,如打铁状轮流反复舂打、村头发出“咚,叮、嗒!当”的响声。节奏颇7621为悠扬。逐段将布全条打得平滑!发亮、反光、将舂好的布!量体裁制衣服!黄彦坊诗曰:“娇儿瑟缩怯风来!啼索新衣8139向母催!我是女儿无尺寸!度而长短称身裁、”衣服的式样,大致是仿唐装、男上衣前面开衣襟缝上纽扣、女上衣为包胸腹大襟右肩前连腋下缝上纽扣。全部手工针缝,纽扣亦全4908是布条扭结而成,清朝乾隆六年(公远1741年)的《武缘县志》说丁“男衣短窄!女衣不掩膝,长裙细褶、裤子全是宽裤头、宽裤脚、”当然、男装布料也不一定加工得那么精细,也只染一二次而已,女装裁缝好后!嫁衣还要绣花、一般1121壮家姑娘。年制一两套,富足之家年制3-5套,节日汇集,尤其在歌圩上!人群中蓝光闪亮!阳光反射时,更是一番亮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镜面青天衣”因穿6763着密不透风!热天使人难熬!加上制作费工费时、随着机织布大量上市、价格适宜。这一传统服饰逐步消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县东部罗波,......余下全文>>,
壮族都有什么节日 5分
  壮人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     春节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6725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围几十里清晰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祀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8559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9152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蚂拐节     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4302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7324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     三月三     三月三是清明节,6812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壮族风俗,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     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1984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歌节,700多名来自各县的歌手登台献艺!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连外国友人也远渡重洋与壮人同享节日的欢乐!这期间,常伴有祭神,打0789醮等迷信活动!然而更吸引人的则是抢花炮!演戏。杂技,武术表演!舞彩龙,舞彩凤、唱采茶擂台赛诗等多彩丰富的文娱活动,近年还添加了演新戏!放电影!球赛等,不6257过青年男女......余下全文>>,
中国五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中国的五大传统节日:春节(含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是什么时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5050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7258神祭祖活动!1899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6265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8272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5609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5777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5658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6818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6560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6690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8122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1986馅子里......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