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蒙古族是什么节日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9948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俯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5232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3680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6184且经久耐用,颇7776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5408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4295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8573种娱乐形式、、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7362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把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2899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4125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9252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2959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3679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6847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7625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
蒙古族的节日,有哪些?
  蒙7827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蒙古族的服饰,习俗和主要节日以及歌谣和民间故事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1903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巴里坤的蒙古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所以其服饰与汉族比较接近、只有少数老年人穿蒙古族传统服装!包蓝色头巾!穿蓝色大襟长袍!腰系丝带!脚蹬皮靴、但在重大节日。蒙古族男女都要穿传统的民族盛装,镶花边的蒙古袍子、配以彩色丝绸腰带、足蹬蒙古式皮靴,英姿飒爽。俊秀威武!   过去蒙古7086族以游牧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包!现在除了游牧!相当多的蒙古族从事农业生产或农牧兼营!他们已定居村镇!   巴里坤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主要是面食、奶食!肉食以及夏季吃些野韭菜!葱和蘑菇等,后因长期杂居在汉族中!从事半农半牧生活?现在普遍吃蔬菜、蒙古族0284热情豪爽?诚恳待客。宴请客人时必敬酒并唱“敬酒歌”助兴,营造热烈气氛,以此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祝福和尊重。蒙古族特别倡导尊敬长者,爱护晚辈、如果家里来8323了年岁大的长辈!必须要迎上去把马接过来拴好!长辈要走的时候、也要牵马扶其上鞍、   蒙古族3060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和敖包节?除此还有点灯节(祖鲁节)。麦尔节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节称:“查干萨日”,蒙古族过春节有自己独特的庆贺方式!农历五月十三日是敖包节、这是蒙古民族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敖包这天,人们欢天喜地云集在敖包前进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诵经、人们则献了供品后。自左向右围着敖包掌心向上!边走边叩首需绕三圈,祈神降福!祭完敖包后。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和歌舞等娱乐活动。因此祭敖包不仅是一次宗教活动,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借此施展才艺、技能,进行情感9150交流的一次机会。   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作“好3642汉三艺”是草原马背民族的拿手好戏、蒙古族无论男女,自幼学习骑马、到十来岁就纵马如飞。并能在马奔跑时弯下腰拾起摆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等物。摔跤也是蒙古族喜爱的竞技活动。摔跤场面龙腾虎跃、扣人心弦!射箭更是蒙古族的强项。也是流传至今的熟练自如的运动项目、,
龙舟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1216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1051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蒙古族民族节日和习俗(最好带图片)
  蒙古族!主要5679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2039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8509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5018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7312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5581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5773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农历3月3是什么节日了?
   如今大多数的中国人早已不再过三月三节了?那么。农历三月三在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节日呢, 在大6064众的观念意识里,月。日相同的日子总是不那么平凡!因而许多这样的日子都成了节日!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都是如此、这其中大多数节日有专门的名称、也可以叫“重某”的!如重三,重五。重七。重九,而三月三虽然也有专门的名称,但又都不足以概括这个日子丰富的内涵与节俗,“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佳节。对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三月三是为了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0370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西王母就是调和阴阳。致召万灵。统括真圣、“若隐若现!运百灵而准今”的女仙、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他的神威!使“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9746—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1525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人们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寿之神! “三月三”古时又称“0284上巳节”?在我国历史上。上巳节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流觞(shāng)曲水”就与这个节日有关! 据史籍考证、上巳节的渊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巫术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谓之“祓(fú)禊(xì)”!祓!意思是祓9692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则是指修洁净身、除去积秽!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在水边“祓禊”,洗濯(zhuó)身体?就可以祛灾禳(ráng)福,确保一年平安、因农历三月上巳日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巍晋时期、干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为上巳节? 在我国古籍中,上巳节“祓禊”习俗多见记载,《风俗通·祀典》:“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禊与浴故于水上舆洁也!”《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9359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洁、”据认为。《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说的就是孔子和弟子们“祓禊”时的情景! 所谓“流觞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于流波曲水边!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某人即取而饮之、然后作诗,作诗不成便罚酒!流觞曲水盛于魏晋,彼时文人雅士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整日饮酒作乐,因此这种把饮酒和作诗融合一体的“高雅”活动受到他们的特别青睐。古人流觞曲水!还发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事、这便是王羲之创作著名的《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天下名士谢安。殷融。孙绰!阮裕、袁峤(qiáo)之等42人。在江南水乡绍兴的会稽山之阴,兰亭曲水之滨、共襄了一次名垂青史的曲水流觞盛会。据《嘉泰会稽志》引《天章寺碑记》记载、当时共得诗37首!王羲之酒酣意畅......余下全文>>,
白族,彝族的节日是什么?阿昌族是什么节日?壮族是什么节日?傣族是什么节日?回族是什么节日?
  白族:”绕三灵“ ”三月街“ ”耍海会“   彝族:”火把节“ ”彝族年“   阿昌族:”窝罗节“ ”火把节“ ”泼水节“   壮族:”春节“ ”三月三“ ”陀螺节“   傣族:”泼水节“ ”开门节“ ”关门节   回族:”开斋节“ ”古尔邦节“ 3461”圣纪节“、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重大节日(  )A.侗族B.藏族C.蒙古族D.傣
  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每年都举行的重大节日!泼水节大约在清明节后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3.2月9号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 :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7586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也是中国情人节之一、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范阳人)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