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壮族苗族藏族白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白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壮族苗族藏族白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白族 三月街   藏族 雪顿节   满族 颁金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是歌圩节(三月三)!陇端节。中元节,!
你知道苗族和白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吗
  白族   白族民居建筑5221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海东地区男子则外套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7875称“三滴小”。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妇女是白上衣!再8766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0780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节”等众多的节日、   苗族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   “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   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   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   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   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0575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   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
苗族藏族彝族白族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是泼水节,。
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一!年节   除夕之夜!他4112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7877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2940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1657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9842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0354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4597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8185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2147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锭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3285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6618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五,播5052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0563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余下全文>>!
回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回族节日: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开斋节 开斋节是回族穆斯林对“尔德·菲图尔”(阿拉伯语)的习惯称呼。每年伊斯兰历9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4020寺参加会礼?礼拜后、9568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因此开斋节又叫“济贫节”、然后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 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祖哈”。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在伊斯兰历年的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它起6225源于先知伊卜拉欣的传说?伊卜拉欣受到安拉启示!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思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伊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带到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来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羯羊代替伊思玛仪牺牲,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牲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贫孤之人,   圣纪节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圣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3月12日。所以统称“圣纪”。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白族的特点
  这个要分几方面来说:   概况:白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北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属典型的农耕民族,   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恩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自那时以来、白族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较接近,居住地较固定的民族,      服饰: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基调,总特点:用8407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及黑领褂、女子多穿白色上衣!外套丝绒领褂?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女帽代表风花雪月哦、   饮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成)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制成咸菜,腌菜!豆瓣酱,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菜炒火腿、海菜豆4785腐汤等,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禽和鱼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腌年猪和乳扇(羊乳点酸水而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6624口味偏好酸辣。大理白族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生皮!汽锅饭、大理洱丝等一批名食!   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道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先苦后甘!能提神补气,使人神轻气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辣等佐料,喝了能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三道茶"--讲究的白族礼仪: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   节日: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曰,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4751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曰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三月街"--白族的集市:三月街是白族6721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会期5-10天!三月衔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后来,由于大理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随着!
白族衣服的特点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大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着对襟短褂。下着白色长裤!   白族的服饰历史悠久,在一千八百年前、白族人就织出了著名的“桐华布”、早在“南诏”,2112“大理”时期、白族服饰就已具触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大理有“文化古城,妙香佛国”之称!白族人热爱生活!有爱花!爱美的传统。“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大理白族视茶花为美的象征、在家里的房前屋后遍植茶花。在衣1485服上也要饰以茶花!在衣服色彩的选择上、也喜欢用白上衣配红坎肩、就象在春雪中绽放的山茶花一般!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服饰,饮食等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9013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7972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5558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3399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3199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5984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6390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3924的标志?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浴佛节     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     入夏节   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习俗、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入夏也是雨季的开始,也就是稻作农业社会进入农事繁忙的季节,古代佛教僧侣们为配合信徒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停止了到处传教扰民的活动、集中7896到寺庙或某处修行!逐渐形成惯例!而佛教信徒们也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停止了到寺庙佛屋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搞农事生产、并形成一种习惯、后来。僧侣和信徒形成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部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宗教形式随上部座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天就是“入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7090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结夏”。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侣要安心诵经!民众要专心生产。     出夏节   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开门节”!与“入夏节”相对应。   “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个月的“结夏”期结束,可以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可以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谈情娶嫁!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3317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4354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5957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8098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5526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6475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9060发展时期!政4963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0673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2402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7204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1138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7433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6706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