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易经」凭什么变成儒家学派的了
易经属于哪个学派

「易经」凭什么变成儒家学派的了
  易经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连山和归藏早已失传。所以今天人们说易经实际上是指《周易》,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人把《易经》。《周易》、《易传》的概念混肴了。、
易经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我一直坚持认为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结合   只是中国人大都排斥唯心主义 很可悲的 都是被马克思的那一套洗了脑子 我们要有邓小平的精神敢于事实就是 打倒一切盲目崇拜和“权威真理论“、   这是不好的 我们要发展马克思 就要事实就是   阴阳五行 包括了唯物主义和辩证发达结合 同时也包括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结合   阴阳学说还有比辩证法更伟大的是阴阳学说指出了一切现象和运动的互相对立 依存 平衡 转化 消长的五大关系 而辩证法只有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和质量转换规律   阴阳五行不但指出了世界的发展是具有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关键指出了前进和上升到终点是世界大一统!“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最好的证明。,
易经是 属于风水学一类的 嘛
   《易经》是哲学书,早在3000年前就说明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切都是在变化着的?宇宙源于黑洞爆炸,然后是扩张、扩张到一定程度再次收缩发生爆2755炸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宇宙,如此反复!在拼音没发明以前!中国2299人大多都是文盲,就别说读懂哲学思想了。即便是今天也很少有人看懂易经到底要说明什么,所以就被一些人拿来算命骗钱、其实所有人的命都一样!生,老!病、死、。
为什么要学易经?怎么学易经?
  《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6883《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0648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国学大师-李-冠-论讲解说道我们翻开《易经》,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阳爻代2540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8410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而言。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BookofChanges)、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爻”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至于“卦”、则是指“挂”而言。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6094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7683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3554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7262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0733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3074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8663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余下全文>>、
《易经》六传有哪些
  没有易经7368六传的说法啊、   你说的是不是六艺经传!   六艺经传:“六艺”指《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种课本,   经!指六经的原文!“传”。不同于《史记》中的“列传”,《水浒传》等的“传”字,它是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传”即是阐述!解释的意思、也就是解经的,如《春秋左氏传》是解释《春秋》经的、《毛诗传》是解释《毛诗》的。因此,古书中常说的“经传”、即是指经书和古人解释经书的那些文字,   “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易经的作者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易经的?
  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第三个是孔子。   伏羲创造八卦图!周文王创造六十四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则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
《易经》 读后感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近年学习哲学一些心得在这里对于老先生的观点想提出认同,提出异议.恐要见笑.   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   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   二: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   其他对于曾先生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断断徐徐收看了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几个电视讲座,曾先生阐释的很多观念非常深刻!值得大家了解!这里只将我摘录的有限几个与大家分享:   1,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1625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7755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8670能是有限的,不要太过相信教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两位圣哲先贤对“以何报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什么会出现8462这种差异呢、我们现在无法体会两位先哲当时的说话语境!所以不敢妄加揣度、   近日、看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节目中作的“易经与人生”的演讲,我有些明白了,原来。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9210中人智慧,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5022人看的,3161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于是,我就明白了、“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夫莽汉的智慧,   以何报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问题是要看你的修为境界了!,
易经第一卦 乾卦中的:乾为天 乾上乾下 。我这句话的作者?以及它属于什么?   比如:乾 是卦名
  周易就和康熙字典一样!便不代表是谁写的,、
易经的由来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十讲这门课属于自然科学的吗
  它包涵的学问属于多门科学当然也包括自然1268科学在内?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