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生肖运势 >> 农历二月初二是什么节日
农历二月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是什么节日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     二月初二龙抬头!万万得罪不得,7995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1551“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0186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9321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1]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5739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1730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3814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8450“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地方风俗:山东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1287望一年好运,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农历一月、二月节日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9209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2838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6475承与发展!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7174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2797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为人所知?   传统1234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5401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6070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余下全文>>、
农历二月初六是什么节日
  我印象当中农历的二月初六没啥节日啊。但是我去6936人生日历上面看了一下、今年的农历二月初六是后天。正好是九九的第一天,其他也没啥了呀!!
哪一年农历二月只有27天
   好像没有!有28天。
农历五月二十是什么节日
  分龙节(农历五月二十)   节日简介    分龙节是毛南族!畲4027族的传统节日?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是水紶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6417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
农历6月初6是什么节日?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天贶节起源于宋7872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9505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6956“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9508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2513好等待雨过天晴、7373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2601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8862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4274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7087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5881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9537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7711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5456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4062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6311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1295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农历一月有哪些中国的节日
  农历节日: 1。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农历正月初一。 吃饺子, 2,正月初五!“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 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汤圆! 4!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 (龙抬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5、农历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3266是寒食节,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6。农历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清明是祭祀坟墓的俗例、 7,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吃粽子。 8,农历六月初六。是“姑姑节”! 9!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 10。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 11。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 12、农历七月三十是8125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 13。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 14、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吃重阳糕。 吃酒米粑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 15!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6、冬至、1911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 17!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喝腊八粥啊、 18,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农历8月有什么节日
  八月初八 一个家乡(前陇乡)传统的节日 每到这个节日农历八月初八 家乡在外面工作,读书的人都会赶回家乡过节日. 据说八月初八这个吉祥的日子是为了纪念一为慈祥的老人(铁拐老)八仙中的一为好仙 人,想必你也听过八仙过海造福世人这故事吧! 曾听乡里的老辈人讲过 在很久以前有一为提着拐杖的慈祥老人曾经救过无数的人,帮 助过无数的人,有一次救过一为老婆婆还有她的儿子,等老婆婆和她儿子醒来时,老人早 已默默轻声的离开了. 多年后老婆婆带着他儿子四处寻找老人就为当面感激一翻.直到来到了"前陇乡"遗憾的 是老人已不在世间,乡里的老辈人告诉婆婆家乡每逢八月初八这一天都会忌拜这为慈祥 的老人. 此后每逢到这个节日婆婆带着她儿子都会赶来忌拜老人(铁拐老) 很多地方的人也知道(铁老)那种救人无数却无求回报的精神是多么值的敬仰. 就这样每到八月处八 很多人都会四面八方的赶来(前陇乡)拜老人 祈求全家幸福安康! 我也不例外每逢初八那一天我也会到相公宫拜下老人,祈求保佑我们一家幸幸福福,健 健康康!然后我会带着我的朋友一起去淋相公宫旁边的一个假山喷泉,淋到水的人向往 着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有时间八月初八也想来忌拜老人的话,我和家乡的人都会很欢迎,很欢迎的! 如果来到相公宫旁边的假山看见一大群人嘻嘻哈哈围着在淋水,那里面的人可能其中一 个就是我 .请你喊出我的名字;麇: 我会轻轻的转过身对你说我就是,我会对你说朋友 我们一起去淋仙水吧!一起拜相公去哦! 同时我在此祝愿; 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为身边的人而奋斗着事业的人说声:加油! 最后祝愿: 天下的爸爸妈妈永远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农历有什么节日
  农历传统节日大全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大年初一是春节。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春节”起源众说纷纭 ,“春节”名称几经变化   五末日:正月初五!7175又叫“五马日”!这天也叫“破五”   人日:正月初七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又称“9129灯节”: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   寒食,清明: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节。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节。   佛祖诞辰:四月初八:佛诞。又传说是“牛魔王”生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是“端阳”,端阳雨,啊。划龙船,今又“端午”   雨节:农历五月十三日。民间传说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   过半年:农历六月初一   天贶节:农历六月初六、又8304叫晒衣节:六月六,晒龙袍!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又称“七夕”:七夕情人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七月半)或十五日!又叫“鬼节”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天医节:农历八月初一日、   中秋节:旧名7334“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金秋重阳老人节   十月交: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   冬节:冬至——冬节  9075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日民谷要煮“腊八粥”食:腊八节与腊八粥,腊八节之来由 ,上“腊八粥”。   辞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俗称“过小年”!传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称“辞灶”。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最后一天):最恋是除夕、“年”的传说   7400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郸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农历3月3是什么节日了?
  如今大多数的中国人早已不再过三月三节了。那么、农历三月三在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节日呢! 在大众的观念意识里、月,日相同的日子总是不那么平凡,因而许多这样的日子都成了节日、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都是如此,这其中大多数节日有专门的名称,也可以叫“重某”的、如重三、重五!重七。重九。而三月三虽然也有专门的名称。但又都不足以概括这个日子丰富的内涵与节俗,“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佳节,对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三月三是为了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1670始部落的保护神。西王母就是调和阴阳,致召万灵、统括真圣。“若隐若现、运百灵而准今”的女仙,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他的神威。使“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人们把西0209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古时又称“上巳节”,在我国历史上?上巳节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流觞(shāng)曲水”就与这个节日有关, 据史籍考证!上巳节的渊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4883巫术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谓之“祓(fú)禊(xì)”。祓。意思是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则是指修洁净身,除去积秽、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在水边“祓禊”。洗濯(zhuó)身体、就可以祛灾禳(ráng)福,确保一年平安!因农历三月上巳日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巍晋时期!干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为上巳节、 在我国古籍中。上巳节“祓禊”习俗多见记载。《风俗通·祀典》:“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禊与浴故于水上舆洁也。”《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洁,”据认为、《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说的就是孔子和弟子们“祓禊”时的情景, 所谓“流觞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于流波曲水边,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某人即3698取而饮之。然后作诗。作诗不成便罚酒、流觞曲水盛于魏晋。彼时文人雅士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整日饮酒作乐,因此这种把饮酒和作诗融合一体的“高雅”活动受到他们的特别青睐!古人流觞曲水,还发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事、这便是王羲之创作著名的《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天下名士谢安,殷融,孙绰、阮裕,袁峤(qiáo)之等42人,在江南水乡绍兴的会稽山之阴,兰亭曲水之滨,共襄了一次名垂青史的曲水流觞盛会,据《嘉泰会稽志》引《天章寺碑记》记载。当时共得诗37首!王羲之酒酣意畅......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