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独龙族服饰的介绍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

独龙族服饰的介绍
  独龙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8798两岸福贡!维西县。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曲人”,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家族长负责处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族人之间亲善友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独龙族青年男女结婚时,习惯喝同心酒、表示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独龙族每年腊月择吉日过年?5157是传统的节日?称“卡雀哇”,过节时剽牛祭天。敲起铜锣!跳“牛锅庄”舞蹈庆祝!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女子多在腰间3735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有纹面的习俗。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现在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僳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猎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   可以自己去查查看,有好多的~嘻嘻~~~~~~!
中国的独龙族的风俗习惯和怎样来历?
  民族简介】     独龙族、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7426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僳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此外。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与僳僳族,怒族,白族等3932代代交好.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 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 如"独龙"!"迪麻"等,"俅人"。"俅曲"!"曲人"是汉族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 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独龙族,     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独5253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前后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采集和狩猎还4920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妇女还曾有文面之俗!住房多为木房或竹房、唯一的节日是过年,过去无固定时间。多在农历腊月举行、节期长短也不一样!     独龙族地区北接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东倚海拔5 0 0 0 米的高黎贡雪山。西南与缅甸接壤,曲折延绵的独龙江水奔腾呼啸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冬季大雪封山 、夏季多雨而潮湿,南北走向的地形以及受印度洋热带季风的影响、使当地的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都呈现出垂直分布的显著特性。     【民族历史】     独龙族是我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己走向日益解体的道路,但在生产力、土地形态!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0046系家族公社的明显特征?独龙族的族称始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称为“俅”或“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将其自称独龙做为民族称谓、新中国成立前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山川的阻隔和历代反动统治的压迫剥削,独龙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占主要地位,采集和渔猎仍占较大比重,生产工具十分简陋!还没有从锄耕过渡到犁耕,社会分工不明显!只有男女之间的自然分工、交换仍处于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独龙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没有商品交换!采用刻木结绳记事!在铁制工具末传人独龙地区以前,独龙族人民普遍使用树枝的天然勾曲部分制成的小木锄挖地!小木锄1300尖如鹤嘴。独龙语称之为"戈拉"。是独龙族最先使用于锄耕农业的原始工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改变了这一面貌,     【民族饮食】     独龙族主食玉米,荞麦、喜欢饮水酒!吃烤肉、喝茶。抽旱烟!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3855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生植物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     独龙族日常菜肴有种植的洋芋。豆荚!瓜类、也有采集的竹笋,竹叶菜及各种菌类。1144食用时通常都是配上辣椒。野蒜,食盐后一锅煮熟而食、9271冬季是独龙族地区狩猎的旺季,4608猎获的野牛肉是冬季主要肉食!食用野牛肉时!都先把牛肉风干,然后微火烘烤。再捣成丝状!做成肉松或切成小块!密封在竹筒内保存或随身携带!     独龙江还盛产各种鱼类!以......余下全文>>,
传统节日。
  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小年等!另: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如:寒食节,清明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1599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7628十三~腊月二十四)?   另: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如:寒食节。清明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这些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日也有很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其中,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藏族 花儿节 白族 火把节 藏族 酥油灯花节 蒙古族 敖包节   藏族 雪顿节 壮族 歌吁节 苗族 芦笙节 朝鲜族 回甲节 东乡族 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
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
  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1。春节:于阴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伏,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2。清明节:于阴历三月间。即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节日活动4246有: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3,端午节:于阴历4548五月初五。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活动。   4,中秋节:于阴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及舞龙灯等活动、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来自: wenxue.cccen.com/...9.html,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5017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8447: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1732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1161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8510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1242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6535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
海南有什么传统节日?
  春节    按时间顺序来介绍的话、首先应该介绍海南人的春节、因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海南春节习俗与内地大同小异,但在历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受到南洋“海”文化的熏陶,海南人过春节的习俗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1647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0131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   海南人喜热闹、更喜追求热烈的氛围。而燃放爆6949竹是营造这种热闹氛围的最好方式!在海南。如果今年哪家燃放的爆竹最多!9025这一家的收成一定很好!来年的收成也会更好!海南人春节的习俗还有买几条鲥鱼,在除夕之夜将鱼蒸好。存放到正月初二才用来祭祖。海南人为了庆祝过去一年的收成大好,并想告诉先祖,今年的收成最好。过年的团圆饭最丰盛!吃的是又大又肥的鸡?而且还有盈余、因此。海南人在除夕祭拜祖先时!都挑最大1114最肥的鸡、而到初二!鱼已经在家里存放了两天!鸡肉才刚刚吃完,寓意年年有余,在文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糖糕”的习惯、制作糖糕的原料非常丰富!有花生!芝麻。爆米花。沙红等。大年初一,邻居互相拜年时,都拿出糖糕招待!并互相祝福新的一年日子会过得比糖还甜蜜, 海南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去给亲戚朋友拜年时、一定得带上自己家做的糖糕赠送给亲朋们、如遇亲友来家里拜年!一定得给亲友捎上自己制3910作的糖糕,并祝愿亲友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好的收成,生活会更7434加甜蜜、为祈求大6273吉大利?海南人还不忘在供奉先祖的台上放几个大桔子?       军坡节   海南东北部市县民间最大规模的祭祀节日、军坡节被称为海南人的庙会、大年过后!农历二月到三月之间便是海南人闹军坡的时节。据史料介绍。海南的军坡节分为“公期”和“婆期”,而“公期”又分为“大公期”和“小公期”。是祭祀祖先和历史人物的传0530统民俗活动,主要是纪念民族英雄冼夫人,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纪念方式历代不变,既有神话色彩、又不失表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节日一般为4天!每逢节日。海口、琼山等地成千上万群众到琼山新坡镇冼夫人庙朝拜、朝拜者在冼夫人神像前烧香祈祷!后领取一面"百通小令旗"带回!全省现有51座冼夫人庙、有庙的地方都有祭祀活动?   !
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   一。开斋节   二。古尔邦节   三。圣纪节!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物件!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节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大帝看牛王勤俭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间传旨。只准三日一餐,牛王到凡尘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于是改为一日三餐,牛王返回复命!下帝听了大怒、立即贬牛王为民耕田?终日食草,牛0898王为民出力,土家人称其为牛毛大王,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6911好的饲料餵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侯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矮。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矮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年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6502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