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易经系辞的作者是谁
易经系辞传全文

易经系辞的作者是谁
  作1590者不详!《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易经的系辞和系传有什么不同
   易经没有“系传”这个词。你所说的系传就是系辞、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7827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
易经的系辞和系传有区别吗
  《系辞》是汉初太学五经博中易学博士的教学提纲挈领、是以儒学思维撰写的。《系辞传》是继《系辞》问世后、古人对《系辞》的归属而提7818出的一种解读观,!
谁知道哪有<< 易经·系辞上传>>译文?
  系辞上(1)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4707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5240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4508》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论:9022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辞》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马融、荀爽、9345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9276为十一章,周氏,孔颖达等分为十二章,陆德明分为七章,李心传分为十五章。王申子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气浊重在下。故曰卑,定:谓定其方位、以:已。《国语·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庄子·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7863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9231王弼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经作7827“辩”,由成象6021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7905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释名》:“荡,荡也。”此有推移之义,鼓、通“郭”,《风俗通义·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谷梁传》:“云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体浑8217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尔雅》‘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此可识1710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作“简3944从”者,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今译: 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由此)确定!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确立。(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6839群相分。(这样)吉凶便产生了,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乾资主(万物)初始,坤化生成万物、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易,则是易资主,简、则是易顺从,平直资主2182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有亲附则可长久,有功效则可广大,可长久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才是贤人的事业!(因此)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 (二)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1)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2)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3)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4)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5)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6) 注释: (1)卦:指六十四卦、象:卦象。系辞:于卦爻之后系属其文辞!在此句“吉凶”之后“虞本更有悔吝二字”(《释文》),以上下文义考之。似当以虞说为是。 (2)吉凶:善恶,吉,善,凶、恶!悔吝:悔难、悔!恨。吝,通“遴”,行难,虞、度!吉凶悔吝。为《易》之辞,失得忧虞!为人之事!故吉象得。凶象失。悔象忧!吝象虞。 (3)变化:指六爻之变化。亦即《系辞》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爻者!5407言乎变者也”。进退:由爻之变化而产生!阳动为进,阴动为退。刚柔:指阴阳二画!阳刚为“—”?阴柔为“- -”, (4)三极:三才,即天地人。八卦有三画、上画象天,下画象地,中画象人,六爻兼三才故初二为下象地,三四为6580中象人!五上为上象天。 (5)居:静处、安:依。序:次序,虞翻认为当作“象”!依据下文“君子居则观其象”。故认为作“象”为胜。然案之《系辞》。“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成列即《易》之序也!且“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价。震无咎者存乎悔。……”此皆“易之序”也,玩:一本作5969“翫”?有玩味。玩习之义、《列子·黄帝篇》“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张湛注:“玩,习也!”乐:一本作“变”!案下文“动则观其变”、“爻者言乎变者也”,似从“变”为是、 (6)此引《大有》上九爻辞、佑:保佑! 今译: 圣人设置易卦。观察其象而7970系之文辞,以明示吉凶、(阳)刚(阴)柔6271相互推移而产生变化?所以(《易》辞)吉凶,为失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变化,为进退之象、(阳)刚(阴)柔!为昼夜之象,六爻的变动。含有(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闲居4985而依者,是卦的次序,喜乐而玩习者、是(卦)爻的文辞!因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 (三) 缘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①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9974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②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③ 注1926释: ①彖:“材”、材通裁,故有裁断之义!此指彖辞、言:说明,象:指一卦之象!爻:指爻辞!变:指刚柔两画的变化。 ②小疵:小瑕。列:分布,位:六爻之位。齐:正定。大小:指卦而言!阳卦大。阴卦小。辞:爻辞,介:微小,此指“悔吝”处“吉凶”之间细小界限,震:惊惧, ③险:凶恶、易:平易7171:此即善吉、之:适、 今译: 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说明(阴阳爻画)变化的,吉凶。是说明事务失得的、悔吝。3045是说明有小的过失!无咎!是说明善于补求过失。所以贵贱的分列。存在于所处的爻位,齐定其小大。存在于各卦之中、辩别吉凶,存在于卦多辞中,忧虑悔吝。存在于(吉凶之间)细小的界限。戒惧而无咎、存在于能够悔改、因此卦有(阴阳)大小、辞有凶险平易。《易》辞!就各有所指向。 -------------------------------------------------------------------------------- (四)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①!仰0776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②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③与天地相似,故不违,1506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④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8498而不遗!⑤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⑥! 注释: ①易:《周易》所包含道理,即易理!准:等同,齐平。弥纶:包罗!遍论,弥,徧,纶,本指青丝绶。此通“论”! ②幽明:幽暗光明、原始反终: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的终结。原!推究、反。一本作“及”!此训为“返”, ③精气为物:阴3860阳精灵之气聚则物成其形!精气、指阴阳精灵之气,游魂为变:气之游散而物变其故,游魂,气之游散,阳气曰魂!以上下文思之、精气指神!游魂指鬼。鬼神:阴阳之气屈伸变化!鬼:归、即9316气之屈而归!物终气归曰鬼!神:伸。即气之伸而至?物生气伸曰神。 ④违:违背。济、助,旁!徧,《广雅》:“旁、广也!大也。”《周礼·春官·男巫》:“旁招以茅、”贾公彦疏:“旁。谓四方。”王引之曰:“谓徧招于四方也!”流:《释文》“京作留”。乐天:顺行天道。知命:知性命之理!安土:安居坤土,敦:笃厚!仁。爱。《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 ⑤范围:包括!法周。范!铸金之范。引申为法:围、匡郭。周围、“范围”、今人黄沛荣解作笼罩!其说甚是!不过:汉儒释此为乾坤消息法周天地变化而不过于十二辰。然由上下文思之。此“不过”恐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因无其它证据,故此仍依汉人之说,曲:本义为器受物之形。成:当为盛,曲成。即受盛。不遗:不遗失细微、 ⑥昼夜之道:指阴阳刚柔之道。《系辞》:“刚柔者,昼夜之象,”方:处所、体,固定形体、 今译: 《易》道与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罗天地之道!仰首以观看天文!俯首以察2146看地理,所以知晓幽明变化的原故、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终结!因而1309知晓死生的学说。精气聚合而生成物形、游魂(气散)导致(物形)变化、因此可知鬼神的情状。(易)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的规律)、知道周围万物而以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会有过失。遍行而不停留!顺应天道,知晓性命之理。因而不会忧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够爱民!笼罩天地变化而不超过(十二辰)、承盛万物而不遗失(9527细微)!通达昼夜变化之道而极其睿知、故(阴阳)神妙变化无一定处所。而易道亦无固定的形体! --------------------------------------------------------------------------------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①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这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②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③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④ 注释: ①继:秉受?继续,成:生成、成就,性:天性,本性,朱熹曰:“所以发育万物为继‘善’。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语类》) ②知。智。鲜、少!显、显现,诸,之于、用。功用!鼓、动(解见上“鼓之以雷霆”注),至,极! ③富有:无所不备,日新:5628变化不息。日日增新,生生:阴阳相互变化而不穷、成象:生成天象。效法:效地之形。法即形、项安世曰:“古语‘法’皆谓‘形’,《系辞》皆以‘形’对‘象’,” ④极数:穷极蓍策之数,占!筮占。通变:即变通。指变化而通达、趋时而利,阴阳不测:阴阳变化迅速微妙而不可测度, 今泽: 一阴一阳(互变)叫做道、秉受(其道)的、为善,顺成(其道)的!为性!仁者看见(道)的仁便称道为仁,智者看见(道)的智便称道为智。百姓日用(其道)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见了、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造就万物)盛德大业(完备)至极呀?富有叫做大业,日新叫做盛德,(阴阳变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4385(天)象为乾,效(地)形为坤、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叫做占!通达变化的叫做事。阴阳(变化)不可测度叫做神, -------------------------------------------------------------------------------- (六)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①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②广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③ 注释: ①广:宽广!坤为广!大:盛大。乾为大、御:止、迩:近。正:定, ②专:一本作“塼”、专!塼二者通!此当训为“圜”?《说卦》“乾为圜”即其证!直:刚直。翕:闭合,辟:开, ③配:匹配。变通:变化通达!易简:指“5071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即易知易从谓易简。至:大、 今译: 这易道宽广呵。盛大呵!要说它远。则无所穷止!要说它近、则宁静而方正。要说天地之间则(万物)具备、这乾。静止时圆圜。运动时开辟,所以广生(万物)。(易道)广(生)大(生)与天地相配合,变化6649通达与四时相配合、阴阳之义可以与日月相配合、是易道简约的善性与至大的德性相配合! -------------------------------------------------------------------------------- (七) 子曰:①“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②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③ 注释: ①子曰:《系辞》、《文言》所谓“子曰”,乃指孔子!然“子曰”所引是否真为孔子言论、已无从考证, ②知,即智,礼,礼仪,一本2131作“体”?“礼”、“体”相通。 ③存存:常在。《尔雅·释训》:“存存、在也!”阮元曰:“存存,在也,如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也’”,道:所由之路、乾阳为道。义:所处之宜、坤阴为宜。 今译: 孔子说:“易。其道至极、易道!圣人用之增崇其德2840而广大其业。智慧崇高礼仪谦卑。崇高效法天,卑下效法地!天地设定位置、而易道运行于其中!成物之性常存。(阴阳)道义之门, --------------------------------------------------------------------------------,
麻雀和蛇全文阅读
  时间慢慢流逝。列车到达苏州站!陈深安排好的解救“宰相”的小分队已经用落石阻断了火车轨道!火车即将被逼停。这一行人立即赶往无锡站、与陈深汇合!!
《冰鑑》全文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鑑》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稜,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4933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冰 鑑 第一神骨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 !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 !相当于一个人3873身上最坚 硬的部分--骨骼。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7956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开启两扇大门,门开启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1868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铬,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讬迹于清。不可不辨。 [ 译文]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型别 !"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9596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眼9438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6352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1033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可是它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7489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馀下全文>>、 ,,
周易系辞的系字是什么意思?读xi还是ji?
  《周易》系(xì)辞系,系也,——《易·系4304辞》释文,
求教:易经的卦辞、爻辞、系辞、说挂、序挂、杂挂分别是谁写的,都讲什么内容呢
  1、《易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经》。1365就是《周易》的本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例: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就是《周易》本经的卦辞、第二是《传》。就是所说的《十冀》。包括《大象传》,《小象传》,《系辞传上、下》!《乾!坤文言传》《彖上,下》!《说卦传》。《杂卦传》。《序卦传》。一般咱们现在在书店里买的易经,都是《经》!《传》一体的、   2、《十冀》相传是孔子和他弟子共同完成的!也有人说完全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对《易经》的理解而所写的。意思就点儿像《论语》,目前只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关系的!但到底是不是他所著还有待研究,   3!文王作卦!周公作辞这个也是一种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参与了对卦象的作辞!很可能是以周公为首!在古代、尤其是像周朝的奴隶制王朝。《易经》不是谁都可以看的、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书!   《易经》只所以到今天还能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有解释的空间、可以让你有无限的想像,、
易经与保险
  保险都是好的,只要买到合适自己的保险才是最好的保障,
出自《周易·系辞上》,俗语“兄弟齐心”的下一句是什么?
  其利断金   出处为《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