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女人面相 >> 面相命运 >>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节日?
个人命运系于什么中国民族什么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节日?
  “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7761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4252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2968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0194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6682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2594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6703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7337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7642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余下全文>>,
中国有什么民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5073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4185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中国民族吹奏乐器都有什么
  有吹8922奏乐器   包括:笙,芦笙,笛子,管子,巴乌,唢呐,箫!埙!葫芦丝   弹拨乐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琴   拉奏乐器   包括:艾捷克!马头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弦   打击乐器 包括:编钟,云锣、磬,鼓!锣、钹。木鱼,
《中国命运的决战》在哪里可以下载全集?
  www.btchina.net上搜索,有的。用BT下载软件下载!比较久之前的东西。种子少。慢慢下吧、当初我下和月的音乐全集?前后可是有两个多月的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D6%D0%B9%FA%C3%FC%D4%CB%B5%C4%BE%F6%D5%BD&type=0,
中国之命运的介绍
  《中国之命运》是由蒋介石授意!陶希圣执笔的一本图书!该书由正中书局于1943年3月10日出版,全文共分八章:(1)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2)国耻的由来与革命的起源,(3)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之深刻化,(4)由北伐到抗战,(5)平等互惠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点。 (6)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 (7)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 (8)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全文的核心是宣传只有国民党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救中国!、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变咯中国的命运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科学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概括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领导力量!立足点。基本路线!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也让发达国家望洋兴叹,感受到竞争的威胁,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进一9975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导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1321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旧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6803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6249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6758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3471革开放来解决,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4020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七大民族和七小民族是什么?这些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七大民族 汉 壮 满 回 维 藏 蒙   七小民族,即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锡伯族   各民族风俗习惯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0766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手7267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动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9219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6078草球等比赛,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4808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3856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8792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6840懂得礼貌,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4700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余下全文>>,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结合近代相关史实从正反两面加以说明
  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饱5064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困苦!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三十年的历史命运
  重建现代诗的起点   要寻找当代诗歌历史变化的某个关键性起点!似乎有若干个标志、最初有人曾以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作为一个开端。后来又逐渐意识到!这个时间的起点应在上世纪60年代,但是1978年或许也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因为在这一年中!以一份油印诗刊《今天》的问世为标志,以“潜流”形式存在于地下十数年的“新诗潮”浮出了水面,   我们的眼光还可以放得更远一点!从1917年或者1918年前后至今?新诗刚好经历了90年的时间。而由于社会历史和诗歌自身的变化、这90年刚好又显现为三个“30年”:从1918年到1949年是第一个30年,这个时期3399虽历经动荡和战乱。新诗却沿着自己的道路和意志由雏形到初步成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经典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也达到了相当完备和丰富的程度。第二个30年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这期间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力干预。新诗出现了形式上的封闭和技艺上的偏狭与倒退,除一部分坚持现代性倾向的诗人转入了地下和“潜流”写作之外。主流诗人的写作大都被拘囿于概念化和口号化的藩篱中、第三个30年便是1978年至今,诗歌观念经过持续的调整5084与对峙?逐步回到现代性5917的轨道!并且出现了空前的丰富与变异!呈现出形式与路向的开放与多元。   很明显、近30年诗歌似乎“先天”地可以成为一个断代的命题,因为通常意义上30年也可以是一个社会变迁的“拐点”,一个艺术运变和成长的逻辑阶段。不管它是否应和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从1978年到现在!确实是当代诗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个显性的历史时段?   不过关于起点。我们还是要澄清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历史源头!谁是“新诗潮”出现的标志。是1978年前后的开始浮出水面的“朦胧诗”吗?这5015是一个问题!事实上朦胧诗只是新诗潮巨大的潜流存在的“冰山一角”——仅仅是冰山一角露出了水面、它的源头要早于1978年十多年,具有独立思想、叛逆气质和陌生化艺术追求的诗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1968年食指写出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更早先的时候他还写下了《鱼儿三部曲》。1968年前“贵州诗人群”中已有人写出了《独唱》!《野兽》,1969年写出了《火神交响诗》系列中的《火炬之歌》、1968年哑默已经写出了《海鸥》!《鸽子》,1971年!插队白洋淀的19岁的知青岳重(根子)写下了即使在今天也足以称得上惊世骇俗的长诗《三月与末日》,这还不说那时北京等城市中,大量处在地下状态的“文学沙8246龙”中的诗歌写作者,这些作品单就写作的水准。思想的高度与含量看、都不输于10年后诞生的“朦胧诗”!   这就是我们可以把1978年作为一个起点的理由。尽管我们应该避免把社会政治的变化当作考察文学的根本尺度!但这一次的确很难绕开、事实上、不但政治气候对诗歌的变化起了推动影响作用、反过来诗歌和它所承载的思想诉求。也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推动着政治本身!1978年中国9780政治的变革。同当时的思想界包括文学与诗歌界活跃的状况之间。既是密切关联的。也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有关诗歌的讨论中、人们将“朦胧诗”的诞生当作新诗潮发端的标志是有依据的、尽管这个认识存在着“历史短视”,但从广为传播、影响和1003推动人们的观念解放,社会进步这一点上!1978年对于当代诗歌确有不可替代和抹杀的意义,只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需要更加缅怀那些为了这个时刻付出了久远的努力与探求的人们!那些思1621想与精神的先驱者,他们所推动的诗歌艺术与思想世界中的“改革开放”、比中国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改革开放”要早10年以上,当人们享受今天的写作自由的时候!应该想到筚路蓝缕的他们,为他们颁发一枚最大的勋章、   很显然、一个“近三十7018年诗歌”的命题。其实就是一个“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的命题。在这一点上,它与“新诗潮”的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选择尺度和眼光必须要具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与价值偏向。必须要成为一个展现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成果”2588的载体!它因此不应该是一个杂烩和折中的选本!一个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平衡与“撒胡椒粉”式的选本。   分化与多元之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国,类似乍暖还寒的早春、政治变革的步伐节奏不断出现令人难以预料的犹豫和变化?在文化上则更有激进力量与保守观念之间的紧张对峙、诗歌在这个时期所置身的环境和所起的作用可谓相当敏感、这是朦胧诗从一开始就处在“风口浪尖”的根本原因。表面上,在关于朦胧诗的讨论中。“崛起论”者并不占上风、1979年到1981年前后的朦胧诗大讨论。1983年末到1984年的7443“清除精神污染”!都是以崛起论者的沉默或“检讨”来结束的、但在广大的青年读者那里、新的诗歌观念与形式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广为传播,成为了价值共识?到1985年,伴随着政治上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原来严重的诗学对峙突然被搁置了,保守的意识形态代言者的权威地位一下子失效。而由朦胧诗所承载的新的诗歌观念!则悄然成为了事实上的胜利者——似乎不战而胜,这是一个戏剧性的结果、看似紧张压抑、曲折惊险的诗歌变革论争就这样轻易地结束了。然而“戏剧”本身尚未结束。历史又展现出它奇怪的逻辑:作为事实上的胜利者、朦胧诗在紧张与压力之下所拥有的光环也同时消失了、它的意义忽然变得单薄和虚浮起来。朦胧诗人原来几乎作为“文化英雄”的公共形象与自我期许也陡然落空了,9151用那时的批评家朱大可的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从绞架到秋千”。环境的变化使“绞架上的英雄”变成了“秋千上的游戏者”。它的意义随着这一身份的转换而迅速弥散和消失、   1986年由徐敬亚等人策划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群体大展”。其文化含义与这个时代中国整体的文化状况一样,可谓含混和多义,很难予以清楚的解释,其中当然有作为个体觉醒的先锋精神——有西方20世纪前期的未来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子(如“莽汉主义”。“大学生诗派”等),有刚刚萌生的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反精英主义新市民思想的胚胎(如“他们”)、有与这个时期8466主流文化合谋的!认同新生活之“合法性”的青年亚文化成分(如这时期流行的“生活流诗”)!有少量的对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哲学等新思潮的朦胧追比与7610模拟(如“非非主义”。“新传统主义”等)!还有与新的民族主义文化思潮相联系的“寻根”一族(如“整体主义”等)!总之,它们非常敏感地预示了中国从意识形态的一元性社会结构!到结合了市场性因素与大众文化参与的二元性社会结构的转换?这一历史性转折的信息,也使诗歌内部的审美与技术元素得以分化和彰显出来、而原来在与时代保持了紧张关系的格局下。这些内部的问题很难上升到显在层面!这是它的积极意义!但是、在一个公众的自主性文化力量还十分孱弱的时代、这场匆匆忙忙“早产”的诗歌运动、只是承担了一个仪式的作用,并未留下太多有价值的文本?   但是上世纪90年代诗歌的发育却与“第0867三代”的崛起有关、从这一点上说。他们是6425属于“先成名,后成长”的幸1554运的一代?上世纪80年代对主流文化地位的迷恋!对于“参与”社会发展或变革的强烈冲动,在上世纪90年代变成了对公共价值的深度怀疑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入理解,这时、外部压力的重新出现所导致的逆境性与悲剧性角色,再一次帮助了这些年轻的诗人?促使他们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可以说。在没有经历这场转折之前!他们还是一批处在青春期的“长满粉刺”(欧阳江河语)的叛逆者,但此时他们却加速了自己的成熟,其次、“圣殿的沉沦”也使一个久违的“江湖世界”(见周伦佑:《第三代诗人》)浮出了水面,这是当代诗歌乃至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变化、与古代中国社会相似的一个民间江湖世界!正好为失去庙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庇护所、古代的知识分子正是在这个世界中建立了他们的另一套价值系统!而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人不但模拟了这一方式?同时也体味到西方式自由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承担2006起当代性的思考!批判和建构的工作。此外。“专业性”的写作角色、也因为上述身份的确立而得以确认,这大大改变了当代诗人写作的技4605艺自觉、使得上世纪90年代诗歌在文本建设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步。   事实上、为陈东东、欧阳江河和西川等人所说的“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应该是在上述意义上理解和建立的!而不是指写作者的“职业身份”——是在学院或研究机构里就职、它应该是一种“精神归属”,“批判角色”和“专业能力”的合称!至于修辞是更像“口语”还是更像“书面语”、并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分歧。分歧只是表明上世纪90年代诗歌1554写作中风格与形式的多元化、   1999年的“盘峰诗会”。是上述分歧的集中爆发。在这次会议上。京城和外省的诗人关于诗人的角色。与现实文化中心权力的9416关系(包括与西方文化权力与诗歌观念之间的关系)。语言与修辞的向度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论争,一般认为!这场争论除了观念上的分歧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第三代内部对于“经典化”程度的某种偏向的争执——居于北京的诗人在国际交流中占得了先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们经过国际汉学界9519的介绍“出口转内销”、获得了很大名声,而相比之下外省诗人却似乎所获甚少、但这仍然只是一个现象,现在看来。导演这场纷争的。除了一些具体利益因素之外、宏观上其实是根源于“全球化”这根魔棒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诗人与文本的意义是在单一坐标与尺度上建立的。压力远大于利益,所以并不存在重大分歧的可能、甚至1995年前后的“人文精神讨论”!诗歌界也很奇怪地并未卷入。而这已经是一场明显的价值分裂了——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转换!其与人文精神之间天然的分离关系、知识分子应该如何持守自己的文6514化角色与价值立场!诗歌界似乎尚未表现出应有的敏感、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全球化”的脚步忽然之间变得如此临近,国家在经济领域对这一进程的积极推进,当然也影响到文化领域!诗人同全球化的文化趋势与价值尺度之间的关系。陡然变得复杂起来、是彻底融入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趋向,还是偏重于保守中国本土的文化价值,再次变成了一个难以解答和难以判明的问题。   随着这场分歧的出现。代表了更年轻一代审美取向与文化观念的“70后”、“80后”诗人9503也迅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上世纪60年代诗人中又分化出了“第三条道路写作”!特别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扩张!诗歌借助网络环境带来的新的伦理与美学情境,借助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的“狂欢”氛围、迅速形成了一个纷繁多样。旗帜林立、中心消解。众声喧闹的局面、一个现实与虚拟双重意义上的“新江湖世界”。重新成为如今诗歌写0152作的广阔背景和舞台。这样一个变化、如果就其历史的意义来看,不亚于1990年前新诗从旧诗中脱胎的骤变,因为网络传播环境彻底改变了诗歌写作的主客体情境。改变了传播方式。修改了诗人的主体身份与自我想象!改变了写作的伦理与修辞方式、所以原有的许多价值规则都要面临失效和调整!但这种变化绝不是“进化论式”的逻辑!从精神的意义上诗歌所面临的考验和机遇一样多、而从文本的意义上!这场6575变化的正面意义还远未得到充分证实。   诗歌 让我们收获了什么   30年我们收获了什么!读者会问这样特别直接的问题!这个问题说来也容易!因为我们毕竟收获了很多!但要说清说透,似乎也很难。   我们找回并且确认了“诗歌的精神”——我以为这就是“近三十年诗歌”最大的收获。什么是诗歌的精神。要素当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自由的。独立的,人文的和艺术的精神。是诗人以自主的意志对历史。社会。时代和现实以及一切精神领域的直接面对、这当然也是诗歌的基本要义。但是它在很长时间里却因为种种外部原因而被压抑乃至丧失。在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它虽然在少数诗人那里得以存在、但却并没有合法性?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它的合法性的获得也仍然经过了漫长的求索过程!时至今日我们则可以说,诗歌已经获得了这样的权益和能力、它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从无意识世界!人性本能到人文主义精神。到一切文化传统。到对现实予以把握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与自由度,诗人靠自己的努力拓展了诗歌的疆界。将精神的触须伸张到了一切应该抵达的领域!这就是诗歌自由精神与意志的实现,对于这一点!没有历史感的人很容易会不以为然!但对于一切未丧失记忆的人来说、对其间所包含的挫折与艰险。成功与欣悦,一定会感慨万千,   诗歌因此也回应了它的时代,这个历程中的文本记录下了它的精神轨迹、也勾勒出了一部当代中国的精神历史:在与30年社会政治改革一样不平凡的风雨历程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4370期的乍暖还寒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灰色记忆中、在市场与物化时代的逼挤与诱惑中。还有在这一环境中的个体沉沦与底层困顿中……当代诗歌的写作者们、历经磨难和曲折。留下了他们真实和足以与这些曲折磨难“相对称”的精神足迹、   再一点是诗歌“经验的宽度”!这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诗歌是否成熟和繁盛的标志、什么是经验的宽度!它是指一个时代的诗人感知世界的精神界面,把握物化世界与主体世界方式的丰富程度!这必须是足够宽阔、足够多元的一个界面。它应该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换句话说、诗歌应该变形为一切。一切皆有诗歌的可能、很显然。这是诗歌“现代性”特质的一个标志和条件、因为单纯古典意义上的“审美”?在现代诗歌中必须转换为一种“深度经验的表达”,才能支持诗歌本身的意义深度与文学性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以为当代诗歌获得了足够空间、有人叹息如今的诗歌已经“失去了标准”?但不要忘了、它的另一面就是多元的伦理尺度和无限的可能空间!曾几何时!人们把描写个体1097的心理活动!展现一丝细小的“心灵曲线”(徐敬亚语)?都视作是晦涩朦胧和不健康的情调、而今,连本能与无意识世界的微小而敏感的震颤,甚至不那么“高尚”也不那么“健康”的震颤。也可以成为一首好诗或“有意味的诗”的内涵,而今“70后”的很多诗人,几乎都是在无意识和“下意识”活动的层面上建立其诗歌写作的“意义”的,这样的写作。在诗歌中也同样成为支持其审美价值与精神深度的有效途径、还有!曾几何时、“形式”也仅仅是被理解为“古典”或者“民4591歌”的韵律与语言体式!而今连一种纯粹的修辞冲动!一种对形式的试验意趣!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单独支持并确立一个文本、4700类似陈东东的《雨中的马》!《现实主义者爱箫》那样的作品、几乎只是一个将具体经验掏空之后的修辞外壳,但它也仍然能够灵敏地接通人的细微的无意识活动!并成为一个生动可感的意义媒介,这就是形式与经验的完美结合——当然这也有赖于高水准读者的理解力作为支撑。   第三是“复杂完备的技艺”、这一点尤难说清楚。但也最明显。如今一个稍微训练有素的写作者、单就其作品的技术含6684量来看。也要远超过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名鼎鼎的诗人。这当然不是一个“进化论”的简单命题。但是作为一种技艺,当代的写作者意识到了它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并且能够以“职业写作”的心态!而不仅仅是以“文化英雄”或者其他角色来进入诗歌中去、这个意识自觉源自上世纪90年代、欧阳江河在《’89后国内诗歌写作》一文中对此已有十分明确的阐释,虽然我个人并不认同离开诗人的襟怀气质,生命人格实践!“技艺”会单独具有意义、但在具备了这个前提的情况下、我同样认为技艺是最终决定文本品质的“唯一”要素!这9761里我不想就具体的技艺要素进行分析。因为如果不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的话!这种分析很难展开,而且。我对于许多人都已谈过的“叙事性”!“修辞”或“形式试验”等问题也无须再饶舌!我只是想说!从现代诗所应具备的要素看!如今的诗歌写作可以说是极其多样和完备的,在意义建立!意象。修辞!细节、结构、节奏!色彩!悖谬关系,戏剧元素。跳转或连绵、暗喻或反讽……所有层面及其综合关系上!都可以举出手艺精湛的例证、与当年朦胧诗人靠使用“警言绝句”或“意象中心”来呈现意义的手段相比!如今的诗人可以说是“武装到了5985牙齿”,   30年中我们收获了什么。我无意在这里为当代诗歌!为整个新诗作什么辩护,但我坚信这些文本有经得起检验之处——无论是就其思3413想价值,时代意义。其形式的成长而言。还是就感人的程度与精神含量而言。在重大的历史关节之处,在诸多需要留下痕迹的地方?当代诗人没有缺席,相信再过上若干年。人们对这类问题会看得更加清楚些,尽管他7552们不会是历史上最好的,但一定是认真思考和回应了自己时代的诗人!   危机 在于衰弱的人格力量   当时常听到有人对诗歌表示失望或者悲观的言谈时!我不免要思考其中的原因。作为一个心中装有文7970本的读者,我当然不同意他们的类似结论,但必须思考这其4875中的缘由。为什么我们的诗歌取得了如此多“进步”!却反而愈来愈受到质疑甚至贬损,很明显,要么是他们的“趣味陈旧”!不能跟上诗歌的变化节奏、要么是好的诗歌作品未能进入到他们的阅读视野!前者看起来是一个解释的理由、但从根本上说、我们不能“要求”读者跟上诗歌“进步”的节奏——除非你用作品来吸引人。谁也没有权力规定读者的趣味、古典诗歌拥有的读者从来都是心甘情愿的。为什么现代诗就要求读者要“更新观念”或“增加修养”呢、从后者看、也许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经典化的程2505度”不够、3623而这其中也有两个原因!要么是作品本身通向经典的条件不具备、要么是专业介绍,批评家的工作做得不够、但这些其实也微乎其微、因为对于许多爱诗的人来说、他们并不存在“拒绝阅读”的问题。但他们为什么也对诗歌表示了不满!   真正的原因!在我看来是“诗人出了问题”、尽管技艺与文本成长日益复杂了。但诗人的人格精神,人格力量却日渐萎缩了!这是使得诗歌在读者心目中!在社会公共形象中不升反降的根本缘由、很简单,在所有文类中,只有诗歌是最为特殊的、它要求诗人的人格力量与诗歌的文本力量必须通过互相4839见证而统一起来——就像屈原,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曹雪芹一样、他们的人生与诗歌写作是互相见证和互相完成的。他们的人生实践。人格力量本身就是一部史诗传奇。而他们的诗歌本身又记录着他们非凡或不朽的生命历程。他们是用非凡的或感人的。令人景仰的或让人悲悯的生命!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他们不但是杰出4525的诗人、也是人格的楷模……而这样的诗歌魅力。质地与境界!必然是用人格力量建立起来的。读者自然无法拒绝,而当代的诗歌之所以被各种舆论贬损质疑!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格与写作的分离。他们的职业化或专业化的写作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但“写作者主体”却并未得到有效的建立、   这个问题几乎是致命的!它的复杂不是几6107句话可以说清的、但是我必须要说的一点是!一个民3381族的成长,一个文化的确立、同它的诗歌形象的确9078立是一样的!伟大人格与精神形象的诞生既是结果、又是标志!还是先决前提!当代诗歌文本的3395成长与诗人人格的成长之间。显然是一个不对称的甚至是相悖的关系!当然我们也曾出现了海子这样用生命承担诗歌的诗人。出现了食指这样用诗歌见证命运的诗人!但总体上他们要支撑起当代诗歌的巨大体积和气脉,还是显得过于势单力孤了,而像顾城这样的悲剧诗人、甚至损毁了朦胧诗人曾经在人们心目中树立的抗争与承担的道德形象,使诗人蒙羞为罪犯的同义语!上世纪90年代的新一代诗人似乎曾经有过不错的机遇,但环境压力的迅速瓦解,也瓦解了他们本来就并不强健的人格形象。我们最终并没有诞生出俄罗斯和苏联时代那样的文本杰出又无愧民族精神化身的诗人、随着市场时代物化力量的介入。传统意义上的人格建立则更成为了被谐谑和嘲笑的对象,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艺与文本变得愈来愈膨胀而精神力量与精神形象却越来越孱弱的真正原因?这是我们都应该思考和8114警觉的,某种意义上!它也呈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的精神与文化危机、这是在今天回顾30年诗歌最应深思的问题!。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