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长丰县的民俗风情
汉族的民俗风情

长丰县的民俗风情
  报喜   产妇分娩后。即由女婿前往岳父母家报信。告之孩子平安降临人世,女婿上门报喜!必带一篮喜蛋(煮熟后用颜料染红的鸡蛋)、再由岳家分送给族内至亲!岳父母家将一只老母鸡让女婿带回,作为刚刚出生的外孙(外孙女)的“扎根鸡”!   洗三   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由接生婆8472或孩子的奶奶等家中长辈用艾叶,金银花等煮水给婴儿洗浴。俗称“洗三”!用此水洗浴。既可为婴儿洗去身上脏污、又有杀菌消毒之功效。当天。主家8876还要置办酒菜。答谢接生婆!并奉上喜蛋和喜钱(接生费)。   送礼   一般在女婴诞生第九天!男婴诞生第十二天!产妇娘家及亲友带着礼物上5302门庆贺,贺礼中的母鸡,鸡蛋!红糖。馓子、挂面等主要用来慰劳产妇、同时!外公外婆为小外孙(外孙女)准备了衣物!摇篮、婴儿车等儿童生活用品!长丰县境北部,亲友给婴儿的礼钱用红毛线,红丝线系着、叫作“穿锁绳”!意谓保佑孩子平平安安,这一天!主家要置办丰盛宴席!款待前来贺喜的众亲友,正餐前,主家要为来客每人端上一碗荷包蛋面条或荷包蛋泡馓子、叫作1953“吃喜面”,亲友们临走时、主家送的回篮礼有馓子!红鸡蛋等,   百日   婴儿出生第一百天。孩子的姑姑、姨娘等至亲也要上门庆贺,热闹一番、过去、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请匠人打制银手镯。银脚镯,长命锁(银锁)等、在这天给孩子带上,以示孩子的娇贵、现一般给孩子照张百日照,以作纪念,   抓周   婴儿满一周岁!本地俗称“盈周”!这天、孩子的外婆等众亲友带着小儿衣物、糕点,玩具等为孩子过周岁生日!俗称“抓周”。主家设宴席待客、午饭前!家人在一只大筛匾里摆放着书本,钢笔、砚台,算盘、尺秆!玩具、馍馍!鸡蛋!糕等物品、让孩子抓取、希望孩子将来有好的前程、 长丰县境内贺寿礼俗一般习惯逢五小庆。逢十大庆!大庆多做“明九”。如59!69,79等!俗谓“做九不做十”,“九”谐音“久”。取天长地久之意,“十”为满贯、意为终结,不吉!有的除做“明九”外,还注重“暗九”,“暗九”即人生年轮的倍数,如54、63、72等、逢“暗九”生辰、亲朋、子孙前来祝寿充喜、以化解不祥之运、县境还有“母在堂、不做寿”的古训!即后人即使60岁,70岁了。只要高堂健在!就不做寿、此俗是把自己的生日看成母亲的难日,以给母亲添寿。来感谢母亲的生育之苦和养育之恩。   8278庆贺寿诞!有一套传统礼仪,先是要设寿堂、点寿烛、悬挂寿幛,张灯结彩!寿星端坐寿堂、亲友晚辈依次拜寿!辈份不同,礼数有别、平辈上寿只是相互一揖。后辈子孙则3196要跪地四拜,客人拜寿时,子孙要陪之以礼。此时要燃放鞭炮,时间越长越好、二是上寿礼!寿寿礼有的奉上钱物和寿面!寿糕!有的奉上寿屏?寿画。寿联、寿幛。寿匾!膝下子女、多奉上寿衣!寿鞋等!三是设寿筵款待宾客、开宴时!先吃寿面,面条细长。象征长寿,酒席宴前客人频频向寿星敬酒。子孙也要向宾8694客恭敬回礼,旧时。达官贵族布置寿堂极尽奢华!此举今已不多见!但其他做寿礼仪习俗仍然沿袭,寿诞当日、阖家会尽力营造祥和欢乐的气氛、让寿诞者心情舒畅!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县境人均寿命不断提高!60多岁已不算高寿、因此,人们做寿的时间普遍推迟?一般70!80才做寿、在做寿的隆重程度上。普通家庭比较简单、多置办一桌丰盛的酒席,全家团聚以示庆贺,而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仍讲究场面。大操大办。劳神伤财、 在长丰地区、居民视建房为人生的头等大事!不惜倾注所有的积蓄!许多人家长年省吃俭用。为的是攒钱盖新房,过去。县内民4658居多为土墙草顶。房屋低矮狭小!通风透光条件较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住房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当初的草房,逐渐发展到瓦房、平房、楼房!经济条件优裕的家庭、新建的住宅高大宽敞、造型别致,装修考究,   旧时农家盖房。一般在前二三年就开始筹划?预备好建筑材料。建房的过程,包括择基、开工。上梁、乔迁等都有很多讲究!   择基   农家在建房前、一般要请阴阳先生开罗盘、看风水。选宅基!新房一般建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地方。门向多朝南。冬暖夏凉的效果比较明显、6839附近须有水源地,生活用水方便。宅前要留有开阔地。谓出场好!也为盖附属房留下足够空间、县北地区有“避三箭。顾左右”之俗。所谓避三箭!即避路箭!火箭、木箭。大门不能正对大路、不能正对人家的烟囱。不能正对人家的山墙,否则视为不吉。一些人还迷信认为,住宅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民间俗语“宁让青龙高三丈。不叫白虎抬头望”,即左边的房屋可以比右边的高!但右边房屋的高度绝不能超过左边!人们还认为!住宅风水好,可以趋吉避凶。家庭旺丁,旺财、如今,无论乡村还是城镇、新的建房用地一律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不可随意迁建!长丰县实施旧村庄改造和中心村建设?农民建房逐渐向水。电。路,通讯等设施齐全的中心村集中。人们在盖房时,不像过去那样迷信,看重风水,而是更重视规划!讲究居住环境,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在县城和集镇购买商品8781房居住!经商!   上梁   旧时农家盖土木结构的住房!一般请茅匠和乡邻好友帮工!只管饭、不付工钱!无论乡村,集镇都建砖瓦结0012构的瓦房?楼房、对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承包给当地的瓦工队。包工不包料、付给一定的工钱。上梁是盖房的重要环节。当施工进行到架设屋梁的时候。要举行上梁仪式,时间要选在吉日良辰,一般为双号日子,正午时分,这天。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贺喜,喝上梁酒,房主在大门两侧贴上楹联。大梁上贴大红对子、上写“吉星高照!福地呈祥”,“祥光扶瑞气!上梁遇紫微”等吉利词,梁上挂着红布条、钉几串铜钱,镍币。以示吉庆和富足,上梁时,燃放鞭炮和烟花、木工头或骑在梁上,9171或站在山墙上!一边“说好”。唱上梁歌,一边撒糖果糕点、“抛梁馍馍”等,引来8191许多人在地上看热闹!抢接馍馍、糖果,上梁这天,房主要备丰盛的宴席、款待瓦匠和前来贺喜的众亲友,   乔迁   新房落成、房主要选一个好日期乔迁新居!一般选择农历双号日期。民3696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县人普遍认为,最好的乔迁日期是农历二月初二、县内部分地区有冬至以后不搬家的风俗。在时辰的选择上、一般在早晨6点!旭日东升之时,拎铁锅进屋。含有“日子越过越顺”和“越走越亮堂”之意!乔迁这天!房主要燃放鞭炮?以示吉庆。亲邻好友也前来恭贺乔迁之喜,帮助搬运家具物品、中午。房主要置办酒席、招待亲邻好友、 2014年7月31日!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社会性别平等项目外部评估考察座谈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举行,长丰县作为国家确定的试点县、掀起性别平等的“姓氏革命”、在试点乡镇、孩6773子如果随母亲姓?将得到1000元奖励。该县下塘镇、左店乡!朱巷镇等乡镇!已经有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了新生子女随母姓、   !
英国的民俗风情
  传统:   英国一向注意着装的得体与美观,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裤线笔挺。既要突出健美的线条,还要掩盖身体的缺陷!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场合。英国人还保留不少传统服装。法院正式开庭时。法官仍然头戴假发!身穿黑袍。教堂做礼拜时!牧师要穿上长袍、每届国会开幕,女王前往致词时!更是头戴珠光闪烁的王冠。随行的王宫女侍都身着白色的长裙礼服、王宫卫士身穿鲜红4589的短外衣、黄扣黄束腰。头戴高筒黑皮帽、伦敦塔楼的卫士黑帽。黑衣!上绣红色王冠及红色边线!近卫骑兵是黑衣、白马裤。黑长靴、白手套、头戴银盔、上面飘着高高7600的红穗、   美食:    英国菜在全球并无盛名?但是英国人却认为自己国家的饮食很有特色。特别是炸鱼薯条!土司面包夹烤牛排以及约克布丁(一种用面粉?蛋,牛奶和盐调制而成经过烘烤的面糊)和苏格兰熏鲑鱼!英国街道上出售炸鱼薯条的店铺随处可见、土司面包加烤牛排以及约克布丁则是英国绅士和淑女们首选的早餐美味、   说到炸鱼薯条可是英国的“国吃”,英式炸鱼很讲究鱼上挂的那层面糊,各家5067店都有自己的配方!做得好的那层面糊出锅后又酥又脆,英国上流社会的体面吃法是只吃鱼不吃面糊。薯条。很面。有芋头的口感。一个普通份的炸鱼薯条不过三四英镑,炸鱼薯条配的9653佐料有番茄酱和醋!还可以要一份咖喱蘸料、炸鱼薯条店遍布英国大街小巷、多数店里不设座位,客人点餐后带走,。
土家族的民俗风情
   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多达130余种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其制作工艺有挑花!剌绣!蜡染!织花!镶花等、尤其是苗族女装特色更明显、各地苗族服饰的共同的特色、除了这些工艺的使用外?还有两个特点:多用百褶裙式样,喜佩银饰!黔东南有的女性佩戴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许多苗族他称来源于其服饰的特点,如红苗,黑苗,花苗!白苗,青苗。长角苗!海岜苗。歪梳苗、长裙苗!短裙苗等,苗族女性原本都是穿裙的,自清代以来湘西!湘西南及黔东少部分地区苗族女性已改穿裤装。   苗族女性头饰!有包头帕型。戴帽型。假发(掺以毛线或落发)型,尖帽型、独角型。仰螺型,歪梳型,盘帽型、银饰型等、男子头饰大致有短发包9491头帕型,长发挽髻型、现大多已同于当地汉族。大多数地区苗族主食大米或包谷,辅以麦子。高梁,薯类!大豆等!同时糯8406米食品很受苗族人喜爱?副食主要有各种蔬菜瓜果以及家禽家畜和鱼,苗族人普遍喜食酸辣味道,家里有各种酸菜、腌菜,   苗族喜饮酒!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祭祖!以酒待客。以酒传情、以酒表喜庆!以酒烘染气氛。有着丰富的情趣盎然的敬酒和饮酒风俗?     土家生儿育女   湘西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情歌传播最广,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0441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己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3903际歌坛、民歌多为即兴演唱,也有固定歌词。     报喜   婚后生子,女婿向岳父母报喜!生男孩提一只公鸡!生女孩提一只母鸡?加上几个染红的蛋,到岳丈家说:“你女儿到漫处去了、”岳父母只要一看见鸡!便知外孙性别!   赈竹美酒与挖周   土家族生儿育女叫“添人进口”。添人进口以后的第一件喜庆之事就是“赈竹米酒”?以表示庆贺!这一天!族亲及好友要送钱祝贺,做外公婆的更要送竹摇篮,被子!衣服。鞋帽。和红糖鸡蛋等东西2905给外孙,孩子满一个月后、又要到外婆家去“出月”。回来时、外公外婆要送“打发钱”!孩子满一1042周岁时!又要庆贺,名曰“挖周”,   起乳名   当地人认为。给小孩起了乳名。便于抚养,土家族人甚至认为,乳名取得越贱越好!如“狗子”。“叫花子”、“岩头”等等。这些乳名、到了上学年龄后!一般正式场合将不再使用、但在同辈人和长辈的口中,都一直常用不衰、   百家饭!衣   3720有迷信思想的人,请算命先生给小孩算命!如果命中有“关煞”,还要请巫师还愿渡关,为了孩子易养成人!有的报孩子寄拜人为子!有的向一百户人家订一地小布、和少量大米、给孩子煮“百家饭”吃!缝“百家衣”穿。有的给小孩戴上“百家锁”、锁上刻有“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的字,   夜哭贴   如遇小儿夜哭不止,便便将写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红纸,张贴于十字路口的树木或桥梁及墙壁上。相传如此!即可止小儿夜哭、   蛋卜   以鸡蛋为卜具。为小孩看病收魂的巫教仪俗,0972小孩受到惊吓,夜睡不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则认为是魂不守舍。须请法师烧蛋赎魂。作法时!将蓝棉线在一鸡蛋上缠绕七圈、然后在蛋上念咒画符!把鸡蛋埋在火中烧!鸡蛋爆裂得快。认为是小孩受惊时间不长。地方不远、经过烧蛋收魂。很快可以康复。鸡蛋爆裂得慢。是小孩受惊时间较长。地方较远。烧蛋后会慢慢好转、鸡蛋爆裂后赶快取出,剥去蛋壳!根据爆裂蛋形在蛋白上辨认小孩受惊的原因和地方!辫明后念咒。在小孩额头上画符。将烧的蛋给小孩吃!再将缠绕在鸡......余下全文>>。
汉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节庆活动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 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 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4173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4804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4182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汉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 节 旧时称为元旦!俗称过年。时间从初一至十五日、初一零时起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天刚破晓,乡间妇女到井(河)边“抢新水”。这一天,一般不走亲访友、不杀生,有的人吃斋。城乡都有贴春联!贴门神的习惯。人们出门相遇,互道“新年好”!“7084恭喜发财”!从年初一开始,城内就开展舞龙舞狮活动,舞龙的标名“祥龙”。舞9667狮的叫“瑞狮”?龙狮出发前就给各商号!大店送帖。通知有龙狮队0622来拜年,龙狮队一到门前!店主先在旁边放一串鞭炮、待大狮靠后!小狮子上前时。便燃放鞭炮向小狮子掷去,俗称“烧狮”!烧完狮后、武术队上前表演武术,接着户主在高楼窗口伸出一条竹杆。挂着一个大“利是”连同一棵生菜!让舞狮的人边舞边爬着自带的大竹篙?或叠成人梯、到顶上由狮子衔取。俗称“抢青”。取下“利是”、又燃放一串鞭炮。以示送行,也有入屋舞狮的、名曰“扫荡”。意为把污晦邪气扫掉、每年舞狮舞龙活动持续到元宵节!乡村中的青年男女多结5717伴到外游玩?观看舞春牛和其他娱乐活动、年初二,各家各户清早起来杀鸡热粽供神!叫做接财神!乡间称为祭!即“开年”!亲戚朋友互相来往拜年!一般是晚辈携带礼品到长辈家里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娘家贺年!所携带的礼品须有大阉鸡,外家也备粽子。年糕、米花糖。油糍粑等8130食品回送、名曰“送年茶”、如果女儿未生小孩!娘家须送慈菇,并且祝贺说:“今年添个慈菇蒂”(即生男孩)、如果是新娘回来!还要加上两条甘蔗。意为祝他们夫妇生活从头甜到尾。初七是人日。老人说这是众人的生日,这天早上、各家各户煎年糕、炒粉利。热粽子吃。晚上还杀鸡饮宴、乡间在十二日,十三日这两天、欢聚在庙里观看演春傩和师公戏!十五日元宵节?乡间杀鸡备肉祭祖先!合家饮宴,城里闹花灯、白天有“偷青”之俗、即到别家的菜5175园里偷摘青菜,特别喜偷葱、蒜或芹菜、认为吃了会4861聪明伶俐和勤恳!据说如果偷青时被人发现叫骂。那么身上的晦气就转到那骂人的身上了。所以园主就是看见了也不吱声,   土地诞节 二月初二,乡间汉族杀鸡杀鸭去祭田头和到福德祠(即土地庙)拜土地爷,上尧一带汉人在这一天,把土地公神位安立于村前溪水出口处拜祭,以保佑村中财气不外流!城市里一般都在自家门前脚8687下用红纸写上“门官土地之神位”、作为土地爷来供奉、   清明节 清明前后几天!各家各户做五色糯饭,备上祭品去拜山(即扫墓),以祭祀先人!现在8626人们还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   糍粑节 四月初八,邕州官话有句民谚:四月八、吃“腊萨”(即垃圾)!相传此日又为神农药王诞期、神农氏尝百药!治百病!所以一些妇女在这一天到近郊采摘臭藤。白头翁,野艾之类的植物、以糖及大米粉制油糍粑!8813名曰吃“腊萨”?说是可以治百病、   端午节 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这一天。各家用2448苇叶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又名凉粽或三角粽。人们还用艾绒制成猴状或三角符状的香囊、挂在小4631孩胸前以防病!有的用红绒丝织成的小网兜装着一颗臭珠(即臭丸)、有的则用雄黄。臭黄。朱砂等中药包在一只小布袋里。袋里用红绿绒绣以各种动物图案和吉祥字样。称为香包!小孩胸前挂着香包。由长者带去河边观看龙舟竞赛!所以南宁有童谣:“团团转!菊花园,阿妈背我睇(看)龙船……”晚饭后,各户就用当天从街上买回来的香蒲草,艾叶枝,酒饼果叶。路边青等草药来煮水洗澡。说是可以治皮肤病及去邪气!还饮雄黄酒。说是可以解毒?或以朱砂粉点于小孩额中。说是可以防生疮痱。   六月六 六月初六、乡间各家各户用新7340米煮饭吃,称“食新节”。初六这一天、还杀鸡煮肉!到田头祭祀田祖、祈求晚造丰收、人们还把家......余下全文>>!
汉族公民最长姓名
  我国汉族户籍人口姓名多为集中在2字姓名和3字姓名中、但多字姓名也不少。其中最长的姓名达到了15个字!全国仅有一人,目前身在北京!这是记者昨天从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获悉的一项最新姓名统计数据,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一项最新姓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汉族户籍人口中2字姓名的人数有1.6亿多,占到全国汉族户籍总人口的14.22%,   统计显示!3字姓名的户籍人口有10亿多!占到全国汉族总人口的85.61%!而姓名是4个字及以上的只有197万多人!   少数民族的姓名很长不是稀奇的事情,但是汉族的姓名超过十个字并不多见。据统计、汉族人口中最长的姓名达到了15个字、姓名字数在10字以上的有近千人。其中10字姓名者达594人,11字姓名者达272人!12字姓名者有94人、13字姓名者和14字姓名者分别为33人和5人、   据统计。汉族姓名字数10字以上的近千人中,97%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中4字及以上姓名人口数的增多比较符合现代人起名字时追求个性化的趋势。、
锡伯族与汉族有何不同
  早期的锡伯族人民以狩猎。捕鱼为业、察布查尔一带锡伯族经营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牧业也比较发达、还有许多青年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本民族的干部不断成长,有了各类专业人才、办起了医8358院和学校,   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能歌善舞,最喜爱的弹拨乐器叫“冬布尔”!演奏时!将琴抱0637在怀侧,用7277右手指弹拨!音色近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人爱5764用的吹奏乐器?又称口琴。口簧。响蔑。锡伯语称为“玛肯”,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置8479于唇间,右手弹拨簧舌尖端、以气振颤发育!曲调一般是即兴创作!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     来自百度百科,
汉族的服装是什么样子的?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3592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4986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汉服的风格与特色】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2246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9632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1)历史性 剃发易服的暴力强制已经消失、汉服趋9405向于复兴、 (2)传承性 传承性即汉服历史具有传承性、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汉服历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特点。这体现了汉服历史发展的传承性。 (3)多样性与同一性 多样性与同一性是指汉服款式的多样性与汉服型制(或样式)的同一性!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事物,汉服从来就不是一种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丰富多彩的款式体现了作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服饰应有的多样性!虽然汉服历来款式丰富、但汉服的基本形制(或样式)“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的特点却是千古未便的、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汉服的一大特色。 (4)完备性 完备性是指汉服自身内部体系的完备性!6330经过千年的发展?汉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服饰了!它不但内部种类丰富。工艺考究、而且汉服的配饰也非常繁多而丰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相融性,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视为正宗传统文化的象征了!而且汉服本身就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汉服与传统文化是和谐的一家, 【历史发展】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主要是指清代以前、在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5229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1466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汉服,而应以其主导4350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先秦时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希望采纳,
笪姓是汉族吗
不是。! 1、笪氏作为姓氏不可考,据《姓考》载:“今建州、句容多此姓。”在史书中有关于“笪”字起源的记载!古时、契丹族人称日食为“笪”。相传有契丹人有在笪时出生的人。力大无穷。且常立功于契丹!后契丹人奉其为神明下世,正如笪时一样遮9709天闭日般的神奇!因此!若有后人因崇敬他而以笪为姓也不足为奇,笪氏主要居住在今福建省建瓯县、古称为建3617州或建安。有古书说、除建州多笪氏族人外、江苏省句容县也有笪氏族人、 2、出自回族中有笪姓!回族中的笪姓、据《通志·氏族略》!归在“以氏族不得其所系之本”类,又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称:“出处无可考、”显然。这是一个出自少数民族的姓氏、在历史上,0040有籍可查的为清初顺治时回回进士!书画家兼诗人笪重光,其人在当9467时不仅为四大书画家之一,而且有“官御史!有直名”之誉称(参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在清代中后期!在笪重光之孙笪立枢(乾隆五十七年举人)。孙女笪妃,均为著名的画家、笪姓回6804族现今分布不详, 。
中华民族的汉族传统节日与习俗
  过年前夕。人们忙着大扫除!购买年货。禁忌!春联及门神、鞭炮!舞龙无狮迎新春,节祭祀祖先!敬神拜佛。花市“开档”,居民吃过了“团年饭”。大都喜欢6191去逛花市?买花过年的俗例。是点缀新岁生7273气勃勃,也是好兆头谐音“生5092意发发”、希望一年顺景、万事胜意。到了子夜,以前家家户户燃放炮竹。正是“炮竹一声除旧,桃府万户9728更新”!由零时开始、虔诚的人们便到寺庙去参神,祈福菩萨保佑,心想事成。横财就手。   年初一早上。人们都忙碌起来!换了新衣鞋袜!外出到0666处拜年?春节期间。人们除了拜年!春茗。剩余的时间都去找寻娱乐?一般商号和工厂都是过了年初七“人日”才开市、   恭喜欢声未过!又到元宵佳节,亦是中国的情人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处张灯结彩!百艺纷陈!元宵灯会,猜灯谜。吃汤圆、    正月廿六日,又是俗称“观音开库,善男信女。联群结队!到观音堂去进香,不论老少。都去求签问卜,祈望带来财运,   三月,清明节是华人极重视的一个节日!慎终追远。所有的孝子贤孙、携备鲜花香烛,1026到处都是去墓园上坟扫墓拜祭先人的人潮。人们也放纸鹞,插柳、挂纸、   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这是纪念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香囊! 3282  七月初七日乞巧节,唐诗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忆恻缠绵的诗句,已很少被青年的一代来欣赏,牛郎织女的故事已属于“老土”,青年人已忘记了这个节目、在以前、乞巧0678节是顶神秘的,一个月之前,姑娘们已把谷子培秧!到了“七夕”?姊妹们就团聚在家里,或者到别家去,衣着光鲜。发鬓簪花!摆好香案,案上生果糕饼,一盆青绿的秧苗。焚香“慕仙”、希望得到一位如意郎君。   七月十四日是盂兰节。俗称“鬼节”,7108家家户户举行“烧衣”。在门口拜2687祭游魂野鬼!除了果品饭送、燃点香烛。还烧一大堆金银衣纸!撒溪钱,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中秋节祭月!吃月饼。点灯笼,中国人最注重亲情,认为中秋节是9251一年中的“大节日”,家家1265户户团聚“赏月”、出外工作的都趁假期赶着回来,一家大小!共叙天伦之乐,除了吃月饼以外!许多家庭都喜欢自制汤丸,只做甜的!冬节才做咸的!象征一家“团圆”的意思、   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赏菊喝酒!赛风筝、采茱萸。人们为了对先人的追思,也一样上坟拜祭!在以前、许多人!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