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藏族,白族,傈僳族,彝族,苗族,回族,壮族它们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又是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庆祝?
壮族过什么节

藏族,白族,傈僳族,彝族,苗族,回族,壮族它们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又是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庆祝?
  火把节。
布依族“六月六”;水族节日,农历六月初一;壮族六郎节,和藏族陇端节,藏族花儿会,具体都在云南什么地
  1、 “六月六”确实0906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订、也是贞丰最盛大的节日、这“六月六”在布依族也叫歌节。也有布依族的小年之称!地点是贵州双乳峰景区   2,藏族花儿会是在青海乐都县瞿昙寺,别的不是很了解!!!!,
彝族、苗族、壮族各是什么节? 20分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龚、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年三十晚。春节!春社节,花王节、清明节!庙会、三月三歌节!花炮节,端午节!尝新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庆丰节、冬至节。送灶节!   参考资料:www.nanning.gov.cn/...5.html。
壮族的节日是什么?
  壮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年三十晚。春节,春社节。花王节,清明节、庙会、三月三歌节!花炮节,端午节、尝新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庆丰节、冬至节,送灶节!!
壮族饮食文化:壮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美食
1、五色糯米饭又称“五色饭”?“花色饭”!乌米饭“!是壮族节日传统食品,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5868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色糯米饭是将红兰草,黄花。枫叶!紫番藤的根茎或花叶捣烂、并取其汁分别浸泡糯米!蒸熟而成红,黄。黑。紫四色!再加上糯米本色而构成五色。色彩缤纷、香味诱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有做五色饭。用于祭礼和食用,或馈赠亲友, 至于传说、我没听过。这是百科里搜到的。有待考证: 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0220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5035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2、粽子、我们一年里有俩节日吃粽子:春节和端午节! 我们过0505年时不吃饺子,但必吃粽子,没有粽子不算过年!我们春节的粽子统称年粽、细分之下,新媳妇回孃家所送的一对粽子又称”逢白务“(壮语,意即新媳粽),年内有人亡故的人家因禁忌包粽子,亲友所赠送的2415用于祭祀新故者的粽子称”拜逢“(壮语,意即粽祭)!我们的年粽在形状上与端午所吃的三角粽不同。而是做成底平上拱中部隆起的长条形,粽子中有各种各样的馅儿!去了皮的绿豆。长条形的五花肉。花生仁儿、板栗等,依个人口味而配制、年粽小的有几两、大的有几斤重,后者多用于祭祀! 此外,端午吃的粽子便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了、 3。竹筒煨饭 民间野炊食品。砍青竹一节。两头的节留住。一头凿口!将肉!油,水,盐和淘净的糯米等装入竹筒,封好后用文火煨熟、风味尤隹。 4!玉米粥 是将玉米磨成面。煮粥时取适量撒入沸水里!然后再放米煮粥、煮出的粥带着玉米香。 另外的又称玉米糊、桂西一带民间日常食品!将玉米粒磨成细粉末、待水沸后!一边用手抓玉米粉末均匀地撒下锅里。一边用手持一根木叉或木板不停地搅拌、煮成糊状即可食! 5,炒田螺 民间风味小吃。春夏季节。将田螺放入水中(水里可放些柚子叶加快吐泥)养数日吐净泥浆,然后将其外壳洗净。将尾部去掉一点尖端!剥开螺盖,以便油。盐,配料入螺肉、煮时先用猛火将田螺略炒,加少量油!盐、酒!姜、以除腥味、再加水焖熟。起锅前!将油!盐、葱。蒜!紫苏等佐料下锅略炒!食之!螺汤鲜美,螺肉爽脆。 6,柠檬鸭 姑且算作小吃吧! 鸭子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斩块放料酒。盐!薑丝醃制1小时让其入味、 酸姜切小片,酸荞头用刀背拍碎!酸辣椒切滚刀状。咸柠檬取皮剁碎(别放柠檬肉和核。会苦)、 下油热锅。爆香蒜蓉、生薑丝、将鸭块放进去翻炒至鸭块收水出油,下酸辣椒!酸荞头、酸姜!咸柠檬泥翻炒出香味、加入柱侯酱(海鲜酱),白糖。盐,鲍鱼汁(蠔油)翻炒均匀。加盖子焖软鸭肉收汁出锅、 7!此外、6117就是随处可见的各种米粉:桂林米粉,螺丝粉。榨粉!捲筒粉等等! 、
求壮族乐器,以及其中一种乐器的历史
  装嫪壮语译音。即大鼓,是壮族的一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桂西地区、形体硕大。一般用3148牛皮蒙鼓面!有的是两头蒙鼓面!有的只蒙一头!鼓面直径约50厘米!用双槌击奏。音色洪亮!多用于喜庆节目及民间壮剧乐队,   铜鼓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铜鼓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6711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7021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铜鼓0930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它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古7607代击奏体鸣乐器。鼓体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有公鼓、母鼓之分、由面!胸!腰,足!1341耳5个部分连体构成,其表装饰有多种阴阳饰纹及立蛙!太阳纹!翔鹭纹、龙舟竞渡纹、羽人舞蹈纹等。古代铜鼓亦为礼器和财产,权力的象征,而乐器是主要功能!《通典》、《文献9096通考》,《太平御览》等古籍都把铜鼓归类“乐部”,《广东新语》说:“粤之俗,凡遇嘉礼。必用鼓以节乐”,广西贵港罗泊湾西汉墓中、与铜鼓同时出土的乐器有铜钮钟、铜锣!竹笛等!敲击铜鼓以伴舞。伴歌的习俗在广西历来盛行!现代壮族、瑶族等仍使用、常击鼓欢歌跳舞以自娱,或邻村相约于山头?隔江对岸击鼓进行比赛,   马骨胡壮族乐器。用马骨作琴筒。蛇皮作面。蚬木作琴杆、黄 角作弦轴。金属线作弦!音色高昂!清脆!穿透力强、为壮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壮语称“5613冉列”?又名马骨琴。原琴筒用马或骡子的腿骨制作!一端蒙蛇皮、鱼皮或蛙皮。琴杆较短,约60厘米,为木质或竹质、顶端饰以马头或其他花纹!琴轸多用黄猄角或硬木制作!张两根牛肠弦或丝弦。用马尾竹做弓拉奏!主要用于伴奏壮剧和八音合奏、   土胡壮族拉弦乐器?又称厚胡、流行于桂中!桂南等地,形状与二胡相似,琴筒较大、一9501般用桐木制成!蒙桐木面板、筒径约14厘米。琴杆约80厘米、置两轸!张钢弦。以马尾竹弓拉奏,音色柔和、用于壮族乐队!因民间自制得名!用泡桐木作琴筒、薄板作面,蚬木作琴杆、金属线作弦!1~5定弦、音色洪亮、中音色特别浓厚,与马骨胡搭配演奏尤为和谐,   棒棒壮族打击乐器,是用坚硬短木棒组成,长约50厘米、直径4厘米。两根一副,相击发音、多用于壮族民间的“棒棒灯”歌舞!节奏交错, 铿锵悦耳、   宁宁壮族打击乐器、系铜质小吊锣?锣面0533直径约12厘米!上,
藏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8703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穆斯林之间的问候!问者要说:“色俩目尔来孔”!答者要说:“安色俩目”、也可简化为只说:“色俩目”、在宗教场合或晚辈见到长辈,在问“色俩目”的同时!还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客人平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7294年客人!4585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你是不是要写8年级的呀?!
壮族民俗风情和民族特点民俗建筑介绍
  民俗很多已经消失,问现在的壮族也未必知道,建议找专业的书籍介绍!房子我小时候倒是见过、基本是木房子、上面盖着瓦片!木头结构。分三层、下面是架空的。主要养牲畜用的。因为广西多雨。潮湿,下面无法住人!中间是人住的地方!上面其实还有一层。是当杂物用的、或者用来风干粮食?因为以前都是生火的、有烟可以风干一些东西。比如玉米!药材、茶叶!房子其实就是吊脚楼!木头结构,木板围起来。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房子的最上面4579的中间有一根横木连接、是整个房子中最重要的一根,整个构造不用一根钉子,支撑瓦片的小柱子一般雕刻有花纹,推荐找些结构图来看、我只讲个大概。也就见过样。现在基本见不着了。!
壮族最重要的节日是哪一个
  三月三是流行于壮族的传统节日。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故名、壮族又称“歌仙节”!,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