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有没有中华书局的《史记》?帮忙找点好句好段(要有页码),一定给悬赏!
中华书局易经

有没有中华书局的《史记》?帮忙找点好句好段(要有页码),一定给悬赏!
  抱歉!今天才看见的!不知道有没有耽误你、我给你找了以下一些,你看看行不行,   0668中华书局有的。版本是《史记》(全十册)1959年9月 第一版 1963年6月上海第三次印刷   史记名句名段:(后面括号内的是页码)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81-282)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选自《史记卷七.项羽5583本纪》,(313)   3。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选自《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1518)   4。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选自《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1746)   5!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选自《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1840)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选自《史记卷四十八·陈涉1255世家》(1949)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选自《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1952)   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4991食足而知荣辱、   选自《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2132)   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选自《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2519)   10,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选自《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2555)   1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选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18)   12!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选自《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2731)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选自《史记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选自《史记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1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选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197)   1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选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208)   17!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选自《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3298)   1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於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锬於句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抗於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282)  4078 19,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8627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7974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5797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选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13)   20。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2886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3860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3852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选自《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39)   21,太子及宾客知0139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   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   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选自《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2534)   22,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6900选自《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3300)!
康熙字典同文书局原版中华书局精印
   绝对属于珍藏版,
什么是《易经》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9629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5553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6850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文名   易经   类 别   古代经卦   涵 盖   《连山》、《归藏》!1604《周易》   时 间   夏代至周代   《易经》。分为三部!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1] ,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9365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四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
易经的原理???
  《易经》的原理包括:   1、《易经》由太极图——阴阳爻——单卦——重卦及经文——易传所组成的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完整的过程和系统!   2!《易经》演绎着万事万物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3、《易经》够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能够从中探索宇宙人生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生之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4、。《易经》是一门学科!是一门探讨事物变化的法则或规律并控制事物变化进程的理论,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如现在的电脑。就是把复杂的计算程序转换成"0"和"1"这两个简单的符号、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或8058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换句话说!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即阴阳二爻)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大则政治家!军事家可用于安邦治国!小则人民群众可用于立身处世,安居乐业。许多国内2937外学者都认为在中华文化的灵魂里,作为中国特色的辩证哲学、聪明的思维方式。包涵着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科技思0688维以及多元互补、和谐共处,忧患意识等!在人类思想文6359化史上独具一格?对中华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现代。《易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9924它关系到哲学思想!计谋策略。思维方式!修身养性,政治军事,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医学养生、行为科学。文艺美学,围棋技艺等等!真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甚至目前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等到启示,真可谓0379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为有关人生问5983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可看作三百八十四种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最佳对策、《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在今天。仍然是引导人们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锦囊宝鉴、人生的行为指南!,
易经是那~个教派
  易经是国学。!
《易经》 读后感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近年学习哲学一些心得在这里对于老先生的观点想提出认同,提出异议.恐要见笑.   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   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   二: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   其他对于曾先生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断断徐徐1884收看了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几个电视讲座!曾先生阐释的很多观念非常深刻。值得大家了解,这里只将我摘录的有限几个与大家分1502享:   1、天地每一个人6447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能是有限的、不8816要太过相信教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两位圣哲先贤对“以何报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216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现在无法体会两位先哲当时的说话语境?所以不敢妄加揣度。   近日!看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节目中作的“易经与人生”的演讲、我有3951些明白了,原来,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中人智慧、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人看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于是。我就明白了!“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夫莽汉的智慧。   以何报怨,不0120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问题是要看你的修为境界了,、
塔罗牌和易经一样吗
  不一样。
怎么用易经占卦
  建议你去耽百家讲坛的《易经的奥秘》这个系列!里面对你的问题回答得非常详细。包括易经太极的来历。象数理是怎么回事等等。!
易经的作者是谁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1、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0404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9973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2!经历发展   《汉书·6376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1948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   ,
《易经》的作者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7020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7071“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0724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8529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025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3052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9705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6920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1090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8428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9412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7672化为背景?同4333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