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易经系辞第九章释文?
易经系辞解释

易经系辞第九章释文?
  占筮方法:(一)用五十根蓍草,先抽去一根象征“太极”,始终不用。剩下四十九根信手分成两半、象征“两仪”!左右手各拿一半、(二)从右手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7832三才”(天、地。人)中的“人”!(0543三)放下右手所拿的蓍草?用右手数左手中的蓍草,四根数一次,剩下最后的余数又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据说四根象征“四季”!而余数象征“闰月”?(四)以左手数右手原来所拿的那一半蓍草!方法和上面一样!余下来的蓍草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这时!左手夹的蓍草合在一起,不是五根!就是九根!剩下的蓍草不是四十根就是四十四根。(五)把那九或五根蓍草放在一边。剩下的四十或四十四根再分成两半放在左右手中!又从右手那把里抽出一根夹在7154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四根一次地数!数完左手那一把再1150数右手这一把。两次余下来的蓍草加上先夹在左手的一根!一定是四根或八根!这时!剩下的蓍草不是三十二、三十六根就是四十根。(六)再如法操作一次!余数有形成八根或四根、去掉余数后,剩下的蓍草不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根就是三十六根,以上三次9479分数蓍草,叫做“三变”,三变的结果有四种: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三十六、这四个数分别是“四”的六,七!八,九倍,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九为老阳,七为少阳。由此便得一爻,由于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所以要4344来六次。共十八变,、
易经的系辞和系传有区别吗
  《5799系辞》是汉初太学五经博中易学博士的教学提纲挈领。是以儒学思维撰写的,《系辞传》是继《系辞》问世后。古人对《系辞》的归属而提出的一种解读观,。
求<易经>系辞上传的注释和翻译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8850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论: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辞》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为十一章!周氏、孔颖达等分为十二章。陆德明分为七章、李心传分为十五章。王申子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8285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气浊7296重在下、故曰卑。定:8895谓定其方位!以:已!《国语·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庄子·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6020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王弼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经作“辩”、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释名》:“荡。荡也、”此有推移之义、鼓,通“郭”。《风俗通义·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谷梁传》:“云3276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2753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坤道:2260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9120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体浑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尔雅》‘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8081此可识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3263作“简从”者,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6700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801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8753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紫函这个字在易经中怎么解释
  !三冬乙木1。十月乙木木不受气。而壬水司令、取丙为用、戊土为次、丙戊两透!科甲定然。有丙无戊。虽不科甲。亦入儒林!支多丙火!运入火乡,亦主显达,或水多无戊,乙性漂浮。流荡之徒。若不见丙巳,妻子难全,或一点壬水!即多见戊土!亦为不妙。得甲制戊!可许能干!但为人好生祸乱、构讼争非,男女一理,支成木局、时值小阳,此8702又如春木同旺。若有癸出,须取戊为尊。加以丙透,科甲之人!若无丙戊二字,自成自败!终非承受之辈、2、十一月乙木花木寒冻!一阳来复。喜用丙火解冻,则花木有朝阳之意!不宜用癸。以冻花木!故用丙火!有一二点丙火出干、无癸制者!可许科甲!即丙藏支内,9770亦有选拔封恩?得此不贵。必因风水薄,或壬癸出干,有戊制,可作能人,即丙在支内、亦是俊秀、若壬透无戊、贫贱之人!支成水局、干透壬癸。丙丁全无,虽有戊制、贫乏到老。运至南方稍有衣食,丁火有亦如无!丁乃灯烛之火!岂能解严寒之冻!设无丙丁!戊己多见,金水奔流,下贱,或有戊己无火、亦属凡人、但不至下贱、或一派丁火。大奸大诈之徒。如无甲引丁,孤鳏到老。丁火见甲,必主麟趾振振!芝兰绕膝!或成水局!壬癸两逢。则木浮矣!不特贫贱、而且夭折、得一戊3648救方可、冬月乙木!虽取戊制水,不可作用、取丙火则可,用火者,木妻火子,用土者!火妻土子!3、十二月乙木木6429寒宜丙。有寒谷回春之象、得一丙透!无癸出破格、不特科甲、定主名臣显宦!丙火藏支,食气而已、干支无丙,一介寒儒。或四柱多己、不逢比劫!乃作从财!富比王侯。若有比劫、贫无立锥,或一派戊己,见甲颇有衣禄!以丙火为用方妙。!
谁知道哪有<< 易经·系辞上传>>译文?
  系辞上(1)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论: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辞》分章。先儒3626多有不同: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为十一章!周氏、孔颖达等分为十二章!陆德8006明分为七章、李心传分为十五章、王申子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2119气浊重在下,故曰卑,定:谓定其方位!以:已、《国语·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庄子·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0157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王弼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经作“辩”,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6794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释名》:“荡。荡也、”此有推移之义、鼓、通“郭”。《风俗通义·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谷梁传》:“云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体浑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尔雅》‘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此可识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作“简0331从”者,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今译: 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由此)确定。9767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2022之位确立、(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群相分!(这样)吉7613凶便产生了!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9771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乾资主7098(万物)初始?坤化生成万物,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易、则是易资主!简。则是易顺从、平直资主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有亲附1496则可长久,有功效则可广大、可长久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才是贤人的事业,(因此)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 (二)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1)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2)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3)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4)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5)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6) 注释: (1)卦:指六十四卦!象:卦象!系辞:于卦爻之后系属其文辞!在此句“吉凶”之后“虞本更有悔吝二字”(《释文》)!以上下文8866义考之,似当以虞说为是、 (2)吉凶:善恶!吉,善。凶,恶、悔吝:悔难!悔!恨。吝、通“遴”!行难。虞、度!吉凶悔吝、为《易》之辞!失得忧虞,为人之事。故吉象得,凶象失。悔象忧,吝象虞, (3)变化:指六爻之变化!亦即《系辞》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爻者。言乎变者也”。进退:由爻之变化而产生,阳动为进。阴动为退!刚柔:指阴阳二画!阳刚为“—”。阴柔为“- -”, (4)三极:三才,即天地人。八卦有三画,上画象天、下画象地、中画象人!六爻兼三才故初二为下象地,三四为中象人。五上为上象天。 (5)居:静处!安:依,序:次序、虞翻认为当2451作“象”,依据下文“君子9868居则观其象”、故认为作“象”为胜!然案之《系辞》。“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成列即《易》之序也,且“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价,震无咎者存乎悔,……”此皆“易之序”也、玩:一本作“翫”!有玩味。玩习之义、《列子·黄帝篇》“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张湛注:“玩!习也!”乐:一本作“变”、7357案下文“动则观其变”、“爻者言乎变者也”,似从“变”为是。 (6)此引《大有》上九爻辞。佑:保佑, 今9106译: 圣人设置易卦?观察6108其象而系之文辞,以明示吉凶!(阳)刚(阴)柔相互推移而产生变化、所以4845(《易》辞)吉凶,为失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变化、为进退之象,(阳)刚(阴)柔。为昼夜之象!六爻的变动,含有(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闲居而依者、是卦的次序,喜乐而玩习者!是(卦)爻的文辞,因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7501而玩味其文辞!行动4631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 (三) 缘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①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7429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②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③ 注释: ①彖:“材”,材通裁,故有裁断之义,此指彖辞!言:说明!象:指一卦之象!爻:指爻辞。变:指刚柔两画的变化, ②小疵:小瑕!列:分布,位:六爻之位!齐:正定、大小:指卦而言、阳卦大!阴卦小,辞:爻辞、介:微小、此指“悔吝”处“吉凶”之间细小界限!震:惊惧, ③险:凶恶。易:平易:此即善吉,之:适。 今译: 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说明(阴阳爻画)变化的!吉凶,是说明事务失得的!悔吝。是说明有小的过失、无咎!是说明善于补求过失?所以贵贱的分列,存0930在于所处的爻位、齐定其小大,存在于各卦之中!辩别吉凶,存在于卦多辞中?忧虑悔吝、存在于(吉凶之间)细小的界限,戒惧而无咎,存在于能够悔改!因此卦有(阴阳)大小!辞有凶险平易,《易》辞!就各有所指向, -------------------------------------------------------------------------------- (四)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①!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②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③3279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④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⑤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⑥! 注释: ①易:《周易》所包含道理!即易理、准:等同!齐平、弥纶:包罗,遍论!弥,徧!纶,本指青丝绶,此通“论”。 ②幽明:幽暗光明!原始反终: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的终结。原!推究!反。一本作“及”!此训为“返”。 ③精气为物:阴阳精灵之气聚则物成其形、精气!指阴阳精灵之气。游魂为变:气之游散而物变其故。游魂。气之游散,阳气曰魂,以上下文思之。精气指神!游魂指鬼。鬼神:阴阳之气屈伸变化!鬼:归、即气之屈而归、物终气归曰鬼!神:伸,即气之伸而至!物生气伸曰神、 ④违:违背,济,助,旁!徧!《广雅》:“旁,广也!大也,”《1100周礼·春官·男巫》:“旁招以茅,”贾4847公彦疏:“旁,谓四方,”王引之曰:“谓徧招于四方也。”流:《释文》“京作留”、乐天:顺行天道!知命:知性命之理、安土:安居坤土。敦:笃厚,仁,爱!《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 ⑤2408范围:包括。法周、范!铸金之范、引申为法:围,匡郭!周围、“范围”。今人黄沛荣3836解作笼罩,其说甚是、不过:汉儒释此为乾坤消息法周天地变化而不过于十二辰,然由上下文思之,此“不过”恐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7489因无其它证据、故此仍依汉人之说!曲:6665本义为器受物之形!成:当为盛,曲成。即受盛!不遗:不遗失细微! ⑥昼夜之道:指阴阳刚柔之道。《系辞》:“刚柔者,昼夜之象、”方:处所。体。固定形体, 今译: 《易》道与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罗天地之道!2829仰首以观看天文,俯9114首以察看地理!所以知晓幽明变化的原故,由事物开始返归到4108事物终结?因而知晓死6370生的学说!精气4897聚合而生成物形、游魂(气散)导致(物形)变化、因此可知鬼神的情状,(易)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的规律)、知道周围万物而以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会有过失,遍行而不停留、顺应天道、知晓性命之理、因而不会忧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够爱民,笼罩天地变化而不超过(十二辰)!承盛万物而不遗失(细微)!通达昼夜变化之道而极其睿知,故(阴阳)神妙变化无一定处所、而易道亦无固定的形体, --------------------------------------------------------------------------------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①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这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6511大业至矣哉!②富有之谓大业。4515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③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④ 注释: ①继:秉受?继续。成:生成、成就、性:天性,本性、朱熹曰:“所以发育万物为继‘善’!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语类》) ②知。智,鲜!少,显!显现,诸。之于、用、功用!鼓、动(解见上“鼓之以雷霆”注)、至、极。 ③富有:无所不备。日新:变化不息、日日增新!生生:阴阳相互变化而不穷!成象:生成天象,效法:效地之形、法即形!项安世曰:“古语‘法’皆谓‘形’!《系辞》皆以‘形’对‘象’!” ④极数:穷极蓍策之数、占,筮占、通变7594:即变通。指变化而通达!趋时而利!阴阳不测:阴阳变化迅速微妙而不可测度, 今泽: 一阴一阳(互变)叫做道!秉5139受(其道)的,为善、顺成(其8091道)的,为性,仁者看见(道)的仁便称道为仁。智2026者看见(道)的智便称道为智,百姓日用(其道)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见了。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造就万物)盛德大业(完备)至极呀。富有叫做大业,日新叫做盛德,(阴阳变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天)象为乾,2684效(地)形为坤、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1481叫做占、通达变化的叫做事、阴阳(变化)不可测度叫做神。 -------------------------------------------------------------------------------- (六)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①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②广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③ 注释: ①广:宽广、坤为广!大:盛大,乾为大、御:止。迩:近、正:定! ②专:一本作“塼”、专。塼二者通!此当训为“圜”,《说卦》“乾为圜”即其证!直:刚直、翕:闭合,辟:开、 ③配:匹配!变通:变化通达,易简: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即易知易从2668谓易简!至:大。 今译: 这易道宽广呵。盛大呵。要说它远。则无所穷止,要说它近!则宁静而方正、要说天地之间则(万物)具备、这乾、静止时圆圜、运动时开辟、所以广生(万物)。(易道)广(生)大(生)与天地相配合。变化通达与四时相配合。阴阳之义可以与日月相配合、是易道简约的善性与至大的德性相配合, -------------------------------------------------------------------------------- (七) 子曰:①“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②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③ 注释: ①子曰:《系辞》。《文言》所谓“子曰”、乃指孔子。然“子曰”所引是否真为孔子言论?已无从考证。 ②知,即智!礼!礼仪,一本作“体”!“礼”!“体”相通。 ③存存:常在?《尔雅·释训》:“存存。在也!”阮元曰:“存存!在也!如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也’”。道:所由之路、乾阳为道。义:所处之宜。坤阴为宜! 今译: 孔子说:“易!其道至极!易道。圣人用之增崇其德而广大其业、智慧崇高礼仪谦卑!崇高效法天、卑下效法地。天地设定位置,而易道运行于其中。成物之性常存、(阴阳)道义之门! --------------------------------------------------------------------------------!
16画的名字在易经上怎么解释
3194  易经没有这个的解释……你看过易经吗,
占的易经第11卦,哪位大师给解释下?
  神州9号飞船都手动对接了,可能你的孙子以后就不生活在地球上了!到火星上定居了?就别再摆弄这些牙签!龟壳之类的玩具了吧。易经是什么!我没读过、但我个人认为那只是当时没有理论!定律解释某些事情!人们为了不留空白而书写的临时菜谱!诸葛亮懂2372易经啊?咋还是统一不了三国,,
《易经》中的易怎么解释?
 8982 “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0146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古人向神灵卜问吉凶的方法?有龟卜和占筮!筮用蓍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依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后果,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上古时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佚、仅《周易》存世、“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2741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象,由阳4837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7116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3618拟人事,如大过卦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二是讲人事的得失,如渐卦九三爻辞说:“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如坤卦卦辞说:“元亨!利牝马之贞。”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庄子·天下篇》将其概括为“易以道阴阳”。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如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否卦卦辞说:“大往小来”,1627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乾卦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上九爻辞则说:“亢龙有悔”,这些都表现了物极则反的观点、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1511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易传》、秦代(前221~前206)焚书!不焚易书。至汉代(前206~公元220)。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7546宋朱熹撰《周易本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多达数百家、在儒家经书中为数最多、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的注解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8190希望采纳?
老人突然猝死易经怎么解释
   天命所归,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佛家对此有因果轮回之说、已经很完备了、易经也是讲因果之说!但无论是易经还是佛家。没有一个可以帮你罗列此人的一生善恶 表来评判,除非。某算命先生想骗你的钱,他可能可以说出理由来、、
易经64卦"离坎"有什么解释?
  《易经》体系看。卦与卦之间的关系1517也不是杂乱无章的!64卦的排列顺序体现了阴阳对应、一般是互为综卦排在前后位置!唐代易学家孔颖达将卦序的系统规律性总结为“二二相耦!非覆即变”,就是说每一组卦的两卦之关系不是覆(两卦卦画相颠倒)。如屯与蒙,困与井!就是变(两卦卦画完全相反)、如坎与离,中孚与小过。易卦的这种内在联系还表现在卦名的含义上?如乾与坤、泰与否,剥与复。损与益,革与鼎,既济与未济即是,它们之间都是阴阳的协调与和谐!相反相成、不仅如此,64卦也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乾,坤者!阴阳之本始。万物之祖宗、故为上篇之9798始而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始终万物!故以《坎》《离》为上篇之终也,”《序卦传》给我们描述了万物生于天地,经过蒙昧时期的成长!最后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下经34卦从咸恒开始!咸为交感、喻指男女婚配交感、恒为恒久。喻男女7484白头到老。“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序卦传》),从人到家庭!社会渐次展开、充满矛盾!纷繁复杂!既济与未济表示事物相对完成又没有终止、无穷无尽,思维的和谐性!系统性在这里得以清晰体现。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