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周易风水 >> 《周易.系辞》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易系辞传原文

《周易.系辞》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一 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天空高高在上而大地在人们脚下!乾坤所代表的天地的位置就确定了!在人们脚下的和高高在上的罗列出来,(人们认为)高下与卑贱的事物的地位就排定了。运动与静止有规律、阳刚和阴柔就明确分开了,  5589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现)矣!   各种事情根据类别而聚集、万物根据类别而分为不同的群体!吉祥与凶险也就产生了,在天上的(日月星辰)呈现出它们的形象、在地上的(山泽草木)呈现出它们的形态。(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就体现出来了!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因此阳刚和阴柔相互摩擦撞击(形成了八卦)。八卦相互冲击变动(形成了**卦),(天下万物)靠雷霆的鼓动(而产生)!靠风雨的滋润(而成长)。日月不1461停的运转交替,形成了有寒冷有暑热的季节变化!效法天道的成为男子!效法地道的成为女子、天道主管一切生机原始契机、地道发挥作用而使万物生成。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天道凭借变化来主管一切、地道凭借简易而成就事物!3672通过认识变化规律就容易使人掌握、通过简易的表8848现方式就容易使人们遵从,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掌握就能得到理解和亲近、容易遵从就能用来建立事业!得到理解和亲近就能长久。能够建立事业就能更加宏大。能够长久就是贤德的人所应有的品德、能够宏大就是贤德的人应该建立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能够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和简易的表现方式!天下的道理5915就能被掌握了!掌握了天下的道理!成0019功的契机也就蕴含在其中了!   第 二 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圣人创立了八卦和**卦而观察卦象,又在卦象后面连缀上卦辞用来表明事物的吉祥与凶险情况。阳刚与阴柔相互推进而产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因此、吉祥和凶险的情况,就是获得或失去(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悔恨与羞辱的情况、就是防备忧患或遭受忧患的表现习惯那时,事物的改变与转化情况、就是事物进化与退化的表现形式!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阳刚与阴柔的情况!就是白昼或黑夜的体现。六爻的变动!就是天地人三1621方面变化规律的体现、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因此。君子要立身而安心的原则,就是《易经》所表现出来的秩序、所爱好并玩味的,就是每卦的爻辞,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3308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因此,君子平时就观察卦象,而且玩味那0258卦爻辞,有所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而且玩味占卜出来的结果,因此4254才能得到来自上天的保佑!能够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利!   第 三 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彖辞就是卦辞,是解说卦象的文字?爻辞,是解说卦爻象变化的文字,吉祥与凶险,是解说得到或失去(美好事物)情况的文字、悔恨和羞辱!是说有小的缺欠或过失!没有灾难,说的是善于弥补过错,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   因此,所谓的尊贵与卑贱的罗列,就取决于某一爻所处的位置!区别小人之道还是君子之道。就取决于卦象的构成,分辨吉祥还是凶险,就体现在卦爻辞之中。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忧患、悔恨、羞辱的意思,就体现在卦爻象和卦爻辞的细微区别上。震惊恐惧而没有灾难。就因为能够悔改,因此,**卦中有小人和君子。卦爻辞中有凶险有平易。卦爻辞各自指示人们趋吉避凶的方向、   第 四 章   6894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易经》和天地法则相一致!所7459以能够完全展现天地的变化规律!抬头来观察上天的各种现象!低头来观察大地的各种情况、因此能够知道幽隐难见的和显而易见的事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研究事物的开始状态,再回头寻求事物的最终结果!所以能够知道死亡与生长的规律、精气凝聚而成为具体的物体形态、魂魄的游离聚散而形成变化。因此能够知道鬼神的情况和状态、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易经》的道理)和4007天地的规律相似!所以不能违背它。知道它包容万物的规律。而且能够按照它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来解决天下的问题!所以不会有偏差过失,普遍地运用它的法则去做事却不像水流一样到处泛滥,乐观地对待自然趋势而知道命运不可更改!所以能没有忧愁苦闷?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7592地之化而不过,曲成 万物而不遗、通乎7856昼夜之道而知(智),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安心地生活在所生活的地方而用仁德使自己敦厚、所以能够爱护众人和万物,总括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规律而没有错失、费劲周折而成就万物而没有任何遗漏!完全通晓昼夜(也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且讲究明智地对待它!所以它神妙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变化无穷而没有具体的形态!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阴柔和阳刚合在一起叫做“道”!继承这种1843道的就是最美好的,成就这种道的就成为一种品性、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强调仁德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出仁德、讲究智慧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了智慧、百姓每天运用它却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正懂得君2865子之道的人很少了,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易经》所体现的道)明显地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它鼓动万物生长化育但不跟圣人一样有忧国忧民之情、它体现出来的盛大的美德和宏伟的事业可以说至高无上了。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广泛地拥有天地间的一切可以称为宏伟的事业、时刻变化更新可以称为盛大的美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使万物生长并再生就是《易经》所要表现的变化的内涵,把这个内涵画成卦象就是(体现天道的)乾卦。效法天道的就是(体现地道的)坤卦,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通过对数字的深入研究来预知未来的方法叫做占卜!与变化的规律相通的叫做事。阴柔与阳刚无法使人预测叫做神、   第 六 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易经》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非常广泛博大了、往远处说!没有什么事物能拒绝它。往近处说,一切事物都稳定而各自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不违背《易经》所体现的秩序)?从整个天地之间来看!没有什么事物能超出它的范围、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那体现天道乾,在它不妄动的时候专一(或者说像线穗一样柔软)!在它运动的时候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变得刚直)。因此能够产生充实、刚健而6896伟大的事物!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 生焉、   那体现地道的坤卦、在它不妄动的时候收敛深藏(或者说构成阴的两画合在一起)!在它运动的时候扩张伸展(或者说两画分开),因此能够产生虚空!阴柔而广大的事物!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7141《易经》的广博与伟大与天地相一致,变化通达与四季运行相一致!阴柔与刚健的道理与日月的形象相一致。平易简约这种最好的表达方式与至高无上的德性相配合、   第 七 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孔子说:“《易经》大概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吧!” 《易经》是圣人用来使人们品德更加崇高!事业更加广大的典籍!   知(智)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智5142慧以品德崇高为基础,礼义以态度谦卑为准则,品德的崇高要效法天道!态度的谦卑要效法地道、天和地各自守持在自己的本位,《易经》所体现的规2911律就运行在天地之中了!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修养自己而)成为一种品性!使一切存在保持其存在的自然状态、这是理解道和义的门户。   第 八 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复杂多样!而用卦爻的方式模拟出它们的形态。象征万事万物的应当遵守的本分。因此称之为卦爻型、   圣人有以见3316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的运动规律,而4190观察她们交会与变通,用来2251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在卦爻象后面又加上文辞的说明!用来判断人事的吉祥与凶3945险情况!因此称之为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说9909到天下万物!虽然非常复杂多样,但没有任何事物令人厌恶。说到天下万物!虽然运动变化多端、但没有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混乱的!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模拟出万事万物(而成为卦爻象)然后再揭示其中的道理!仔细审定万事万物的情况然后揭示其中的变动情况。通过模拟和审定而确定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小鹤在树荫中鸣叫!它的子女和它共鸣、我有好巨!我要和你一起享用它!”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 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说:“君子处在自己的家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言论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应!何况是近处的呢、处在自己的家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不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也会背弃它、何况那近处的呢,言论从他本身发出来!影响到民众、行动发生在近处!却显现在远处。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好比是门户的转轴或弓箭上的机关一样重要!门轴和机关的发动、关系到得到的是称赞还是羞辱,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感天动地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同人卦辞说。先会嚎啕大哭。然后会欢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子说:“君子的法则,可以体现在出家做官。也可以体现在在家闲居、可以体现为沉默寡言,也可以体现为言谈议论,另个人能够心志相同!就像锋利的刀剑可以斩断金属!心志相同的话语。犹如兰花一样芳香,”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大过卦的)初六爻辞说、用白色的茅草垫着(来放祭品)!没有灾难!”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孔子说:“随便地把祭品放置在地上就可以了、却还要用白色茅草垫在下面作席子、还有什么灾难呢、因为非常(祭祀的态度)慎重、茅草这种东西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重要!把慎重地对待这些具体事情作为基础而继续发扬下去。那就没有什么过失了!”   “劳谦!君有终 !吉!”   “(谦卦九三爻辞说),劳苦而谦逊!君子能够坚持到底。就能获得吉祥、9478”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孔子说:“劳苦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己认为有功德。这是非常敦厚的态度、这就告诉人们有功德的人要对别人表示出真诚的谦逊、道德以盛大为根本、礼节以恭谨为根本!谦逊是使自己达到恭谨而保持地位的重要原则。”    “亢龙有悔,”   “(乾卦上九爻辞说),龙飞到过高4816的位置!就会产生悔恨!”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0544在下位而无辅,是以8928动而有悔也,”   孔子说:“尊贵却没有实际地位、地位高贵却民有民众、贤德的人处在卑下的地位而没有人去辅助他,因此行动会有悔恨。”    “不出户庭!无咎,”   “(节卦初九爻辞说)。不走出门户庭院!没有灾难。”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7342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说:“一切2852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君王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1200失去臣子?臣子言语4119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生命,机密大事不能慎重而周密的考虑,就会形成灾害,因此君子必须慎重而周密、不能随便把话说出来。把事情做出来、”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孔子说:“创作《易经》的人大概知道盗贼的情况吧。《易经》(解卦六三爻辞)说:‘背着东西并且乘着车子!招致盗寇前来、7408’背东西是一般百姓的事情、一般百姓却乘坐着君子才能拥有的车子,因此盗贼才想2044到要夺取!在上位的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侵犯他,懒惰而不知道藏敛财物就像教导人们做0993盗贼一样!女子把容貌打扮得过分妖艳就像教导人们淫荡一样?《易经》说:‘背着东西并且乘着车子!招致1307盗寇前来?’这就说出了导致盗贼的原因!”   第 九 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0520得而各有合,   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天数与地数之中一和六!二和七,三和八,四和九,五和十代表五个方位!并且它们两两相互搭配(如一和六都在北方!7808代表冬季等)?天数的一、三,五!七!九与地数二。四!六!八。十可以分别结合在一起!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五个天数相加为二十五!五个地数相加为三十,这是用来推算阴阳的各种变化形式!而且反映阴阳所体现出来的神妙情况、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用来推演变化的蓍草(一种用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茎杆制成的推演用具)用五十根表示大衍之数,但其中发挥作用的只有四十九根,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将四十九根)任意分为两部分用来象征两仪。(从其中任何一部分中)拿出一根挂在旁边(使分开的三部分)象征三才,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   (再对所分开的两部分)每四根为一组分成若干组用来象征四季!将(其中一部分中)剩下的不够四根夹在手指缝中用来象征闰月。对另一部分所剩下的也像这样夹在手指缝间。然3276后一起挂在旁边,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乾卦会用二百一十六根蓍草,坤卦会用一百四十四根。总共用三百六十根,相当于一年的天数。   二篇之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易经》上下两篇的**卦所用的蓍草数9766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根。相当于万物的数目。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因此!经过分成两部分,挂一根在旁边,四根分组,放下剩下的这四个步骤而得出表示变化形式的卦象,经过这样十八次推演而成为一个卦象。这样就得出了八卦中的一个卦象!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按照这个办法继续推演?碰到同类的情况以此类推、(而形成**卦之中的一卦)。天下的一切事物就都(可以通过所得到的卦象)完全体现出来了!   显道神德行、5550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它可以使阴阳之道明确地显示出来、使人们的美德行为更加神妙。因此可以用来应付万事万物!可以用来神灵的保佑了!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孔子说:“了解变化规律的人,大概能了解神灵的所作所为吧、”   第 十 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3546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经》中包含圣人之道的四个方面:用来指导4588言论时格外重视卦爻辞!用 来指导行动时格外重视阴阳变化的规律、用来指导制作器物时格外重视卦象的形象。用来预断吉凶时格外重视占卜!   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8128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因此,君子将要有所作为!6267将要有所行动,到《易经》的卦爻辞中来询问吉凶趋向、他5253所得到的吉凶答复好比敲击物体必然会有回声一样灵验。不管是远是近!还是幽隐精深的事情!所以能知道未来事物的吉凶趋势、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如果不是天下最为精深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将天数和地数综合参考来寻求变化的规律,将这些数字交错分析、能够与自然的变化规律相通!于是就形成了能够体现天地变化的文辞!极尽这些数字的变化,于是就确定了能够体现天下万事万物的卦象、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如果不是天下最精妙的变化、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易经》所体现的道理、不是凭借人的思考。更不8409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它无声无响、决不妄动。通过感悟这种道理就可以通晓天下万事万物的事理。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易经》是圣人用来深入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书!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正因为深入、所以能够与天下人的心志贯通!正因为微妙!所以能够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务!正因为神妙!所以能够不急于求成却自然而然地很快成就,不用主观地去做什么却顺从自然而自然达到理想的目的,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孔子说:“《易经》中包含圣人之道的四个方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 十 一 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5515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6626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孔子说:“《易经》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易经》是2175研究天下万事万物的规律而成就天下的事务。7560容括天下一切事物的规律的书!就是这样罢了、因此。圣人用它来与天下人的心志相贯通!用它来创立天下的事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因此,用蓍草预断吉凶时候所得到的数字能够体现圆通而神妙的性质,预断吉凶的卦象能够体现方正而智慧的性质、六爻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反映着富于变化的特性而又随时揭示吉凶,  2359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圣人根据它的道理来洁净自己的心志。引退之后则藏身在隐秘的地方,无论吉祥还是凶险都和民众一起领受,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神妙而能知道未来的情况。充4798满智慧而包藏着以往的一切!什么道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呢!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大概是古代那种聪明智慧、神妙勇武而又不嗜杀人的人吧!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因此、明晓天地之道!而且能明察民众的各种情况、因此制作了(用来占卜的)神奇的东西以便使人在做事之前使用它来预断吉凶,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圣人根据它洗心修性!使自己的德行更加神妙圣明!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因此!关闭门户叫做坤。打开门户叫做乾、一开一闭叫做变化、有往有来而不穷尽叫做贯通?   见(现)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呈现出来叫做象,具有形体的叫8282做器具。从具体事物推定出抽象的事理叫做法、利用这种理法而出入于天地之间、民众全都能应用它叫做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因此。《易经》创作之前有太极。这个(阴阳合一的)太极分化出阴阳两仪!阴阳两2203仪分化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四象分化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八卦决定事情2622的吉祥或凶险!对吉凶趋势的准确判断造就伟大的事业,   是故、法象莫6053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因此。最高的法则没有什么能超过天地?最奇妙的变通没有什么能超过四季、形象高悬而显示明了没有什么能超过日月,   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尊崇和高尚没有什么能超过富有和尊贵。完备地研究出万物的道理而能使人们应用、创立造成各种器具用来给天下人带来利益,没有谁能够超过圣人, 4212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5002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探求万事万物的复杂情况、探索隐含着的道理!挖掘深刻的哲理而搜罗幽远的事物。用来确定天下万事万物的吉凶,鼓励天下之人勤勉追求的。没有什么超过(用来占卜的)蓍草和龟甲!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因此、上天产生了神妙的万物、圣人取法它(而创立了卜筮),天地5702出现各种变化!圣人效法它(而推演出《易经》)、   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2982上天出现各种自然景象!显8135示吉凶趋势、圣人模仿它(而定出卦爻辞)。黄河出现了“河图”,洛水出现了“洛书”,圣人取法它(而创造了八卦),   2336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经》设立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编写出5632卦爻辞,用来告诫人们,确定了吉凶、用来判断祸福,   第 十 二 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大有卦上九爻辞)说:“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孔子说:“保佑就是辅助!上天所辅助的对象是能够顺从天地之道的人、人与人之间辅助的对象是讲究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又是用来使圣贤被人们尊崇!因此能够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孔子说:“书写出来的文字不能完美地表达要说的意思、语言不能完美表达心意。这样的话。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让我们知道了吗,”   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孔子说:“圣人设立卦象用来表达心意。设立**卦用来完备地表现万物的真实情况和人为的设定,编写卦爻辞用来完美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通过变化的形式和贯通的道理用来尽力为人求得利益、使民众欢欣鼓舞而快乐的顺从其中体现出来的道理用来极尽变换莫测8258的神妙功用。”   乾坤,其易之緼(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卦和坤卦!大概是理解《易经》奥秘的关键吧,乾坤的内涵确定并陈列出来!因而《易经》的奥秘也就存4941在于其中了?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如果毁坏了!那么也就无法看到《易经》的奥秘?《易经》2912的奥秘如果不存在了,呢么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可能也就接要灭亡了!   是故。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因此,超出具体形象之上的叫做道!具有固定形体的叫做器,改造而剪8933裁的情况叫做变化,推演而用6355来指导做事叫做贯通,拿这种道理来应用到天下民众身上叫做事业,   是故,夫 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 谓之象、   因此、所谓象,是因为圣人看到了天下纷繁复杂的情况!而用具体的形式模拟出来,象征万物的道理?这就是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的变化运动!而观察她们交会贯通的道理、用来创立礼仪制度。编写卦爻辞,用来3917判断万事万物的吉凶情况、因此叫做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5887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   将天下所有的纷繁复杂的情况表现在卦中!激励天下人的行动的意愿表现在卦爻辞中!改造而剪裁这些道理的目的表现在卦爻的变动中。推演而施行这些道理的方法表现在贯通。说明它的神妙并使人们明白他的意思,   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表现在人的运用中、默默去做而追求成就万事万物!不必多说而追求诚信表现在对道行的修养中、,
《周易》原文
  1,全文:[,
周易系辞应该怎么读?
  周易中的“系辞”为周公所作!后孔子作“系9648辞传”?此处“系”应读为“xi”(四声)!“系辞”有“系结于卦爻之下的文字”之意!。
如何看《周易》
  首先我要来介绍《周易》这本书。要介绍《周易》这本书我们就必须要回过去来讲中国传统的一些经典问题,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其实每个悠久的民族文化里面都有自己的经典性的著作。在中国的文化5913当中同样有着经典性的著作。就中国文化来说。中国的文化有三教形成了0250它的基本思想构成、儒家!道教、佛教,其中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漫长历史时期当中的主流、在儒家文化里面有一些重要的经典,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四书是在宋代以后确立5633起来的经典!是在五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宋代学者看来,四书可以用来人们理解五经思想的一个台阶、因为五经离我们太远。不是说离我们,离宋代人就已经比较远了,所以说宋代人离五经就感到比较累!所以宋代人就编了一个四书?把四书上升为经典,通过四书来理解五经、五经中间有一本经就叫做《易经》。其实《易经》本身无所谓是经、它本来就是《易》或者是《周易》。之所以成为经是因为在汉代,随着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统、所以儒家传统的这几本书就上升到经典的地位、所以才被称之3445为易经、它本来的名称应当叫做周易!在传统儒家的著作当中,本来有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遗失了!只剩下五本!《周易》这部经典在这五本经书里头有它独特的地位和它的意义!差不多是什么样呢。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的话。其他的几本经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我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一些具体层面。可是《周易》这部书提供的是所有这些公共和个人生活知识的基本层面的一个背后的总的知识的支撑!大家有没有0291听懂我的意思!就好比说在经典物理学时代!虽然有很多的技术、很多的工程,很多的知识!构成所有这些应用性知识背后的知识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今天我们有新的很多的知识!然而在这些知识背后的那个支撑!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它是构成了一个时代知识最基础的东西。《周易》这部书其实就有一点这样的性质。它对于中国其他的经书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系统,这本书就构成了它的一个支撑的支撑。正因为如此!所以《周易》这本书又可以被成为众经之经。《周易》这本书由于这样的性质,所以它影响中国人就非常的深远,以至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五行、五行是另外一个系统?指阴阳而言的,它是《周易》这本书里面的基本思想方法。阴阳五行构成了我们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定律。是不变的!
姤卦的原文
  易经六十四卦第44卦天风姤(姤卦) 天下有风 上卦象曰:他乡遇友喜气欢。3693须知运气福重添,自今交了顺当运,向后管保不相干、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乾)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天下有风!吹遍大地,阴阳交合,万物茂盛、姤(gòu)卦与夬卦相反!互为“综卦”!姤即遘!阴阳相遇!但五阳一阴!不能长久相处,《姤》1979:女壮!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象》曰7642: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上九、女后)其角。吝,无咎,4474《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女壮,勿用取女、。
古文潜移默化原文及译文?
出自北朝·3744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原文为: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薰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5294是以与善人居、如7043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译文为:我出生于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当我遇上名6739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的时候!精神意态还没有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薰渍陶染,6343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心情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没有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
短歌行的原文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7408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304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694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喝酒方可解脱、   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9376以摘取呢,   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   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   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找不到0229它们的栖身之所,   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   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   !
《易经·系辞》是什么??????今天晚上要啊!!!!!帮忙啊各位!!!!!!!
《易传·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着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佔,《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
《被风偷走的帽子》的原文是什么?
  《被风偷走的帽子》   让人犯愁的冬季一个不少准时准晌地来了!我家的灶屋。黑锅底透着锈红的冰渣!水缸裂了缝,结了冰。取水时需用铁锤凿开冰层。做熟饭。母亲往灶灰里放一块红砖、过半个时辰!取出,让我们搂着那块砖头取暖。这个笨办法是母亲的创新发明,可是!这仍然解决不了大问题!我们冷啊。像树巅一片枯萎的黄叶瑟缩颤抖不已。我的手冻了!脚冻了、特别是耳朵,裂了口子。灼心般地疼,脚冻了!母亲给我们的鞋子里垫上温暖而舒适的干草,手冻了,母亲用拆解的旧衣服做护手的棉筒!耳朵怎么办呢,   母亲下定了决心、一定要9921给我买上一顶棉帽!母亲想要的是那种有耷耳!里子披绒的棉帽,那年冬天。母亲就无数次说过:“要是有一顶棉帽就好了?”一顶棉帽对于一个穷人的家庭是奢侈的!母亲没有钱去买一顶棉帽!这事就搁着!一直到与冬天的再一次重逢!其实!那顶帽子并没有因为随后春天的来临!把母亲的愿望打消掉。相反。却像一粒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种子!经春历夏,更加枝繁叶茂起来,   母亲把攒下的零零毛毛和借来的布票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好、面带笑容。吩咐我说:“走。去买帽子!”到供销2186社有七八里地。母亲不空着手、背上竹筐,经过野地时!顺便拾些做饭的柴禾,我扯着母亲的衣角。高兴地随在后面。   母亲捧着棉帽走出来。瞅了瞅天边的阴云、愣了一下。她忽然觉察售货员似乎算错了账目。少找了钱。母亲迅速地把灰手帕盖在装满竹筐的2927柴禾上、棉帽轻轻放上去,母亲急转身,奔进了供销社。   母亲再次出来时!棉帽不翼而飞,   帽子的丢失让母亲大为震惊、喘着粗气大2629声斥责,帽子呢。咱们的帽子呢,你把它藏哪儿了!0572我胆怯地说不出话来,我一直蜷缩在竹筐旁边、我没有感觉到帽子是怎样长腿跑掉了!只知道一阵大风吹来、吹得脸2554麻麻的。我用衣襟护着自己的眼!   母亲喊我:“你2719撒尿去了,”我摇摇头!   “你一直在这,”我点点头,   “有人来过?”我不点头、也不摇头!我实在是记不起来了、疑惧地看着母亲扭曲变形的脸!母亲疯了似的、   “谁拿了帽子……谁拿走我们的帽子……”   没有人应答、母亲见一个人问一个人。没有人知道那顶帽子的去处、母亲似乎觉察出什么——那顶帽子再也不会回来,帽子被人偷了。既然被人偷了、谁还肯拿出来归还它的主人呢,除非那人像母亲一样疯了,   母亲开始用最9302难听的话发泄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都是投向空中的炸雷!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在挣扎!母亲7432的脸像是藏了一只受了惊吓!
子鱼论战 翻译及原文
  【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7584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5133”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9619是老天父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4494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1578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5701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6159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6296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