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如何辩证认识社会上用《易经》算命的现象
易经的认识

如何辩证认识社会上用《易经》算命的现象
  这个题目也太大了吧!    简言之:   1!算命是一门技艺、所凭的就是来源于易经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命理学、是有理论和长期实践的国学运用(古称术数)之一,   2、9896命理学讲理讲法、有一定科学性、从统计学的概念上说是有一定准确性的,对人生趋吉避凶有一定预测和指导作用的。但因为历史的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含有不合理甚至含糊,错误的东西,   3、算命现象、其实是某些具备一定2389算命学问的专业人士!为需要指点!自愿求问的人士,进行测算,指导的有尝服务、现在确实普遍存在的!   说到这里就颇为复杂了。算命的人是个关键、大致分三大类:很懂的、还过得去的、半拉子靠忽悠的、前两者是水平问题。后者则是道德问题,但不可否认!暂时来看!后者占的比例不小、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2300这是值得担忧的。也就是说、在算命行业(姑且这么定个行业)从业者中!无论是4202技术还是职业道德。显然是良莠不齐的!   4、算命现象会长久存在。其中有算命学问本身的合理因素及一大批从业、爱好者,还有大众的需求等原因所1797决定的!虽然这一现象背后有不少丑陋的一面、但哲人说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起码传承了两千年的学问?一定有它流传下来的原因。这就是算命的超前预测功能。以及附带的算命者对被算者那种外人难以达到的心灵沟通功能——不可否认。这方面很接近现代心理学!,
《易经》表达了古人怎样的认识思想
  易经是古人观察星相!天地变化!是天道循环规律、古人修身学道效仿大道规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是不是学习易经与佛法的人,都会想修仙,想进办法各种修炼?我认识个人,不熟,却老提出双修,我都以为有
  佛道儒三家!基本上都不走男女双修2039之路的?因为这条路流弊甚大,所以佛道儒三家基本上都禁绝这个法门!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男女双修、几乎可以肯定他仅仅是为了满足肉欲而来!所以、离他远一点!。
易经写的是啥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6697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4679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5315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简单说就是算卦的。、
易经可以随便看吗
  可以随便看啊!就是没人讲解你看不懂!
怎么用易经占卦
  建议你去耽百家讲坛的《易经的奥秘》这个系列、里面对你的问题回答得非常详细、包括易经太极的来历,象数理是怎么回事等等!、
易经能信吗
  谁信谁倒霉,     传世的!挂名周易或易经的预测术,无论哪家哪派,离开了“对已经发生的经历进行推算”(即从已经发生的过去寻找规律)就无法推测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这种预测方法类似于IBM的“智慧地球”理念、都是以过去的数据为分析的基础,离开了过去的数据寸步难行、这样的方法不能叫预测。而只能称为“推测”或“分析”,IBM的“智慧地球”有着庞大的数据库支持。准确率尚且有限、挂名周易或易经的预测术所依据的!经过验证是准确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过去的数据、准确率可想而知, 0084    所以!挂名周易或易经的预测术!算得准的,准确率百分之八九十甚至百分之一百的!都是已经发生的,需要将来的结果来验证的!有的会准!有的则不会准!准确的机率也就百分之五十左右,     你觉得机会好,就大胆去尝试。别信卜卦算命那一套,!
三十六计与易经
  0242易经当中已经包含了三十六计!因为孙子兵法与是孙武所著!而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就是在其的基础之上做6898出的总结!三十六计的出处就是在孙膑整理孙武的孙子兵法的同时而形成的一套策略的典籍!而孙武与孙膑都是精8735通易经的高手,并且当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也骸一个精通易经的高手。因此可以说明易经中的某些卦象可以用三十六计来演变出来,!
易经有多少个字
  1,《易经》16589字!   2。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的字数是4934字!!
“易经”的来龙去脉?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8130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4952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4848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0910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1050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7159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7174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0963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0397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字6463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4735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0347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4781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6423里常有“易日”?“不4036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1235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6583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7161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5658》是揭示、论述,反4713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1515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8451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7067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关于“经”字的解释:   1,!“经”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   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0074“纟”!这样“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注1253意:“纟”同“糸”,不能读作(sī)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地5125将“纟”也读成(sī)了,   “纟”字是个象形字!   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   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7935的形体大体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书的写法、   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8749》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纟”(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⑶!“经”是楷书的写法!   ⑷,9640“经”是简化字,   2,“经”字的词义解释:   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   ⑵!后来从“经纬”之8168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7453东西谓之“纬”!   《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   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   ⑷。同理、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   《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古代在图书目录中、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   ⑸!古通“径”、   ……等等!   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二。《易经》的5479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9564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7098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3541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1627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三、《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8723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0120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3103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四、《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4062爻和阴爻,阳性称为9203“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2223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8291:《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6011是附属于“经”的羽翼,1843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4653》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3009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7546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5932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4313》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2462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6373《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9628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6303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7423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1459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9964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9424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4374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9561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6589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3243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6022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6297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6862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1371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4454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3757: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参考资料:百度词典!祖行编著《图解易经》,   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据中国君友会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0294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5033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1409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