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壮族的节日有哪些
壮族乐器有哪些

壮族的节日有哪些
   壮族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4052很多都与汉族相同?正月过年非常热闹。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传统购“抛绣球戏扑”。打“磨秋”也是传统内容之一、即栽一直木于地上。以一横木凿其中!合于直木顶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右5148扑于横木两端为戏!此起彼落!此落彼起。腾在半空,非常有趣!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还有许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门、平时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用脚踩灶台和三脚!不能抬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2421如有结婚之家!孕妇不准去看新娘、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5041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跳宫节   在云南省的富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那坡等地、每年农历四月间要过跳宫节!各地的节日时间有区别!有从四月初三开始的。也有从四月初八或十一开始的,节日活动连续三天!   第一天要称举行请鼓仪式。由那公(寨主)?宫头(总管)等人身着古装。带着准备过节的村民去请那摩(年纪最大的头人)起铜鼓过节!那摩应允后就领着大家到埋鼓的地方,焚香颂经。虔诚祭祀!然后才把铜鼓从地下挖出来?连同祭品一起系在鼓架上、众人载歌载舞、簇拥着反铜鼓抬至节日跳舞的地方――宫坪。   宫坪选在村边坝子上!中间用篱笆围着一蔸金竹、相传他们的祖先在一次战争中被外族围追。一位英雄藏身于金竹丛中!用计击退了敌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敬献金竹。形成了围着金竹跳舞唱歌的跳宫节、   节日的一切准备就绪后,由那摩击鼓三下!宣布节日开始。接着吹起葫芦笙。击起铜鼓!1511人们伴着音乐,和着鼓点、围着金竹热情地跳舞。不时有人跳饿了累了!便停下来吃点糯米饭!尝块肉。喝口酒!然后继1260续跳舞。   欢快的歌舞活动持续两天!第一天晚上,人们要结队到那摩和那公家去祝贺节日!第二天晚上则到各家各户去跳金竹舞。祝福家家户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青年们则扮演各种鸟兽,让大家追打、这种妙趣横生的游戏!使节日之夜的欢乐气氛更加浓烈!   节日的最后一天俗称“过三朝”!中午,由那公组织全村寨各家各户!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宰鸡杀狗,祭祀祖 先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宗保佑、祭祀结束后!还要举行“送鼓”仪式。由那公、宫头和七个帕比(节日主持者)带着众人载歌载舞护送铜鼓回到那摩家里。这时!节日告以结束!现在随着经济、文0545化的不断发展?跳宫节成了娱乐和物资交流的盛大集会!节日内9257容更加丰富了!附近的壮、苗,瑶、汉等民族也来参与物资交流和娱乐活动!以欢庆节日,     花朝节   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是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传说她降于这天、她3036喜欢木棉树?0050因为它长得挺拔粗壮!春来满树红花!鲜艳如火,所以她常栖木棉树上、佑护大地百花灿烂。人间安宁。    节日是选在有高大木棉树的地方过的、男女青年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穿着民族盛装。怀揣五色糯饭, 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带上为情人而备的头巾,千针底新鞋等礼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绣制的绣球,人倦绿丛中三五成群!对唱山歌、赞情侣!夸对方。求连情、同时歌颂百花仙子的佳洁,美丽。唱到情深意醉!绣球便带着无限的柔......余下全文>>、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傣族、壮族各有什么民族乐器?如果有可能还希望提朝鲜族回族苗族乐器 10分
  建议去百度一下而不是百知?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
中国古代所有乐器的名称
  转   一。拉弦乐    板胡!二胡!高胡。低胡!歌胡!京胡。雷琴等   二。弹拨乐   琵琶!月琴!大阮!中阮、小阮!秦琴,柳琴。筝、瑟!古琴等   三?打击乐   木琴、扬琴!各种鼓、钹,大锣,小锣。镲!木鱼、云锣!沙锤。铜铃!缶等   四。吹奏乐   笛子,萧、唢呐,埙、海笛、喇叭等!
傣族的传统乐器
  葫芦丝!
壮族服饰生活习惯
  服饰   7343服饰是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复合表征,即外表特征与心理审美的结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创造智慧的结晶。展示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     壮族服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指服装、即衣服(衣裳),包括衣,裤,裙、帽!围巾。手套。腰带、鞋、袜!绑腿等,一是指装饰(修饰)、包括发型。首饰!眼镜。背包(0750背袋)!甚至文臂,文身等,两大部分组合成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衣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的软体性文化!它反映了壮4163族经济发展水平,形象展现壮族的思想理念!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哲学思想!审美意念、道德伦理!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壮族服饰文化形态!包含经济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风格特征!     壮族服饰。与古越人。西瓯!骆越人!僚人有关、现在的民族学专家只能从一些文字的史料来回顾壮族先民服饰产生与发展,衍化的历史,资料表明:桂林甑皮岩发掘的新石器遗物中,有若干件骨锥、专家们推断:那是岭南壮族先民用来缝制兽皮或牵引纤维原始蔽体物的工具。说明古壮1927人早就有遮体的原生态服饰!以后到汉,三国、隋唐,宋。明清至近现代。壮族服饰随着经济发展而进化。     据专家的专著论述: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黑地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说明当时就有了壮1105锦这种饰物!还有一种“峒布”,是麻织品及蚕丝品,说明远在汉代!古壮民就种麻养蚕、为服饰提供原材料、三国时代的竹疏布!隋唐时代的蕉葛布、细白麻布、筒中布、均作为当时的贡品、元代始种棉花,织吉贝布,明清时期!壮锦饰品制织达到高峰、五颜六色!从专家专著中的回顾论述!可看出壮族服饰制品,从蕉纤维。麻纤维到棉花纤维的进化过程,服饰3608印染工艺、壮族蓝靛染是有名的,直至当今,一些壮族村寨的妇女!仍以蓝靛染制黑色布料!以缝制黑色的服装?如百色市那坡黑衣壮人!崇左市龙州县金龙一带自称“布代”的壮人!大新县板价布侬妇女、她们穿着黑衣服装在舞台上展示其亮丽,成为展示壮族服饰特点的亮点、布匹染成之后!过牛角胶!折叠打平!闪闪发亮!有的则用米浆来浆过!晒干打平、     壮族1500多万人口,集居于广西,分布于云南文山及广东连山等地,这么广大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域服饰各有特点,即不同地域。不同板块的壮族服饰、构成多元一体的壮族服饰。     壮族学者梁庭望先生在他的专著《壮族文化概论》中!将整个广大的壮族聚居与分布地区的文化。划分为九个文化区:红水河中下游文化区。柳江、龙江文化区!桂西北文化区?桂粤文化区。邕南文化区、邕江。右江文化区,左江文化区!桂边文化区和文山文化区。来考察,分析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考察,发掘。收集!研究与展示!同样可以用地理学观念来进行,     另一种方法,以江河流域为划分、来收集、发掘、整理,展示壮族服饰!如红水河流域,左!右江流域,邕江、郁9661江流域等等!水1447文化与服饰文化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巴马、凤山、南丹的蛙婆崇拜风俗文化节。节日展示的服饰亦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多年的采风观察发现!壮族服饰目前仍相5257对保留传统特色的。如桂西有隆林。西林、那坡。靖西等县!壮族服饰特点较浓!以蓝、黑1770两色为主色!桂西北的巴马县壮族妇女服饰,其色彩以蓝、白色为主色调,与那坡黑衣壮人服饰形成鲜明对比,那坡黑衣壮男女老少身上。很难找到白色或黄色。蓝色!桂西南的龙州。金龙一带布代男女服饰,以黑色为主色调!妇女穿衣、裤!外套黑色长裙,头戴黑巾。穿黑布鞋、从头到脚,均为黑色。加之人的肤色洁白纯净?形成黑白对比!相辅成统一的服饰美学整体!桂西南的大新县板价村的布侬妇女服饰,亦别具特色:短衣。......余下全文>>。
壮族的服饰有什么特征
  民族美及古典美。还带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壮族的文化传统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8185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1216”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3788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6944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5431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余下全文>>!
内蒙古有哪些乐器
主要演奏乐器有:马头琴,大小蒙古四胡!蒙古筝!火不思,胡琴、胡笳、口弦、 四胡。拉絃乐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1109族地区流行的四胡。形制3709和汉族地区的四胡相同。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3149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絃轴和轴孔无锥度。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以固定、0122有的还在琴杆?琴筒上镶嵌螺钿花纹为饰!细竹系以马尾为琴弓。弓杆中部包以长10厘米 铜皮或镶钢片,象牙、根部装骨0710或木制旋钮,张丝絃或钢丝絃,有低音四胡!中音四胡和高4527音四胡三种? 蒙古筝一般指雅讬噶 雅讬噶,蒙古族弹拨絃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 蒙古族各阶层使用雅讬噶是有区别的!军队多使用十四弦雅讬噶!用于出征。战斗和凯旋等 军事活动中。宫廷和王府常用十三絃雅讬噶、用于迎宾、宴请和送往等礼仪活动中,喇嘛8579寺院和民间则使用十二絃雅讬噶!用于祭祀。诵经和民间盛大集会(那达慕)等宗教和喜庆活动中,据传。十三絃雅讬噶代表着古代十三个蒙古部落和十三个官位的团结、今天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雅讬噶仍弦数各异?伊克昭盟有十弦。十二絃,十三絃(在十二絃上加一低音弦)的雅讬噶。乌兰察布5813盟有十三絃,十四弦雅讬噶,锡林郭勒盟有十二絃。十三絃和近代十六絃雅讬噶。昭乌达盟有十二絃和十三絃雅讬噶等, 火不思 : 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3531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1106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9248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 口弦又称口絃琴,响篾、吹篾或弹篾! 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胡笳 Hú Jiā 蒙古族边稜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 木制三孔胡笳,流传于蒙古族民间、深受普通牧民的喜爱, 1985年!有关学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罕达嗄图蒙古族自治乡发现了这种胡笳?将其定名为“阿勒泰9716胡笳”、管身木制。管长58.5厘米!管径1.8厘米!下部开有三个圆形按音孔,上端管口不设簧片,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两手食指。中指分别按放三个音孔!上端管口贴近下脣、吹气发音、可发出十二度的五声音阶!多运用喉音吹奏。常用喉音与管音结合同时发出声音。或用喉音引出管音、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演奏技巧独特!擅长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 可用于独奏。7489器乐合奏或乐队伴奏,是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 胡琴! 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 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8850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后有同名人物,在该领域有一定贡献的有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胡琴等!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絃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mǎ tóu qín),是蒙古民间拉絃乐器!蒙......馀下全文>> 。
中国乐器名曲大全
  旱天雷,春江花月夜、步步高、金蛇狂饥。彩云追月,春节序曲。二泉映月!高山流水。花好月圆!将军令, 良宵,粱祝,喜洋洋!渔歌唱晚、雨打芭蕉。昭君怨 。紫竹调、小桃红。牧民新歌,赛马、彝族舞曲。欢乐的泼水节!百鸟朝凤。采茶扑蝶!翠湖春晓!高山流水!姑苏行、广陵散琴曲,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胡笳十八拍、蕉窗夜雨,京调,空山鸟语,林冲夜奔、满江红,梅花三弄、平湖秋月。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苏武牧羊、夕阳箫鼓、笑傲江湖、雪山春晓、阳春白雪,娱乐升平!渔樵问答 ,雨打芭蕉!云水禅心,紫砂之家……、太多了,就先打出这些吧,可都是用拼音法打出来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哦!、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