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姓氏的由来?
陆的姓氏的由来

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0794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0382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4212后屯迁居阳都,6953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7964了复姓诸葛!   由于9735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3437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1746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1600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3640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7939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4413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3042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余下全文>>!
姓氏的由来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 ! 王 ! 李 、 赵 。 钱 、 孙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1595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 姜 , 姒 ! 姚 等 ,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   齐 ! 鲁 ! 晋 、 宋 ! 郑 、 吴 , 越 、 秦 。 楚 , 卫 , 韩 ! 赵 , 魏 !   燕 , 陈 ! 蔡 、 曹 ! 胡 !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   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   4) 以 乡 。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 陆 ! 阎 !   郝 、 欧 阳 等 、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 门 、 乡 ,   闾 ! 里 !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    其 中 复 姓 近 200   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   5020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2794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6619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 司 ......余下全文>>,
何这个姓氏的由来、
  何出自姬姓,其祖先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文王!为黄帝后裔,发源于江淮流域的江苏和安徽、在江苏东海!安徽庐江和合肥以及四川的郫县。何氏是当地望族,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据《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即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韩!其孙韩王安、原居韩邑 ( 一说在山西河津县 ) 为秦国所灭,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江淮方言,音“韩”变“何”、逐为“何”氏、因此。稜姓是由韩姓分化出来的、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何,韩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郑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广韵》。《氏族大全》!《古今姓氏书辩证》,明代的《万姓通谙》,《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孙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记,无不记载“何氏为韩氏”!何韩为一家、      以民族而言。何氏并非仅为2747汉族所专有。亦有部分外族改姓何、唐朝的“昭武九姓”之一即有何氏!清末,更有荷兰姓氏Bosman汉化为何姓,详见何东家族!!
令狐姓氏的由来?
  令狐(Línghú)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源出魏氏所改。以邑名为氏,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以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毕万在春秋时!在晋国当高官。他有一个曾孙叫魏颗、魏颗有军功、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于是受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令狐那地方、就在现今山西临猗县西边一带!魏颗的后代。享用令狐的物产!并以封地为姓、称令狐氏,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后代,   得姓始祖:魏颗、令狐氏出自姬姓、源出于魏氏所改,以邑名为氏。晋国大将魏颗有一次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遭遇、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0377杜回眼看就要追杀上来?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魏颗赶紧回身将杜回捉住。最后将秦军打败、原来这位老人是魏颗父亲的宠妾祖姬的父亲。当牛魏父去世时!魏颗坚持不让祖姬为父亲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亲海次是特意来报答魏颗2331的救女之恩的。魏颗立下这次战功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作为奖赏封给他,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称为令狐氏。故魏颗就是令狐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黄的由来
  黄姓由来  1237 树有根,水有源,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3804缘的标志、是婚烟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中华民族文明之根、深深扎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和坚固凝聚力,做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氏文化!便是这强大生命力和坚固凝聚力的营养基与粘合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二帝!而炎黄子孙繁衍出一万二千余姓氏。他们跨地域、跨国界,甚至渗入异族而形成新的民族,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之一,   姓和氏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最初是作为一个部族(部落)的族号。但并不是部落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拥有、使用姓的资格,只有贵族和平民(其实在原始社会所谓平民极少)才有资格拥有和使用、奴隶是不具有"人"的资格!无权拥有和使用他所在的这个部落的姓!氏是部落的总头目主给他属下支派分别命氏赐氏,对氏的拥有权和使用权比姓更严格、不单奴隶不能用。平民也同样无资格使用?   做为中华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的黄氏,发祥早、根源深。她的主流、是一个以国得姓的姓氏,根据族普记载:上古时、颛顼帝的曾孙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公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遂以国为姓。派衍到现在!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也即唐人编的《元和姓纂》记载:"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福建莆田人、著名8948学者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一书中也云:"黄氏赢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诚。(鲁)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根据《竹书5315纪年》!《括地志》等文献记载、黄国乃公元前21~22世纪夏启所封的子爵侯国!故又称黄子国。所谓"黄氏赢姓"、即陆终乃是黄帝的儿子颛顼的后代。颛9356顼被黄帝赐以赢姓,所以说黄姓人属于黄帝系统、属于黄帝的直系子孙、所谓"陆终之后"。即陆终的次子南陆公,他得祖荫受封于黄地作为食邑!这个黄子国大概存在1500余年!至公元前648年!也即是鲁僖公十二年,被强大的楚国所吞并,这个黄子国从此就不存在了、至今在河南省的潢川县!还可以找到当年黄子国的都城城墙遗址。国家虽然不复存在!但黄子国的臣民百姓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家园,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以那个已不复存在的国号为姓,一方面可以以志不忘,以示对先人的怀念!一方面给后代的子孙们缔造出一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力量也冲不垮扭不断的精神纽带,因此!自从公元前648年开始。中国便有了"黄"这个姓氏,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加入黄姓行列的现象,但只是个别案例。不像其他姓氏那样所占比例较重。完全可略而不计。   根据文字学家和考古家2527的研究!现在的黄字。原来不是表示黄色?而是一个象形字,是一种用作佩戴的玉器!我们的祖先,既喜佩玉器!又精工制造玉器。更特别喜爱黄色!是个崇拜黄色。用凰鸟作徽记的氏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黄作为黄色的黄,并用"皇"的读音。   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黄作名字!例如:内黄,外黄!黄冈!黄梅!黄山、黄水。黄池、黄河等等,历史上大都是我2385们黄族住过的地方?并且常常不止一个、例如黄城!除潢川县的古黄诚遗址外、还有山东的两个黄城和古国孤竹的都城黄洛城。黄山除闻名于世的安徽黄山外。尚有六个黄山,河北一、山东三。陕西一、江苏一。广东潮汕有三个地方叫黄金塘(两个在饶平。一个在潮安)和三个黄岐山(......余下全文>>、
姓氏司的由来
  司 7069    一! 姓氏起源有六   1。 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6381《元命苞》!   2。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见《左传》!   3、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见《通志-氏族略》、   4, 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6761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8315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见《尚友录》,   5。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见《世本》   6! 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顿丘郡:晋武帝置,在今河南省浚县一带,   【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5642仗来百战百胜、     三。 历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3559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2939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事母以孝闻。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庐墓!有鸣8733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6742司”和“司马”!“司徒”。“司7985空”没有联系,那是复姓,另有来历,如:     司徒  9243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春秋时、卫国大0574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2802称司徒氏? 0645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藏名堂":唐朝时。司徒映任太常卿、太和年间,他弃官回家、隐迹藏名、当道屡次推荐他、他坚辞不再作官、司徒氏7516因号"藏名堂"。   【郡望】 司徒氏望出赵郡,汉高帝时将原来秦朝的邯郸改为赵国、东汉建安年间改为赵郡!相5373当于现在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司徒映:唐朝人、太和元年时(公元827年)。唐文宗即位、深知两朝之弊。励精求治!任3563司徒映为太常卿,,出宫女3000余人,放五坊鹰犬。省冗食1200余人!政号清明!不料数年后、宦官挠权,勾心斗角。奢侈浪费,腐败回潮、文宗仁而少断!制之不得其术!遂成甘露之变,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决定辞官还乡,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   司徒诩:五代时南汉人。厉永年间任项城县令?有政绩。汉初升为礼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后,留意雅乐。议欲考其正音。而诩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春秋时陈国有大夫司徒卯。五代后汉有司徒羽!宋朝有进士司徒公绰,司徒肃、     司空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2,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春秋时期、只有晋国设置有司空官、其他各诸侯国均未设此官。尧的后......余下全文>>。
高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5193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9586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5571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二,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6048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3437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4289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0751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三、历史1013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9123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9924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8122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余下全文>>,
姓氏 周 的由来
  周姓起源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4439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7398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2860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9137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四,家乘谱1049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8322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
皇甫姓氏的由来
  皇甫(Huáng fǔ)姓源出有二:   1、出自西周,以官名为氏、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   2。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为皇父氏所改,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宋武公时任司徒、当时有长狄鄋瞒部落进攻宋国!皇父领军反击。打退退了长狄任?但皇父和两个儿子也不幸战死沙场,后来皇父的孙子南雍陲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其六世孙皇4313父孟子!生子皇父遇!秦国灭宋时、皇父遇逃至鲁国,西汉中期、皇父遇嫡9830系子孙皇父鸾?自鲁迁居陕西茂盛陵,把姓氏中的“父”字改为“甫”字(古代二字同音通用)。遂成皇甫氏!哗   ★6886★得姓始祖:皇父鸾,皇甫源出于子姓。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孙子以祖父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古代”父”与” 甫”同音通用,因此西汉时皇父鸾从鲁国地迁徙茂陵(此处为汉武帝陵墓!今陕西省兴平县),把皇父改为皇甫,称为皇甫氏。故皇父鸾是皇甫姓的得1599姓始祖。   征服西0067羌有功!又拜8747他为渡辽将军?在职数年!东北边疆畏威服德。又升尚书、迁弘农太守、转护羌都尉。、
姓氏覃的由来????
  覃姓来源:1据《万姓统谱》及《古今姓氏书辩证》云:覃氏本为谭氏,避难改姓、去言改为覃!今岭南多此姓,2为南方少数民6105族姓氏!《姓氏五书》云:蜀中覃姓皆音寻?关陇覃姓则如本音,作谭!南方“覃”氏多念qin、   此姓各地触音不一!宋《百家3816姓》没有收入之内,2007年统计公布列为第94姓!2008年统计公布列为第129姓,共有130多万人,袁一达统计公布列为第175姓。!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