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周易风水 >> 《周易》是不是还有一个版本?
周易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周易》是不是还有一个版本?
   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 鲁昭公二年、即公元前540年、韩宣子作为晋国新执政的大臣!代表晋侯来祝贺鲁昭公新继位、修盟通好(当时晋为盟主国)!在鲁国、韩宣子受到了特殊的礼遇,节目之一就是请他观览秘府所藏的重要典籍《易象》与《鲁春秋》。韩宣子看完《易象》与《鲁春秋》以后!大吃一惊:我终于明白了周公之德以及周能有天下的原因了、   那么、《易象》与《鲁春秋》中到底记载了什么。能让韩宣子大吃一惊。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是这样解释的:大史之官职掌书籍,必有藏书之处、若今之秘阁也,观书于大史氏者、氏犹家也!就其所司之处。观其书也。见《易象》。《易象》鲁无增改!故不言鲁易象。其《春秋》用周公之法,书鲁国之事、0290故言《鲁春秋》也?4866鲁国宝文王之书。遵周公之典、故云周礼尽在鲁矣?文王、周公。能制此典。因见此书、而追叹周德:吾乃于今日始知周公之德?以周公制《春秋》之法故也、与周之所以得王天下之由。由文王以圣德!能作《0918易象》故也!   如此看来。《易象》本6936来就是周王室的东西、并2471不专于鲁国!所以不能称之为鲁易象、但其《春秋》却是用周公之法、书鲁国之事!所以可以称之为《鲁春秋》!这2319里传达了两个信息给我们:一,韩宣子之所以看到了周公之德、是因为他在《鲁春秋》中看到了周公之法。二、周之所以能有天下。是因为文王的盛德,作出了《易象》。可见、我们平常所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大概是说:羑为殷地,文王被囚于羑,自然会了解到殷人的占卜之术,文王对之加以损益改造!其用心并不在于把它当作打发寂寞无聊的玩艺儿!而是为日后以周代殷作一种思想理论的准备。因而作《易象》!由此。我们也许可以理解《易纬·乾凿度》所说的演德者文了!如此看来,文王演《周易》,并不是沿袭殷人的做法通过卦象的形式来占卜。而是演德!并将其看作为天地之大经的治国之宝、如果真是这样。自然藏之秘府而不传了!   照上面的思路。世间所说的《周易》、此乎存在两个版本:一个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易经》、另外一个则是密而不传的《易象》、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仅仅是《易经》,而《易象》好像已经流失了!重见天日!如果《左传》中文王以圣德、能作《易象》故也这个理由能够成立!而且《易经》和《易象》不是一个版本,那么、著作权应该归于周文王的。应该是《易象》,而不是6843《易经》。如果真是这样,《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又是谁推演的呢。   有人认为。把伏羲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的就是周文王?支撑的史料是《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太史公在《史记》中有两处记载:第一处是在《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第二处是《周本纪》: 西伯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顺承了司马迁的这种说法: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了怀疑。早在司马迁之前。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要略》就说: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这说明、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卦的其实是伏羲本人。而不是文王、后来、东汉的郑玄又提出了神农氏重卦的观点!东晋的孙盛提出了夏禹重卦的观点!这些人虽然在具体观点上存在分歧!但他们一致相信:夏之《连山》,殷之《归藏》都已经是六十四卦的形式了,因此、这个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卦的人!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至少不能晚于三代!但肯定不是周文王,   如此说来!周文王8633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确实是值得怀疑的,而我们看《史记》中的两处记载、太史公在前面都用了一个盖字!表明他本人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也没有十分的把握?正如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所说的: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很可能的结果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仅仅是原来有的传说、司马迁不知其详。做了一个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的错误猜测。而0077班固坐实了此说?可能更是以讹传讹。错上加错了、而且,《汉书·艺文志》说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这里。所谓上,下篇即是上、下经!亦即《易经》的卦、爻辞部分!但《易经》爻辞里记载的某些事情是发生在文王之后的?根本解释不通!于是,后来的马融、陆绩等人为了弥0941补这一缺陷,认为文王只写成卦辞、而爻辞部分是周公完成的!   当然,这一1396切都是推测。我们只能保持者高度的怀疑精神、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如果今天我们看到的《易经》并非周文王所作!那么、文王拘而演《周易》的传说又如何解释!如果《易经》1636真的是文王所作!那么。夏之《7318连山》。殷之《归藏》中已经出现六十四卦的现象如何解释,《易经》爻辞里记载的某些事情是发生在文王之后又如何解释!这些矛盾。很容易让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还存在另外一个版本的《周易》、就是2554《易象》!今天我们见到的《易经》是继夏之《连山》。殷之《归藏》之后的六十四卦形式。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仍然是用来占卜的!与周文王无关?而著作权归于周文王的应该是《易象》、周文王正是在殷人的占卜之术中发现了德,才找到了推翻商9771朝的法宝的!因此,《易象》作为周朝的治国之宝。一直藏于秘府之中、旁人不得而知!《史记》中记载,周文王在西岐阴修道德。才不断壮大、推翻商朝的、而德即是得!德不仅是一种品0656质和个人修养?而且还是君人南面之术,有德才有得,无德即无得、否则的话!修德何必偷偷摸摸(阴)呢。由此可见,《易象》是文王、周公用以教导周贵族如何王天下的统治方略、是君3465人南面之术、向来藏之秘府。并不传布于民间,一般人极难见到,当初!周公受封于鲁,因其辅相成王,使世子伯禽代就封于鲁、伯禽就封国时。备物典策(《春秋左传·定公四年》),韩宣子所见《易象》很可能是当时周室典藏的副本?而周室所典藏的书籍在骊戎之难已失?所以韩宣子说:周礼尽在鲁矣!   那么!《易象》一书是否在今天全部遗佚了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是因为《易象》的文本确实失传了,从《左传》得记载以后,后人已经无法知晓!但是。微言大义的思维方式却没有失传、秦始皇虽然把各国的史书都烧了、但为什么没有烧掉文明的传承!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文明何文化已经隐藏在了各种书籍和器物中!医书中有,占卜的书中也有。一旦碰见象文王和周1795公这样的火眼金睛。这些东西就会别开生面,虎虎生风。而且。我们所说的《易经》和《易象》也不是一点关系没有?因为它们总归都是从殷的占卜之术中来的、只不过是文王对其作了另类的发挥罢了、有学者推测,《易象》的内容可能与今本《周易》的大象部分有着内在的联系。杜预就这么认为8135:《易象》?上、下经之象辞。也就是说!《易象》指的就是《易经》中上,下经8242的象辞部分?即大象!   现代的饶宗颐先生也持这种观点,他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周易》六十四卦象辞(大象)中直接提到德字的有十四卦。如《坤》象云:以厚德载物、《蒙》象云:以果行育德。《小畜》象云:以懿文德、《否》象云:以俭德避难!《豫》象云:以作乐崇德!《蛊》象云:以振民育德。《大畜》象云: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坎》象云:以常德行习教事、《晋》象云:以自昭明德,《蹇》象云:以反身修德、《夬》象云: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升》象云: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渐》象云:以居贤德善俗,《节》象云:以制数度议德行。 至于其他数十卦如《乾》象云:君子以自9108强不息、《屯》象云:君子以经纶、《讼》象云:君子以作事谋始、《师》象云:君子以容民畜众、等等,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德字,但也无疑在教导君子应具备某种德行,   如此看来!《周易》大象既讲《易》象的,也在于演德。如果《周易》真的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易象》,很可能和《周易》大象很相近。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9832易象》主要在于演德、不仅内容上、形式上也是如此!据姜光辉先生考究!今本《周易》大象部分不似《尚书·周书》那样佶屈聱牙。而较通俗易懂、这可能由孔子及其后学在《易象》的传述过程中加以修饰和润色过!今本《周易》大象的结构由卦画、卦象!卦名,卦义所构成。本身1164即是一完整意义的‘周易’,只是用于‘演德’、不用于筮占而已,   据此。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易象》作为《周易》的另一个版本是存在的?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与《易经》中的大象部分很相似!更为确切地说、大象部分是《易象》的浓缩版!、
哪个版本的周易译注最好?
  上海古籍出版社、黄寿祺、张善文师徒合作的《周易译注》是非2555常好的版本!   华夏出版社。马恒君的6829《周易正宗》,也是近年难得一见6214的好注本、或着他的口袋书《周易》也很好,精确简练。   如果不嫌深奥的话,还可以再看看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等书!非常棒、,
我想开始学周易,请问那个出版社的或者说版本比较好?我要原文
  那个跟出版社无关,只要是原文就行,而且原文不难找!,
周易的几个版本,请教,为什么台版的贵很多
  周易的正版本都是一样的。不存在真伪的、只是注解者不同了!、
我是水瓶座这首歌有国语版本唱的吗?
  有,金池的!附送歌词原来你这样珍惜我以前我的心都没体会过别说迷惑太多偶尔也会犯错到底是为什么这样不要再说走过这一步这一步都没错只是爱过火爱太多伤害我我无语承受却又无力去摆脱有些心羡慕他们盲目到不计后果我不后悔只是有些疲惫也许因为水瓶座容易流眼泪如果分手那么容易你就犯不着也惭愧爱得洒脱恨得干脆支离破碎要是回头没有找到安慰再来一杯咖啡忘了昨夜心碎梦醒了我才知疲惫我们的故事没有结尾别理会我都不想自己理会原来你这样珍惜我以前我的心都没体会过别说迷惑太多偶尔也会犯错到底是为什么这样不要再说走过这一步这一步都没错只是爱过火爱太多伤害我我无语承受却又无力去摆脱有些心羡慕他们盲目到不计后果我不后悔只是有些疲惫也许因为水瓶座容易流眼泪如果分手那么容易你就犯不着也惭愧爱得洒脱恨得干脆支离破碎要是回头没有找到安慰再来一杯咖啡忘了昨夜心碎梦醒了我才知疲惫犹如最娇艳的玫瑰够绝情我都过去就会停止枯萎。
梦见家和母亲的中文版本
  除了三个经典版《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之外?中文版的《送别》又陆续有很多版本出现。 这个可以说是中文版《送别》的原版这个版本最早发表于丰子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6639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9635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2438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4027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9926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3841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4847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因某些人手上并没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不通四书。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怀?因此曾发生严重错讹。将“一瓢浊酒”之“瓢”,误作“觚 “壶”与“斛”,「一瓢浊酒尽馀欢」之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加上《中文名歌五十曲》刊载的是丰子恺5263用毛笔以端正小楷抄录的, 歌词正是「一瓢浊酒尽余欢」, 因此应以《中文名歌五十曲》版作准、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对此说法我不以为然、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觚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影片在出现《送别》一歌时、没有字幕、我记9893录的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余下全文>>。
老黄历版本
  清朝末年、国内知名的择吉馆有二十八家。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比较通用是是《时宪通书》。由朝廷发布!现在《时宪通书》已经无1119人承继了、国内影响较大的通书有《罗家通书》!主要影响区域为赣南,闽西。粤!桂等地,《泉州通书》主要影响区域为闽南!台湾一带,港台地区择吉馆现在依然存在,由于师承之法有异。所以。对同一天的吉凶宜忌说法不一。结婚课。靠翻通书是无法择妥的!此中还有许多“行道”!未系统学过的人无法分析到底应该取什么日课才是吉利日课,。
想购买一本易传,哪个版本的比较好,适合初学者研究?
  《易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7876《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9219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2563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优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3069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8521以完成功业,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以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时也含有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认为易卦包罗万象,9539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家!四家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易传》!较好的古注本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中!今0444人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都是较好的参考书!重点读《系辞》上下篇?!
周易的周易历史
  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成于西汉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3595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 !“《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 ”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凡‘2419六经’皆孔子所作”,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9782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2039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
道德经素书周易菜根谭哪本书比较好
  道德经 是阐述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以及为人之道和帝王之道的巨著,所以 道德经讲的是‘道’ 亦即是万事万物生发孕化的规律,   而周易和素书 所说的则是属于‘法’ 是对‘道’的应用于人生和尘世的方法,   菜根谭 应该属于理智性的在生活中具体运用道德经以及释道儒理论精华的人生百态。   因此 应该说 道德2935经是根本,、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