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周易和易经都是些什么内容
周易易经讲的什么内容

周易和易经都是些什么内容
首先、周易和易经的内容和他们的关系有好几种说法!这里引用南怀瑾的: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2530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0447从文王着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4764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干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2597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秦始皇焚书之时,《易经》也是因其具有占卜预测之书的性质而得以幸免.“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端.两千年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历经汉,晋。宋、明、清的兴旺发展时代,逐步被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的预测学.易学蕴4074藏着唯物观点和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象数义理更是我国古代一切科技思想之源.易学的科学价值,因受两千年来封建制度的阻碍,未被充分发掘出来.近代,易经八卦在发达国家已被用来服务于科学技术,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生命科学,预测学和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太极生两仪”和八卦的阴阳导出了二进制,八卦被誉为“计算9716器之母”.我们祖国的瑰宝被外国人发掘而去.在人文,科学,预测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显然,它必将在更深入广泛的领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1238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象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要看懂周易是否要先看易经,我看周易经常提到那三百八十爻的内容。而周易却不解释
  如要学只要一个劲儿看一个劲4899儿钻就行了甭问这些影响你学习的想法因为这点儿书上的知识仅仅只是沧海一粟呀!
周易集解纂疏和周易折中内容一样吗
  台湾孙振声的《白话易经》 孔颖达《周易正义》 李鼎祚《周易集解》 朱熹《易本义》 程颐《易传》 李光地《周易折中》 惠栋《易汉学》 《周易集解纂疏》?
谁讲易经比混元禅师讲的好
  易经有三大法则!象数理。没有人能全面讲好讲完的,禅师更加讲不好了,、
易经讲的好的有谁?
  王积喜大师就对易经特别有研究,也特别擅长讲授易经,他开设的“晟道体悟教育”牌子课程就有易经的课程。而且授课风格轻松幽默。深入人心,谈笑间让听者得到开示并提升智慧,。
周易易学,易经玄妙?
  《周易》对内行来说是一本经书,是一切术数的基础、不懂易经的人。不是真搞术数的,古代圣人认为周易有四大功用!以言者尚其辞,以行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而4547今各行各业。都可以运用周易的辩证思想处理解决问题,懂易经的人。也是1876崇尚科学的!但不迷信科学!认为科学是伟大的也是有限的,只有开拓思维。不断地革故鼎新,才能更好地发展科学!《周易》这本书、能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是一个智者1286必读之书、 《周易》对于外行来说!简直是天书!很多人想学就是不得其门径!所以。大师们长说。学习周易要靠缘分、 周易的思想!有很多外行其实也不知不觉地在生活中运用。但是他们不知道、。
哲学讲周易吗?
  不一定!   通常的哲学是不讲的,   只有中国的、特别是国学,玄学、才讲,
周易 易经变卦法
  易经一开始开出的六爻叫做本卦。比如天气预报时候说明天有一股寒流逼近?但是第二天你没觉得冷!原因是寒流确实逼近了,但是之中也会有变化。变0378卦的道理就在这儿!   六爻从下到上、每一爻阴阳独立变化的情况叫做变卦。因为本卦只是一个大方向的概念!六次变卦的作用在于辩证,每一爻变更以后、其实就演变成了另一卦?通过六个变卦并结3615合本卦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每一爻的变化,每一爻可以代表时间也可以代表事件节点、也可以代表状态。。
求易经乾篆的内容
  初九。潜龙勿用, “象龙潜伏著!不可有所作为!”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1799【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5626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潜”是潜藏!龙的活动。属于阳性。这一爻,虽然是阳爻、但位置在最下方。亦即阳气刚在地下发生!还不能对外活动的时刻、所以。用“潜龙”象徵,占断为“勿用”、6832“用”是功用,行动。“勿用”是指还2244不能发生功用或采取行动、有不可用、不能用,不必用的含意、但也有潜在的力量!不可预测。难以7930限量的意思?当处于这种状态时!就应当像潜藏的龙、隐忍不可行动、以等待时机,一说!这是象徵文王被囚在羑里时!这一爻!说明在潜伏时期,应当隐忍待机!不可妄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出现在田野里?见贵人有利,”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7431得到恩惠。   乾卦的第二爻!在下卦的中央位置。因而“得中”!是有利的地位、 “二”是偶数。属于阴。在阴的位置出现阳爻。通常认为“不正”。但在乾!坤二卦。并不发生正与不正的问题,另外、与“五”位的阳爻相对的,“二”位应当是阴爻,才能“相应”,但在乾卦,虽然是阳爻。仍然可以与“五”位“相应”。 “见”即现,“初九”潜藏的龙。已经上升,出现在田野!由于阳爻刚健、又在“二”得中的位置,具备中庸的德行, “大人”是指圣明、位与德兼备的人物,像这种刚健又具备中庸德行的伟大人物,已由隐忍9436中出现。必有所为、他的德行、必将惠及天下,给人们带来无比的生机与希望,能见到这样伟大的人物!当然有利,所以。这一爻以“见龙在田”象徵。以“利见大人”比拟人事,不过!“二”与“五”的地位不同?在“二”的位置、8405还没有得到权势、祇不过伟大圣明的德行、已经显现而已、“利见大人”也一定本身就是大人,也可能是见到这样有地位或5995没有地位的伟大人物的含意,一说。这是象徵文王由羑里被释放时。这一爻,说明当伟6731大人物显现时?给天下带来生机与希望,有作为的人,应当拥护与支持。同1079时本身也应当接近群众?结合有作为的同志!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贵人整天自强不息、晚上警惕著!(情况)严重、没有害,”(【白话】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1744 【白话】《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乾乾”即健健。努力不懈的意思、“惕”是警惕,“若”与然同,“厉”是严谨、“咎”是与群背离!必然造成过错!发生灾难的意思。 “九”是阳爻!“三”是奇数的阳位!阳爻阳位!因而阳刚得正!但已离开“二”的中位,上升到下卦最高位置的“三”、过分刚正。反而有危险!有德行的君子、本性刚健正直。如果终日奋发努力不懈,夜晚仍然戒慎恐惧、严谨惕励!虽然处于危险的地位,也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这一“爻辞”?完全是以人事说明卦象,当具备智慧0483与德行的君子!已经显现。受到注目。就处于危险的地位,这时。就必须3937时刻奋发,努力不懈!日夜警惕、不休不止的致力于德业的完成。谨慎小心!6872才能避免过失与灾难,如果骄傲自大!就会招致危险,一说、这是象徵文王返国后惕励奋发的时期。这一爻!说明在成长时期,羽毛未丰、应当奋发努力。但必须戒6263慎恐惧,以防灾祸!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或者帮进深渊!没有害!”   天行刚健、自强不息   (【白话】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白话】《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或”是不定词,有惑与似的含意!“跃”虽然还没有飞腾,但已经在活动。“渊”是上面空。下面无底的深水洞穴,当这一时刻、龙是5120否要飞腾!还没有下定决心、但已经在深渊中、或跃动。或潜伏!进退有据!跃跃欲试,具有不可限量的潜在力量、“潜”比“九二”的“田”、位置低。但却是一跃而出。飞腾升空的起点!因而。地位在田以上!这一爻是阳爻?却在偶数“四”的阴位!刚刚9070离开下卦?升到上卦的最下方。仍然缺乏安全感!亦即正在准备中。进退行动的意向!还没有决定的时期!因而、以“或跃在渊”的龙!象徵正在待机而动、进退祇要把握最0085有利的时机!就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一说,这是象徵武王出兵武津又撤退的试探阶段、这一爻!说明已经到了跃跃欲试的试炼阶段!决定进退应当谨慎把握最有利的时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在天上!见贵人有利。”   (【白话】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白话】《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五”在上卦居中!又是阳爻在奇数的阳位得正?所以,是最理想的地位、“爻辞”也最吉祥!龙得到天时地利!飞腾在天,据有无限的活动空间。又如日正当中,居高临下、普照天地!潜力无穷。以人事比拟。则是刚健中正的伟大人物!已据有统治者的地位,古时皇帝被称作“九五至尊”!虽然不是源自这一“爻辞”。但却是依据易理。“九”是阳数的最高位!“五”是阳数的最中位!含有“至尊中正”的意思,因而、这一爻。以飞龙在天、荀降甘雨。象徵伟9282大人物的恩泽!普及万民! “利见大人”的占断。与“九二”相同、但由于“二”与“五”的地位不同!其作用也已经由内发展9755到外了!不过。仍然不是仅指占筮的人。本身相当于“大人”、也有伟大的人物应当选贤与能!造福万民、与有作为的人!应当辅助伟大人物、以展7071抱负的含意?宋太祖曾经问7568王昭素:“一般人怎么会占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卦、”王昭素回答:“没有妨碍。当我们占到这一卦时、是指陛下‘飞龙在天’、我1169们‘利见大人’,”这一回答的机智、使朱熹大为赞扬。一说。9023这是象徵武王伐纣。得天下、这一爻、说明已经到了大展宏图的极盛时期,应当选贤与能!贤能也应当支持拥护!   上九。亢龙有悔、“处在极高处的龙!有悔恨,”   (【白话】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白话】《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上九”是乾卦的最高,最后。最末的一爻。已经达到极点,没有再高的位置,因而物极必反、位置虽高、反而不如“五”位! “亢”是极与高又乾燥的意思。龙飞得过高!到达既高又乾燥的极点,既不能上升、又不能下降,进退两难,以致后悔,乾卦全部是阳爻。在“五”的位置,阳刚恰好平衡!但再上一层、达到阳刚的极限、就会由于能量过大、形成不胜负荷的状态。这时。如果再有行动,反而事态严重,以致后悔、4155所以用飞腾到极限的龙。升降两难的现象来象徵。处于这种状态!就必须居高思危、自我警惕。不可再过分追求满足,‘易经’中常常是以“满招损”来戒惕教诲,乐极生悲!这是代表性的一例。这一爻,说明盛极而衰!是大自然的常则,应当警惕与节制。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看见许多龙,没有龙王。是吉利的,”(【白话】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白话】《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在六十四卦中。祇有乾卦与坤卦!附有额外的“用九”“用六”的断语、 “用九”!是占筮出现乾卦,而且全爻都是“老阳”!亦即全爻都有变成阴爻的可能时,所用的断语。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事中!有“乾之坤”的记载!这时就引用“用九”的断语、当然。其他各卦,也会出现全爻变化的情形。但都没有附有“用九”“用六”的断语!就得看本卦的“卦辞”来占断,如前所述,刚阳盈满,就会产生“亢龙有悔”,以乾卦来说!阳极阴生!全卦与各爻。势在必变!没有不变的可能性!反而阳刚势极!必然变成阴柔。才会安定,因而。乾卦要由“初九”开始。彻底了解各爻的变化?善加运用,不要被变化拘束、才能“用九”而不被“九”所用、也就是必须5649超然于事物之外!客观的4737观察分析,掌握变化的法则、适切因应!才会无往不利,一群龙,仔细观察,不论多么刚健勇猛,却没有争强好胜!领先变化的现象、用人事比拟。刚强有力。但不逞强争先、居于领导的首位!才能平等共存、和衷共济。以这种处世态度。必然不会招来凶险!当然就是大吉大利了,这一爻!说明运用法则而不可被法则拘束!惟有冷静,客观!不冲动,不逞强。不妄动!通权达变、才能掌握变化、善用法则、!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