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女人面相 >> 面相命运 >> 孔子是如何把握自己命运转机?
自己把握命运的名言

孔子是如何把握自己命运转机?
  许多人说自己命运多舛:读小学时,大学免费、上大学时,读小学又不用花钱。大学毕业,遇上就业难。考取研究生。又赶上“扩招”。费尽周折在国内读个博士!却又发现“海龟”其实更吃香。熬到博士毕业跨出校门,又变成房奴车奴。至此、人老矣、志衰矣!而朋友同学则不论学位高低。很多都已经有车有房,家有娇娘,于是、一曲《一无所有》就成了许多八?后研究生的最爱、   其实论起命运!我认为没有人比孔子更悲惨、虽然他是殷商后裔!血统高贵。但他的先祖们却饱尝国破家亡的辛酸:一次是武王伐纣!殷人被流放到商丘,成立了宋国,由于地狭人众、没有土地的殷人只有背井离乡!成了7371贱买贵卖的生意人!“商人”一词由此而生——后来孔子不辞辛苦!周游列国!我想多少也跟“商人”的冒险精神有关吧,另一次是孔子的六世祖!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因军事政变被杀。孔子的先祖不得不再次流亡!最终逃难到了鲁国——如果不是这次政变!孔子就要落户河南!山东人引以为傲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恐怕也会因此而大为逊色。在鲁国,失势的“孔家人”继承了孔父嘉的衣钵!做了职业军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位作战勇敢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曾于危机关头托起五百斤重的城门而使鲁国军队免遭围歼。由于屡立战功!叔梁纥在鲁7765国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和财产,至低也是中产阶级的一员!但这却与孔子无关。因为周代宗法制规定只有嫡子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和财产!而嫡子的确认又讲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论长幼,孔子字“仲尼”。按“伯仲叔季”的排序。孔子该是家里的“次郎”、《论语》里有两处记载也可证明孔子还有位大哥、“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尊卑。孔子地位简直可用低贱形容,《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6771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所谓“野合而生孔子”,说白了就是孔子是叔梁纥和颜氏女的私生子!由于结婚时颜氏女才十六七岁,而叔梁纥已经六七十岁!二者年龄极不相配。再加上“丘生而叔梁纥死”,孔子的身世不免被外人指手划脚。颜氏女因0793为忌讳此事、连叔梁纥葬在哪里都不告诉孔子,总之,9333不论长幼尊卑,孔子绝无机会染指叔梁纥的爵位和财产,连孔子自己都承认“吾少也贱”!因此、孔子虽然有贵族世家的背景、但从小就被别人瞧不起、甚至连一般社交活动他也被排斥在外。《孔子世家》记载:“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经历了幼年失怙!孔子老年又饱尝丧子这痛:“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人生三大不幸。在孔子身上就发生两件,虽然史书并未记载孔鲤母亲的生卒年限?孔子是否中年丧妻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论语》记载推断!孔子夫妇之间似乎也是麻烦不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朱熹对此不问原因却妄开药方:“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蓄之!则无二者之患矣、”孰不知!清官难断家务事。果如朱熹所说那样简单、孔子就没有必要口出怨言而让后人妄加揣测了!   在事业上。孔子更是屡遭挫折,和现在一样、他首先遇到了就业难:由于无权继承父业、为养家糊口!孔子“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藩息”、做会计。当羊倌。这就是孔子最初的职业!后来他又到洛阳京师大学堂跟随老子进修。虽然学有所成,但就业形式依旧严峻:在齐国!齐景公以“吾老矣。弗能用也”4417为借口拒绝提供工作!孔子只有“返乎鲁”。而鲁国就2500业环境更差?“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好容易在“知天命”的年龄当了大司寇,可位子还没坐热,就因8179为齐国的离间而被迫离职,跑到卫国、初到卫国,卫灵公慷慨“致粟六万”、但不久就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坏话、“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于是孔子这次在卫国住不到十个月!又被迫离开,4893在此后十几年时间里?孔子一直流亡:又两次到过卫国,到过曹国,到过宋国、到过郑国,到过陈国、到过蔡国!到过楚国、虽然孔子教导弟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可他自己的命运5027就是背。走遍全国各地,竟然没人愿意提供工作、可见。好工作难找。古今皆然、但别人求职是吃苦,而孔子求职有时却会遇到生命危险:在求职路上,他曾两次分别被匡人和蒲人拘留,更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边界被人围困在荒郊野外、“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几乎被活活饿死,当时,有位郑国人曾给求职中的孔子勾勒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像:“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由这些可见、讲起命1998运不好!没有人比孔子更有资格抱怨,但除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他一0256句怨言也没有!反而用一种“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看待自己的遭遇、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单从字面看!此话阿Q味十足。阿Q被打后不也安慰自己说“总算被儿子打了”吗,其不同仅在于孔子抬高自己成君子,而阿Q6051则贬低别人为儿子,但实际情7301况并不如此!因为在《论语》开篇。孔子此话只说一半、还有一半他是这样说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阿Q对这些话自然是望尘莫及。即便西方圣人听了也会自叹弗如、因为基督信奉隐忍哲学。讲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进而做到别人打我左脸。我索性把右脸也给他打!而孔子要积极向上得多:别人误解。轻视甚至践踏自己,但我依然会像君子一样泰然处之。因为我相信通过努力、凭借本领可以让别人了解并接纳自己。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人还应该学会了解接纳他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正是因为有“君子求诸己”和“求为人知”的乐观心态!孔子才能在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里悠哉游哉,甚至在命悬一发时依然能够弦歌不断、陶然自乐!   孔子不抱怨命运不好、但却反省过命运不好的原因,7617在陈蔡绝粮时!孔子就曾问弟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也、吾何为于此,”子路率先发言:“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子路认为是自己6816修行不够?孔子对此表示反对:“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4909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贡认为问题根源在于孔子的理想和志向过于高远!燕雀不知鸿鹄之志、故此不容于众。他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对此说法表示部分赞同,但却严厉批语子贡把凤凰0951变麻雀而求容于世的做法:“赐?6881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颜渊的意见和子贡相似、但他认为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众人越是反对、才越显得自己正确:“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7351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325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作为孔门首席得意弟子!颜渊和老师可谓心有灵犀、说话也总能讲到点子上。难怪孔子听后欣然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因此,人有高远的理想和志向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孔子的理想和志向是使“天下就有道而正焉”!在孔子眼里、“道”永远是3481第一位,“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因为乐“道”!所以能安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了6323“道”。孔子甚0654至愿意献出生命:“朝闻道!夕死可矣!”因为他坚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所以他特别反感子贡的主意!正是由于孔子对“道”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与坚持。才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圣人的地位、   那伟7282大的理想从何而来!对这个问题!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在2058孔子看来?自己并非天生圣人仁人!只不过由于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别人才给自己圣人仁人的称号、虽然如此。正如公西华所言。“正唯弟子不5842能学也!”那和其他人比较!孔子学习有何高明之处!以至于别人无法效仿?我认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孔子对学习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长之先生9222解读这句话说:“做一件事、知道非做不可才去做?不如愿意去做的好!更不如做起来觉得有一种乐趣的好、”虽然此话并不单指学习,但用在学习上是多么恰如其分:学习很有用。一般人对此都是“知之”,但学习也是件苦事。绝大多数人不能从中找到乐趣!3784自然不能“好之”“乐之”、以至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为何常人在学习上总会走上这样一条自相矛盾的道路!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0582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们之所以会对2316学习产生审美疲劳。是因为他们把学习当成“做秀”!是演给别人看的、并非为了自己道德修养和学问见识的提高:每天戴着假面具学习、不累才怪、孔子的话确实打中了部分“今之学者”的要害。还拿考研说吧:考研!有人为了千钟粟,有人为了颜如玉。还有人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更有人什么也不为!只把考研当流行!因为大家都考所以自己也考??总之!这些人或者对读研寄托了太多、轻车负重。所以感觉读书累、而在学习过程中又往往把最重要的忽略了。或者就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到毕业自然空空如初,因此、在高校大肆扩招的今天。单把一次考试当作改变命运的稻草!其成功率好比双色球的中奖率,   正因为孔子把学习当成“为己不为人”3148的乐事!所以他能保持终生学习。不管生活上遇到多大困难!他对学习一直乐此不疲:幼儿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年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青年时!不远千里到洛阳跟随老子学习。直到老年、“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2341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不仅如此,在孔子看来、学习还是件随时随地都能做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即使走在路上听到别人歌曲唱得好。他也要虚心学习:“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如果是个人独处!他认为这又是个“温故而知新”的机会!所以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及他后来取得的成就正应了一句9474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总之!命运好坏并不重要!关键要能抓住命运转机:孔子命运不好,但却因为抓住了转机而受当世后人的万分景仰、邻居夸赞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各,”弟子尊敬他说:“仲尼。日月也,”就连当初瞧不起孔子的阳虎。后来6729为见孔子一面。也只有用送礼走后门的方法,“阳3406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去世,鲁哀公更是痛哭流涕!并尊称他是“国老”:“?F天不吊、不赉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后世人更把孔子奉为“至圣先师”,直到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享受这一切的孔子,当初竟然是个为人不齿的私生子和落魄不堪的丧家狗。看似不可思议!但孔子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用这个理论考查孔子的一生,他能抓住命运转机的玄机也一目了然了吧!,
怎样自己把握命运?
  命运给人的无非就是两类东西:机遇和挫折、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平时努力做好准备,当机遇到来的时候把握住它。不要让它白白地从身边溜走!一个小小的机遇有时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挫折总是害怕勇敢的人的,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害怕。不退缩、勇敢地同它做斗争、去战胜它!即使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败!也不要放弃!要屡败屡战,九十九次的失败会告诉人九十九做法不对!最终总会找到成功的方法的!当然。诱惑也是命运给人设置的一个障碍!它其实是挫折的一种隐蔽形式,在诱惑面前,人应该自律。要眼光长远。不要只图眼前的安逸,如果眼前的安逸会影响长远目标的实现、那就要果断地将它舍弃。这样的话!应该就会比较容易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了吧,,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以下请了解:命运的基本法则   命运就是今生的应受果报串起形成的一条路、轮廻也好,命运也好,它的运行只依照两个基本法则、周而复始,无余众生悉被纳入其中,这两个法则是轮廻的根本依据!在其面前、众生一律平等无有差别,   其一就是宇宙第一定律:因果定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0409种豆得豆,因果定律是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都要遵循的一个铁律,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断因果关系的循环。所以今天你对婆婆不好。种下恶因、来世有可能你就会夫妻关系不好。得到恶果、前世杀生太多、今世就有了病痛缠身,同时有了因!那么就必然要结果!哪怕是超级力量也不能凭空在果没有形成的时候将其抹掉、所以如果你前世作了很多坏事。应得血液病的果报,那么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其发生、即使你得到超级力量的垂青、替你挡了今生的恶报。那么来生你也一定要还?当然如果有人或其他力量愿意替你抗这个果、这又涉及到你的福报,另一份因果、算法虽然复杂!但一样遵循着因果定律,而且最终你种的因应得的果是一定要结的!   其二就是天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并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天理实际上是一套管理制度。详细地规定了什么因得什么果。多少因得多少果!什么时刻得果。天理不但规定着个人的因果报应!也规定了一个地区,一个朝代,国家甚至一个世界的因果报应!天灾人祸就是共业的恶的果报,温室效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一切都在天理的范2168畴之内? 所8773以一个人在某一刻作了一件坏事。动了一个恶念!依照天理会立刻自动排列所应得的果报,转化成业障定于下一世的某年某月某天发生!同样善事功德也一样会自 动排列到某一特定的时刻得报、   所以我们每一刻的所思,所念!所为种下的因,依照天理的规定自动转化成按得报时刻排列好的果、这条线连起来就形成了下一世的“命运”,很多时间我们并没有干 什么好事坏事,排列中就有许多接近空白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一生太多的时间都在等待!等待上学。等待考试。等待毕业、等待遇到心7527仪的人,等到 事业的转折!机会的到来!等待孩4933子出生?无尽的等待!荒废了时日。荒废了人生,   往世的业障是如何带到今生的   我们经常听到特别是西方教义中总是说每一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一个刚刚出生的纯洁的婴儿会有罪? 罪有是从哪里带来的怎么带来的哪? 在众多的听众解答案例中,有好几例都是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三年时间里没有睡过一个整宿觉,孩子得湿疹并有夜间惊醒.这种情况就是对原罪论的一个最好的栓释,实际上人界的每个人都有业障,而业障就是所说的“罪”,没有业障的就不会4222出现在人界,所以说原罪论是正确的。   当应得的恶果一经天理排列转化成业障,就象一个计算机程序记录着所有的信息潜伏在人的灵魂上!从图腾上看就是在某一特定部位的一块黑气。坏事作了一件又一件!灵魂上的黑气就东一块西一块,当我们一出生的时候!这些黑气会和灵魂一起带到今世。并在拟定的时刻发生作用,这就是业障随行的方式!也就是“如影相随 ”。当一个地区国家的人不行善而专造业。那么就会同样形成黑气,而影响天时地理。而得恶报、   业障在没有发作的时候、对我们有没有影响哪。不但有、还很大、灵魂上的黑气就象腐蚀性液体一样时刻侵蚀者我们的机体,阻碍气脉的流通,压迫我们6815的神经。影响 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有的人的病是由灵性引起的,而有的人是因为业障缠身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常卢台长会区分灵性病和业障病?   业障只有两种变化,要么被抵消掉,要么0844变成灵性发作出来?而灵性则有可能是业障转化的,或外部来的。问题在于既然业障是一份因果关系中的果!应该不可以被抹掉,那么为什么会被抵消掉哪。什么可以抵消这个果哪!   修佛拜菩萨念经为什么可以消业障   业障是一份因果关系中的恶果!同时它是你种的因所应得的果、那么除了你用另一份善因果去抵消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它?而善因果就是功德!所以功德可以抵消业障?(详见“白话佛法”类《善事于功德的区别》)   修佛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心。修出清静心、分辨心。善心、平等心。慈悲心。去除妄心,贪心,嗔心,痴心。执着心,大家都知道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只有把心修正了修善了!才能保证不种恶因,从而避免恶果、所以修心为修佛第一要旨,   念经拜菩萨,并不是说菩萨就把你的业障消掉了、而是因为念经拜菩萨就是功德。“果报不可思议”、“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但正常情况下!功德会按天理的规3680定自动排序!不会主动去抵消某一个业障,而每当你企求菩萨慈悲。保佑你工作顺利!爱情如意等!菩萨可以动用神通慈悲用你的功德去抵消那一个特定的阻碍你事业或爱情的业障、从而使你变的顺利、你的功德和菩萨的慈悲神通缺一不可。但基础还是你自己的功德。一份善果去一份业障。如果有人只是拼命祈求菩萨而不作功德、不念经、那么菩萨也没有办法帮你。如果业障深!功德浅。所求同样不会成功、   如何应用的我们的生活中    明白了这一切,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抓紧时日,利用每6940一分去修心积累功德!同时因为明白了功德和业障的深浅关系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可以针对自己的业障程度制定 相应的短期修行目标:业障深的?平时总觉得什么都不顺、求菩萨念经很4678多但还不变好?这就是业障缠身阻碍非常。集中8116精力消业障?多念小房子,业障浅的,一2301念经就有感觉、求菩萨每求必应。那么就是本身有功德有修行。就要提高要求!修心积累功德最要紧!   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希望大家就能认清自己的命运是怎么形成的!不要在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放下包袱、专心修行、把所有等待的时间都用在念经修功德上,那么即使来世还在人界,那我们的每一天也会尽是好的果报,象生活在天上一样!
曾国藩名言
  我是自己直译3513的:   放平心态、这样以后经历可以艰险的世事。世事无常!盘根错节。可以以此检验我的才干!在纷繁世间中历练(而不随波逐流)!可以检验我的节操!世上的道路艰难险阻?可以检验我的思维,遇事5681可以把握权衡。可以检验我的力量!望采纳。
把握自己命运的名人故事60字左右
  我来,
把握自己的命运作文800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 1709  为什么会这样、下面一句话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有些人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2705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都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我们所具备的最大威力——做选择的能力!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你可以让自己做一个与善的人,也可以去做一个难处的人!你可以热心助人,也可0298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你9261可以与人虚心合作?也可以固执己见。你可以使自己激动,也可以要冷静。你可以让自己发脾气,也可以让自己对那些原本会使你生气的事淡然处之,你2989可以去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也可以做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你可以信任别人,也可以对谁都不信任。你可以自己认为人人都与你为敌。也可以自信大家都喜欢你,你可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也可以邋邋遢遢,不修边幅。你可以蹉跎倦怠,也可以雄心勃勃。你可以潇洒卓越。也可以窝囊猥琐、你可以赢得成功的人生、也可以让空虚。艰难、萎靡成为你的生存内容……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如行尸走肉一样地度过一生!5351他们对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选择能力”全然不知、他们甘愿让往后的生活成为自己也成为别人的负担。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3690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人们选择方向的差异,而选择方向上最关键的差异则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幸福卓越与失败平庸,   幸福卓越的路途多多,我们所谓的差异不是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即是说成功(幸福卓越)的要素掌握在9551我们自己的手中!那就是善用选择的能力,   人们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其实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6206自己决定!   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我们能8575够适应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打败你!也只有你自己!   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领导、做自己灵魂的领导、自然会变成命运的主宰!这是行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   生命可以价值很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选择、   我们怎样对1967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5735待我们、   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   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9491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的能力?,
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朋友 你好 无形的烦恼都是由生活和社会带来的 好象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都会有烦恼 想解决这样的办法就是每一天快快乐乐的充实自己 并且每一天都要有不断的事情使自己去完成 这样首先解决了你的生活上的烦恼 而社会上的烦恼就要常常的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让自己感到并不是很孤单 让这个社会接受自己 并帮助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要如此的生活下去 还要时常的把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确定好 建立自己的事业和学业 多找一点有情趣的事情和物品 调节自己的敏感神经和自己的大脑 也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常做一些有理由脑子的锻炼 改变一下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4645正确的对待人生观 社会观 世界观 在这里祝你天天开心 天天幸福吧,
怎样科学把握命运反对宿命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规律虽然不能改变、但可以利用。人的先天命运是一种客观规律!虽然不能改变,但却可以利用。这是科学的命运观! 人的先天命运是一0737种趋势,一种人生走向!是对一个人一生各阶段顺逆吉凶之定性、这种顺逆吉凶在性质上虽难以改变!但在程度上却是不难改变的,人们通过方向正确!方法恰当的自身努力!可以改变先天命运所预定的吉凶程度,从而提高后天实际命运的吉顺程度或者也减轻后天实际命运的凶逆程度、这种努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的人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都由命运或天命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宿命论思想。这种人虽然相信命运,但却不去积极应对和改良命运、完全听天由命。消极颓废。悲观失望。失去斗志,无所追求、丧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十分可悲也是极其错误的、 也有的人完全不相信命运!他们不会去找人预测自己的命运,认为自己的命运完全是3598由自己创造的?自己完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拼命向前,百折不回,明知不能做的事也要硬着头皮去做!无论怎么失败,到死也不回头!这种人虽然斗志可嘉,但因为藐视客观存在的命运规律!盲闯瞎干。结果导致多败少成。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这是一种鲁莽愚蠢的行为、并不可取,命运既然5958是规律!你就不能违背它!否则、你就必然受到命运规律的惩罚、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总之、对待命运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一一既要相信,又要熟知。还要理智地顺应!更要积极地应对。利用和把握,要做命运的主人,不要做命运的奴隶。、
一段类似于名言警句吧。大意是:不幸运不开心时人总是抱怨命运,但开
  命运本身无所谓幸运或悲惨、所谓幸运或悲惨。只不过是一个评价而已、我说你帅。你是你。我说你不帅、难道你就不是你了吗?终日劳作。勉强糊口的人!命运悲惨吗、不,他们有时更幸福、因为他们有真情,那这么说,身边一群酒肉朋1716友的人!命运就悲惨吗,不!因为这样的人通常不用为生活发愁。他们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归根结底,命运不过就是人对于生活、3325际遇的一种看法!看到了消极的一面,就是悲惨!看到了积极的一面。就是幸运!但无论我们说命运是幸运也好。是悲惨也好,都是强加给命运的,命运本身并没有什么改变,看看消极的一面!看看积极的一面、你会发现!命运,没有公平,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题外话:六哥你居然还信命啊,不可思议……怎么样!九妹我像个哲学家吗、。
因果与天意那个是自己更好把握?
  当9481然是因果,有因才有果,那把握住因就能造就相应的果,而天意。往往是无可奈何的!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