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德不配位,必有祸端,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出处易经

德不配位,必有祸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在的地位(社会!团体。家庭等等)相配!否则也会招至灾祸,   即人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所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灾祸、   出自5576春秋时期孔子的《周易·系辞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白话译文:一个人违背了五伦纲常!马上就会遭祸!如果德行和所处的地位不匹配!也会导致灾祸?   !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出自:   《周易·系辞下》!   原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译文:   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灾祸诞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贵。智力浅7785薄而谋略庞大。力量弱小而负担很重。都是不行的,   、
德不配位,真的会必有遭殃吗?
  紫苏青衣 2010-07-05这个句出自《易经》.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1980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诠释一 《易经》中认为: 乾为马。坤为牛、 用马来象征天。 故、天行健,就不难理解,骏马以形容4621自强不息,坤为牛!以牛来诠释人之品德, 有些古句是不需要详细解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体味。 诠释二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3113厚德载物。“天行健”与“地势坤”失去了对称!原因如下: 据帛书《周易》。“干”为“键”。“天行健”乃“天行键”。“键2610”乃“干”之古字、而“键”又训为“健”!串在一起: 天!行矣。干(键)!干!健也、 据帛书《周易》!“坤”为“川”!“势”乃“执”!“地势坤”乃“地执川”! “川”乃“坤”之古字!而“川”又训为“顺”!串在一起: 地!执也、坤(川)!坤,顺也。 “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强力”、 “执”执力为“势”,所以“地执坤”变成了“地势坤”、 “执”执持,执守,“势”“势力”, “形势”!坤8367之义大矣哉? 人参赞天地化育、参入“存在者之整体”,又能“复”。而得以“见天地之心”!天。地,人!三才而两之!中道而行,何惑之有! 天行矣,干,干,健也!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执也,坤,坤,顺也,君子以厚德载物。 诠释三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2890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0757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关于易经中讲到的君子之德,有多少条?各是什么意思!
  六十四卦皆有《象》曰:推天道以明人事。此修-行之本,今摘录乾卦《象》讲4718义如下,其余各卦《象》辞及讲义请在百度文库中搜寻,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宣圣讲义孔子此释乾卦之象辞!亦如彖!依卦象爻象而定其辞!盖有卦象辞,有爻象辞、而加之以释文也,!故于卦爻繇辞后,加以象曰云云。明其为释文也、凡卦1007爻辞皆分列于其卦爻下?唯乾坤二卦。统为一章、此后人便于记诵。求其贯通,以接于文言耳?非异例也,故释象之文,与文言同列。而其义仍互通。即各爻辞。仍本前繇辞而来,不过演其义。申其旨。广其意耳。故凡有彖曰、象曰。皆后圣释卦爻之辞,犹之文言也!以卦爻虽虽着其辞,言简意深、人或难达、特因所闻所见、述其5002义于辞后。而使读者有所贯通耳,如乾之象辞。即元亨9756利贞四宇。面释之者。乃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下各爻皆然。皆本辞中具有之羲!而演绎之。以尽其意耳、夫意微而辞短。虽演绎之。尚有不尽,故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其不尽,从而为之文言?1339从而系之各傅,无非为达圣入立教之旨,明易卦包涵之义、而以示天下后世。标人道纲领、此辞之不厌详,而演之务求尽也。夫易象固自天道始、而易教则以人道先,辞为教立!文为人明,故在卦爻象辞。多包举天地人物,鬼神气数立论!而于演辞!则独重人事,以易之用。唯人主之。而易之道!唯人通之!象既以人爻主其中!辞亦以人道立其本!此自古圣人之微意!而于乾之象辞!即首揭其例也。乾之卦象!元亨利贞!天道之常、而演辞自强不息?则人道之本。天人所以合,即可于此见之也、夫9913天行健三字,明示天道8697大本达德!次即继以君子自强不息,明示人道孚天之行,即为人道之大本及其达德也。由天以及人,由天道以立人道、此立教本旨、中庸所以溯天命人道而定教之大则也?此不独儒教之义。凡教皆然、而上古圣人即如此示其教?以其所生、返其所自,成其所成。而后人道以全!此二语不独为释乾卦辞!实为人道立则?圣教立纲、包括全易之辞。溯源人9828生之本,无过于此二语矣。夫乾天下之至健者也,以其出于先天。成于纯阳,清虚光明。故为至刚,凡天下之至刚,必不拘于物,天下之至精,必不塞于明。唯乾以纯粹之气、得纯一之体!不以物为形,不以情为生。乃能称为至刚!行于至健,唯天象之,于物唯金象之、金亦至刚而纯清。至凝而光明。即金刚石是其类也。其体至坚而至精粹!其化也至虚灵。故象乎夭,佛以之喻性。即以其如乾之纯也!天之体如是凝而虚,坚而明,故其行健。能主物而不役于物,能御情可不徇其情、能用中而不执!守和而不二、故中庸比之至诚之德,以3479其有高明悠久之道。成不息不二之功。此天之本体、覆天下而不遗一物?生万类而不穷、化万类而不尽!则皆由于健也,健则至性!至诚!至一!至久至中和。永古如斯!生生不已。唯乾如此、故卦象之。唯天如此,故卦名之、唯象如此故辞着之、而圣人则之。此君子本其道以自勖其行。而自强不息也,君子者!成德之人也!以其成人之德,而孚天行也!君子本6814天之健。以自强不息!因其自强不息、以孚天之健,由天及人。由人返天,天人之道。一于健、一于自强不息也,天之健也。成其元亨利贞之常德、人之自强不息也,亦孚于元亨利贞之至德。以其能合天行!全天性、以成其天道人道也,人道由8412近及远。由始至成,天则4810远近无二!始终不殊、故元亨利贞、无为而成、人则必先自修。自励。自惊惕。自勤慎,先求其利贞!而后5960达于元亨、故先必自强。而后不能息也,夫天之德。纯自然也。天之道、纯无为也,而其健也,不因乾惕不待谦卑?故其行乎四德也至顺!自成其序。自守其位。周流六虚。终始不已,唯君子取则焉。而自求其行。自成其德。以自强不息,此中有为有守、有行有志!非如天之自然无为也。而其成也、亦同于天之自然无为。以其能全其生,而返于天也!人之生也!生自天!受天之命。顾其成也。必2005成全其天命、而返复于天,方谓之成。方谓之成德君子,圣人述易之乾。而揭其义以教天下!而以自强不息法天之健。此其立人道、垂至教之意、深切着明矣,故易卦首乾。天下首天、而天道首健!人道首在自强不息、此四字者、成德之本末!1582作人之终始有此四字?始9593能副乾乏四德,而孚天之健也、故自强不息者,众行之基也!一切德行!均由此成、而自强其始也!不息其成也!自强者、反己克欲。精修笃行之谓、不息则至诚之功也!唯天无息,成其高明,唯地无息,成其博厚,唯天地不息,成其悠久之体!遂其生成之德,覆载之功、人而不息,斯成德而达道,全人1517以孚天矣!不息之义大矣哉!然其致之、则自强也。以自强不退、乃能达不息之域!荀稍懈即息矣!唯天之纯一不二、纯道不纷!故永不息,唯文王纯德不回、故亦不息。此易之明于文王。而乾之德。即象文王之行也!夫健之为言也、不独至刚至坚。物之健也。其气必全,人之健也,其行必圆、以其纯而精也、故君子法天之健!必先自勖其德。无德不得为健、德之未醇,不得为健,若徒有勇有为!有刚有守、其为健之一耳?非健之全也、故8146凡物唯天称健?诸卦唯乾称健!以其气纯凝、而道光明。而神虚灵。而德浑成!而用见6720于生生,为造化之主!天下之神!其施无垠!其至无声,其见无形。唯人之性象之、故性之德、健之行也。曰义,曰仁,曰礼、曰信!此人性之固有亦天之所以5236生万物、覆万物。化万物、成万物者。而名之曰元亨利贞。唯健乃有此四行,唯四行乃充健之名!以其四德全备四象全成,无乏无阙。圆融贯通!是谓大生,此天下之元气所凝!真气所存!至道所流,至理所行、以立天地!而建日月。亘古今,主宰一切、皆此健也。皆此德也!故人则焉。两求其不息。而称乎三才。与覆载并德。故中庸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元强,以其至诚元息。能永致中3797和之德,故能育万物而位天地,大而能化,圣而能神。能孚乾之象!成健之行、而备元亨利贞!此自强不息之功,即所以成元亨利贞之道、充仁义礼信之性。全其为人而成其生、7746此君子之所名?而大人同其称也。在乾二五二爻,均有大人之号!三爻则为君子!而彖辞释文。则君子大人并举之者、其名异,其德同也、由用言之。则曰大人。由体言之。则曰君子。由德及于外言之!则曰大人!由修返于内外言之?则曰君子。皆人5313类之所尊,众望之所归、道之所寄!德之所成者也,故唯乾卦爻屡称焉,以其道德称也!二五由位之得时,道之得行。德之得见、故称大人、三爻为自慎戒之时,自勤劳之位!宜自求成德!自乐守道、故称君子,与4687此处自强不息之称君子,同一义也、君子举其自修,大人见其德位。二者一人也,苟有其德位、则君子亦大人也,苟论其修持!则大人亦5051君子也?后人于此多末晓然,以其异、而昧其同,实非圣人立言之旨,以易之辞!一字一语。皆从象定。从时位定!从内外上下定之也、非轻易为之者。故读易辞、必深思之,必求于象数,必探于圣人之意!而后可了然于其名辞之异同矣、古人文字尚简,宁好为出入哉、。
易经中的爻位如何解释?
  我认为应当是根据你所问的事情的阶段而定.,
易经语“德修义立”解释?
  自8539己的道德和品德才能够更好的成长,
为什么叫易经
  易、甲骨文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弧线、右是半个圆圈!其意为星星。地平8931线和太阳!取象为昼夜交替,表示阴阳,《周易乾凿度》讲。易有三义!不易!简易,变易、万7407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这一点5035是不变的,称为不易!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使其8427达到阴阳的平衡!就会和谐永存,谓之简易、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阴阳相摩。相推的结果!称之为变易!   仔细读一遍《系辞传》就知道了!、
易经卦象中阳位是哪几行?阴位?
  阴爻和阳爻没有固定的位置!但是位置的阴阳是固定的、六爻中一三五是阳位。二0795四六是阴位!
《易经》里面的“夬履贞厉 位正当也”是什么意思?
  此为天泽履卦第五爻的《象辞》   【原文】九五:夬履①、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象辞》说:行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险之象,但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正当其位,因而虽险不凶、   卜卦时你卜到这一卦!得九五中正。你有这个能力、且时机恰当!当时当位、主动踩虎尾、因1234而虽险不凶。。
千里眼顺风耳的出处
   关于其由来有几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指千里眼与顺风耳本是金精、水精所化,9907第二种则说他们是商代时期纣王的大将大哥高明!小弟高觉、有一次与周文王的军师姜子牙交战而身亡死后阴魂不散四处飘游,来到桃花山、就盘居在此、默娘听到桃花山有二怪扰民,危害百姓,就独自前往收妖在山中遇到二怪力劝他们修道爱民,千里眼与顺风耳勃然大怒!以为默娘只是寻常的村姑。竟敢前来训示,心中不服,就使出法宝与默娘交战、默娘手提铜符!口念神咒。二怪全身无力!四肢不听使换。只得认输屈服,并恳求默娘开恩、表示8028愿意随之修道,一同救济天下苍生,千里眼与顺风耳被默娘收服以后就在桃花山修道!没有再出来害人。静待她成神得道,又有一说认为千里眼与顺风耳是天庭的天将。奉玉帝旨令降凡在桃花山等待妈祖得道成神之时!辅佐圣母救渡海上遇难的众生。以化解人间的劫厄!另有书中记载!妈祖乃是观音菩萨的化身?8875所以千里眼替妈祖执行“观”千里的灾难的任务?则顺风耳执行“听音”救苦的职务。观与音二者相合、正符合“观音大士”之意!千里眼为青面绿衣、右手执斧、头上有两只角!左手横在前额眺望远方。顺风耳为赤面红衣、左手持戟。头上只长一只角!右手指着耳朵,二位将军目似铜铃、齿如短剑。身高丈余,声若铜钟、来去如飘风闪电,为妈祖的两大助手。民间传说“千里眼”及“顺风耳”原本是一对兄弟,兄名“高明”!弟名“高觉”,原为棋盘山的桃精与柳精幻化成人形!下山投靠了商纣。武王伐纣时两军交锋,高明眼睛能看到千里之物、高觉耳朵能听到千里外声响,使得周武王的战略都被纣王所预知!使周军大败,当时武王由名相姜子牙辅佐!他先用“照魔镜”得知纣王军中有此二魔!为了混淆敌人视听!他下命全军在出战之时?大鸣金鼓,以混乱顺风耳(高觉)之听觉。大旗幡挥舞!以遮千里眼(高明)之眼,并洒狗血在地面,使二人法力尽失!而丧命于战乱中、受制于奇谋而亡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心有不甘,妖魂盘据在湄洲岛西北方的桃花山上,时常出现在民间伤人性命!前后历经三千年、妈祖林默娘二十三岁时听到了这个传闻!随即携带铜符等法物上山!经一番剧烈斗法,二怪弃2532械投降!双双跪倒妈祖面前,口称师父说:我等奉玉皇大帝的旨意在此守候已久。愿诚心9724皈依门下,9885共计天下苍生!收服二人后!两位神将就成为妈祖身边的驾前将军。5785根据《天妃显圣录》之说、千里眼。顺风耳原为西北方金精、水精,金精具有火眼、能见千里之外的事物!水精则听力灵敏,能听见千里外的声音。、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