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易经》的全文与注释?
汉朝易经注释

《易经》的全文与注释?
  《周易》古经   经上   01.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02.坤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1878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8695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03.屯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8552马班如!泣血涟如、   04.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05.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7703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06.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07.师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08.比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易经 (注释版)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2732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据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3459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5942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八卦和五行说不同!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释文发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韩仲民《5082帛易略说》,帛书《6766易传》释文,最初见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第六辑。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续编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易学集成》等书,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丁四新《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帛书《易传》共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邢文《帛书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学术专著,1994年在香港文物市场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十分丰富、 演算易经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当代有山东大2135学教授刘大钧等!后者如京房。邵雍等详见《出生时间与命运》。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7218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 注释版本哪个最好
  我认为还是看原版的比较好!毕竟后人注释的有偏差   个人认为 古籍出版社 的还可以不知现在还能不能买到。
窦姓 在汉朝的历史
   这个问题问的好?窦是整个汉朝除刘姓之外的第一大姓,从0455西汉到东汉!都有不少窦氏家族的人在朝中担任大官、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老婆!汉武帝的奶奶、自汉武帝朝代起!窦氏就作为外戚在朝中任官,     窦婴:窦太后的侄子。大将军!魏其侯!     窦融:西汉末年的诸侯之一。因佐光武中兴,官至大司空,其时窦家一门!一公、两侯,三驸马。四个二千石。可以说优容殊甚。    4023 窦固,窦融之侄、为公主驸马,明帝时以奉车都尉率兵西击匈奴、大破之,胡虏尽服!此后在朝任大官、赏禄巨亿、而性谦俭,爱人好施!人皆称颂。死谥文侯!   明帝皇后为窦氏,明帝崩,和帝立、窦氏为皇太后,以和帝年幼,窦太后遂临朝称制,从此以后。东汉就再也没有成年皇帝了!其娘家兄弟一门四侯,窦家权倾朝野,   窦宪!和帝时窦太后之娘家兄弟。以车骑将军北击匈奴,大破之、斩名王以下一万三千级,降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众。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至西海而降服之!窦宪以边杂之师。一举而空虏庭、胆之卫青霍去病、其功绩犹当过之!于是登燕然山!勒铭而还,拜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惜其擅弄威福。被逼令自杀。   桓帝后妃窦氏,亦出此门。桓帝崩!灵帝立!窦氏以太后临朝称制、其父窦武,拜大将军!总揽枢要,招纳贤才、为天下清流所宗,与陈蕃谋诛宦官,事觉被杀。,
汉朝的官员等级,文官和武将?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9862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2446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6327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7735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3508)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2879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1043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5069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5359沿置不改、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4358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0135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7584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复置。7285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7402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3085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1780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0058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1823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5552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7137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8970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8112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0746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秦8773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0005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3589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至于爵位好像不是说某个职位就一定是某个爵位!中国的爵位和职位是分离的,古代官员的爵位好像完全看皇帝怎么封了!没有统一的标准!、
苹果 李子 石榴 汉朝皇帝吃不到哪一种
  应该是李子吧。苹果在中国有“柰”这个品种。“石榴”是张骞带回来的!。
易经的奥秘.(一)何为易经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9128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3588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汉朝文武官员的官位名称?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3119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0975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8725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7479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4702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6590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9808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0889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0195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6387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6758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8757: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9238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2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4834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3086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8113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2610“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8499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2039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4506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7223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7694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0460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7553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3785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1401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3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4628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5387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9614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9401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7863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4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2818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6423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4911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9991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4952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7189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1748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4765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1122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2832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9092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5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5421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7737军 汉置,2582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1763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3856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7939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0944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6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 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4079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5119  无难右部督 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5778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1515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7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9161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 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
易经的作者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易经的?
  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第三个是孔子、   伏羲创造八卦图!周文王创造六十四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则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
为什么要学易经?怎么学易经?
   《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4412“文化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国学大师-李-冠-论讲解说道我们翻开《易经》?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3830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6177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而言!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BookofChanges)、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爻”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至于“卦”!则是指“挂”而言,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因此!原5163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时代末期5578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5884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9998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