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除夕节的由来
除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节的由来
  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除夕夜有一只一角四足。形貌狰狞,生性凶残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非常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在这一天人们战胜了夕所以、流传下来叫除夕、,
除夕节的习俗
  没有 “除夕节” 的节日、   除夕、就是今年最后的那个夜晚,是正式的 “春节” 的序曲!   其实、除夕早就成为春节的 “高潮” 了!   除夕夜:贴春联、穿新衣,年夜饭、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   旧的陈规陋俗!充满了封建迷信的色彩。还是摒弃的好、。
除夕的来历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除夕的?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9333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8597吃"团年饭"!有一9248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9398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3541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3056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6338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7594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8438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8447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4721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余下全文>>。
除夕有哪些禁忌习俗
  因此,过年的时候9882“禁忌”特别多? 语言方面: 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9387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 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 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 断炊之虞、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因为潮汕 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士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 水",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与此同时、潮汕人在除夕将大小水缸装满之后!就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近年来由于用上了自来水!往往是这里在举行封井祭神,那里却拧开水龙头,让水哗哗直流。因此,盖井禁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认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0249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 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3147给家里带来不择、同时, 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 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3741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0338张浪费、!
除夕的资料有哪些
  除夕的资料: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6171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的农历时间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腊月:农历十二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月、正月:农历一月。元宵:农历正月十五。中秋农历八1738月十五!
除夕是农历几月几日
  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小月是年二十九!大月就是年三十。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月也就是一月、通常称正月   采纳哦。
除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是.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8739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2014年除夕是几月几号
  2014年除夕是      2014年1月30日星期四!
二十首关于除夕的古诗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9197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 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凤城新年辞   清 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田家元日   唐 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