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周易风水 >> 周易是谁?
周易诗句

周易是谁?
  周易不是人名,是我国古代一部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哲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源!、
如何看《周易》
  首先我要来介绍《周易》这本书、要介绍《周易》这本书我们就必须要回过去来讲中国传统的一些经典问题、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其实每个悠久的民族文化里面都有自己的经典性的著作、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同样有着经典性的著作。就中国文化来说!中国0562的文化有三教形成了它的基本思想构成。儒家,道教、佛教、其中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漫长历史时期当中的主流,在儒家文化里面有一些重要的经典、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四书是在宋代以后确立起来的经典,是在五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宋代学者看来。四书可2303以用来人们理解五经思想的一个台阶、因为五经离我们太远,不是说离我们。离宋代人就已经比较远了、所以说宋代人离五经就感到比较累!所0427以宋代人就编了一个四书?把四书上升为经典,通过四书来理解五经、五经中间有一本经就叫做《易经》。其实《易经》本身无所谓是经?它本来就是《易》或者是《周易》!之所以3676成为经是因为在汉代,随着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统。所以儒家传统的这几本书就上升到经典的地位。所以才被称之为易经。它本来的名称应当叫做周易、在传统儒家的著作当中,本来有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遗失了、只剩下五本。《周易》这部经典在这五本经书里头有它独特的地位和它的意义!差不4868多是什么样呢、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的话、其他的几本经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我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一些具体层面,可是《周易》这部书提供的是所有这些公共和个人生活知识的基本层面的一个背后的总的知识的支撑、大家有没有听懂我的意思,就好比说在经典物理学时代!虽然有很多的技术!很多的工程。很多的知识,构成所有这些应用性知识背后的知识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今天我们有新的很多的知识,然而在这些知识背后的那个支撑!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它是构成了一个时代知识最基础的东西,《周易》这部书其实就有一点这样的性质、它对于中国其他的经书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系统。这本书就构成了它的一个支撑的支撑。正因为如此!所以《周易》这本书又可以被成为众经之经、《周易》这本书由于这样的性质,所以它影响中国人就非常的深远、以至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五行!五行是另外一个系统!指阴阳而言的!它是《周易》这本书里面的基本思想方法!阴阳五行构成了我们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定律。是不变的。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应该是连山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2926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1020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8621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7033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9099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3049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1019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4746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1210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8885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9183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立春节气的诗句 立春节气有什么诗句
  二十四节气诗:   立春:《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春雨》 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惊蛰:《田家》   宋   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   清明:《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喜夏》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采纳!谢谢。
有什么诗句来形容名字用一些诗句或好词好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何当共剪西窗烛,7848却话巴山夜雨时。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遥想公瑾当年,小姐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灰烟灭。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与生肖有关的诗句
十二生肖诗 子.鼠 子夜阑珊独醒时 一天喜乐我先知 早闻洞外乾坤大 莫误机缘举步迟 丑.牛 众生得福我为牛 耕遍山原万里畴 力尽筋疲终不悔 卧栏望月盼丰收 寅.虎 一声长啸谷生风 独步山林盖世雄 莫笑狡狐威假借 尊容常见挂堂中 卯.兔 捣药勤工拜月华 迷离扑朔两无差 性灵识就存三窟 智比群英堪自夸 辰.龙 化石何曾似画龙 腾云驾雾本无踪 点睛能使飞天外 要辨真容问叶公 已.蛇 蛇本纯顽性独聪 庸人自扰影杯弓 千年修得灵珠现 倒海翻江跃巨龙 午.马 驰骋沙场百战威 铁骑闯破万重围 功成归放南山日 犹忆当年草上飞 未.羊 柔顺生知跪乳恩 裘毛献奉岁寒珍 咩声唤起三阳泰 大地春回遍绿茵 申.猴 金睛看透宦沉浮 可恼人间冠沐猴 漫道天庭曾弼马 为官多是稻粮谋 酉.鸡 红冕锦衣本自来 竹篱茅舍独徘徊 平生未许轻言语 金口一啼万户开 戌.狗 可恨人间事事昏 忠诚反落丑名冤 来年得道昇天去 张口敢将日月吞 亥.猪 小豕拱爬大豕眠 凡尘万事食为天 家肥屋润丁财旺 六畜排行我最前 希望采纳, !、
关于先生的诗句
  老将行(王维)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水龙吟(辛弃疾)   东山歌酒,待他7294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答《四皓庙》(白居易)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访陶公旧宅(白居易)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自咏(白居易)   昔有醉先生。席地而幕天!!
关于刻苦的诗句
 177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有关贪小便宜的诗句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揣、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有关芒种的诗句
  《梅雨五绝》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五律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北固晚眺(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2325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陆游)    2099 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9986倒壶犹有暮春酒,开5771卷遂无初夏诗。     户1219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2897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3295鼓缶长谣乐圣时!     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0823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时雨(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