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常姓氏的由来
金姓氏的由来

常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3635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7321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9688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8608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8837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2935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4996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3021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8758《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0418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
宁这个姓氏的由来
  宁(Nìng 甯)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源流二  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   源流三  出自满族复姓所改。清满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宁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三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5%左右,   宁氏最早发源于春秋时期卫国的宁邑、得姓不久。便风光显赫!见诸史册者有宁俞(宁武子)及其子宁相!宁殖(宁惠子)及其子宁喜(宁悼子)、宁速(宁庄子)等均为卫大夫?另有被放逐于秦的卫国大夫宁跪,这样宁跪子孙和秦宁公之支庶便在陕西相融合、另宁戚仕于齐,子孙便落籍山东。   战国时期,有周威王师!赵国中牟人(今属河南)宁越,   秦朝时期!有魏人(今河北临漳)宁昌,东阳人(今安徽天长)宁君。   西汉时期!有东平亢父人(今山东济宁)宁寿。南阳穰人(今河南邓州)宁成!东汉时期有朝歌人(今河南淇县)宁季。广汉人(今属四川)宁叔。在两汉时期!宁氏族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黄河中下游省份。并有进入安徽!四川等南方省份者。魏晋南北朝时!宁氏族人曾繁盛于今山东济南一带,故后世宁氏族人有以济南为其郡望堂号的!当然、这一时期的宁氏族人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有避乱南迁进入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西等省份者!就连祖国西南端的广西也有了宁氏族人家的足迹!   隋!唐两朝。宁氏名人再次多见于史册,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沉顿的局面,使宁氏族人发展呈现新局面!   两宋以后!宁氏族人南迁者渐渐多起来、并逐渐播迁于广东、福建。   明朝初期、山西宁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7469明朝中叶以后、有河北,京津等地之宁氏族人进入山海关以北繁衍生息,并有四川。广西3281之宁氏入迁云贵?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宁氏填四川。   清朝康、乾年间以后。山东、河北。河南之宁氏族人随闯关东的风潮进入辽宁、吉林等地,并有闽粤沿海之宁氏族人入居台湾,山西之宁氏族人入迁内蒙!陕西之宁氏族人进入甘肃、   如今。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为多,。
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6165的概念!姓3959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3286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5473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6868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5344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8051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8175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6359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8565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3907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6871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余下全文>>?
“程”姓氏的由来
程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一(700万人)。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三, 程姓是古帝王颛顼的后代。3015颛顼的曾孙重黎!被帝喾封为专门管理火种的官员!称作祝融,重黎的子孙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并且在商朝的时4445候被封在程!建立了程国(洛阳的上程聚。在今孟津,偃师的交界处)。为伯爵,史9517称程伯(伯符。得氏始祖),到周宣王的时候!程伯休父被召入朝做大司马、改封在周都附近(咸阳程邑),但休父的子孙从此确开始姓程(休父后裔有另姓司马。司马迁家族就是)、咸阳、京兆一带等属安定、休父之后多居此、其后程婴仕晋平公, 有立赵孤9048之德, 被封忠诚 、
周这个姓氏的由来
  周姓悠久历史 文王以国为氏   曾经统治中国达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这7365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现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与周姓之间又有什么连带关系!   根据《姓纂》的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 邑于周。5990文王以国为氏、”由此可见!3385原本姓姬的周文王,当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样!拿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   由此。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汉人的血缘,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文王以国为氏,当时周国的位置,就在现在陕西省的岐山县一带!后来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国都设在镐、镐的位置、是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时候、国都迁往槐里。槐里在今陕西省兴平县的东南方!由此可见。周姓的最初发源之地!应该是在陕西这个地方!以后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周姓的繁衍。应该是自西而东,也就是从陕西逐渐地迁移到河南,   以周文王父子为周氏的始祖!是历来被普遍采信的说法!不过、周姓之见诸史书。并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黄帝的时候、就有过周姓的出现、   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这1218段记载,虽然指出财周氏的姓源并不仅仅为周文王的一脉,然而却提供了一个可贵的事实——周姓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汉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传统上5331的一个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不但被共认为周姓汉族的始祖!更是5000年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对历史的影2130响之大、真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这正是数千年来每一位周姓人的共同荣耀。!
“毛”这个姓氏的由来
  姓氏渊源  毛姓的发祥地,是周文王之子所得的毛国了。毛国所在地。根据人们的考证!就在今河南宜阳一带!毛姓以此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阳城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   毛姓另一来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现5299在河南宜阳灵宝一带、聃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其子孙亦以邑为姓,这两支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5769名人物!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战国时代的毛遂,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   姓!本姓姬,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一说毛国在5716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河南荥阳、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黄帝,是古代氏族少典氏之子。少典氏娶有娇氏部落女子为妻!生下了炎帝和黄帝、据考证,炎帝和黄帝不是同一个少典氏国君生的、母亲也不是同一人,炎帝母亲叫妊姒,而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据古籍记载:一天晚上!附宝1428看见天上发出一阵阵强烈的闪电。电光围绕着北斗星、一闪一闪地把四野照得通亮。附宝受到了感应,因而有了身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了黄帝!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生而偿灵”,就是指的这个传说,黄帝降生地称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名轩辕!黄帝在姬水(今陕西境内)之滨居住成长,便以姬为姓。这样黄帝也就成了后世姬姓的始祖。   2.以封邑命姓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3.赐姓及少数民族该姓   因功赐姓毛。《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1438年)与都督蒋贵征讨尕儿只伯。大获全胜。升都指挥佥事,坚守边疆十年!皇帝为表彰他!赐予毛姓,另《明史·毛胜传》:毛胜。初名福寿!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因讨还湖广!6178巴蜀等处有功,赐姓毛、!
姓氏"司"的由来?
  司     一! 姓氏起源有六   1, 6039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1615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见《左传》。   3!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见《通志-氏族略》,   4, 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1357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见《尚友录》!   5!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见《世本》   6、 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顿丘郡:晋武帝置!在今河南省浚县一带!   【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三。 历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唬(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9737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0079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事母以孝闻。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庐墓。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和“司马”。“司徒”、“司空”没有联系、那是复姓、另有来历、如:     司徒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8983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藏名堂":唐朝时、司徒映任太常卿。太和年间。他弃官回家,隐迹藏名,当道屡次推荐他、9447他坚辞不再作官。司徒氏因号"藏名堂"、   【郡望】 司徒氏望出赵郡!汉高帝时将原来秦朝的邯郸改为赵国,东汉建安年间改为赵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司徒映:唐朝人,太和元年时(公元827年),唐文宗即位,深知两朝之弊。励精求治。任司徒映为太常卿。。出宫女3000余人。放五坊鹰犬。省冗食1200余人!政号清明。不料数年后、宦官挠权,勾心斗角!奢侈浪费、腐败回潮、文宗仁而少断、制之不得其术、遂成甘露之变、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决定辞官还乡!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   司徒诩:五代时南汉人!厉永年间任项城县令,有政绩,汉初升为礼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后,留意雅乐、议欲考其正音!而诩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春秋时陈国有大夫司徒卯!五1895代后汉有司徒羽?宋朝有进士司徒公绰、司徒肃!  2408   司空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2!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春秋时期。只有晋国设置有司空官。其他各诸侯国......余下全文>>?
杨姓氏的由来
  【杨】(yáng) 1.出自姬姓。周宣王有子名尚父。封于杨(今湖北襄樊一带),其后以地为氏, 2.出自姬姓,周成丹之弟叔虞之后有封于杨者!其后以地为氏! 3.隋初有杨义臣!本为尉迟氏。因其族有为乱者、改姓杨氏, /杨朱:战国初魏人!6053为先秦诸子之一。主0403张“贵生”、“重己”。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1341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仕周为随州刺史。袭隋国公。周静帝时以大丞相辅政、后代周称帝,     出自百度百科……   (我姓杨),
姓氏靳的由来
  靳姓   一、姓氏源流   靳(Jìn)姓原出有二:   1、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省宋乡县一带)。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又是楚怀王的亲戚,很有贤能。受到靳尚的妒忌、后来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姓氏!世代相传、在古代,靳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西,   2!五胡十六国时。匈奴族有靳氏、有靳淮自立为王!   得姓始祖:靳尚!根据《姓氏辩认》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书记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于河西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   二,迁徙分布   (缺)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三、历史名人   靳 歙:初为刘邦的侍从官!刘邦自立为汉王后,因战功赐靳歙为建武侯!官骑都尉,随刘邦定三秦,败赵将贲郝于朝歌、破相籍于陈、封信武侯,功韩信于平城,有功,升为车骑将军。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死!谥号肃侯、    靳 贵:明朝文士,在朝任“武英殿大学士”,他为人正真。学问广博。对朝政的议论总是出于公心!上朝时他讲起道理来有条有理!令人佩服!下朝后回府读书、心地清静!沉默少言!自6405己读书写文之外,又用心教育子女,深受朝中官员的敬重,   靳 义:字原礼!明代淇县人。由太8805学生入仕,累官监察御史。永乐初年(1403年)巡行畿辅!承办贪官、纠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无取于民,皇太子赐给他鱼米。4693以表彰他的廉洁。官至湖广按查副使!   靳 辅:清朝官员!官职是“河道总督”,他熟知水利。对古代水利工程3335潜心钻研。吸取前人经验?指导民众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后来写出一部《治河书》!是中国治水历史的总结,是水利史上重大贡献。   靳裁之:宋代颍川郡人。精通儒家学说,曾为南宋经学家胡安国的老师,   靳学颜:字子愚。济宁(今山东省济宁)人,明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阳推官。入为太仆卿!巡抚山西。改吏部右侍郎!以首相高拱专政、谢病归。著作颇多!没后仅存十之二三!有《雨城集》二十卷行于世!   靳时芳:明朝姚安人!以孝闻名!侍父赴京。父疾不能乘马!时芳背负而行,母病!2693时芳晨夕抱扶!历32年如一日、家贫教授,畦步有绳尺!游其门者。皆有规程!父严母慈!子孝妇贤,团结和睦!勤俭持家。数十年如一日,福寿延年!83岁卒,   靳云鹏:山东人。同冯国璋一样也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1912年任北洋第五师师长。次年升为山东都督,1919年任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皖系失败后,由奉系支持再任总理。1921年辞职到天津做寓公。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西郡:唐置河西郡、现在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据《姓氏辩证》载:“楚靳尚之后!食采于靳、以邑为氏”,   2、堂号   靳姓的主要堂号有:“河西堂”等!   ============================================================   【靳姓宗祠通用对联】   〖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战国、    望出河西,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靳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治河彰绩、  7832 赐米旌廉。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辽阳人靳辅,字紫垣。隶属汉军镶黄旗。顺治年间由官学生考......余下全文>>、
夏姓氏的由来
  【夏】 XIA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姒姓,     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姒姓、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妫姓,      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8834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4582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4、改赐姓或其他,     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5。得姓始祖:夏启、     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5332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7361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    9995 夏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省境。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     夏姓南迁始于汉代,如西汉时有夏黄公、为鄞人(今浙江宁波市)!、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