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满族节日民风民俗
满族过年民风民俗资料

满族节日民风民俗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3177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历史记念意义!如最具民族传统的颁金节。中秋节、二月二龙抬头等、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   颁金节   满稜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诏废除女真旧名。定满族为族名!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   春节   旧历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首,停止劳作。合家同庆。家家门上贴对联,按旗属分7090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饺、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节    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于门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节   又称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又叫团圆节,入夜后、家家在8660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至月到中天、家人团坐拜月赏月、   腊八   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要熬煮腊八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其它节日 其它节日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中元节等,   风俗 满族人的后月的是扁平的,这是满族人的爱好,尤其是东北一省的满族人。他们从扁平脑,袋为美、小孩生下来以后。1227妈妈们就用小米、高2108梁米等做成小枕头?让孩子仰睡!其实,我们汉族也有这一习惯!,
彝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历史】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0102前   ,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1069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7619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7534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6700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3905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白族先7841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9044济相对繁荣的局面!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9112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7392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4592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4468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编辑本段]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8533即兴填词。山5366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余下全文>>!
民风民俗的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3393(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满族的习俗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2765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9173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3368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儿媳妇对公婆更是恭敬、要端庄恭谨、每日给公婆装烟三次、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早晚还要送上洗脸水和洗脚水!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在公婆面前不许穿短衣服、不许大声责骂孩子、儿媳妇外出!临走要给公婆装烟?说声"请阿玛,额娘看家"。 来了客人,儿媳妇要扎上围裙听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声媳妇要答应" 。再去干活。即使媳妇年岁很大。在年岁小的长辈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6350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义。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互相借贷,不需立契、只凭口5141头相约!恪守信义、   旧时农村旅店少。过路人只好找民宅投宿。主家热情招待、酒足饭饱后自然留宿!由于满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男女不相回避!但客人入睡时必须背女主人和衣而卧!方为有礼、   次日客人上路,不需留报酬、只需向男主人行"擦肩大礼"表示谢意即可赶路,如路人入室而主人不在家。可自己动手做饭吃、饭后收拾干净,物放原处、临行时拿来草放在门前!8391草稍朝所去方向,主人回来后会感到很荣幸、   满族之家、有祭祀或喜庆事,要9734杀牲吃福肉、要请亲朋作客、让于南炕上坐。家人4803要将福肉敬献尊长客人。肉是白煮。不准加盐!特别嫩美。客人用刀片吃、佐以咸。酸菜。酱。客人进门向神主叩头!转身入座吃福肉!吃完就走不准道谢和擦嘴!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2028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民风民俗的白族
8536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也就是祝人们步步高升了。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9752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有关中秋节的民风民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8918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0083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0985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2838中秋又称“团圆节”。 0275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3625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0814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9555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3442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族有什么禁忌么?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西炕上、西3432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0833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关于满族饮食的介绍很多,然而对于满族当中有哪些是忌口食物。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归类,仿佛满人只是不吃狗肉而已、经过参考文献和一些民间传说,将满人忌口食物列举如下:   1。狗肉!对于何以忌食狗肉,至今尚无定论。较为熟知的传说是义犬救罕王。   2!雁(鹊)肉,满人崇鸟。三圣女沐浴、神鹊衔来朱果、三圣女食而有孕生布库里雍顺。鹊被称为满人祖先、因此满人不吃雁、鹊、鸽肉!   3、鹰肉。鹰被认为是恩杜里(满语“神”的意思)的使者,天地间的光与火都是海东青奉恩杜里的旨意取自太阳。   4!马肉。马是满族及先民征战与生产的伙伴?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   5、月饼、是否忌食尚无确定、有传说满人受蒙古人影响不吃月饼、但此传说与蒙古忌食月饼相似,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族的习惯和汉族也越来越像!没有那么多禁忌了!在饮食禁忌传统多已忘却,不遵守。,
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其中纳西净地最为有名风靡古城、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3520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8648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2798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4013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后来!纳西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1446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1161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余下全文>>,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简单概况
  1!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7546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尤其崇拜祖先,以祖先为正神!众神之首。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土家族是少有的过两个大年的民族,即赶在汉族过大年的前一天多过一个大年!俗称“赶年”、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3、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较为重要。最为隆重的当属牯藏节(13年一度)?   5,傣族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3726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6、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0517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7、藏族 0859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8!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四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9、朝鲜族   1985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2868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余下全文>>、
韶关有什么民风民俗?
  韶关的民族风情   由于韶关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还保留着2833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   长鼓舞每逢节日喜庆,嘉宾来访。瑶族必跳长鼓舞欢迎、相传很久以前,盘古王的女儿莎十三妹与人间的一个小伙子结为夫妻?一个恶人想害死年轻人而霸占十三妹为妻、盘古王得知此事!把莎十三妹召回天庭!莎十三妹告诉丈夫、只要到南山上砍棵琴树做长鼓。等到盘古王婆诞那天击鼓跳上360圈、就可上天庭与她团圆了,从此后人每逢盘古王婆3540诞那天就要跳长鼓舞。   开唱节瑶家风俗规定,从农历二月初二起一直到七月初七、是不准唱歌和谈情说爱的!否则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七月初七。传说是瑶族的祖先??盘古王的诞辰。盘古王开天辟地。在劳动中编造了歌。所以粤北连山一带的瑶族人把这一天定为“开唱节”。   瑶族婚趣瑶胞婚俗饶有风趣,至今还保留着“男嫁女”,“儿女从母亲”的习俗。新婚之日。新郎步行到女家!男女双方的亲友到女家参加婚礼、   【民俗方言】   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从事农活6021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经商贸易讲究择吉开张。注重招牌,有赶墟日(定期集市),赊销等习俗。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饮食方面,注重节日饮食,讲究吃“团年饭”,“团圆饭”,有炒米饼、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数种有特色的年节食品、民间普遍重视传统节日,除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外、还有尝新节。冬至节等,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5765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瑶!畲两族有各自9630独特的风情习俗!在姓名称呼,起居饮食!衣冠服饰!喜庆禁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富有当地民族特色,   韶关宗教历史久远。1251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较多!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韶关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2034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粤方言(广州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少量农村地区使用湘方言!闽南方言、北江船话和粤北土话!韶关瑶族1547群众使用瑶语。畲族群众则已放弃本民族语言转用汉语!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5-27 19:30   韶关民风民俗   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从事农活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经商贸易讲究择吉开张。注重招牌,有赶墟日(定期集市)!赊销等习俗。在居住方面!农村多9699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0508等住宅类型,饮食方面,注重节日饮食,讲究吃“团年饭”,“团圆饭”,有炒米饼!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数种有特色的年节食品。民间普遍重视传统......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