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学入门 >> 风水学 >> 王弼的学术贡献
风水学学术

王弼的学术贡献
   王弼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他4586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0681《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数种。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而在其质量。在于其创见。他注《周易》一改汉人支离烦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正始玄风”?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王弼以老庄思想为主。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王晓毅先生给的评价是:王弼在哲学上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在易学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道家易的代表,王弼注《易》,尽扫象数之学。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注释《易经》,他对“经”上下篇都作了注,计六卷,而对1979《文言》!《彖传》!《象传》加注、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均不下注!后来5486由东晋韩康伯继续注完!王弼《易》注的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这是《易》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汉人解《易》重象数?如把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象,用“马”来代表《乾卦》“健”的意义、用“牛”来代表《坤卦》“顺”的意义。等等!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顷,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对象数之学机械性的解释提出批评、他强调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就是说!达意要通过象!明象要通过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这样,从言与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释《易》、比机械比附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其次!王弼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把《易3135》学玄学化!玄学家的根本思想是“以无为本”,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体论来释《易》的、如《彖辞》曰:“大哉乾元,万象资始。乃统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无亏。为物之首。统之者岂非6609至健哉!”他认为!“乾”之义是1720“健”。有9070形之“天”无非是“健”的表象!万物始于天,归根到底、“统之”于“至健”,“健”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总之、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四库全书总目1216·周易正义》提要)?
庞朴的学术论
  学术论着选目(1956-1999)1 9 5 61. 否定的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规律(《稂》见9。《自》见16) (--《哲学研究》1956年第3期,--《否定之否定规律论文集》收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年7月出版1.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俗读物出版社195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12,000册1956年8月第2次印刷120,000册1957年2月第3次印刷205,000册2. 真理愈辩愈明(《稂》)--《光明日报》1956.7.11.《哲学》第60期1 9 5 71. 再谈否定的否定规律(《稂》,《自》)--《光明日报》1957.6.23.《哲学》第90期,1 9 5 82.谈谈客观规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8200册1962年5月第2版第2次印刷18,200册1964年2月第3次印刷31,200册1 9 5 91. 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沉》见7)--《光明日报》1959.12.27.《哲学》第220期1 9 6 21. 《指物论》辨讹--《光明日报》1962.5.4.2. 略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原名《矛盾的哲学家与哲学家的矛盾》!末章论时人对谭的矛2219盾评论,发表时被删原名被改)(《沉》)--《新建设》1962年第6期3. 《白马论》一勘--《光明日报》1962.7.13.4. 论孔子的思想中心(《沉》《自》)--山东省历史学会第二次孔子讨论会印刷。1962年10月5. 告子小探(《沉》)--《文史》第1辑,1962年10月!1998年7月第三次印刷6. 释〈论语〉“民之于仁”(又名《论语》“民之于仁”解)--《光明日报》1962.11.30.1 9 6 31.《墨经》的辩证思想(《沉》)--《山东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历史版)2.怎样理解“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与冯友兰先生商榷(《沉》)--《新建设》1963年第10期6. “发引千钧”、晶体力学及其他(《沉》)--《光明日报》1963.11.22.1 9 6 41. 五行思想三题(《沉》)--《山东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2. 试论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原则(《沉》)--《文史哲》1964年第3期!1 9 6 51. 《公孙龙子》辨真(《随》见15)--《文史》第4辑,1965年1月。1998年7月第二次印刷1 9 7 31,王弼与郭象(未完稿)--收《沉思集》1 9 7 43.《公孙龙子》译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400,000册1 9 7 71. “盗跖”考辨(《沉》)--《历史研究》1977年第2期2. 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之谜──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一的 初步研究(《帛》)--《文物》1977年第10期--《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81 9 7 81. “六家”浅说--兼批“四人帮”的儒法斗争扩大化(《沉》)--《光明日报》1978.5.18.《史学》第105期2. 孔子思想的再评价(《沉》《自》)--《历史研究》1978年第8期、--《光明日报》1978.8.12.转载3. “火历”初探(《稂》《自》)--《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4期1 9 7 91. 孔子评价中的分歧--《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79年第2号--1979年《中国历史年鉴》2. 五月丙午与正月丁亥(《稂》)--《文物》1979年第6期3、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辩证发展(《沉》《自》)--《中国哲学》创刊号。1979.8.6. 帛书《五行篇》校注(《帛》见5)--《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4辑7. 思孟五行新考(《帛》)--《文史》第7辑!1979.12.4.《公孙龙子》研究--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15800册1985年1月第2次1669印刷1 9 8 01. 评三年来的孔子评价 (《沉》)--《人民日报》1980.1.29.2. “枚卜”新证(《稂》)--《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3. “中庸”平议(《沉》《自》《随》)--《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I no.2 译载,1980年6月4. 文化遗产评价标准小议(《沉》《文》)--《人民日报》1980.3.13.;《理论宣传动态》第167期摘载,题为《谈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文摘:《戏剧艺术论丛》、1980,10第三辑5. Controversy over Confucius-- China Reconstructs no.4,1980.4.5.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198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1800册1988年8月增订2版第2次印刷3300册6. 名理学概述 (《沉》)--《历史论丛》第1辑、1980年8月6.公孙龙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齐鲁书社1980年9月出版7. 矛盾三疑(《稂》《自》)--《未定稿》1980年第25期。1980.10.--辽宁《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1期(总105期)转载1 9 8 11. 《荀子》发微(《稂》)--《东岳论丛》1981年第3期2. 说“参”(《稂》《自》)--《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3. 儒家辩证法论纲(《稂》《随》)--《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1981年11月出版1 9 8 21. 和初学者谈“天”(《稂》)--《文史知识》1982年第2期7.沉思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12000册2. 应该注意文化史的研究(答读者问)(《稂》《文》见10《随》)1 9 8 31. 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稂》)--《文物》1983年第1期1 9 8 41. “火历”续探(《稂》《自》)--《中国文化》第1辑,1984年3月2. 需要注意文化史的研究(《稂》《文》)--《文史哲》1984年第1期3. “火历”三探(《稂》《自》)--《文史哲》1984年第1期4. 八卦卦象与中国远古万物本原说(《稂》)--《光明日报》1984.4.23.《哲学》第276期8.儒家辩证法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10700册5. 阴阳五行探源(《稂》《自》)--《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1 9 8 5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断想(《稂》《文》《随》)--《未定稿》1985年第11期2.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文》)--《思想研究》(内参)第32期,1985.10.5. 上海市委宣传部编1 9 8 61.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论纲)(《稂》《文》《自》《随》)--《光明日报》1986.1.6.2. 传统与现代化(《稂》《文》)--《北京日报》1986.2.10.3. 举世瞩目中国传统文化 (《稂》《文》)--《了望》海外版1986年第6-7合期、1986.2.104 文化研究的热潮在回荡(《文》)--《理论信息报》1986.3.24.5. 文化研究热潮的起因(《文》)--1986。5在杭州的讲演6. 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稂》《文》《自》)--1986年5月在杭州的讲演,载《东西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讲演集》浙江省青年科学工作者协会编!1986、6--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87.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稂》《文》)--《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中国文化研究年鉴》1989年。中国文化书院主编、台湾国文天地出版--《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7。4、10(4)--《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第二集)。三联1988!128. 说“无”(《稂》《一》《随》)--《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上册?巴蜀书社1990年4月出版9.道家辩证法论纲(上)(《稂》)--《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1 9 8 71. 道家辩证法论纲(下)(《稂》)--《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2. 人文主义与中国文化(《稂》《文》)--《文史知识》1987年第1期3. 科学主义与历史研究(《稂》《随》)--《史学理论》创刊号,1987年第1期1 9 8 81. 《五行篇》评述(《稂》)--《文史哲》1988年第1期!9.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5000册2. 帛书《五行篇》研究--《国际东方学者会议纪要》(第33册)!1988.5.东京。东方文化研究所10.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1 9 8 91. 用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中国青运》、1989年第2期2. 继承五四 超越五四--《历史研究》1989年第2期。3. 火历钩沉-一个遗佚已久的古历之发现--《中国文化》创刊号!1989.12. 1 9 9 011.公孙龙子今译--巴蜀书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8300册1992.6.改名《公孙龙子全译》再版2000册1 9 9 11. 寒食·改火·复活节--《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2.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一》见13《自》《随》)--《二十一世纪》1991年第6期,删节本--南京大学“传5518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讨论会!足本--《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3. 昭穆新考--载《国学今论》、辽宁教7717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4.“数成于三”解(《一》《自》《随》)--《中国文化》第5期,1991年12月5.原始儒家的“天”(提纲)(为参加“基督教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作)(《随》)--1991。6、221 9 9 21. 黄帝与混沌: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自》《随》)--《文汇报》1992.3.10.Xue林>2.《中国名辩思潮》导言(《一》《自》)--《中国哲学》第十五辑。岳麓书社1992年5月出版12.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神州文化集成丛书》新华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6000册1992年出线装本(未见)1 9 9 31. 对立与三分(《一》《自》《随》)--《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方法论新探·序三》。广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2. 黄帝考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8期(后记被删)3.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自》《随》)--《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三卷(香港)1993年8月--《同祖同根!源远流长》(炎黄文化研究丛书之二)!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104.相马之相(《一》《自》)--《中国哲学史》(季刊)!1993年第4期1 9 9 41.儒道周行(《一》《自》)--《中国文化》第九期 1994年2月2. 解牛之解(《一》《自》)--《学术月刊》1994年3月号--收入《智慧的探索、中国哲学·1995》、张汝伦编。上海人民96.73. 五行漫说(《一》《自》)--《文史》第三十九期。1994年8月4. 谈“玄”(《一》《自》)--《中国文化》第十期。1994年8月5. 数的崇尚--《中华文明》,刘东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年8月6.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的多元化--《星洲日报》1994年8月7日第29版(马来西亚)--《现代与传统》第六辑!1995年第1辑7. 文明与冲突--《原道》第一辑!1994年10月8. 弘扬人文精神--《东方文化》总第五期、1994年11月9. 原道(《一》《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5期10. 阴阳:道器之间(《一》《自》)--《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辑11. 六□与杂多(《一》《自》)--《学人》第六辑,1994年9月12. 原象(《一》《自》)--《学术集林》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1 9 9 51. 周易古法与阴阳观念--《国际汉学》第一期 1995年1月2. 浅说“一分为三”--《东方》1995年第1期3. 《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序--《中国书评》第四期,1995年3月4. 天人之学述论--《原道》第二辑。1995年4月13.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海天出版社 1995年6月 第一次印刷3000册1996年1月 第二次印刷6000册1998年1月 第三次印刷9000册1 9 9 614.蓟门散思--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5000册?钱文忠编1996年10月第2次印刷10000册1. 方以智的圆而神──《东西均·所以》篇简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15.庞朴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66年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6000册1 9 9 71.形上形下之间--《文汇报》1997年2月6日、第9版《学林》。半月后有评。未见2. 黑格尔的先行者--方以智《东西均·三征》解疏--《中国文化》第14期。1996年12月3. 认识论的辩证法--方以智《东西均·全偏》篇解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2期4. 说“错综”--《方法》1997年7,8合刊(总第70,71期)5, 说“参加”--《方法》1997年第9期(总第72期)6.三分诸说试释之一--《书屋》1997年第5期,10月6日出版7. 三分诸说试释之二--《书屋》1998年第1期。 1月6日出版1 9 9 81. 相反与相因-方以智《东西均·反因》篇注释--《燕京学报》新四期 1998年5月2. 初读郭店楚简--《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3. 竹帛《五行》篇比较--《人民政协报》1998年8月3日第三版--《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4. 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读书》1998年9月--国际儒学联合会简报,1998年6月28日。总第14期--《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5.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中的儒家心性说--《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6.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纺轮--《跨文化对话》第1期,上海文化出版社7. 郭店楚简:终于揭开一个谜──访庞朴--9582记者马宝珠。《光明日报》1998年10月29日二版8. 《东西均》的版权谜--《书品》1998年第5期,中华书局1 9 9 91. 《语丛》臆说--《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2. 抚心曰辟--《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3. 亲手触摸一下历史──漫说郭店楚简之一--《寻根》1999年第1期4.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第300期,1999年5月!第26卷第5期5. 宇宙生成新说──漫说郭店楚简之二--《寻根》1999年第2期。1999年4月20日出版6. 震惊世界学术界的地下文献(与王博对话)--《跨文化对话》第2期。1999年6月7. 2030“太一生水”说--《东方文化》1999年第5期!1999年9月10日--《中国哲学》第21辑、2000年1月8.“使由使知”解--《文史知识》1999年第9期?1999年9月13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第88期,1999年10月22日第五版9. 存世最早的《道德经》 ──漫说郭店楚简之三--《寻根》1999年第3期!1999年6月20日10. 另有一种五行 ──漫说郭店楚简之四--《寻根》1999年第4期!1999年8月20日16.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3000册11. 孔孟之间的驿站--《中国青年报》 1999年11月7日第三版12. 郢燕书说--《燕京学报》 新7期1999年11月13. 方以智的《东西均·开章》--《文史》一九九九年第三辑、总第四十八辑14!三重道德──漫说郭店楚简之六--《寻根》1999年第6期?
姜勇的学术简介
  科研项目:1、《周易》经传美学通论(2006JP0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精品项目!2006年6月立项!已结项!参与人2!《周易》经传美学通论(07BZW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6月立项、已结项,参与人3。《周易》与中国古代艺术思维(2007022)。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6月立项。已结项、参与人4、“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研究”(11CZW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6月,在研、主持人学术论文:1、《于右任书碑志略论》!《书法赏评》。2002年第6期2。《汉魏六朝书论的形态与评价》,《书法赏评》,2004年第3期3!《“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4、《宋人论书杂考》、《书法》!2005年第4期5、《论宗白华生命美学的本土环境》。《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6!《“物”的上古文化意涵——以Chuan>为中心的观念考察》,《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7。《传统书论的文化形态与书学观念的强化》!载《书法赏评3774》2008年第3期8。《道德仁心与当今社会》!《古代文明》2008年第3期9、《Zhou易>经传美学研究三题》!《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10,《文化重光中的友道精神——宗白华与唐君毅的思想攻错》、《文化中国》(加拿大)2008年第4期11!《早周崇“明”观念的兴起》!《长白学刊》2009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12。《解释学意念与易学史重构》!《孔子研究3949》2010年第2期13!《观念的学术硬壳及其刺破》,《鹅湖》(台湾)2010年第3期14?《Yi经>卦爻辞的诗性品格》!《华夏文化论坛(第五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15!《周原残陶簋铭文重读——一则误判了的所谓出土易文献》、《周易研究》、2010年第5期16!《说0270似一物即不中》,《藏家精选中国书法名家系列·白云飞》2011年1月17。《春秋时代贵族赋诗的文和武》、《文化之隅——“城市热读”讲座精编(2010)》、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18,《燕郊!冶金路159号——有关中国书法院的漫想和乱弹》、《东方艺术·书法》!2011年第8期19。《枢纽论,
风水学是迷信吗 了解风水学
  风水不是迷信 是环境学 地理学 和天体运行 磁场 辐射有关,一7912幅图都能看风水,
阴宅风水学是真的吗?要注意什么呢?
  风水流传从古至今!已经有几千年了、其实现在的思想进不了不少!对于风水知识的研究已经不只是局限在迷信的层面上、而如今也有许多人对风水有一定的研究,而提到风水知识?就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就是阳宅和阴宅!那么是阴宅风水学呢、   阴宅、很好理解的。浅显一点的意思也就是在家人死后安放其灵柩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坟地了、在阴宅的选择和上有很多的讲究。也就是在风水上要注意一点!众所周知的是。人们耐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的载体。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物理上面的东西。能够对信息有一定的记录然后3829传播的作用?简6016单点来讲就是!阴宅的位置、附近的万物以及祖先的骸骨都会通过周围的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出去。从而产生好坏不定的影响!换到后人身上,因为都是出自一个祖先!所以在基因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电磁波就会在相互之间产生共同作用,就会有上面所说的阴宅风水的好坏影响着后人,   对于阴宅风水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在墓地的前方要留出足够的距离!也就是说坟地的前方要有15-60米的空地才是好的,再有就是墓地的前方一8968定不能被任何的东西挡住、第三就是一定要具备名堂、   详细来讲!阴宅风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平地风水也就是从大自然的方面来讲了!对于河流。山川地势都要讲究一个配合!而平洋风水就要过多的讲究理气的配合了。也就是墓地本身的相关讲究了。在墓地的北方方向有连绵不断的山,南方方向有丘陵!中间的位置地势有宽阔的话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墓地位置了、   以上就是对于风水知识方面就阴宅的相关知识做了一定的介绍,有人认为风水是一种封建迷信。其实风水是一门环境学、也是一门教人如何与自身、与环境和谐健康相处的学问,风水博大精深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多多的去看多多的去了解。,
风水学的老祖宗是哪个`?
  时下、不少人买房时。都要先8550请风水先生上门看风水?风水先生说此房风水好就买。否则就不买,一位记者带着1217这个问题!到某名牌大学去请教几位教授!其中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教授说:风水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建筑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地球物理学、人体生命学等多门学科都有交叉,风水学中有很多论述……颇多经验性见解!含有朴素的科学道理,   如此说来、风水先生者,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科学家也。可尊敬得很、怪不得!三四年前。广州某大学公开表示、要设立“风水课”!培养出一茬又一茬的现代风水先生———即现代风水科学家来!可惜后来被省高教厅制止了,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风水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学问,只知它最初是给死7274人看风水,择坟地的,风水术的始作俑者!据传是汉朝的青乌子!他著有《葬经》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将他的《葬经》改名《青乌子》、或许是另有佚名的《葬经》二卷之故吧。又传晋人郭璞也著有《葬经》。但《新唐书·艺文志》未见著录。所以后人疑青乌先生的《葬经》乃郭璞所著!这都无可考证,也用不着考证、由它去吧、   由此可见、风水先生的老祖宗是只看死人阴宅的风水、而不管活人的住房即所谓阳宅风水的。因此最早的风水术!与前述那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教授所说的“多门学科都有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风马牛不相及、至于说风水术与“地球物理学。人体生命学”交叉、即使在风水术从相阴宅扩展到相阳宅以后,也仍然驴唇不对马嘴———谈不上的。   我们切不可望文生义,以为“风水学”就是考察和认定!墓地和宅基地的7111风情水情,对死人和活人有利还是有害!风水也者、其实是一个很玄的无法用科学手段检测的抽象概念!《葬经》上说:“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它讲究的是龙脉,气势、五行生克之关系,由此确定、6330死人葬在风水宝地上,其后人就能兴旺发达!荣华富贵、否则!其后人就要穷困衰败?乃至断子绝孙?在风水宝地或风水不好的地上建屋居住、其后果也是如此,———请问那位教授先生:这样的“风水学”。与您所说的“建筑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地球物理学,人体生3233命学”究竟有什么关系、0938它究竟“含有”多少“朴素的科学道理”,   风水术之虚妄不足信,即使在科学极不发达的古代。也是有人看透了的!北宋名臣司马光和他的哥哥司马旦、就是两个不信风水的人!他们的父亲逝世时!族人都主张请风水先生找一块风水好的坟地、一以安逝者、二以福后裔!兄弟俩没法,只好去近村请了一个有名的风水先生来,私底下对他说:给你二十吊钱酬劳,不过一切都得听我的。不然!5677我就另请别人!风水先生“唯命是从”,司马旦就口授墓地位置。朝向,“圹之深浅广狭、道路所从出”。教风水先生一一写出,并以葬书“缘饰之、曰大吉。以示族人、族人大悦、”太尉公墓址就是这样定下来了,晚年。司马光曾作《葬论》一篇、极论风水术之非。他非常反对“阴阳家立邪说以惑众”,在他知谏院时!曾“奏乞禁天下葬书”!由于执政者反对、没有成功。   比司马光小一岁的张载。也很反对风水术,他说过:“葬法有风水山冈之说!此全无义理。”———“全无义理”者、一点道理也没有。更不要说科学了!    相信或不相信风水术。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我看各人可以听便,但共产党员似应例外,因为共产党员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至于为人师表的理工科大学的教授。相信“风水学”也无不可!但鄙意以为。最好不要拿这个去影响乃至熏陶学生!并且。希望不要给风水先生加冕!尊之为综合多学科于一身的科学家!那自个儿就太掉价儿了!、
推荐风水学书籍
  1.如果你在北京的话,去潘家园古玩市场最方便不过了.那里有很多风水之类的书籍.象"邵伟华","黄一真"的著作那里都可以找到.   如果你需要正宗的<>,<<三命通会>>等也是可以寻觅得到的.   2.网上可以买到邮购的风水书,古籍本的会好一些.   3.可以直接下载电子风水书.[但可能会有删节的]?
宿舍风水学
  哈哈哈哈!屋子里面物品过多如果位置安排不合理确实是影响运势的!比如你门在什么位置、朝向。床铺朝向。物品都放在了哪里……这些我没有看到不能乱说、尽量收拾好室内,让阳光透射。多开窗通风,窗外不要晾晒衣物,青龙位不要放置太多的东西!西北位置多培养一些绿植都是很有改善的。
风水学为什么是一门科学
   风水是汉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青囊,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只可用于趋吉避凶,不可痴迷其中。   风水有两种释义!   其一水肿病的一种,多由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潴留体内所致!   其二指住宅基地,坟8453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体系,     关于风水,有相当多的评论9989与争议!有人认为。风水是中国的一门综合科学!结合了环境。地理,健康等等历史悠久的观察!也有人认为。8066风水是旧世界的迷信、阻碍了中国人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的发挥创意。、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与自然科学,哲学有关的学说,学派很多。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多选
  D《易经》、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