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方舟子 中医、风水、易经、国学
中医和易经

方舟子 中医、风水、易经、国学
 4637 阴阳八卦虽然神奇但是有弊端!     权威治学,一代比一代差、这个是权威教学的必然,所以往往师傅的高度比徒弟高,宗师的水准比门徒高。这是这些传统传承的必然问题     由此导致的社会结构和人文发展是很成问题的!     虽然现代科学在一些人看来还很死板,或者甚至很愚昧。但是我要对那些人说现代科学最根本的是好的!我相信最后现代科学也会找回传统文化的那些神奇!如果古代的人可以解决一切。那么很多现实问题不会是这样、      我接受中医、传统学问一点障碍都没有,有机会学我就会学习,但是我一点都不固执这些!现代科学是那个1,其他的都是0.科学宝胆的是他的精神和做法,,
《易经》对中医起作用?
  《易经》对中医4278防治学的影响很大?如坤卦初六“7887履霜坚冰至”、强调杜渐防微、和《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防治思想相一致、《易经·否卦》云:“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人在面临否卦的严重时刻!倘能经常保持“我将灭亡!我将灭亡!”的警惕,加强锻炼身体,这样不但不会灭亡,还会像根深蒂固的桑树一样长生、 《易经》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易经·萃卦》曰:“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即谓因病而唉声叹气,没有丝毫好处、不如扶病走动走动。虽有小吝。终究对病无大妨碍!也就是说!“即忧虑。又叹息,这样是没有什么吉利的”,[6]《6999易经·无妄》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得病之后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心情舒畅!不吃药也会好的”!《易经·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1021”过度紧张却使我们长期而反复地处于超生理的紧张状态,如果不加警惕。将会危害身体健康”、中医心理学的观点与《易经》的看法相一致?情绪失调常常是疾病的先兆!忿怒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易经》在养生方面的许多重要的富有哲理的见解!告诉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多数严重的疾病往往是经过多年缓慢6350发展的结果!这对中医养生学也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易经》对中医治则的影响很大!机体阴阳失衡即为病态。调整阴阳为中医的根本治则,易道尚中,中医的理!法、方。药、都离不开“中”字!选方遗药!掌握药味、药性和药力。都以“中”病为宜、过与不及都不能达到8254扶正祛邪的目的!《既济》与《未济》二卦相对!相互对立转化、临床上心火与肾水未济,可致心神不宁、腰痛头晕等证,如水不涵木而致风火上窜!头疼目赤,用“滋水涵木”法治疗。可使水5067火既济!保持阴阳平衡,中医学维持机体稳态的治则、与易象卦理息息相通,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比类和阴阳观念、总结前人用药经验提出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2219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8861秦国名医医和即曾自觉运用当时卦象成说解说,分析晋侯的病情(《左传·昭公元年》)、《易经》提出“八卦气验”!论及节气与疾病的联系!是中医气象医学之发源,如每年春分惊蜇前后、天气突变日数最多。人为祸事!空中或地面意外伤亡也是全年之冠,无明患病的频率、更是春分0946和秋分前后最为显著,由此!我、
中医和易经有什么关系吗?
  易经与中医是同源的!都是运用五行原理,把五行规律用于社会的。这就是易经!把五行原理用于人身的。那就是中医。。
教你如何看中医(一)几大禁忌!
  现在大家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来看中医大夫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如何在短短8953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医生充分了解自己、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下面先从几大禁忌谈谈如何看中医,1.不要上来就说自己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和疾病诊断!中医的诊治过程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舌脉表现来辨证论治的,由于目前现代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很多检查结果直接干扰到中医大夫的中医思维模式,同时,先前的检查结果也会影响到医生自己的判断和诊治,所以、建议大家在看中医时、要先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主要不适症状表述清楚,等医生诊过舌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之后。再及时提供相关的资料以供参考。2.不要头痛说头。脚痛说脚,中医的基7465本理论就是整体观。也就是说人体身上所有的不舒服,所有的症状都是有相关性的。可能都是一个或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的,如果能找到这个主要矛盾并针对治疗!那么全身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所以到中医院看病,其实、不用一次挂几个科的号,把自己“拆分”成几块来就诊!如果每个大夫都开药。你怎么吃、要抓住自己的主要问题,1200重点看一个科?但要向大夫详细叙述自己全身明显不适的情况。让医生综合判断!这样5710比你单独看局部的效果要好!不要自己觉得这个症状与这个科没有关系就不说,真正的中医大夫是非常注重患者全身症状的、3.不要把自己全交给大夫,认为吃着药就OK了、疾病是5884自己的!身体更是自己的!再好的大夫。你自己也要有一定6516的认知。疾病的治疗一半靠大夫的帮助,另一半要靠自己的9202调养和维护、要充分利用每次就诊的时间!了解自己患病的原因和日常生活的禁忌,努1719力做到心中有数?其实、看中医的过程,看病仅仅是一方面、这是治已病、还要治未病。就是要防患于未然。要知道有些问题如果自己不去注意!不好的状态可能会继续发展。希望通过不断与医生的沟通、大家能从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身体类型。饮食起居的宜忌等等!使自己不但恢复了健康。还能更好地保护健康!4.不要在中医大夫开方的时候问问题,中医看病最耗神的时候就是处方开药的时候,一个好的方子是需要大夫反复斟酌思考才能真正开出来的、并非简单3392的中药堆砌、不少病人喜欢在医生不4740说话的时候,问很多的问题。这真是犯了大忌、这就如同与开车的司机聊天!跟做饭的大师傅说话一样!可能产生的后果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问问题。打乱医生的思路,反而可以自己说一些前面遗漏的症状或情况!因为医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在倾听着你的表述!时刻准备抓住对判断问题有价值的线索!所以要记住、这时你可以说与你疾病相关的话!但有需要解答的问题2248要在开方之前或开了方子以后再提出来,5.中3536药是以偏纠偏。但要不断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不同阶段的需要调整。很多患者因为号不好挂!尤其是外地患者、可能初次看病开的方子能吃几个月、这同样是大忌!中药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你身体的偏性。以偏纠偏的前提是要明确地判断偏在何处,偏了多少。用什么纠偏和具体到你身上怎么纠、而你怎么知道初次看到你的医生就能如此准确地了解你真实的情况!了解你对药物的反应、中医讲辨证论治。不但是针对不同的人,也是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药物反应!我们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都6453是不同的!2659吃了药反应不同、或者出现了1759新的问题!药物的组成和分量当然就需要调整、甚至更换。古人看病开方往往最多三副。急危重症更是一副一副地开、吃完就需要再看医生。这就如同开车,要想开到地方,方向要不断调整。9126甚至在直道上?方向盘也需要根据路况随时2132进行着微调,否则。不撞墙也得撞人、(待续)、
根据生辰八字看中医可靠吗
  5353有研究价值!但不能片面只用这个、《医宗金鉴》里面就把五藏六府,用五行代表,!
学习中医需要先学习《易经》,懂点看卦,看相吗
  首先。易经!它是用来推延万物的!产生发展和最后的终结!从而!让人们更容7861易察觉到、因为妄念而产生的错误。从而让人们乐享天命,寿终正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确实易经是医术的本源。、
中医五行养生
  早上:喝金芦荟口服液,还阳水。吃些时令水果,中午:如无重大疾病、随便吃!喝金芦荟口服液若干!晚上:自熬八宝粥、生拌菜!开督脉。热水泡脚(17~19点)!喝金芦荟口服液若干?23点前睡觉、平时:好心情,做运动、睡好觉。 记住8139:知道不重要。做到才重要、!
道教文化与中医有何关系、
 8752 道教起源于黄老!是黄老习《易经》所得,中医起源于巫医、最早著作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则是源自黄帝与广成子对话、广成子则也是道家元老。所以说中医也是源自《易经》!   可以这样说!道教与中医同根同源、都是《易经》所载规律的应用,只是道教方向是养生、中医方向是治病,而他们都依托于同样6536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基础!,
怎样认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与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依存和斗争。中医应用这个观点,指导防病治病的实践,在历史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是应当肯定的,》》》中医学说中的四大病因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与变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6158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特别是五行学说!由于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9630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之间 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从而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对阴阳五行学、既要懂得它的原意、更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8840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7570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作出贡献。》》》中医五行之木、
中医基础问答
  (1)E(3)C(5)C30 病在心上、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