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李姓的起源与变迁
许姓的起源

李姓的起源与变迁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8571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7622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1126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7587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0004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8959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6912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0707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6212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0266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余下全文>>!
方姓的起源
  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的后裔、《明代方正4592学族谱序》认为,榆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号称“方雷”!方雷的4176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7196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大多是由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开始南迁,即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随姓的起源
  这位兄弟! 你好。+天计诌≡,
宋姓的最早起源
  宋姓起源   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0815分之零点八!     寻根溯源 1、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7376《通志·氏族略》有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为大众所认同、2。为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如《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沅陵)蛮酋有宋姓,清贵阳府有宋姓土司。得姓于元朝、清满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的满洲人改宋姓。清高丽人(今朝鲜6506族)改宋姓?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得姓始祖 微子启。宋姓出自子姓、为商6965朝王族支属后裔,商朝传到帝乙时已走向衰败、帝乙长子子启!是6222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启!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但帝乙废太子,立纣王为嗣。纣王继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启屡谏不从!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见微子启很9618顺从周朝?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以奉汤1350王之祭!从而建立了宋国。微子启仁德贤明!深得人民的爱戴?宋国建国七百多年。到战国后期、即公元前二百八十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遗民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7493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河南商丘。是当时宋国的都城!也可以说。是宋姓的最早发源地。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播迁,在秦汉之前。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的开基之初!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入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入虢州(治今河南卢氏)、 一支南迁入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的宋姓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入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 !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迁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居莆田!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镜江落籍。成为镜江宋姓的始祖,五代时、有辰州蛮国南邺加入宋姓!宋时!有宋哲任丹阳而迁广平(今属河北),此系望出扶风,宋哲之后有宋军兄弟七人?“长!二分北京!江南。山东、三。四、七同迁江苏宋家埠,五、六子元东派发江西赣州府宁化县土龙坑、瑞金青草潭……、”(见《中坜宋氏族谱序》)、此系后裔广布!可谓北及京鲁。南及江浙闽粤、北宋时的宋庠,宋祁兄弟从湖北安陆迁河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总之。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太广泛,而宋代以后、宋姓开始遍及大江南北、元明清至今、宋姓可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了、 如今,宋姓分布广泛!在山东省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宋姓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     郡望堂号 宋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诸多郡望如下:1。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2。西河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县)。3、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4。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敦煌、5。河南郡、2615治所在今洛阳市东北!6、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7!扶风郡、治0586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8,乐陵县、治所在今山东乐陵!9!江夏郡!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堂号:“京兆”、“赋梅”。“善继”。“秉德”!“玉德”等,     宗族特征 1!宋姓虽成姓较晚。但历代也是名家辈出,出类拔......余下全文>>!
汤姓的起源
  汤(tāng)姓,源出有: 源于子姓!出自夏朝成汤之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4981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夏朝末期!帝桀为君。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汤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他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他先灭掉了商国附近的夏王朝死党葛国!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逐4694个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附庸国韦国!顾国!昆吾国、成为了当时最强的诸侯国,汤在彻底孤立了夏王桀之后,领军一举灭夏王朝。把夏王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居巢区)去悔过,之后,成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始称商汤!汤逝世后!被后世谥为“成汤”、历史上尊称为“帝乙”、在成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汤”为姓氏者、是为河南汤氏,史称汤氏正宗,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ㄧㄤˊ)!汤氏族人大多尊8642奉商汤(子履!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汤子偃1011:子姓,陕西始平人。著名西2356周初期亳国国王,生卒年与具体在位时间待考,诸羌始祖,汤氏鼻祖之一!周公姬旦在二次克商(镇压武庚反叛)之后。封殷商遗贤微子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负责治理部分商商遗民!微子启逝世后、传位于弟弟宋微子仲,再传之子宋3149公稽子稽,宋丁公子申。乃至子偃,时在西周初期!到了秦厉公嬴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76~443年)。大举出兵伐渭首。震动湟中、当时唐旄羌!发(亳)羌随羌王卯被迫南出赐支河(今青海境内黄河河曲)!西徙数千里进入西藏高原。之后唐旄羌驻牧于藏北羌塘!成为藏6112族的先民始祖之一,而所谓发羌、就是亳偃王子偃的嫡裔族人!又称“亳羌”、入藏后定居于雅隆地区,建有“大蕃国”、汉音译为“大亳国”。就是后来在唐朝时期强盛一时的吐蕃民族。到了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蕃国王松赞干布移都拉萨城、并尊偒人之俗。立国于山巅!建立西藏第一个统一国家“吐蕃”。汉史音译为“杜亳”或“杜伯”!西藏的首府富拉萨,在藏语中读“惹萨”、“惹”8436的藏译为“羊”,“萨”的藏译为“土”、全5943译就是“羊土”!而羊与汤可通用!土与杜亦可通用!因此拉萨又称“汤杜”!显然大亳国之都拉萨之名!源自于陕西杜亳国的唐(汤)杜氏,而汤(唐)氏则成为吐蕃国贵族、吐蕃赞普3148即称“汤(唐)”。汤(唐)在藏语中译为“千里之王”。而蒙古3588语称藏族为“汤(唐)古特”。或“汤(唐)兀”,“汤(唐)兀惕”等!因唐与汤同音同义、所以吐蕃唐9444氏音译即为汤氏,到了隋。唐之时。吐蕃将帅中有著名的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等历史名人、在明朝时期的史籍记载中、藏民族中就有汤汤部族,因而汤氏一直为后来的藏族姓氏之一?但今则大多通0101译为唐氏,是受大唐王朝高压政策所至,只有少数族人一直沿用汤氏至今、在今藏、羌民族中!多有称汤氏,唐氏者。读音皆作tāng(ㄊㄤ)! 出源于荡氏!出自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属于简改姓字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荡姓!后去掉草字头成汤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汤祀!至春秋宋国大臣荡原。任司城!其子公孙寿不愿继父位!4599由其子子荡意诸继任。后子孙去草头称汤氏?荡侯的子孙为避祸,便去掉“荡”字的“草”字头,而改为远祖共工氏的......余下全文>>,
司马姓的起源
  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4854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2730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春秋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在程伯休父的后裔子孙中。一部分“以官为氏”而称司马氏?一部分“以国为氏”而称程氏。程伯休父娶安定胡开国之女、生二子:长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后来7687继任其父大司马之职,其后裔子孙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为司马氏始祖!仲辛6404则承袭安定侯!6061其族人移居太原,仍称程氏,该支司马氏与程氏是同宗同源,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风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程伯休父(风休父。程休父)为得姓始祖。 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书记载:许穆之!郝惔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许穆之!郝惔之二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流民首领,属于氐胡民族、在史籍《宋书》、《通俗文》,《图经本草》、《本草纲目》中!多将其列入“清水氐”?但本书认为其不过是曾经依附于清水氐杨氏家族!并非属于清水氐世系!因此其具体源起何族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初,许穆之!郝惔之二人率部民投7885靠仇池国武都王杨难当,并改姓8049为司马氏!当时许穆之改姓名为司马飞龙。郝惔之则改姓名为司马康之,皆讹称是晋室近戚!不久!郝惔之即为仇人所杀。而许穆之则在南朝宋嘉元九年(公元432年)脱离武都王。在四川地区领导了著名的益州农民大起义,但很快即兵败被杀,在许穆之牺牲之后!其部下赵广、程道养等继续以司马飞龙的名义坚持起义斗争,起义军最盛时兵力达十万之众,一直延续了五年之久。方被南朝宋政权镇压下去,因此世人一度曾以为许穆之是在南朝宋嘉元十四年(公元437年)才死的、在许穆之(司马飞龙)。郝惔之(司马康之)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部下中,皆以先祖所改之氏承传!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姬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司马飞龙(许穆之)为得姓始祖!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子反。名熊侧。即楚公子侧,是春秋时期楚共王熊审执政时期(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的楚国上卿,官为大司马!执掌楚国军队、曾多次为楚国建立功勋、是楚共王属下的重臣、 在司马子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楚国的司马期思县公,司马子西。司马子良,5203右司马公子申!司马子庚,大司马冯!右司马公子櫜师。左司马公子成,司马公子齮,司马蒍掩(薳掩)!司马公子弃疾!司马公子卯、大司马公子燮,司马薳越,左司马沈尹、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左司马公子眅!左司马沈尹戌等等的后裔子孙中,也有以先祖官3735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亦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司马氏与芈姓!熊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芈姓司马氏族人大多尊奉司马子反(熊侧!公子侧)为得姓始祖。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韩厥,谥号献。史称韩献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第五代领袖,韩厥是韩子舆的儿子!他早年丧父、由晋国上卿赵盾5107抚养长大、后被赵盾推荐为晋军的大司马!是春秋时期晋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在韩献子逝世后!他的儿子韩宣子韩起继位。培植起了一个庞大的韩氏家族、为日后与赵氏家族、魏氏家族联手进行“三家分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韩献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晋国的司马魏绛,中军司马张老......余下全文>>,
臧姓的姓氏起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孝公之子彄的封地臧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记载!春秋时期、鲁孝公姬称将自己的儿子姬彄赐封到臧邑(今山东郯城归昌乡一带)!为子爵、称字子臧!后来!在姬彄的后代子孙就用他的封邑名“臧”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臧孙氏。人们称为臧彄,在史籍《史记》中称为“臧僖伯”。此后就有了臧氏一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中记载:“臧氏、姬姓,鲁孝之子子彄、食采于臧,因以为氏。”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臧,姬姓,鲁孝公子彄、字子臧,其孙以王父字为氏!一曰:彄食采于臧邑、为臧孙氏!后世单为臧氏,臧僖伯彄生哀伯臧孙达!达生文仲臧孙辰、辰生宣叔臧孙许。许生武仲臧孙纥及定伯臧为?皆鲁卿。又!昭伯赐,顷伯会。臧宾如。臧畴,臧贾。臧石,臧坚,皆鲁大夫。后汉二十八将臧宫、世居颍川,又有义烈士臧洪。晋有臧荣绪、居东莞莒县,撰《晋书》、”在山东汶上县《姬氏志》中亦记载:“臧姓,源于姬姓。其先出自鲁孝公之子驱、字子臧,其孙以王父字为氏、”又据《通志·氏族略》记载:“2494鲁孝公之子名彄,食采于臧!后建立臧国!为子爵位,世称子臧。或臧!其孙以王父字命姓。分为两支,一支臧孙氏、一支臧氏,后来、臧孙氏亦省文改复姓为单姓、也成臧姓、”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库臧丞、属于以官名称谓为氏!库臧丞!就是库藏丞,是汉朝时期专职官吏4587国家库藏的官员!直接归属右宰相管辖。秦!汉时期,臧与藏同义通假。可互用,右丞掌重内库藏虞舎、凡诸器用之物及尘振人租布。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等等,隋朝时期归属于隋家令寺司、专职掌管臧署令,臧署丞等、唐朝9695时期因之。这在史籍《前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出御府之臧以赡之,”在库臧丞、臧署令。臧署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臧氏,世代相传至今,!
孙姓家谱的起源
  孙(Sūn)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二大姓!“百家姓”中孙姓排名第三、起因于吴越国主钱□之爱妃为孙氏。孙姓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为周文王之子卫康叔的后代,得姓始祖:孙书!齐国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北)。并赐他孙姓。孙姓起源很多,主要有八个: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卫国国君康叔!乃先秦孙姓来源最主要一支!《元和姓纂》载:2046“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2。出自芈姓。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此乃孙氏第二大来源。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3、出自妫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5909是齐田完后代,田完四世孙桓子的孙子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4、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5!出自荀姓!荀况后裔!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6!出自夏侯、据《汉书·夏侯婴传》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7、赐姓和改姓,如三国时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因称孙河。郓城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后9955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史》本传载,明朝中叶士人孙一元、字太初,乃安0965化王宗族!姓朱、7437因安化王犯法被诛!惧怕株连而改姓孙、明初2774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另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初省字改姓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孙”姓、8、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如孝文帝迁洛后!鲜卑族拔拔氏改姓“孙”!唐代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本为契丹族人。元代曾任大都督的塔海。其后世子孙改姓孙,定居于山西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满洲孙佳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木依库氏。木如氏、堵引氏等汉姓为孙!朝鲜、景颇、佤、苗、阿昌,哈尼等民族均有孙姓。,
百家姓朱姓起源
  由来: 古人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个儿子名安,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将邾(在今山东境内)封给安。建立邾国。到了战国中期邾国被楚国灭掉,邾国的贵族便以国为姓!就是邾姓!这个邾字有右耳旁。后来将耳旁去掉后!就形成了朱姓!楚国灭了邾国后,将一部分邾国的王族子孙迁到湖北境内,有一部分邾国的子孙迁到安徽定居。这支朱姓到了南北朝时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与张、顾,陆姓并称当时的江南四大姓!后来由于做官的原因!又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经过明代后、朱姓便遍布全国, 朱姓称王称帝者25人,曾建立后梁,明等政权!5440其中最显赫的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农!1352年参加郭子兴5086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抗元、1368年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明朝共有16个皇帝。统治了277年!王族子孙众多、繁衍昌盛、因而使朱姓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山东省崔姓起源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开国君主吕尚。吕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其九世孙崔杼,为齐正卿、崔杼曾立庄公。景公!任右相、其17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封东莱侯!有二子:伯基!仲牟。此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自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把崔氏列为一等大胜,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此外,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地。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崔氏对中华文化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才辈出,史不绝书,东汉有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均为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27人!地位显赫一时! 其后、北宋有画家崔白。擅画花竹、禽鸟、还有经学家崔子方?元朝有书画家崔彦辉、明代有名臣崔呈秀,画家崔子忠。清代有学者崔述!经学家崔纪,近7447代有经学家崔适?。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