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周易风水 >> 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的周易玄学风水
周易玄学的关系

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的周易玄学风水
  以前中国人崇拜?外国人唾弃 现在中国人觉得迷信、外国人觉得神奇,
玄学,易经,奇门遁甲是什么关系
  《易经》就是《周易》!是玄学的一部分、玄学包括老。庄!易三部分!就是《老子》《7690庄子》《周易》、 而奇门遁甲则是周易预测学的分类,      就是说 玄学包括易经 易经包括奇门遁甲?
请问像 周易 之类的玄学书有哪些?或是看天像那种
  《周易》《老子》《庄子》这三本书被称作“三玄”都是玄学中的经典天象的话,《易经》已经很全面了。还有就是《灵宪》!是张衡积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写成的一部天文巨著、主要是讲宇宙天体的!
玄学是什么
  1。玄学的1700出处   在江湖人的口中!一直流传着一则充满神秘而又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系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  9516 话说盘古开混沌天地!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之后,我们的祖先--黄帝公孙轩辕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诞生了……   后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1687蚩尤统一天下!传说中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娲娘娘!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2。秘籍的传承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8657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   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   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2487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五术,   3、玄学五术--山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山"也是最深奥!最神秘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为"迷信"的一种、"山"所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玄典》--一切可以修身养性的好书都可以用来修习,如《老子》,《庄子》。《列子》、《孙子》、《太公阴符经》,《黄帝9596内经》?《道臧》甚至《西游1098记》……等一切书籍都被拿来充实思想,参悟宇宙道理, 《养生》--追求健6922康长寿的吐纳法--气功、道家的炼丹法、称之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分为仙!道。幻!灵!兵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   7175山是秘术中最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严格地说!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脱的形而上之追求!只有"命!卜!相,医"流在江9443湖凡尘济世了,   4!玄学五术――医   秘术"医"包括三部分,   方剂--使用药物!根据表里、虚实!寒热。再应用古老的周易八卦来9425治疗各种疾病一种方法,   针灸--以《黄帝内经》。《难经》辩奇经八脉。穴道,用铜针刺穴道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疗--以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药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5,玄学五术――命   秘术中"命"是以时间。空间的磁场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   占星术--在占星术所包含的有《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   干支术--以人5435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四柱中命的部1800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现代人的命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推易坛泰斗邵伟华。为推动易学与命理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2316后贤人辈出……!   具有代表性的有邵伟中的平衡论!特别是干支的作用关系弥补了其兄邵伟华《四柱预测学》的理论不足、然其论事与具体应象明显含糊不清,往往以从政有官!经商有财,从文有名而概之!是其不足!   后李洪成香港注册海南创建预测公司,所著四柱书籍沿袭邵氏理论基础上并没有突出的创新,但影响面与邵氏有过之而无不及,弟子不下万千、   王庆四柱理论在命理界有重大突破、笔者无缘拜读其大作、据说在沿袭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   山东李涵辰《八字预测真踪》的问世,再度掀起命理热潮!其全新的预测理论在命理界颇有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全新的理论思维框架是被大家认可的。   6!玄学五术――卜   所有数术玄学以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诸术以卜派最为渊源流长、从古老的周5294易演化而来。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有的门派在卜的这一部分还包括预言!克应占梦,测字解字。签贴、姓名学等方术!   7。玄学五术――相    相的部分包括两种!    人相――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痣相等!代表著作有《观人于微》!《相理衡真》、《神相铁关刀》、《水镜神相》、《麻衣神相》、《金铰剪》等!   地相――地相就是古时的《堪舆术》?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与看龙穴砂水向的阴宅相法。一般称为8064风水术,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等,   以上为玄学的基本构成,相传来自天书!笔者以为以上诸法都是源自周易、周易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是阐释宇宙的经书、把易经称为"万法归宗"之宗.。
玄学,易学,阴阳学各自定义及与儒家,道家关系?
  道教   是张天师张道灵从创立的、属于道家!道家是从女娲,神农那个时候开始的、后来又轩辕,周文王。姜尚、老子。丘处机、张三丰等好多大能之士皆属道家、   秦以前差不多每个朝代国师都是道家的人?道家是土生土长在中国的、只是后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借机把道教打压的现在还是一蹶不振)、道家的很多典籍也就此失传,真是可悲。   道家所肯定的是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返回到璞。素,真、这是道家的基点!老子开创的“道”的根源很深!   一个道字可将它们调和(|道!世间万物的本源、本质!规律)但是不同的道又将他们所排斥!调和和排斥不是语言可以讲明,要靠自己去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7631  佛教是释迦摩尼从印度传过来的。    佛教的流传最初是汉时流传,南北朝盛行,在南北朝当儒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时、儒开始5094吸收佛,道的优势对自身进行调和!而道。佛为了自身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这就出现7466了不同的调和再造、   儒家主要思想还是继承道家的。仲尼还当过老子的学生。儒家讲的是以礼治国、儒家则是伦0748理教化的人文主义、   老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或者说较多地保存了母系氏族文化的遗风、具有更多的平4608等性和古朴性!老4860子用“谷神”。“玄牝”等女性相关语汇来形容大道的母体性。表现出女性文化的鲜明特色。   一些学者认为老子哲学是女性智慧的升华、而儒家文化是男性文化!如果用“一阴一阳之谓道”来比喻儒道两家!显然儒家是阳、道家是阴、这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不一定把老子的思想溯源到母系社会、因为目前还找不到明显的线索!而儒家继承,总结,提升了夏商周三代文明,这是有明显线索的,   儒道两家表现出的对立统一的格局、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基因。存在体现于各个方面!2425冯先生就讲过?唐代两个大诗人、杜甫!李白,一个儒一个道?同时代表了两种文化思想倾向!关于老子与孔子的先后!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比孔子大20-30岁的样子,孔子向老子问礼。典籍里也都有记载、老子对周礼缺点的批判。不是对孔子的批判,是对礼乐文化缺点的批判,   玄学是道和阴阳的分支,然后再融合。   在中国!道!儒(你说的玄学好像是道与阴阳学的分支再容合)土生土长的流派,并流传下来。   一种文化文明发展延续。推动力1615需要很多东西,   中华文明靠什么发展到今天?很明显。儒家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代文明在哪里体现?在《六经》、三代文明传承的动力在哪里?在孔子!从孔子开始、以及孔子门人,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把《六经》加以传承,总结,发展。提升、中华文化有古有今。几千年未间断?在世界上8770是独一无二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儒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及努力实践的强烈意识,否则!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就没有了着落,对于“礼”,老子有很多批判,   “礼”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在发展中有流弊,但不能说“0764礼”作为一种文化没有意义。   老子主张文化批判,推崇自然状态、而儒家有进化意识。人不能停留在自然状态!不能说自然状态是最好的,   儒家把“礼”看成一种文明的形式。   比方说!喝生水就是自然状态。喝开水就是“礼”!放点茶。就是“礼”。礼从哪里开始?你摆脱了自然状态、就进入了“礼”,礼把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凝结为一些具体的形式。儒家始终重视并强调这一点,所以儒家主导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周易》是从谁开始的?
  《周易》之所以叫《周易》是因为“文王拘而演周易”——(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也是《史记》的作者)   《周易》是将只有图形符号的《易经》加上了卦爻辞!使得人们可以较容易的看懂!理解!   另外,周文王是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算成实用版的“六十四卦”   从时间上说。伏羲是上古人士、周文王生活在中古时代   所以   从谁开始 选C   最后?关于《周易》作者的争论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这一题出题人只问“从谁开始”。而不问作者是哪位,、。 3268  因为这是中国流传至今最久远的一部巨作(也是先秦焚书坑儒仅留下来的)!是经过上古伏羲画八卦!中古文王演算再更新,后来近古时代孔子又收集整理 以至于“韦编三绝”,、
玄学什么意思
3255  玄之又玄!众妙0439之门.   玄!是指深奥的。不容易被理1020解的道理或秘密.   玄,又指青黑色、但又不是青黑色,可以理解为不被理解的充满奥秘的颜色.   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探索一切不被理解的奥秘、现在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但对自然宇宙的理解。依然只停留在"看得到,摸得着"的规律和经验上.是建立在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上面的.然而现在的量子力学的众多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很多玄学中的理论是可行的.   古人没有微观科学的时候,对天地宇宙规律的理解?是通过宏观9865事物的观察!总结,推理。总结出了易经。风水一类的学问。准确率放在一边。但绝对不是胡说八道.这些智慧。是有哲学和科学的道理的.   古人不但观察总结宇宙的规律、还想摆脱这些规律的束缚、不论知识多少,思想永远是自由的。古人对长生的探索。一直9685没有停止、而1157且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修行理论.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国家,都有完整的修行理论.比如道教丹经,佛教瑜伽。禅定。西方的冥想.而且这些东西!不理解的人、会不屑一顾.只有真正的大智慧的人,才会理解并实践.   玄学、可以总结为对宇宙规律的探索!以及对自身的思维和身体奥秘的探索.!
玄学风水如何入门
  玄学风水如何入门   我的一点浅见:   学风水术如何入门   初学风水术之人的最大难处就是不知道那些书是一定要看的!那些书是仅做参考的,我觉得初学者首先是要从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的基础理论入首,掌握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和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先学形势,再学罗盘和理气、最后学择吉!   一!基础理论的入门书籍我觉得还是陈圆的《四柱预测学入门》和《周易预测学入门》写得最为通俗易懂!入门后,应重点看《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卜筮正宗!《易隐》等古籍。打好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   二、形势方面:近代的有《杨曾地理家传心法捷诀》可读,但还是要以郭璞!杨公经典为主:《葬书》《疑龙经》《撼龙经》为必读之书。   三!罗盘:《中国罗盘四十九层详解》(李定信著)   四。理气:理气方法流派甚多!应以经典书籍为主、主要有《青囊序》《天玉经序》《天玉经》《催官篇》《青囊奥语》。 9538  其他理气方面的书籍根据个人的爱好而定、我认为在初学阶段,不宜学得太乱、应以一个流派的书籍为主。   五。择吉方面:《江公择吉秘诀》?《象吉4838通书》。《时宪通书》等。    宋韶光的书是不值一看的。钟义明的书相应全面一点!但唯对沈氏玄空的理论描述得清楚一些。对6735其他流派理论的描述还是个夹生饭!对赣南杨公风水术钟则还没有入门、   风水术书山如海,学习一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边学边实践验证,   当然、学习的理想捷径还是拜师学艺这个途径,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李约瑟论《周易》与中国自然科学的关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国6390际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上的新兴大国!但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外交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需处理好同大国,周边和多边的国际政治外交关系、而其中。中国同大国间的国际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关,
八卦,周易和中医是什么关系?有没有教程可以了解一下、 5分
  “易0381之六十四卦。乃伏羲所画,六十四卦开首之彖?乃文王所作。每卦之六爻!乃周公所作。此外上经彖传。象传、下经彖传!象传!并乾坤二卦之文言!及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所谓十翼者,皆孔子所作。”遂构成今本之《周易》。《周易》1444最基本的框架便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推演而成,八卦由四象而成。四象由两仪阴阳而成!   【中医学】理论基础便是阴阳五行,可以9355参考我国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周易》和中医两者在哲理依据上是共通的,都依据太极阴阳哲理、主要是现代讲的辩证法!如中医讲的八纲辩证施治,也可以说《周易》是【体】,6371中医为【用】!此外、术数学!兵法皆是《周易》的派生,正所谓易道广大精微,   确定穴位的话,按图索骥、对穴位图。分部4624位逐渐熟练掌握!具体找准的话就需要比较专业的手法了。需要全面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