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桃花风水 >> 姓名测字 >> 古代赞美女子的诗词
古代诗词起名字

古代赞美女子的诗词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0480声新月似当年   52.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其艳若何!8202霞映澄塘   58.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8152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6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62.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63.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64.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65.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67.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8.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69.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0.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1.玉容寂8601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73.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74.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75.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76.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7.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8.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79.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80.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81.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8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83.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84.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85.【穆】然回首,【婷婷】玉立   86.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87.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88.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8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0.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9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92.普天壤1100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93.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9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5.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96.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7.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98.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99.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0.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101.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102.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103.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104.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05.丽质仙娥生月殿   106.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107.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5533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108.云想9122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惊鸿一曲绝!照影舞动天下,广袖轻舒,唯留清影落人间。
古代优美诗词!最好是能起名字的那种,作者和出处也带上
  1姌袅   绝殊离俗!姣冶娴都,靓庄刻饬,便嬛绰约!柔桡嬛嬛。妩媚姌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是以宓妃比拟的。宓妃青琴!宓妃为洛河甄宓、青琴为女神也泛指姣美的女子。   姌袅二词意有妩媚。安静的意思,9925而单比姌字则是柔美的样子、袅也有形容轻盈的、     2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影   天仙子(北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2173花弄影.重重帘幕密折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梦蝶.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3801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935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9431诗经·郑风·子衿》?
希望可以帮助我,古代优美诗词!最好是能起名字的那种,作者和出处也带上跪求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9489空记省?   沙上并4452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又名《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8698得朱颜老,   取名字的话都说女诗经,男楚辞,可以参考一下诗经和楚辞。、
有谁知道关于描写古代白水关的诗词
  没有找到有关诗词,不过读一读一些典故。还是有点意思的!   白水关及其历史演变   谈到白水关先要说一下白水县!   白水县!汉高帝时置、西汉,东汉都属广汉郡,(《汉书 地5261理志》、《后汉书 郡国志》)   白水县的地理位置,当按《水经注》的记载、   《水经注 卷二十》漾水条:“白水又东、雍川水出西南雍溪。东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合空冷水、...白水又东南与南五部水会、...白水又东南。径白水县故城东、即白水4949郡治也。...白水又东南。与西谷水相得。...白水又南、左会东流水、...2303白水又南径武兴城东,又东南,左得刺稽水口、...白水又东南!清水左注之、”   《水经注 卷三十二》漾水条:“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上面白水就是现在的白水江、羌水即为白龙江,由此推知汉代白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沙州镇!营盘乡之间白龙江岸白水街。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修建宝珠寺电站。白龙湖水库蓄水时、淹没了规模较大的汉代遗址?四川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为抢7762救淹没区文物?在青川县境内的古白水关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发掘,清理了七十余9630座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见段明聪《从白水关出土的五铢钱看五铢钱的演变》)、可以确定白水1993街即为汉代白水县县治。   第一、两汉时期的白水关。   白水关。最早见于记载是《后汉书》,   1.《后汉书 隗嚣公孙述列传》:会4264公孙述遣兵寇南郡、乃诏嚣当从天水伐蜀、因此欲以溃其心腹,嚣复上言:“白水险阻!栈阁绝败!”[注]又多9556设支阂!帝知其终不为用、叵欲讨之!   2757[注] :白水。县。有关。属广汉郡。栈阁者。山路悬险、栈木为阁道。   2.《后汉书 隗嚣公孙述列传》:越巂任贵亦杀王莽大尹而据郡降,述遂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注]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8416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   [注]:在汉阳西县、梁州记曰“关城西南有白水关”也。   3.《后汉书 李7723杜列传》李固传: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注]杜门不交人事!   [注]:梁州记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   4.《华阳国志》卷十下载:景毅!字文坚,梓潼人也。太守丁羽察举孝廉、司徒举治剧。为氵允阳侯相!高陵令!立文学、以礼让化民。迁侍御史。上计吏守阙请之!三年不绝,以子顾师事少府李膺,膺诛!自免,久之,拜武都令、迁益州太守!上事吏民涕泣送之!至沮者七百人。白8365水县者三百人,   《后汉书》的这些注解是唐高宗之子李贤和张大安。刘纳言等所作,注解所引的《梁州记》作者为南朝刘澄,与《后汉书》作者基本是同一时期!按照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先分析《梁州记》的白水关。   注解二中说“梁州记曰‘关城西南有白水关’也”。注解三中说“梁州记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可见两条注解引用的是同一段文字,   南北朝时的关城、在今天陕西宁强阳平关镇(《阳平关及其演变》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注解三中也说“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唐朝时候的金牛县在今陕西宁强大安镇西南、且唐6984初时关城已经废弃。所以称“故关城”。其在金牛县西!也证明就是今天阳平关镇?到天宝元年、三泉县移治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见《新唐书》及《旧唐书》)、   按照南北朝时的里长度、考察今天阳平关镇西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正是四川青川沙州镇一带的位置,所以。《梁州记》的白水关一定就是汉代广汉郡的白水县,   再来说《后汉书》的李贤注,   第一个注解中说明东汉时广汉郡的白水县有白水关!非常确定!唐代没有广汉郡。   第二个注解中说白水关“在汉阳西县”!案唐时汉阳郡即沔阳在今湖北武汉。这里所记载的内容4291不可能在湖北,那么这个汉阳是哪里呢。   可能一:汉代的汉阳郡、据《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汉阳郡是汉明帝时改天水郡设置、西汉时,西县属陇西郡、东汉时、西县属汉阳郡!即三国时的西县城、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北,   按《后汉书 隗嚣公孙述列传》记载、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在建武四年,而侯丹开白水关在此时之前!且至少在建武三年之前,此时汉阳郡不在公孙述的势力范围内。侯丹也就不可能在此地开关。   且如果白水关在汉阳郡的西县!既与“北守南郑”的战略目的不合!也与注解二。注解三中《梁州记》记载的白水关地理位置不合,   所以,这个汉阳也并非汉明帝时改天水郡设置汉阳郡、   可能二:汉中郡的沔阳西县、汉水古代又称为沔水!汉中的沔阳县因在沔水以北而得名,在不同时期又经常被称为汉阳。   沔阳西县的历史演变在黄盛璋的《阳平关及其演变》中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汉代有沔阳县。晋时桓温于公元322年平定四川设晋昌郡治白马城(今勉县武侯镇),刘宋又侨置华阳郡于浕口城(今勉县武侯镇)、但本身都不是县治!仍隶属沔阳!后魏正始年间(504-507),分沔阳宪置嶓冢、并属华阳郡、隋初废华阳郡,改嶓冢为西县(607年),唐。宋。五代因之!这时西县就代替了汉魏六朝的沔阳!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西县入略阳。将原属西县的铎水镇(今周家山镇西南)改为县!并将原在略阳的州治移到铎水县,明初将6625州为县,洪武四年把县治从铎水移到明清时代的沔县城(今武侯镇)、民国二十四年又从明清的沔县城移到东边的城关镇!为今勉县,   《隋书 地理志》:“ 汉川郡 旧置梁州。 统县八、户一万一千九百一十?   ...西。旧曰嶓冢,大业初改焉。有关官。有定军山!百牢山。街亭山,嶓冢山。有汉水、”   《旧唐书 地理志》:“梁州兴元府 隋汉川郡、.......天宝元年、改为汉中郡、......”又说:“天宝元年、改为安康郡、至德二年二月,改为汉南郡。”同一件事《新唐书 地理志》记作:“金州汉阴郡!上!本西城郡!天宝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载更名、”   不排4989除隋之汉川郡入唐曾改为汉阳郡之可能,   此段《后汉书》说侯丹开白水关“北守南郑”。因南郑即为汉中治所,李贤等作注很可能是为了附会此段记载、说白水关在汉中的“汉阳西县”,因为很明显!说白水关在汉中的“汉阳西县”与此注所引的《梁州记》龃龉不合!由此可见李贤等并不能分辩此白水关之所指!   究其原因,是因为唐时的交通状况已经发生变化!从汉中到成都主要是从三泉县(唐初三泉县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北的大滩镇南!属利州、天宝元年!县移治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属梁州,见《新唐书》及《旧唐书》)南下绵谷县(今广元)、然后至益昌(今广元昭化镇)、李贤等未能了解!秦汉三国、成都,汉中交通的主线是要通过广汉白水县的,因而就出现了所谓的“汉阳西县”白水关的说法,   考古发现及出土文物也证明,白水关就在四川青川县营盘乡境内的白龙湖的中心湖的8804东北岸!与沙洲镇隔湖相望!(段明聪《从白水关出土的五铢钱看五铢钱的演变》)   关于汉中入蜀路线的变化,这里附带说明。据史料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历史上金牛道的中间路段、不同时期稍有变动:   秦汉时多走北路。即“白水关说”路线、通过广汉郡白水县!   即今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4384县沙州镇一线,这里正是一条山谷断裂带!完全可以行军!   以上的记载都说明、两汉时期汉中与8599成都的主要道路经过白水、   从考古角度来说。在这条路线上!分布有多个汉代遗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宁强阳平关镇子龙山遗址和平丘镇枣林坝遗址。而在后世的金牛道主线上没有发现任何汉代遗7462址或墓葬,而多为明清时代!说明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是汉代通行的大路、无怪乎刘琳也认为南北朝以前!金牛道的在勉县和广元昭化镇的主线是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三堆镇-广元昭化镇了(《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而力之勤先生在《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9卷第2辑。2004年6月)一文。对历史上金牛道北段的变迁论述尤详、   《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   子龙山遗址位于子龙山上,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9891有铜铁蒺藜,铜镞。”当王天命“文字瓦当及绳纹筒瓦、板瓦残片。1962年暴露土坑墓!出土陶俑!陶碗,陶杯等!   “枣林坝古代居落遗址 位于今宁强县千丘镇西南约1公里处枣林坝的二级台地上,北靠嘉陵江,南至阳广公路,东西约45米!南北宽约10米!台地表层有少量的陶瓷片。在距表层1米深处2397有大量汉代泥质灰陶片、以弦纹为主、蓝纹次之,在汉代文化层下3米深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夹沙红陶及泥质红陶片、汉代文化层上遗有唐宋时期的瓷片、”   在大安镇!徐家坝镇、广坪镇也都发现了汉代墓群。(《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   另外,1954年因修宝成铁路,在今宁强阳平关镇古砖下发现“朔宁王太后玺”金印一颗!现8201存重庆博物馆?按记载“朔宁王”是东汉初公孙述封隗嚣的封号。史传的记载!隗嚣未曾入蜀!此印很可能是隗嚣兵败、王元入蜀求救时遗落在今阳平关的,说明今阳平关附近处在陇蜀的枢纽位置、(《修筑宝成铁路青工李海章发现汉朝朔宁王太后印章》见《文物》!1954年7期140页)   自晋代至于唐宋,石牛道多取今阳平关镇向南沿嘉陵江至广元朝天一线。这一点,从嘉陵江沿岸的行政建制变化就可2754以看出来!后汉至三国、汉寿以北、白水以东,沔阳以西、沮县以南。没有行政建制、石牛道必经白水,三国时在朝天东北置昭欢县、《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认为在今广元东北朝天。沙河至陕西阳平关镇之间。在嘉陵江岸,兹从之,则此道三国时期已经被重视。晋代又分晋寿(即蜀汉汉寿!今广元昭化镇)置兴安县,治今四川广元。隋改兴安为绵谷(见《旧唐书》)!唐武德四年析利州分绵谷县置三泉县、为南安州州治!在今天四川广元大滩镇南。武6556德八年废南安州!以三泉县隶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天宝元年,改属梁州、移治沙溪之东。即今陕西宁强阳平关镇唐渡擂鼓台村。宋时三泉县直隶京师,   而宁强线之有建制始于唐武德四年析利州为南安州所领嘉平县(《旧唐书 地理志》、《新志》作嘉牟。《两唐书地理志考释》认为嘉平县治宁强县南)!但是武德八年与南安州同废,可见唐时宁强附近经济人口还是不很稳定的!而宁强县石牛道上的其余地名,除罗川!龙洞见于唐末记载外!其余均为元代以后才有记载(参《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李之勤。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9卷第2辑,2004年6月)、说明宁强线石牛道至少是唐后的事情。   明朝时候!置宁羌州(今陕西宁强)! 南路(即“朝天说”)在明清时代才得到较多利用、在这一路线上所发现的多为明清时期遗址和墓葬?连唐宋发现都很少、   第二。三国时期的白水关、   三国时期的史籍中没有两个白水关的说法!   《华阳国志 卷二 汉中志》记载:“又遣杨怀。高沛守关头”、“白水县有关尉!故州牧3690刘璋将杨怀,高沛守也,”   《华阳国志 卷五 刘璋志》记载:“庞统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行,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无素豫、一举而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数有笺谏璋遣将军还!’ 刘主然其中计,即斩怀等!遣将黄忠。卓膺、魏延等勒兵前行。…”   《先主传》记载:“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   《庞统传》记载:“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从所有记载来看,很明显、关头!白水,白水县是一个地方,没有第二个白水关,   又《三国志 法正传》载法正与刘璋书曰“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云云、即言益州东、北两面!门户洞开。鱼复2527与关头并称,则关头并非泛指而是专名。即白水关之别称也。   另外。三国时候的历史记载提到“白水”的、还有以下几处:   1.《三国志 陈群传》:“群上疏曰:‘……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三国志 先主传》引典略曰:“备於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9052白水关,四百馀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成都去汉中、通过白水关的路线是主要道路!   2.《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3329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   可见、钟会3785伐蜀的主力进军路线通过白水的,   3.《三国志 7630法正传》所载“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可0673见白水关的重要性!   以上记载都说明,三国时候。金牛道的主线是通过白水的!   第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白水关、   第一。主要说一下李特3057伐杨难敌的史实!   《华阳国志 卷九 李特志》:   “文硕杀李国、以巴西为晋,平寇将军李凤在晋寿、…   以(李)凤为征北!梁州。任回镇南!南夷。宁州!李恭征东、南蛮!荆州。皆大将军!校尉!刺史!…   李凤在北、数有战。降之功!时荡子稚屯晋寿,害其功。…    大兴元年,凤以巴西叛、(李)骧讨之?久驻梓潼不进。雄自至涪,骧遂斩凤,5843以(李)寿代凤知州。征事。…   初!氐王杨茂搜子难敌、坚头为刘曜所破、奔晋寿、晋1809寿守将李稚!荡第二子也!受其赂遗。不送成都!曜既引还、稚遣难敌兄弟还武都!遂即叛稚。稚悔失计!连白雄求伐氐。雄许之。群臣多谏。雄不从!遣稚兄琀以侍中!中领军统稚7537攻难敌,由白水道(入),遣〔寿〕与稚弟玝由阴平入,二道讨氐。难1909敌等先拒寿!玝。玝、寿不进。而琀,稚迳至下辨、以深入无继、大为氐所破!稚、琀皆死。死者千余人、”   《晋书 载记第二十一 李雄载记》:   “杨难敌之奔葭萌也、雄安北李稚厚抚之!纵其兄弟还武都,难敌遂恃险多为不法。稚请讨之!雄遣中领军琀及6802将军乐次。费他。李乾等由白水9961桥攻下辩!征东李寿督琀弟玝攻阴平。2094难敌遣军距之,寿不得进!而琀!稚长驱至武街!难敌遣兵断其归道!四面攻之、获琀!稚、死者数千人、”   成汉时期的梁州治晋寿(今广元昭化!见《历史地图集》成汉部分)。“有蛮夷曰道”、白水道也就是白水县!   从记载可以看出。李雄派两路军队征杨难敌!都是从晋寿出发的!一路向阴平。消除侧敌。一路则直接从白水趋武都、下辨。所经的白水、一定与“汉阳西县”无关、而应该是四川8388青川沙洲镇的“广汉白水关”!并且、《华阳国志》记载的是“白水道”。“汉阳西县”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一说法。   第二、说一下宋裴方明与仇池杨难当的战斗、   《宋书 列传第五十八氐胡》:   十八年十月,倾国南寇,规有蜀土。虑汉中军出、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以防之,梁州刺史刘道真击斩冲。十一月,难当克葭萌!获晋寿太守申坦、遂围涪城,巴西太守刘道银婴城固守!难当攻之十余日、不克、乃还。十九年正月,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太子左积弩将军刘康祖!后军参军梁坦甲士三千人,又发荆。雍二州兵讨难当。受刘道真节度、五月。方明等至汉中,长驱而进、道真到武兴、攻伪建忠将军苻隆。克之。安西参军韦俊,建武将军姜道盛别向下辩!道真又遣司马夏侯穆季西取白水,难当子雍州刺史顺、建忠将军杨亮拒之、并望风奔走。闰月、方明至兰皋!难当镇北将军苻义德。建节将军苻弘祖万余人列阵拒战!方明击破之,斩弘祖!杀二千余人,义德遁去、天水任愈之1756率部曲归顺。难当世子抚军大将军和据修城,方明又遣军率愈之攻和。大破之、于是难当将妻子奔索虏,死于虏中。安西参军鲁尚期追难当出寒峡、生禽建节将军杨保炽,6849安昌侯杨虎头,初,难当遣第二子虎为镇南将军、益州刺史,守阴平。闻父走,逃还!至下辩!方明使子肃之要之、生禽虎、传送京师。斩于建康市。   可见!当时的白水县在武兴(今略阳)之西。后代附会的其他白水不符合这个条件,   另一方面,从前面提到的南朝刘澄所著《梁州记》也可以看出,南北朝时候、白水关的位置是确定且唯一的。   补充。《水经》对“白水县“的位置记载有误、郦道元作注时予以订正。但有人认为《水经》是三国时代著作!由此认为三国时代还有另一个白水、郦道元的订正是不对的!其实,《水4502经》是后魏著作!此时的郦道元作出的订正,当然是正确的。详见拙文《从“沱潜既道”考证西汉水!汉江、白龙江7840的关系》,(三) 南北朝时期相关水道。   第四。唐代的白水关、   记录唐代历史的典籍中!没有发现直接与白水关有联系的事件,   白水关的位置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是明确且唯一的!到了唐朝、却出现了混乱!一是前面提的《后汉书4000》李贤注?即说白水关在汉时的天水郡、又在“汉阳西县”出现了一个白水关,另一个是唐时的杜佑!不但5546采纳了《后汉书》李贤注的“汉阳西县”白水关说!更误将李贤注的所说的白水关直接放在了金牛县、   《通典 州郡典》汉中郡条:金牛,汉葭萌县地!有嶓冢山,禹导漾水、至此为汉水!亦曰沔水, 颜师古云:「汉上曰沔,」今县南有故白水关!即汉李固解印绶处。   很明显,杜佑承接了《后汉书》李贤注所谓白水关在“汉阳西县”的错误说法,采纳了《梁州记》所说“关城西南有白水关”!同时采纳了李贤注所说“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而放弃了《梁州记》所说的、对于确定白水关位置非常重要的一点――关城与白水关距离一百八十里、没有了距离上的限制,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而关城西南有白水关、那么白水关自然就在“金牛县南”了!放弃前代至关重要的记载。而为同时代人所惑。真是错上加错!   第五!宋元时期的白水关、    宋元时期!确实出现了不同于汉代“广汉郡白水关”的“沔州白水关”,   《宋史 列传第二百八 忠义四 高稼传》:“北兵自凤州入、东军不能御,遂捣河池。至西池谷。距沔九十里!吏民率逃。议欲退保大安,稼白彦呐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能进据险地。以身捍蜀。敌有后顾、必不深入、若仓皇召兵!退守内地。敌长驱而前、蜀事去矣,”彦呐曰:“吾志也,”已而竟行!留稼守沔。   北兵自白水关入六股株、距沔六十里、沔无城!依山为阻、稼升高鼓噪!5732盛旗鼓为疑兵、彦呐至置口。辍帐前总管和彦威、以军还沔!召小将杨俊。何璘悉以兵会!又调总管王宣精兵千人益之!璘军无纪律、稼捕其纵火者三人。诛之、未几、北兵大至!璘遁。其众皆溃、遂下沔州,”   宋代的沔州即今略阳、《宋史》所记白水关在略阳以北六十里到九十里之间?大致在今陕西略阳白水江镇。马蹄湾乡之间(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 南宋部分)?白水江即现在的清泥河!   但是宋元时期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并采唐代《后汉书》李贤注"汉阳西县"白水关说及广汉郡白水关说、进一步发展成为汉中郡,广汉郡两个白水关之说!并把“沔州白水关”与不存在的“汉阳白水关”又混淆在一起、   首先。胡三省在注解公元515年任太洪自阴平偷路入益州,攻魏东洛!除口二戍。进围关城的历史事件时、搞错了除口的位置、误将关城当作了另一个白水关。   实际上除口在即今天陕西上清河(即除水)入嘉陵江之口,在今陕西西宁强阳平关镇之难的龙门硐!此关城就是今天的阳平关镇,而不3288是白水关!关城也从来没有被称为白水关(见黄盛璋的《阳平关及其演变》)、   其次!胡三省承接了唐代“汉阳西县”白水关的错误说法!说“汉阳西县有白水关!广汉郡白水县、亦有白水关,”并附会说“自源徂流。同一白水也,故皆以白水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宁羌州条)?汉代广汉郡的白水关因白水命名是没有问题,“沔州白水关”是因另一条白水江(清泥河)得名!也并非因为“自源徂流、同一白水也”,而本身就不存在的“汉阳西县白水关”根本与白水无涉,怎么因白水命名,不但不加分辨。还要牵强附会、胡氏之谬。盖如此也!   了解了胡三省的这些错误、就可以知道胡氏这个所谓的“汉阳西县白水关”也是没有的!,
为什么要起名字
  好让人记住你、给后辈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哈哈一个成功的7547好开头,。
描写梦中哭醒的诗词
  元稹有首悼亡诗好像叫遣悲怀 里面应该有?
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5271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0779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523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628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3501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
与秋分有关的诗词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5866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点绛唇》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8289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忆用济》   (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酝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0290月圆前距望非遥!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送僧归金2443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酝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关于思念已故亲人的诗词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2.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元稹(唐)《遣悲怀三首5148其一》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2931就是命运的安排?   。
关于立秋的诗词
  1。闲立秋多思   唐 白居易 《秋思》   2?缕金愁立秋娘   宋 张孝祥 《风入松·玉妃孤艳照冰霜》   3!叶落立秋前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4!叶落立秋前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5,也不多时便立秋宋 杨万里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6、回廊小立秋将半   近代 王国维 《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7、今岁立秋早   宋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8,平明始立秋   宋 释可湘 《偈颂一百零九首》   9!立秋已过五日   宋 释子益 《偈颂七十六首》   10!老树立秋阴   宋 张嵲 《秋怀》,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