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易经第二十七卦。。。求挽回婚姻,怎么解释?
易经第二卦解释吉凶

易经第二十七卦。。。求挽回婚姻,怎么解释?
  目前你们的婚姻并未破裂。但你老公已经移情别恋,也就是说有其她女子涉入你们的婚姻、而且很有可能这个女子还是你身边的人。、
《易经》第二十七卦:
   颐之损:从卦象看!不能维持。上卦不变,艮为山为阻为止。下卦震/雷/动变兑/智/财、继续下去只能是耗资损智,。
易经的爻辞是在解释一个卦,但不能直接用来预测吉凶。请问应当用什么来测吉凶呢?
  爻辞有一定指导作用、但仅有较小参考意义!   具体预测吉凶是用六爻的五行原理来分析的:   卦取好之后要安六亲。定世应!配六神等!确定了各爻的五行属性后!看其五行的   生。克!制!化,!,,。、以定吉凶、   如需详细了解。可参看“六爻预测”类书籍、如《卜筮正宗》、现代的可参看邵伟   华老师的相关书籍、、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
  易经六十四卦是透过六十四0799卦的组合,去反应六十四种不同的事务,情境,现象!特定环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运作法则!每一卦都会有六爻和爻辞!以及三百八十四种对应的状态,透过这些变化可以知道世间万物的运作以及人生的哲理? 乾为天(乾卦)自强不息上上卦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7914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坤为地(坤卦)厚德载物上上卦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0540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下下卦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8461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中下卦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0946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中上卦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6144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中下卦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中上卦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4092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
坤卦 第二爻是变爻怎么解释。
  锈剑·匣剥卦上九阳气已是强弩之末!即将发生爻变演进为坤卦!坤卦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剥卦即将迎来“元亨”的坤卦、为什么卦辞却说“不利有攸往”呢!那是因为坤卦的“先迷后得主”、既然有一个“先迷”的过程。剥卦的“不利有攸往”就有了理由。剥卦强调的是剥开困惑的谜团!,
易经第十一卦,工作调动
  你好,易经第十一卦,【地天泰】!静卦、【彖辞】曰:泰。小往大来。吉,亨!   需努力争取,小的付出。才2399能有大的回报!   静卦、不动谓之静。工作调动,难度较大!,
求问姻缘,《易经》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干下
卦变六合 可以复合! ,、
易经的乾卦和坤卦联系实际怎么解释呢?要有详细的例子,具体到一个人为例 10分
  乾为天!坤为地。乾为阳、坤为阴。乾为男、坤为女,乾为首、坤为足,
卦词是对整个卦的吉凶占卜 5分
  儒学与生活周易二答案:对的!
易经如何起卦
  最简单的方法:用三枚硬币!抛一次两正一反记为阳爻。两反一正记为阴爻、三正记阴爻(物极必反)!三反记阳爻、连抛六次。从下往上记录就行了。    梅花易数起卦方法:写一个字、比如‘梅’左木右每、‘木’四画,四对震!‘每’七画是艮,上震下艮《小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