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黎族有那些节日?
黎族服饰

黎族有那些节日?
  1.黎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保亭,昌江、白沙!陵水、乐东,东方和琼中七个黎族自治县和三亚、通什(2001年改为五指山市)二市、其余散居在海口。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安定等县市、此外。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也有部分黎族分布,据2000年人口2742普查统计。黎族有1247814人、其中海南省有1172181人!   2. 黎族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另有冬至节,四月八等!此外。黎族还有很多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黎族有什么习俗?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了生产!生活5762的多个方面!   宴席礼仪海7398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8910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9051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 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5072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4668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3503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2429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4223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9447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1029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2718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
黎族饮食文化
  黎族的主要粮食是稻米、其次是玉米。番薯和木薯等杂粮!常吃的菜有南瓜。木瓜、葫瓜。白菜、野菜。田菜。田螺!蛙。蛤类等、黎族农家普遍爱吃冲冷水稀饭、日食三餐!晚餐常是入夜才吃!昔日,由于粮食不足、一般情况下不吃干饭,   改革开放后!大多数农户粮食充裕、吃干饭已成常事。黎族农民喜用生鱼生肉制作“酸鱼”“酸肉”!即用煮得半熟的热干饭!把切好的鱼!肉与饭混淆均匀!再加些盐!盛于缸坛中,密封发酵。7天后取出吃用! 另一种俗称“南杀”的浆类佐料。取料于牛。猪、鹿的脊椎骨。或野菜类!斩碎后用半熟的热干饭拌搅,盛入罐中,一个月后取出煮熟吃。由于吃“南杀”的习俗、并仿效汉人的饮食调味技术、促进身体健康、   黎族人还有吃竹筒饭的习惯!即取楠竹一节。从一头开个口子。把米和水灌进去,然后封口子置于火堆上烤熟、取出,破开竹筒,便便是香喷喷的竹筒饭!这种饭多数在上山打猎6786或砍山时吃用。风味独特,现已成为高级餐厅中的珍美食品,黎族农民普遍爱好喝酒、一般农家晚饭时、不管菜肴丰俭!男主人总要先喝几口酒。然后吃饭,黎家的酒类品种多。其中以山兰(旱稻)糯米酒为上品、此外稜有米酒!粟米酒。番薯酒,芭蕉酒,野果酒等,逢年过节,还举行饮酒对歌活动。增进未婚青年男女的情恋。在孝黎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还有喜嚼槟榔的习惯!即将新摘下的槟榔果切成小片?用蒌叶(野生植物)拌贝壳灰一起放进嘴中咀嚼。且嚼且香、并有醇劲,象喝薄酒一样,精神焕发!,
金牛座代表的古代服饰
  金牛座的衣服——委婉含蓄的风格   金牛座的人很重视服饰品味对于服装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更注重服饰的搭配和品质。圆润线条的服装能稍稍削弱金牛座固执的个性特征,悬垂性好且布料柔软的服饰也是她们的最佳选择。,
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活动(最好有服饰图片)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3245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9023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0727“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
维吾尔族服饰的由来
  服饰图案, 既具有审美功能, 也标志着某种信仰的涵义!我们经常会在汉民族的服饰和饰物上发现可爱的小动物图案, 在时尚的T 恤,文化衫上也会有一些青少年崇拜的偶像的画像、但在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的服饰和饰物上,禁绘带眼睛的动物图案, 即便1652在个别饰物如地毯,毛巾。枕巾上出现小鸟等动物, 也仅是图中一小小的点缀而已。这是因为伊斯兰教禁忌偶像崇拜之故!   由于伊斯兰教禁忌偶像崇拜, 禁忌在服饰、饰物和建筑物上描绘人物!动物的造型,聪慧爱美的维吾尔人对美的追求转向对以自然物象为内容的图案艺术创作。也因为维吾尔族曾信奉过的萨满教!祆教,拜火教等对大自然的崇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维吾尔族把以大自然物象为内容的图案艺术创作发挥到极致,他们以各种花卉纹样, 以植物的枝!叶,蔓!果实图案纹样, 以现实生活中的壶。盆!瓶。炉、坛!琴等物的图案为装饰纹样, 并以直线!曲线、弧线构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星形!新月形,锯齿形等各种各样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 尽情装点着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妇女的裙裤,坎肩, 维吾尔族男子的袷袢、腰巾等, 无不展示着独具伊斯兰浓郁风格的维吾尔族服饰之美、   最受维吾尔族女性青睐的“艾得莱斯”绸裙料, 为新疆维吾尔族独创、它采用中国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 在经纱上扎结进行染色, 图案为黑。蓝、红。绿与白相间的不规则的几4684何图形和线条波浪式纹样?这些5883图案纹样多被认为是水纹,树枝纹!木梳纹!木板纹!巴旦木花纹等的变形纹样。笔者曾询问过身着艾得莱斯绸的维吾尔族女性艾得莱斯绸图案纹样的寓意, 她们之中的不少人认为: 红的代表火, 蓝的代表水, 绿的代表树、实际上它是维吾尔族曾信奉萨满教而崇拜火神。水神、树神等大自然物的一种宗教意识的反映!   最具维吾尔族民族特征的维吾尔族花帽, 式样繁多、因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爱好不同, 花帽的花纹图案式样都各不相同。但不论何种花帽, 其图案纹样都是以新疆花卉果实等自然物象为素材, 加以艺术提炼而成、花帽中最负盛名的是南疆喀什地区盛产的男式巴旦木花帽、   巴旦木盛产于新疆南疆地区,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果实富有营养, 是维吾尔族人十分喜爱的干果食品,其果核形似新月。因为以上原因, 巴旦木图案成为维吾尔族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巴旦木花帽的图案, 就是由按前后顺序旋转排列的四个巴旦木纹样构成, 线条丰富多样, 花色庄重素雅, 深受维吾尔人喜爱,   关于巴旦木花帽还有一传说: 公元955 年, 黑汗王朝的苏里唐苏托克·布格拉接受伊斯兰教, 并定其为国教, 定“星月蓝旗”为国旗、公元1176 年, 由中国东北西迁的西辽(契丹) 人灭黑汗0604王朝, 改制国旗, 禁用“星月蓝旗”?莎车!和田!阿克苏。库车及中亚部分的人民不甘沦亡, 在黑布上绣制形似“半月星辰”的巴旦木花纹, 缝制成代表“星月蓝旗”的巴旦木花帽。这一传说, 既说明维吾尔人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又说明维吾人喜爱巴旦木花帽所孕含的宗教情结!     民族服饰既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的结晶, 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外化、从新疆维吾尔族的服饰中, 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宗教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   新疆维吾尔族男女都有戴帽的习俗!伽师!英吉沙的维吾尔人不仅冬天戴皮帽, 到了炎热的夏天,“吐玛克” (皮帽) 也不离头,维吾尔族的戴帽习俗, 促成了维吾尔族精湛0103的制帽工艺, 尤其是维吾尔族花帽制作的精湛工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及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花帽花色、式样喜好的不......余下全文>>、
黎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5分
  黎黎族人说黎畅,     黎族人住船形屋,形状像一个倒置的船身!   古时黎族有纹脸,给女性脸上纹绿色的花纹。   黎族小吃有竹筒饭等!   黎族有2072捏耳朵的习惯!捏游客的耳朵。意为平安。、
拉祜族的服饰特点
  古代!拉祜族男女皆着袍服。近现代,男子普遍上穿穿黑色无领短衣!内套浅色或白色衬衣,下穿肥大的长裤!头缠长巾或戴瓜皮式小帽,妇女服饰各地不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头缠长巾,身着大襟袍1079式长衫、长衫两侧开衩很高,衣襟上嵌有银泡或银牌、襟边!袖口及衩口处镶饰彩色几何纹布条或各色布块,下穿长裤。有些地区的妇女还喜欢腰扎彩带。这一类型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点、另一种是典型的南方民族的装束,上着窄袖短衣、下穿筒裙,用黑布裹腿!头缠各色长巾。3507拉祜族崇尚黑色!以黑色为美、所以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或彩布条!布块镶绣各种花纹图案、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拉祜族会纺织的人很少!在老林生活时、2028常用猎物向哈尼族换破旧衣服穿,出林定居后。向哈尼族!傣族学习纺线织布,缝制衣服!现时、男子穿哈尼族武蓝色或青色对襟短衫,下穿宽筒长裤!妇女衣饰有别,拉祜西西是黑色右襟长袍?袖口!衣边均镶有各色布条花边。有的在衣襟上再镶饰贝壳!拉祜纳穿黑蓝色右襟短衫、裤脚镶二!三条色布花边!无论何支。均普遍将长发编成辫子后盘束于顶,已婚妇女用色布或染色编藤作发箍、箍上钉有银泡。未婚姑娘用各色毛线编成发箍勒在头上!比较富裕者也有戴耳环、项因,戒指,手镯等银器和彩色料珠的!男子留短发。中老年包黑布包头、年轻的普遍戴有沿的圆形帽、进人80年代以后。青壮年的穿着大多向市场购买成衣。因此逐渐趋向现代潮流,4779拉祜族喜欢黑色、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袍!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黎族吃什么东西
  吃、红薯饭,
满族的礼仪与服饰资料。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5820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9549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3331便于射箭或格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朝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6102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旗装】   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9473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3557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   【旗头】   “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4142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装饰品。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马蹄底鞋】   除“旗袍”。“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旧时满族妇女与2010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力劲健!登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由此在鞋袜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这种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2038通称“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一种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4119 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因跟底的形状不同通常区分的两6734种样式:一种是上敞下敛?根底为椭圆形!倒梯状的外形远看很象花盆另一种则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倒行的马蹄印!“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金银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绒毛球或穗子,穗子最长者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在民间多为十六岁以上的满族青年!中年女子在礼仪场合穿用。老年妇女7774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而在官僚贵2938族当中无论青年。中年、或老年妇女均可穿着高底鞋。在现代社会这种鞋除用于文艺表演外平时都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1551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清朝时期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清代满式1206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6678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3271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6516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0495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0271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9648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1454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3007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满族男女非常讲究头饰。特别是女子的头饰,成年8269以后即蓄发绾髻,盘髻的式样4551有架子头。叉子头和两把头!还缀以金银簪饰和各色花卉!满族7251妇女日常戴平顶帽。帽子用绒或皮制成,绣有云头花纹!并留有帽沿、4905后面拖着大飘带!青年妇女则爱戴扇形冠、冠为黑色!用青绒、素缎或纱制成、也称做“旗头”!满族男子平日戴小帽和毡帽:小帽也称便帽。俗称为“瓜皮帽”,是用六瓣黑缎制成、帽顶缀一丝结或珠子。六瓣合缝!象征着六合一统,有吉祥之意, [编辑本段]民居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7553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5400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满族人的住宅。也有独特之处、以前!他们都住在草顶土墙的“口袋房”里?8974“屋高至丈余!独东南扉”。东头的一间面南开门!是外屋,西头的两三间房屋为卧室!称里屋!这种“独东南扉”的结构。如口袋形,便于保暖!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家家户户都是南北大炕!屋子西面沿着山墙还有一溜儿窄炕,6501把南北炕联了起来!俗称“万字炕”!   他们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北炕为小!南炕居长辈老人、北炕住小辈!西炕则为祖宗神位,墙上供着祖先神板?炕上设摆香案、一般不住人、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老人与亲姑爷可以坐,满族房舍的南北西三面,“皆辟大窗户”,且分上下两层,窗棱以万字或工字为格,窗外糊纸,开关朝外,“0904恐夜间虎来?易于闯入”,居室内没有地桌!只有炕桌。吃饭,写字都用它。此外,房梁上常悬着悠车,用桦木皮(木威)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出生的婴儿就放在里面睡觉!母亲边悠车边哼着摇篮曲,所以有民谣说:“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 [编辑本段]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2979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9575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0288: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7949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4201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3459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1068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编辑本段]满族文化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0790《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5713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3628有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小5527说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还是杰出的曲艺家。他的作品众多,而且脍炙人口、不愧为当代的“人民艺术家”,   满族崇尚理学,满族大儒曾将《大学》《中庸》《论语》《6681孝经》等书译成满文,以教旗人,其书圆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境地!从皇帝、王公到一般满族文人有大批人寄情于绘事!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镇国悫厚公高塞!自号“敬一道人”!工诗画,《池北偶谈》评他的小景“笔墨淡遗!摆脱畦经。虽士大夫无以蹄也”、慎郡王允禧!他“所作山水花卉。能合石谷。南田为一手!本朝宗藩第一”,另外、象瑶华道人,唐岱,布颜图。麟庆的夫人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铁保。永理是满族著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刘镛齐名。并称四大家。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书法,至今为书家称道!当代的书法大家启功也是满族。全国人大常委溥杰的书法也别具风格!   满族2181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关系神话。在8033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4504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8267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满文老档》:中国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共180卷、9949主要记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等!《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校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   《八旗通志》:由鄂尔泰等奉旨撰写、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奉命修《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铁保等奉赦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年)、历时12年完成!该书分八志、八表。八列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人物传略等项?对研究八旗制度十分有价值,   《御制五体清文鉴》:清代官修满,藏!蒙古,汉。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辞书,成书于乾隆末年!内容丰富、是中国少数民族辞书中的巨著!   《尼山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也叫《音姜珊蛮》!满族著名史诗!流传于黑龙江流域、讲的是一个女萨满为从阴间救一少年的魂、经历重重难关的故事,有多种手抄本流传、   满族剪纸:十二生肖 满族剪纸艺术剪纸:满族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另外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或称挂钱!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2099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不等的纸块,中间髅刻云1606纹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最早挂笺是祭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家宗族祖先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黑龙江宁安!海伦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   满族补绣:满族民间工艺,或称“钉线”!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农村!以家织布和棉线为原料剪缝而成、7375黑白色为主调,间用他色,纹饰以2702榴开百子,吉庆有余!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吉祥图案为主、多配以较粗重的黑色边饰。常绣于枕顶!荷包,幔帐,坐垫之上、 [编辑本段]舞蹈 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株褐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女真人的习俗。“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大金国志》卷39)明代女真人乘兴起舞,并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别是在节庆宴会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节奏和谐,一人领唱!众人皆呼:“空齐”相和!进入辽。沈后,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4198歌舞形式?久居东北的满族人,经常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曾盛于北京。流传到东北的“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为满族人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晚清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满族曲艺表演艺术家!驰名艺坛的有赵星垣、双厚坪、金万昌,谢芮芝,品正三!常澍田、程树棠、荣剑尘,常宝馥!连阔如,侯宝林。关学增等!这些6059曲艺表演家!其表演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轮番起舞,举一袖于额、后一袖为背。盘旋进退,一人唱歌,大家呼“空齐”相合。九折十八式,姿势复杂繁多!有打渔的姿势?穿针、织网的资势,欢庆的资势、单奔马。打猎姿势、双奔马!出征的姿势!大小盘龙。龙戏水的姿势!怪蟒出洞。龙蠕动的姿势!十八式,即十八个舞蹈动作、   满族秧歌秧歌舞:又称“鞑子秧歌”。4620多于上元夜表演,舞者十数人或数十人不等、表演者各持尺把长两圆木、边 击边对舞!常由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扮持伞灯者?饰卖膏药者为前导!以锣鼓伴奏。“舞毕乃歌!歌毕乃舞”。是化妆的歌舞表演,有徒步,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于路相遇。即5175行抗肩礼互敬,   莽式舞:中国清代宫中宴会上表演的满族舞蹈!莽式分男莽式和女莽式、跳莽式必有歌唱和!一人领唱、众人以“空齐”之声相和、加强节奏!故也有人称之为莽式空齐舞、舞蹈粗犷有力!动作幅度较大,多是骑士步、这与满族先民尚武有关!   腰铃舞:满族民间舞蹈,由数名腰系铜铃男子表演!表演时打着响板!扭动腰铃、使板声、铃声相和,源于满族早期骑射生活!   庆隆舞:庆隆舞是在丰收年景和庆祝大典中进行的8967一种场面性舞蹈,是9622清朝宫廷舞蹈中最具满族特点的舞蹈!留有民间舞蹈的深刻痕迹!庆隆舞喜起舞和扬烈舞,源于莽势舞。乾隆年间命此名、用于宫廷内元旦、万寿节,除夕及皇帝大婚等所举行的盛大筵宴上、多由王公大臣与司舞者共同表演、5398舞蹈规模颇大。包括乐器伴奏多达百人、   大五魁舞:又称“五魁舞”!是满族民间一种庆贺舞蹈?源于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多于丰收!狩猎归来时表演,该舞蹈由五人分别头戴虎。豹、熊。鹿!狍的面具做拟0580兽的跑跳动作,欢快有趣。   单0472鼓腰铃:单鼓腰铃系艺人们口头的称呼、亦称“打单鼓子 ”或“耍腰铃”!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满族信仰萨满教并尊奉“鹰神”。“蟒神”、“乌鸦神”等!逢年过节、祭祖之日先将“佛头妈妈”请上神位,后由“查玛”开始起舞!他们头戴帽、身扎腰铃,手持抓鼓边跳神舞边唱神歌,他们先在屋里跳!然后到院外跳,祭祖内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是祝愿风调雨顺。四是祈祷病除灾消、 [编辑本段]满族乐8025器 八角鼓:八角鼓形为八边形!蒙蟒皮。七个边每边有铜环、另一个边下拴一长穗!可弹,搓。摇!作为唱曲的伴奏乐器、   满戏:满族戏曲剧种。又名“八角鼓戏”!由满族曲艺八角鼓发展而来。满族先民在骑射渔猎之暇围在篝火旁!边说边唱边舞。并扣击自制八角鼓相和!娱其情志!逐步形成说、唱,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清兵入关后。八角鼓和洋琴,琵琶、四弦、锣鼓等配合。吸收诸宫调。杂剧及各地民歌。小曲!形成牌子曲剧、多演唱历史和民间故事,   二弦:满族弹拨乐器,木制、琴头饰有龙首!弦轴左右各一!音箱为长方形、底有孔,音4774箱上安覆手?框绘龙纹!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   三弦:满族弹拨乐器!檀木质,方槽,琴头雕大顶花、其尾端雕刻花纹,琴杆正面为指板!尾端护弦揭兽皮为之。左手持琴,右手拇指。食指戴骨指甲拨弦、有弹、挑,分。扫,砸!搓儿等技巧。清宫廷中用于演奏宴乐,民间用于伴奏鼓书、单弦等。 [编辑本段]满族民歌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2727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农村7524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满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歌唱。活泼动情的小唱几乎涉及到满族整个人生礼俗,9654唱出了他们的愿望和心声!自降生听《悠摇车》,稍大一些学唱《小2525板凳》。《河河沿》,童年的《抓嘎拉哈歌》。少年的放牧山歌!青年的情歌,结婚的喜歌。出征的战歌、围猎的猎歌、以及丰收喜庆,岁时节日!祝福贺寿。凯旋庆功!悲欢离合都有歌,其音乐风格多彩多姿、但基调豪放、朗爽,即使表现哀婉情绪的音乐,也不失其刚健强劲的内质!   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   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满族中流传最广。几乎每个满族孩子都是在这种优扬。平6833稳的曲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流传的《摇篮曲》有满语的!汉语的、最多还是满、汉语兼有的!   劳动歌、满族先民在渔猎时,常吹牛6090角或海螺为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猎毕。就在野外歌舞欢宴。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发展成旋律流畅的劳动歌、容纳了广阔的8506生活场景、   山歌。满族人用热烈奔放的山歌,抒发其对家乡和劳动的热爱,其中有一3339部分就是劳动歌!其中赞美富饶壮丽河山的山歌称为“夸山调”,满语民歌《巴音波罗》歌唱丰收!就属于这种山歌。另一类是对口喊唱的叫“爬山调”?多在放牧时赛唱,这类山歌、常是5351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口喊唱,俗称“6067拉锯”!“抬扛”!歌词7159即兴而编,多是触景生情开口就唱。节奏自由强烈,曲调高昂开阔。情绪奔放,酣畅!《靠山调》、《爬山调》等曲调被八角鼓、单弦等曲艺广泛吸收。   满族风俗歌也很有特色,如迎亲路上的“官吹”!闹洞房时唱的喜歌“拉空齐”以及丧葬仪式中的哭丧调和大量的祭祀歌都很感人动听。满族民歌在大部是五声音阶、结构简明,旋律流畅,感情真挚!   在东北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儿歌,其中有渔民号子《跑南海》。山歌《开山调》!牧歌《溜响鞭》!《挖人参》,《蚕姑姑》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9155《巴音波罗》、《轱辘冰》!《喜歌》等。反映爱情的有《伊勒哈穆克》、《红绒线》。《烟荷包》。《十二月》等,游戏歌有《抓嘎拉哈》,《拍手歌》,反映出征内容的有《出征歌》,《八角鼓咚咚》!反映妇女生活的《丹查拉米》,《酸枣颗棵》!儿歌有《干草垛插金刀》。《风来咯》等, [编辑本段]礼仪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9376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3153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0983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2356行“打千”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1854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7232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