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大师 >> 风水故事 >> 正文

有关春节的小故事


关于春节的故事中。也是有着很多的传说!而在于古代2438的时候,春节的故事也链接到一个神话般的怪兽“年”!对于有关春节的小故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春节的小故事

春节的由来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7797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 “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4862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2708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社区迎春节活动总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9810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起源故事

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4280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5832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5084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会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1052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2081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7444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0850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春节风俗有哪些

春节 扫尘

二十四、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1006闾庭院、0402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折叠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

《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1396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4002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折叠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7461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

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0265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折叠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5699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节年画

年画

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6170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2085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1090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2716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折叠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2909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8078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2519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风水)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