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如何理解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行相生的关系

如何理解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如何理解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7460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6217有关联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小时1729候就应该听说过:“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不光是五脏2203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同样的例8995子还有,比如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2131从表象上来看,汗水和心脏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舌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脏也不挨着!但是!看看家里养的狗!它皮肤上没有汗腺,散热要靠舌头,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实在过于复杂和玄妙!我们还不能为每一条中医理论找到足够的生物学和医学证据, 当然!不能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不等于我们就彻底放弃。如果无视一些客观事实、一味等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问题,无疑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先怀着谦虚的心态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五脏学说。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或许可以从养肝的角度来防治近视和白内障。或者用养肾的方式9760来防治耳聋, 9070考虑到篇幅的缘故、我们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医五脏理论给说清楚。没关系!先易后难,一步步深入。在接下来的稿件中!我们就谈谈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的哲学道理。 肝开窍于目哲学联想 先看看《黄帝内经》对于肝(不要简单对应肝脏,中医讲究的是系统、不是局部器官)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生风。酸伤筋。辛胜酸,”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这些都是动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过程?地球一经形成,方位就确定了。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风由东方而生、也是可以6214理解的,风生木!好比春风使万物复苏!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酸生肝!就是说!草木的中酸味决8299定了肝的产生,或者说、肝的产生是由于草木中的酸性决定的。作为人体这样的生命体、肝是必然2438存在的! 肝被喻为体内的化学工厂。分解有害成份和大分......余下全文>>、
我想知道中医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3846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
中医与五行,冷热的关系
  写在回答之前:我受lz之邀答问!所答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我亦没兴趣争吵、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你可以选择无视、 五种性状。9246你是指中医五行吧, 五行理论也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相对来说!在临床寒热就显得更重要了, 中医所谓的寒热不是被量化的一个指标。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抽象出来的概念、是人体与物质或环境相互作用后的一种指向和力量、 比如。我们吃了某样东西,出现了身体发热、汗出的现象、并且在季节。试验者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经得起重复!那么我们就说!生姜是热性的。反过来如果我们吃了这个东西!出现怕冷、哆嗦的情况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重复的话、我们就说,4273这样东西是属于寒性的、 其他理论可以依次类推,中医理论是一5474种体系、一6003种从实践中得出的?经过无数次试验所证明的、高度抽2677象的理论!并且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 如果你要推荐学习的东西~我建议你要学习中医理论、就暂时忘掉所谓“科学理论”、之后好好读一读大学本科的教材、这个就由你随兴所至络、 个人意见而已,关于中医2843理论和中医是否科学的口水仗我打得多了!没有兴趣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所说、请你看“写在回答之前”, 关于烘烤食品的冷热:个人以为大部分均是偏燥热性质。 理由:生活中观察得出。,
五行不相生会有什么后果
  五行直间必然有相生相克!你提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后果了、
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五行相生!指的是木。火、土、金。水的互相资生!助长、兴奋。促进等的运动变化、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之类。在这5574种相互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各自具有“生我”、“我生”的两个方面,人们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母与子”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即:“生我” 的是我母,“我生”的是我子。 以金“3090行”为例?因土生金。故土是金之“母”、但金生水,故金又是水之“母”、也就是说!水是金之0261“子”。这就是五行相生中的母子关系、。
五行相生顺序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6152的基本物质元素,   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   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   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   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 4026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彭玉城三个字的五行相生吗?
  彭钰程、这样子会比较好一些。
五行中金木与什么相生?
  五行相克是一种抽象的比喻,它很抽象、并不是像我们常规理解的那样,而且区别很大!金 木当然相克。可是,金木也可以不会相克、因为,存在的事物关系中。不只是有金木两样。还有其它三行在发挥作用、所以。这么说、是不完全的,特别是这种事情。两个人是有相克因素在!可是。还有其它因素啊。比如。工作。比如,性格!比如!家庭环境,这些因素,类似于天平原理。看 上去。他们是相克的!可是!条件和因素!就好像天平一样、把条件往天平上一放,你再看看5409结果如何,,!呵呵、不相克了,不过!也有更要命的结果!、
通俗易懂的中医基础知识:什么是五行学
  【中医学】里最基础知识: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用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区分事物的五行属性!抽象的哲学概念。简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万物都是由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变化1120形成的、万物都有相生和相克的循环规律、懂得和掌握这个道理:【有滞必能消、有瘀2373必能化】是最重要的事情、人体和自然界的五行属性五9020行五味五脏形体五官五色季节方向五气生化过程木酸肝筋目青春东风生火苦心血脉舌赤夏南热长土甘脾肌肉口黄长夏中湿化金辛肺皮毛鼻白秋西燥收水咸肾骨耳黑冬北寒藏 【中医学】里所说的五脏和【西医学】里所说的五脏不是一样的意思!这个不能搞错,以下分别说明【中医学】里的五脏的意思: 肝不是肝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肝是指全身的9393【神经?腱、筋膜】,心不是心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心是指全身的【血管,血脉】、脾不是脾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脾是指全身的【肌肉】!肺不是肺部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肺是指全身的【皮肤、毛发】。肾不是肾脏的意思、【中医学】里的肾是指全身的【骨、骨髓】,万物的相生和相克的循环规律例如:1!水和木是相生的,树靠水才能生长,2!水和火是相克的。水可以灭一般的火!其他依次类推,道理是一样的、。
五行火与金相生吗?
  金生土,土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这是我知道一丢丢....?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