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五行属性与肾脏的关系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中医五行肾脏怎么讲解

五行属性与肾脏的关系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5411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不仅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 五行配五脏的相生关系:水——木——火——土——金——水 水生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属水,肝属木,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 木生火:肝藏血,心主血、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 火生土:心主血!藏神,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 土生金:脾统血,司运化。肺主气,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使其0615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 金生水: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5344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 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是运用五行相5468生的理论来阐明的! 五行配五脏的相克关系:水——火——金——木——土——水调节心脏功能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脏器都不是单独存在。与其它脏器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圣宣五行疗法是“内外双修。五脏同调”、以调代治的一套整体疗法外。五行疏通外在的经脉使症状消除!内五行方剂疏通气脉血脉使五脏衡通来消除疾病的病根。“内外双修,五脏同调”才能达到人体健康的最高标准、、
(中医)请讲解一下“肺为水之上源”的意思
  呵呵,这是中医的基本常识!在中医理论中!人的五脏有互9168相的联系与制约,中医用五行来表达这种制约与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胃属土,肾属水!只有五行平衡、人体才能健康,   一般来说,肾为水之源!因为肾属水!水克火,肾阴亏而心火盛就是这个道理!心是属火的。心火盛则肉败!容易产生口腔溃疡等疾病,所以说口腔溃疡的根源不一定是上火、也有可能是肾水亏,不能克制心火,应当补肾阴。所以说肾是水之源,但是为什么说是“下源”呢。请看后文,   肺是属金的!肺金衰则肾水亏,因为金生水(所以把肺成为“水之上源”)!联系上文来看。肺金衰会导致肾水亏、肾水亏会导致心火盛。心火盛会导致口腔溃疡!而心火盛又会损伤肺金(火克金)!形成循环,   所以。一种症状可能含有多种根源、中医讲求辩证的原因正在于此!古人有云:“五脏六腑俱使人咳”正是如此,   希望你能够理解!讲得够透彻了,^_^、
中医与五行
  你好;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4721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脾?肺,心!肝、肾,仅肾相应.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   1 整体观念: 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   2 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   3 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 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整体观:   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 人亦应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的属性   1。木的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 (曲直) 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   属於木.   2、火的特性:(炎上) 炎热,向上.凡9870具有温热! 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   3!土的特性:(稼穑) 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   4。金的特性:(从革)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金   5!水的特性:(润下)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 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 筋,爪, 目均属木.   2 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24页.   五行 五畜 五谷 五臭   木 鸡 麦 矂   火 羊 黍 焦   土 牛 稷 香   金 马 稻 腥   水 猪 豆 腐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相生:某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叫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论: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按此次序永恒运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2,五行的相克(相胜关系)   相克: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叫相克.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养火!使火正常生化.   《宝命全形论》:   木得金而伐,火 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 土胜水-五行相互克制的规律.   木   3!五行的制化   制:制约,克制 化:化生,变化   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叫做制化调节.   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保证了人体的协调平衡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五行学说,单从某一行,或仅认识某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医认为:凡具有相同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会发生相通的联系.如《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   既不同行,又不同类的事物,也会发生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邪气之客於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胜相加:如风淫伤脾,火淫伤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胜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稳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渐愈於春, 因木气自旺.   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观的重要方面.   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六节藏象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灵枢 营卫生成篇》: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气篇》: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循环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通法则.   《类经图翼》: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亢则害, 承乃治.   五行的胜覆调节:   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叫胜覆调节.   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1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对所胜行的过度克制.   1)太过:如木气过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气不足--土虚木乘.   相克:生理现象 相乘:病理现象   相乘:即相克太过.产生原因有:   1)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则木乘土.   2)乘袭者亢极。不受其它制约。强1257袭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强力制土。使土气   受损.   2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相乘 相侮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过:某行过强,反向克制原来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过弱,受所胜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节藏象论》: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   薄之也.   《五运行大论》: 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   胜,轻而侮之.   以火为例   乘所胜:火气太过?过分克金.   侮所不胜: 火气太过, 反过来侮克己之水.   所不胜乘之: 火气不及,则水来乘火.   己所胜轻而侮之:火气不及, 金要反过来侮火.   所生受病:火气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发生病变.   凡由太过,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为"胜气".   《至真要大论》: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即胜气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   去,称为"复气".   《   五常政大论》:7530不恒其德, 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   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属性. 五行中如出现太过而乘袭己所胜者,胜己者必来报复,使之平复.当太过之气恢复正常,所胜者与被胜者就会协调而同化.   《气交变大论》: 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   《五常政大论》: 微者复微, 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即报复的轻重,由过度克伐的大小而定.胜气重, 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这是五行运动的一条法则.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胜复调节的意义是恢复平衡.   火气太过!过分克金!则金气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於是水便旺盛!将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   火气不足!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气偏9192盛. 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8356衰无以制土。从而引发土气胜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使不足的火气得以恢复.   五行包括两套自行调节机制,一为正常的相生相胜,一为反常的胜之与复.   3 五行母子相及:即连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 乾枯.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导致木不足;木 不足则生火无力,火势亦衰 .结果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   足.   1!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五行生克引起的病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2,乘侮关系传变:   1)相乘传变––相克太过!如木亢乘土.   2)相侮传变––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於疾病的诊断   1 指导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 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参考资料:[、
音乐治疗和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角调。为春音。以角音(3—Mi)为主音!属木、主生。通于肝。能促进体内气机的上升!宣发和展放、具有通肝解怒!养阳保肝、补心利脾!泻肾火的作用、   徵调!为夏音。以徵音(5—So)为主音,属火。主长、通于心、能促进全身气2035机上炎、7970具有养刚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的作用,   宫调、为长夏音、以宫音(1—Do)为主音!属土!主化,通于脾,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功能、平和气血,具5717有养脾健胃、补肺利肾!泻心火的作用。   商调、为秋音、以商音(2—Re)为主音、属金!主收!通于肺!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脾气的宣发利肃降。具有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胃虚火之作用!   羽调、为冬音,以羽音(6—La)为主音。属水,主藏、通于肾。能促进全身气机的潜降,具有养阴、保肾藏精,补肝利心,泻肺火的作用,   五行音乐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有“五音疗疾”的记载。五音是指角!徵、宫,商、羽五个不同调式的音乐。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将五音和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配、提出了“天水相应”、“天地人合一”的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内在气机运动的规律、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之子,人的生命活动和万物的变化息息相关,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五行学说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哲学理论!这里的“行”是指运动。运行或变化。它借用了五种物质的特征、但又不是指这五种具体的物质、天布五行(木、火,土。金、水)、生五音(角!徵!宫!商、羽)。地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应五化(生!长,化、收,藏)、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生五志(怒。喜,思、忧!恐)!天地五行。五音。五季!五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影响着人体体内气机运行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情绪!情志!心态和健康的变化。   与天地万物及人体相对应的五音也有正调!0293太调和少调之别!正调系列的音乐属中庸平和,对人体有平补、平泻和平调的作用!少调系列则对应于自然万物及人体气机运行之不足,对人体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有滋补和充养作用。   角调,为春音、以角音(3——咪音)为主音。属木!主生。通于肝、能防治气的内郁,少角调能促进气的上升。宣发和展放!具有疏肝解怒,养阳保肝。补心阳、泻肾火的作用,正角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疏脾和胃的作用,   徵调、为夏音,以徵音(5——嗦音)为主音!属火。主长,通于心、有利防治气机的下陷。少徵调能促进全身气机上炎!具有养阳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的作用,正徵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升提!益心阳!助心气,兼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   宫调,为长夏音!以宫音(1——哆音)为主音?属土。主化!通于脾、以利防治气的升降紊乱?少宫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具有养脾健胃。补肺利肾。泻心火的作用!宫调利于全身气机的稳定!协调脾胃的升降,兼有保肺利肾的作用。   商调、为秋音!以商音(2——来音)为主音、属金。主收。通于肺!以防治气的耗散、少商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具有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2951胃虚火之功效,正商调除6563无泻脾胃虚火以外!与少商调具有同样的作用,   羽调,为冬音、以羽音(6——啦音)为主音!属水、主藏。通于肾,利于防治气的上逆或过分上炎?少羽调能促进全身气机下降!具有养阴。保肾藏精。补肝利心。泻肺火的作用!正羽调能促进全身气机下降。利于肾的藏精!兼有助肝阴!降心火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五行音乐能起到平稳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维护人体3176健康的作用、   对癌症病人的音乐治疗无特殊要求!可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情绪和病症,选择适当的乐3860曲进行治疗!、
中医五行 为什么子亢盛会导致母亢盛
  这就是五行6937中的相生相克!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体奇8981经八脉相互通联、相互传导,如果不能相互传导就会导致失调、比如一个泉眼和一个池塘!当泉眼5634水力很大时自然流入池塘的水也就会增多!当泉眼干涸,那么池塘自然也就干了!又比如一个水管水压越大、流速越高!如果水压大到超出了水管抗压能力的时候!水管就会爆炸、这就叫物6446极必反了、、
中医五行基本理论学说?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删去许多看起来比较累的词)   需要说明的是:五行7603中是行是运行运动的意思,而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不能理解1362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因为它们不是五行。而是五行在地上表现出来的特性!被人用可以看到和识别的物质来表述而已。     8867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
中医与五行,冷热的关系
  写在回答之前:我受lz之邀答问!所答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我亦没兴3685趣争吵!如果不同意我2455的意见!你可以选择无视, 五种性状。你是指中医五行吧、 五行理论也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相对来说,在临床寒热就显得更重要了。 中医所谓的寒热不是被量化的一个指标。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抽象出来的概念!是人体与物质或环境相互作用后的一种指向和力量? 比如。我们吃了某样东西!出现了身体发热,汗出的现象、并且在季节!试验者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经得起重复!那么我们就说,生姜是热性的。反过来如果我们吃了这个东西,出现怕冷。哆嗦的情况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重复的话!我们就说。这样2207东西是属于寒性的? 其他理论可以依次类推。中医理论是5872一种体系?一种从实践中得出的,经过无数次试验所证明的、高度抽象的理论!并且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 如果你要推荐学习的东西~我建议你要学习中医理论。就暂时忘掉所谓“6605科学理论”,3572之后好好读一读大学本科的教材,这个8231就由你随兴所至络。 个人意见而已,关于中医理论和中医是否科学的口水仗我打得多了!没有兴趣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所说、请你看“写在回答之前”、 关于烘烤食品的冷热:个人以为大部分均是偏燥热性质。 理由:生活中观察得出、,
通俗易懂的中医基础知识:什么是五行学
  【中医学】里最基础知识: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用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区分事物的五行属性。抽象的哲学概念!简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万物都是由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变化形成的、万物都有相生和相克的循环规律,懂得和掌握这个道理:【有滞必能消。有瘀必能化】是最重要的事情!人体和自然界的五行属性五行五味五脏形体五官五色季节方向五气生化过程木酸肝筋目青春东风生火苦心血脉舌赤夏南热长土甘脾肌肉口黄长夏中湿化金辛肺皮毛鼻白秋西燥收水咸肾骨耳黑冬北寒藏 【中医学】里所说的五脏和【西医学】里所说的五脏不是一样的意思。这个不能搞错。以下分别说明【中医学】里的五脏的意思: 肝不是肝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肝是指全身的【神经,腱!筋膜】。心不是心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心是指全身的【血管,血脉】,脾不是脾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脾是指全身的【肌肉】、肺不8192是肺部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肺是指全身的【皮肤。毛发】!肾不是肾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肾是指全身的【骨!骨髓】,万物的相生和相克的循环规律例如:1,水和木是相生的!树靠水才能生长。2。水和火是相克的!水可以灭一般的火,其他依次类推,道理8295是一样的。!
中医五行是指什么?
  中医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脏器是:   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   再详细些就是:木—肝。胆。 目。(怒。 )酸、筋    火—心!小肠、舌,(喜。 )苦。脉    土—脾。胃、 口!(思! )甘!肉   金—肺、大肠!鼻。(悲。忧。)辛、皮   水—肾、膀胱,耳。(恐、惊。)咸、骨六腑中的三焦为孤腑所以不入五行。
怎样记中医五行分类表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现代社会除了风水、占卜和中医!还有许多理论使用它作为理论基础   阴阳是"互生互克"这么一种关系..   阴阳是互克又互生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相对,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相对于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克,又互生,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编辑本段]阴阳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编辑本段]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7848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0958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巳。午   土戊,己 土:丑,辰!未。戌   二十四节气   正月寅月:4014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   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4320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4777谷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   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4566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洁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7800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 — 1点 子时 1 — 3点 丑时   3 — 5 点 寅时 5 — 7点 卯时   7 — 9 点 辰时 9 — 11点 巳时   11 — 13点 午时 13 —15点 未时   1 5— 17点 申时 17 —19点 酉时   19— 21点 戌时 21— 23点 亥时   [编辑本段]传统阴阳五行   另:战 国 时 、 以 邹 衍 为 代 表 的 阴 阳 五 行 说 广 为 流 行 ! 被 秦 汉 道 家 ! 儒 家 和 神 仙 方 士 以 及 后 世 道 教 所 吸 取 ! 调 阴 阳 。 顺 四 时 。 序 五 行 ! 以 政 令 配 3233月 令 的 思 想 ! 成 为 汉 代 人 普 遍 的 看 法 , 早 期 道 教 经 典 中 也 充 满 了 阴 阳 五 行 思 想 , 《 太 平 经 》 之 言 「 以 阴 阳 五 行 为 家 」 。 以 奉 天 地 , 顺 五 行 为 本 ? 认 为 天 地 之 性 是 由 阴 阳 所 构 成 的 、 《 老 子 想 尔 注 》 讲 阴 阳 之 道 , 主 张 ......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