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方姓的起源
江姓起源

方姓的起源
  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的后裔,《明代方正学族谱序》认为。榆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号称“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大多是由5955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开始南迁!即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向姓的起源
  9537姬姓的一支,
“江”姓的起源
  江姓起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9695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江姓的得姓始祖济(公元前一一0一年)当时被武王赐[南郡地],为1198江氏爱国之始。而有江姓。这地方是江姓的根,即湖北江陵县有江姓,这地方是江姓的根,即湖北江陵县。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3. 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村   启自黄帝传自高阳氏。由高阳氏三传而生伯益?当尧之时。举益为虞典官!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禹3935之子启建庙祭祀?益生三子。长子大廉封地于秦。次子若木封地于徐!幼子玄仲封地于江!遂以国为姓!江氏之先祖。起始于此,周武王时、仍旧封益地!所以春秋时称江人,鲁文公四年楚国废江国为济阳郡!江氏始称济阳族系,其后有宋代御史江景房为浙江衢州开化一代始祖,至咸淳元年时、任宰相兼枢密使江万里时!因元入侵、江万里为国尽忠、万里之胞弟万倾,万九与母奔鄱阳。遭遇乱劫杀。兄母不下落不明、万九逃居湖北今黄岗县中和乡罗曲村八里湾、为我系湖北入蜀的由来!其时有江万载!临危授锦衣卫摄行中军事!扶昺帝入福建,遇元兵溺海而死。其子江文蔚,隐居福建建宁府江宁化0254石壁村!江万九之四子江文友,于元朝定鼎时,携家属入蜀!定居于今重庆江津县九龙铺,为入蜀之一代始祖。   二,迁徙分布   夏朝时期。有位部落首领伯益,传为颛顼玄孙。因助禹治1731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不受,避居箕山 (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之北、这位贤人的后裔为赢姓,在淮河沿岸形成了徐!黄、江等部族,早在商代有的就已成为国,周武王伐纣时!这些部族参加了征讨,商灭,周天子分封黄氏部族为黄国、在今潢川,封江氏部族为江国,国都邑在今正阳县城东南35公里的大林乡涂店!江国弱小。加之淮水侵扰,春秋时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江国0089在春秋中期的35年间,采取或联姻、或会盟的方式。先依2395附于楚国!后又与齐!宋伐楚。到鲁文公四年 (公元前623年)。楚国一怒之下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逃散!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氏、   江国子孙有一支逃到齐国。如东汉时以事母至孝而被称为“江巨孝”的江苹即是山东临淄人?但多数仍留居河南、主要分布在济阳 (今兰考县东北)。开封!淮阳等地!所以。南朝时的江姓名人都出自兰考、如梁醴陵侯江淹!以文章见称于世、梁御史中丞江革,敢于弹劾权贵。以廉洁著称!陈尚书令江总!3198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初。河南江姓军校随陈政人闽、在福建落户、宋代。金兵攻占汴京!江氏有一支自开封迁至浙江杭州、还有一支迁至江西都昌?至宋末又徒居福建宁化石壁村,此后!江氏子孙繁衍发展、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乃至繁衍于海外,江姓名人中还有宋代名画家江参,抗元殉国的宋度宗左丞相江万里!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江有诰、清1204代经学家江声!江沅,江藩及清末维新派人物江标!清末将领江总源等等,   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9989元光父子奉命入......余下全文>>,
崔姓的起源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3392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5690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关于 “余” 姓的起源
3778  余     一? 姓名起源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4731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九子一婿!九子一婿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5606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十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但此类余姓根据多名历史学家考证,实出自于西夏党项羌人.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余阙及同族之人.世居庐州(今合肥),后世避红军之乱逃入四川,清代又迁云南\贵州.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符,冒认自诬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统称为铁改余氏.     二。 迁徙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0007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3043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6348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3038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1800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四, 历史名人   余栋臣:著名的反8432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余下全文>>,
尹姓起源、历史
  尹     一姓氏起源   1 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9315工正和农正!管理4623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3933和山西尹氏!   2 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8722》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4333有伊尹为相。     二! 迁徙分布   上古就有叫尹寿的、为帝尧之师!居于河阳(今河南孟县)。夏桀有臣叫尹谐被商汤杀死、西周有尹轨为有5376道之士、居于终南山,春秋时晋国有尹驿。赵简子曾派他到晋阳,秦国有尹喜。任函谷关令!相传老子游至函谷5103关被他留下。授《道德经》五千言而去,战国时齐国有哲学家尹文善名辩?《汉书艺文志》录其《尹文子》一文!被列为名家、由4782这些情况可以知道?先秦时期尹氏主要活动在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境内,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尹氏以有迁至今河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肃、江西等省者,汉宣帝时、河阳平阳人尹归翁。任东海太守!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后4335被升为右扶风,东汉有经学家尹敏!南阳诸阳人。博学多才!不信谶纬,尹珍!出生地为今贵州凯里县。曾从经学家许缜学习经书图纬,回乡教书。后任荆州刺史,十六国时,尹氏在天水(今属甘肃)和西州(今甘肃西部和西北部一带)发展成为望族。出现了很多有成就得人物,隋唐的时候、尹敏的后代在河间发展成为望族、尹氏在今湖北襄阳等地也有了聚居点。唐代有尹思贞,长安人。一生为刺史13郡,皆以清廉闻名、还有画家尹琳以善画佛事鬼神著称、元。明、清时期梗尹氏又发展到今天的江苏、云南,辽宁等省的一些地方,北宋有学者尹源!文学家。世称河内先生。学者尹淳!著有《论语孟子解》,在现代!新加坡等国有尹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境内)、西晋移到今天水市所在地,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此支尹氏为晋时尹纬之族所在!   2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平帝时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武强等一部分地。其后或为国、或为郡,此支尹氏。为东汉尹敏的后裔所开基、   【堂号】   1 和靖堂:宋时尹淳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金兵攻陷洛阳,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个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长少卿、不久改任礼部尚书!侍讲,   2 天水堂:尹姓又以天水为号、     四 历史名人   1 尹会一:直隶博野人、清代学者、曾官至南阳巡抚、吏部侍郎督江苏学政!提倡理学、曾命州县立社学!   2 尹继善:杰出的政治家。满州镶黄旗人。雍正进士。历任江苏巡抚,云贵!川陕!江南等地的总督!为高宗、世宗所倚重,后官至军机大臣?   3 尹淳:重庆人。云南巡安!   4 尹洙:河南府治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的内容多为讨论西北军政!风格简古,摆脱了宋初的华糜之风。有《河南先生文集传世》。曾上书反对于金人议和?   5尹文:今河南方城人,是战国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也即尹文子!善于辩论。他的文章在汉书中被列为名篇,他的学说与黄老刑名之说很相近,主张尚法、在认识论上主张人在认识事物时要破除成见!   6 6057尹敏:南阳堵阳人!著名的经学家。官至长陵令!著有《今文尚书》!   7 尹勋:河南巩县人!曾官至尚书令。迁汝南太守!大司农、上书为党壬解禁,并参与窦武等人诛杀宦官!后下狱,自杀   参考资料:......余下全文>>,
宛姓的起源
  宛姓起源   宛音晚,古宫音。於阮切。上声阮韵,   宛姓最早形成于上古?伏羲时!其师有宛华、2265黄帝时有大臣宛朐!其后皆为宛姓!春秋时期楚国有宛姓、是郤姓的别支。因封于宛(今河南省南阳市)而得姓。另!春秋时齐晋,郑国皆有宛氏!可知宛姓初为大族,见《姓氏寻源》。   激 明朝有宛嘉祥!庐陵人,举人!官思南府知府!为政有良策。政绩卓著,百姓立3170碑颂之?   近代有名人宛希俨、   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有很多宛姓、。
术姓起源
  术姓   5877  家住南京三牌楼的婚庆策划人术传海先生则说?“‘术’姓来自于金兀术!”北宋末年。金朝大将金兀术率领大军灭掉了北宋。因此、汉族人对金兀术有恶感,后来、金兀术的后人搬到关内!和汉族人融合!但怕被人知道自己是金兀术的后代,引来麻烦!这些金兀术的后人就改姓为“术”了。术传海说、还有些“术”姓族人是战国神医扁鹊的后代,扁鹊创制的两味草药最为著名!一8327名“苍术”、一名“白术”。两个药名中。“术”是“神奇力量”的意思,因此扁鹊后人对“术”这个字十分崇敬。到了明朝的时候索性以“术”为姓!   参考资料:w9623.s10.mydiscuz.com/...page=2!
孙姓起源
   孙姓由来已久,姓源众多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初期!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孙叔敖居于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部),这支芈姓孙氏也8711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氏的始祖。   第三个渊源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赐将军田书姓孙。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第四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叔父比干。属于以避乱改姓为氏,比干是殷商末期纣王叔父、官至少师。商朝末期朝纲混乱。纣王2492淫虐无度!国势危殆!却不听劝谏,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劝说纣王!希望他能改过自新。纣王恼羞成怒!下令如若有人敢再犯颜直谏者!一律斩首!可比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继续劝说纣王,纣王暴跳如雷。让人0337当庭剖开比干的胸取心,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氏、这支子姓孙氏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第五个渊源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孙氏在两汉以后,还有其它姓氏因多种因素不断地加入到孙氏行列之中。   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孙河家族兴旺!是为南方1430孙氏的一大支派!孙河。官拜东吴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镇守皖城(今安徽潜山)、孙河本姓俞、字伯海、和东吴孙氏同乡、也是吴郡人、俞河年少时即随孙坚征讨沙场。典领亲兵、常为前驱。孙坚视他作心腹!后又随孙策平定江东、多立战功。孙策十分喜爱他、便赐姓予他为孙。因而改姓。孙河有四5858子:长子孙助,在东吴官任曲阿长:次子孙谊!官在海盐长!第三子孙桓。任安东中郎将!曾与大将陆逊共拒刘备!后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少子孙俊、为定武中郎将。孙子辈还有孙建。孙慎等!也都为将军。曾孙辈有孙丞!官为黄门侍郎。略有文采,著作《萤火赋》传世!孙河之侄子孙韶!亦少年从军、为广陵(今江苏扬州)太守、其子孙也较多,且官位显,   第六个渊源   源于变姓!出自春秋战国荀子后裔在西汉为避汉宣帝名讳改为孙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姓荀,名况!又称荀卿。是荀姓家族人的骄傲、但到汉朝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询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荀姓也成为汉朝“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战国策》,《韩非子》。《汉书》,《儒林传》及刘向《孙卿新书叙录》,《韩诗外传》等书篇中均称荀子为“孙卿”!“孙子”。荀卿自己的著作《荀子》中的《儒效》,《议兵》、《强兵》。《尧问》等篇中也多见“孙卿子”。   山东《郓城县志》据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先祖轩辕斌!明初在朝为官、奉命往梁山平乱,便落籍郓城、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将轩辕氏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   史籍《明史》记载、明朝中叶的士人孙一元,字太初、原是安化王宗族!应姓朱、因为安化王犯法被诛!作为其宗族怕受株连!所以变姓名而避难人太白山中隐居。又号太白山人。孙氏在明朝又有不少新的支派加人、  0958 第七个渊源   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汉书》载,夏侯婴之后也有一支改姓孙,夏侯婴(公元前!~前172年)、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随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书中说:“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2578孙更为孙氏!”此话大意为。当......余下全文>>。
“蔡”姓的起源和演变
  蔡姓的起源与演变: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   •蔡姓的有名历史人物:蔡伦、至孝的蔡顺,蔡元培。定六经的蔡邕(焦尾琴)。蔡文姬。蔡谔。     蔡祭古时通用 姓氏系承仲胡     关于蔡氏的姓氏来源,历来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而2065肯定的记载,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四子蔡3953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望出济阳。蔡、祭。古通用。”     《性纂》上也指出:“周。蔡叔度既死,其子曰胡,续封,是为蔡仲!后因氏焉!”     另外,还8085有一项明代的归震川《华亭蔡氏新谱序》、把蔡氏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为清楚,该序文是这样记载的:“蔡之先出于周文王!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武庚之乱迁、其子胡。能改行,率德驯善、周公举以为鲁卿土!复封之蔡。尚书!蔡仲之命是也、今蔡州有蔡城。其后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来、今寿州也、后二十六年灭于楚、”     由上述的记载?有关蔡氏的来源便一1224目了然,清楚明白了,他们在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他被野心勃勃的楚国所夺,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有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阴魂不散”又动脑筋到蔡国的头上!他们不得已!只好又迁徙到下蔡!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不过!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却仍然不能使楚国“感动”!最后还是难逃被强0826楚所灭的命运、于是。曾经在周朝初年一度掀起满天风云的蔡国!自此在历史上消失。8323而他们的后裔!却世代繁衍,同时表现卓越出色!终于成为了一个族大人众的著名姓氏,     蔡氏在历史上的表现、真当7804得上“杰出卓越”四个字而无愧、汉代的数百年间。蔡氏的表现更加不得了、造纸的蔡伦,至孝的蔡顺。以及定六经文字的蔡邕。都是在历史上闪耀着无比光华的名字。他们的大名,千百年来大家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更早已深入民心。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一位宦官、由于有才学而深受皇帝的器重?后来并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所发9435明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其制作方法依照《本草纲目》的记载!是这样的:“东汉和帝时,桂阳蔡伦始采树皮、故帛,鱼网!麻缯,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之,”     蔡邕在当时名望的崇高。真可以说是如日之中天、《后汉书》还记载有他的另7469一段故事说!当董卓当了汉献帝的司空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曾经强迫他出来做官。并且“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虽然不是好人、后来在王允诛董卓之后,他甚至被连累而冤枉死于狱中、但当时蔡邕的响亮声誉、却已足令后世子4794孙引以自豪自傲。     “文姬归汉“的女主角蔡文姬、则是蔡邕的女儿,她在离别胡夫及胡子时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和她当着曹操的面诵忆所读四百余篇坟籍的故事!一样的有名、!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