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关于阿昌族的资料?
阿昌族的风俗

关于阿昌族的资料?
  族名:   阿昌族   achang zu   Ach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别名:“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   民族概况   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族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习用汉文和傣文、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历史1887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 他们聚居在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8885好的条件。阿昌族自古即以擅种水稻而闻名。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9450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历史记载   据清王凤文《云龙记往》载!云龙1056“俄昌”人、自其首领早慨始传至元末、已有35代,早慨制定“铁印券”,规定酋长以长子继承!开始了世袭制。早慨以后十余世。“俄昌”人日益强盛、与金齿!僰国皆通商。约10世纪。受大理王段氏封诰!当时外来商人教会阿昌人民种田。农业逐步发展。元、明设云龙州!大量白族、汉族人民相继迁入,这里的“俄昌”人、部分西迁至腾冲一带。部分融合于白族。汉族中。    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腾冲一带,元以前即有“莪昌”人居住(《元史地理志·金齿宣抚司》),明正德《云南志》认为即唐代的“寻传”人!那时“寻传”人属南诏的镇西节度管辖,还过着“俗无丝纩”,“散漫山中无君长”的原始生活!“寻传”人在发展过程中至元明时期已逐渐分化为阿昌族和景颇族中的一部分?   明洪武十六年(1383)左纳率部归顺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敕赐汉人段保为云龙州掌印土知州,阿昌族降为5101被统治民族?并向西南迁至德宏境内!渐失本土。   阿昌族聚居的户腊撒,明初属麓川宣慰使司!15世纪中叶。明将王骥三征麓川后。属陇川宣抚司,王骥分封其属官赖1550罗义和况本为把总、分别掌管户撒!腊撤!成为3105世袭领主,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5771促进了阿昌族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清初承袭了明代的土司制度、吴三桂把户腊撤地区改为“勋庄”!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废“勋庄”。仍归原先赖。况两家承袭!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户腊撒地区归腾越州管辖!乾隆年间!南甸土司辖区的阿昌族,除了向傣族封建领主交纳贡税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沦为附近汉。傣地主的佃户!同时受封建领主。地主的双重剥削!民国时期、云南军阀在陇川!梁河等地建设治局。推行保甲制!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建国前夕!统治阿昌族达500余年之久、阿昌族每年除固定向土司交纳“三大款”(官租,大烟款!地基银子)外、各寨还负担专门0303的劳役,   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阿昌族地区主要是封建领主经济,同时封建地主4189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普遍发生典当,抵押和买卖土地现象!不少阿昌族人民沦为附近汉、傣族地主的佃户,在阿昌族地区?农业、手工业较为发达!户腊撒烟草闻名于滇西。远销缅甸、“阿昌刀”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是必备的生产工具!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刺绣!编织品等手工业品也都很有名。   新中国成......余下全文>>!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待客有劝饭习俗,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不过,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在劝酒、劝茶时。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   阿昌族过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带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3875先崇拜!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具有本民族9767特有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阿昌族简介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俯县也有部分居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1436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5545族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习用汉文和傣文。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历史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阿昌族妇女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9196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 他们聚居在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昌族自古即以擅种水稻而闻名、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我国云南阿昌族庆中秋节的活动是什么?
  跳月,特别是男女青年对着月亮跳舞对歌表达爱情。
酒泉的风俗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自古以来凡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他们独特的乡风民俗。曾在中国元朝当过小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提到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年夏天。他到酒泉了解有关民俗情况时。竟发现当地有一些令人十分奇怪的民俗现象,如那里的人们送葬时棺木不从门出,而是破墙往外抬!进庙祭神都献整羊等等。他为此感到大惑不解!这是因为过去人们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那些地方风俗必然会染上浓厚的封建色彩。而有些民间禁忌习俗不仅相当迷信。而且十分荒诞……   (一)   两家娶亲忌相遇。过去乡下娶亲!如果碰巧两家的花轿在道中相遇?人们则认为大不吉。面对这种情况、化解的办法就是两边的新娘都走下轿子让她们互换红裤带、这才算逢凶化吉、如果娶亲的花轿碰上了送葬的队伍!则认为是大吉大利之事。人们会5263为此特别高兴?   家中咸盐忌借人,邻里相处。相互之间借用东西。这是极平常之事!但过去当地却有这样的禁忌习俗:家中别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借人!惟独咸盐不能借人、老习惯认为!盐即“言”。5132把咸盐(闲言)借了人?就好比无意中传了闲话、会导致邻里之间6191不和睦?   过年三天忌扫地、过年过节。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这是好事情!但过去农村却忌讳在过年的三天之中扫地。老习惯认为。过年那几天正是财神爷到各家各户串门的时候。如果在那些天扫地、就意味着把柴(财)扫出了门,会得罪财神爷。以后这户人家就会财源不旺,日子不好过。   耕牛死后忌食肉?过去乡下农民把耕牛看得很重!那时耕牛死后人们3829不但忌食其肉。甚至还要4286将它深埋厚葬?人们认为。耕牛是农民的忠实伙伴,它食草耕田、为人类造福、理应受到人们的厚待,如果耕牛死后有人剥皮食肉,会被人们视为不义之举,将会受到大家的痛斥和严惩、   灶火门忌向南。过去的老习惯忌讳农村人家的灶火门向南开!这是源自“阴阳五行”的命理观念,古人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组成、而它们之间又是相生相克的关系,命理学家把天干地支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相联系、又把“五行”和五个方位相搭配。以测吉凶、按照这种推测方式,方位中的“南”,正对应“五行”中的“金”!便有了“南方兵丁火”一说、灶门向南开。意即火6221气太甚!故此不宜!民间的说法认为!灶老爷是端坐在正东方的。因此灶火门应该向东开。因此、还流传着“灶火门向南方,日子越过越难肠”4253的俗语?   去下面的网址看一下,肯定大有收获,,
土族有哪些风俗(至少三种)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1748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0327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7401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客人来时,主人常说3577:“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3596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4977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2425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1016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
有关大同风俗的文章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3807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7016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3701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9952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0601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0908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6167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5931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大同风俗★之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礼仪相当繁琐!一般可以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程序!正如《大同县志》所述:“亲始殁、擗踊哭泣无数。小敛毕!讣于戚友。大功以上皆以麻括发、名曰:散头。家人裂布裹首!三日成服齐哀!以下9168各服其服!始大敛!殡于中堂,朝夕奠、每饭必祀!是日、亲戚!僚友、悉以楮纸吊慰。名曰:烧纸,是夜,哭讣于城隍庙、名曰:送灯。七日亲友赙奠,名曰:盛函、又曰:开吊!尤必延礼生行家奠!庶民之贫者多有七日、九日葬者、其富者也有经年而后葬者,非礼也,惟绅士家及庶民之知礼者、于百日内卜日治葬!葬期之前数日,讣期于亲友之。当会葬者!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绘容像。造明器。作神主。告迁柩、设遣奠,祀土神皆如制、但庶人崇尚佛事。既葬三日,主人祭于墓,名曰:复三。又回:圆墓。其绅士家亦有间三!五日即哭于墓者、”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丧俗大为简化。尤其是1966年大同市建起火葬场后,土葬已逐渐淘汰?一般人员只采用召开追悼会的形式、亲朋好友前往致哀。然后将死9425者送到火葬场火化?这种文明简朴的葬礼形式,已逐渐为民间普遍接受,   其追悼会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   二、献花圈!献悼词!   三!奏哀乐,   四,默哀(静默三分钟)。   五、致悼词!   六、向亡人行三鞠躬礼!   七。焚花圈。焚悼词,   八。礼成。   丧葬挽联    驾鹤西归!音容犹在,寿老归真!德望常昭!勤劳一世,流芳千古,沉痛哀悼!壮志未酬。凋芳落秀   在世克己奉公 终身辛勤劳动   临终瞻念革命 一世淳朴为民   高风传乡里 一世精神归华表   亮节照后人 满堂血泪飞云天   传噩耗悲歌动地 想见音容空有泪   继遗志铁誓震天 欲闻教诲杏无声   寿终德望尚在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身去音容犹存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抱7878孙昔日恩如海 深恩未报惭为子   承服今朝痛彻心 饮泣难消愧作人   半子情深 大厦悲倾梁大坏   游仙迹香 浓云惊把泰山迷   懿范堪夸 此去九泉空景仰   灵辆在驾 殊深半子痛哀思   ★大同风俗★之三——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要给产妇带来9167些红糖,挂面。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连姓!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过“满月”、“百日”和生日的时候、父母的亲朋好友都要带来礼品表示庆贺,同时也要设酒宴招待客人。   如今,独生子女为数最多!婴儿过“满月”。“百日”和生日都很隆重。有的还要大宴宾客、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   出生贺词   千里家驹!天赐石麟、丹桂生香、麒麟呈祥。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禧庆弄璋!螽斯衍庆、祥微弄瓦、燕翼贻谋。瓜瓞延祥!喜添含饴   ★大同风俗★之四——名俗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要给起个名字!大同地区给孩子起名字也有个风俗习惯、每位家长或父母都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期望景仰…8532…等给孩子起名字,其标准要求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回味起来寓意深远。能够达到这四条标准的要求!则为好名字,凡是好名字!一定都是自己喜欢!家人喜欢、更会博3912得别人喜欢!   那么、如何才能够达到以上的四条标准要求呢。笔者带着这一难题。走访了一些前辈!名流、专家,学者,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规律:   一。按家谱起名:   大同地区远在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已有发展!一些名门望族逐步产生,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家族威望!使之世袭相传!希望流芳百世,便著有家谱,书写家谱中。一般按照辈数记录祖辈的名字!官职。宦绩……等、每辈都可续记、这种续写家谱之风气?到明清时期更加盛行,不但名门望族有,就连一般小康8876之家也有?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每当孩子一生下来!先查其父属哪一辈,再查与小孩同辈的名字叫啥!小孩挨着兄弟姐妹的名字联系起来应该叫啥、便定为名字了,这种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0928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大同地区也为数不少、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二!按期望起名: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作为。事业等有个期望?有的期望功名利禄。有的期望荣华富贵、有的期望忠孝节义。有的期望仁智礼义信……等等!起名字时。就用这些词汇,对女孩子则是期望她温柔贤惠。如花似玉一般,因此起名时多用花?草、兰,珍,英!玲、枝、梅,娥。凤,钦、琴,霞、菊!桃,仙……等辞汇!   三!按地点起名:   父母的祖籍地!孩子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父母的结婚地点以及值得纪念的时间,地点都可以作为名字!比如某位解放军首长的儿子生在挺进太行山战斗中,为了纪念太行山战斗岁月,表达对太行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便便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太行、有个孩子出生时间是1960年,正是国困家贫之际、父母为了让他牢记在心。便给起个名字叫陆零、有个孩子父亲籍贯是陕西,母亲籍贯是山西,则给孩子起名叫秦晋!又有个家长生第一个女孩叫玲玲?生第二个孩子时!很希望养个男孩?谁知偏偏生了个女孩、这位家长就希望以后于万别再生女孩了,于是给这个女孩起名“止玲”,为了培养这个女孩有出息。将来放出花一样的芳香,又将禁止的止字上面加个草字头!恰好是个芷字、按字意来讲、是个开着小白花!放出芳香的白芷。这件事情乍听起来觉得有趣好笑、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反映了起名字的一种思路!   四、以巧遇起名:   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做过什么好梦、出门时遇见什么事和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都是起名素材、4493比如有个孩子的母亲在临产时、梦见一条蛇,则给孩子起名梦龙!有个孩子父亲梦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给孩子起名大树?有的父母梦见黄金?则给孩子起名生金。无论梦见的事和物有多么不好、但为了取个吉祥?图个吉利。都把它圆成一个好兆头,并用“凶梦换吉梦”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五。按敬仰景物起名: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观点。敬仰一定的景物。比如动物类有虎,豹,牛!龙,马等、植物类有松。柏,林!花、杨。柳等、山水类有山,海。江。峰。石。水等。矿藏类有金、银、铁、锡!玉等、颜色类有红、黄!蓝,白等,甚至自然现象类的光、亮。明。日!月等、按照这些景物起名字,效果也不错,尤其是近年来!独生于多、起名字可以不必考虑其兄弟姐妹的排列?随着社会的变迁!家族观念的逐渐淡泊!更用不着考虑堂叔伯兄弟姐妹名字的排列。孩子的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孩子起个满意的名字、   ★大同风俗★之五——旺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8877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3199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7164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4673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6667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8746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邀2495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这些繁华景象曾经轰动国外!一些港澳侨胞,国际友人也都接踵前来大饱眼福,为此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壮族的丧葬风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的丧葬习俗及事礼   1。报丧   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0658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2!洗礼 9380  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4815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3,入殓   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仪式。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诸事齐备。9778就将棺盖盖上!用大5361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5638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4、停丧   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6779一般为三五日!(而隆林县金钟山乡有时停一两个月都有,以道公择日而定)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道公日夜念经文,给4884死者超度亡灵,   5、出殡   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后、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5809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7901葬的队伍在后面。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到达墓地后,下葬前,道公将一只带去的公鸡捧在手中。转了几转,放进墓坑里,以卜吉凶。道公还把带去的谷粒抛向空中!以6635表示死者到阴间能丰衣足食,随即将灵柩及陪葬物放下墓坑。先由孝男孝女填入一些泥土!之后他们及送葬队伍就转归路。由一些人在那里埋棺筑坟!在回来的路上。道公不得再敲锣打鼓、孝男孝女及送葬的、
藏族的民族风俗
  藏族风俗习惯的源头编辑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2856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1]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4790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雍仲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2]     婚丧习俗编辑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3613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4029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不经0519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饮食习惯编辑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民族禁忌编辑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9418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3055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0912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6076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服饰特色编辑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9511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2174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5355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余下全文>>。
阿昌族,傣族,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附加白族的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远近闻名!?     三月街     古代亦称观音市或观音会。据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夏历三月举行,地点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峰脚下。节日内容原是佛教庙会、举办隆重的讲经拜佛活动!近年来 ,已逐渐演变成物资交流会!每到会期、各族人民云集这里进行贸易,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     火把节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是白族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这天。每个村 寨都要竖立高大火把,各家立起小火把!夜幕降临、大小火把一齐点燃!犹如千万条火龙在 漫山遍野奔驰,2740人们游行田间!捕虫灭害!刚生婴儿的家庭。在大火把下请乡亲们喝"喜酒 "?祝贺母子平安,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届时白族群众朝拜金龟寺。圣源寺。崇圣寺。同时在寺庙前的草地上通宵尽情歌舞。     阿昌族每年都要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节日、这9278些节日习俗与附近汉族大同小异,此外、阿昌族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因地区的差异而略有不同。     "窝罗"节     "窝罗"节是梁河地区阿昌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梁河地区的阿昌族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围绕着"窝罗"台方如痴如醉地跳起窝罗舞、"窝罗"台高约1米,4米见方、中央矗着两块约6米高的牌坊!牌坊顶端中央架着一把巨大2232的木刻满弦弓箭!意示人类始祖遮帕麻用这把神箭射落了妖魔腊訇的假太阳,左牌坊顶端绘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右牌坊顶端绘着皓月碧空、太阳月亮下面绘制着阿昌妇女服饰的各种彩色图案、意示遮米麻给阿昌人民纺织的龙衣凤裙。节日从纪念人类始祖天公地母遮帕麻和遮米麻重整天地!为民除害。造福人类发展到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5477歌颂阿昌人民的幸福生活?节日期间各级领导前来祝贺。各民族代表队表演节目!还举行阿昌族的传统体育刀舞!棍术、拳术以及对歌,春灯等活动,节日欢快隆重。热闹非常。     会街     "会街"节主要盛行于户撒地区,又叫"阿露"节、每年0106农历九月初十举行!目的是喜庆丰收,这一天村村寨寨汇集到事先商定的场地、隆重举行节日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群众6733性的集体歌舞和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耍青棍等、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一会街的一项主要内容!阿昌族信小乘佛教。耍白象迎接他们最信奉的"个打马"菩萨的灵魂回到人间!解放后、阿昌族人民自己改革了全街!把会街集中到国庆节期间的三天中来过!盛大的封建宗教集会。变成了要白象欢庆佳节的活动,白象用木料做架,纸糊身,布做鼻。3775一人藏在白象肚里!双手来回拉动连着象鼻!带有滑轮的绳子。众人绕着5303白象跳象脚鼓舞、耍青龙,白象原来是为纪念他们信奉的"个打玛"(释迦牟尼)的灵魂回到人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现在!已把过去盛大的宗教集会变成了耍青龙,白象欢庆丰收的活动!德宏州人大在广泛征求阿昌族人民的意见后。决定把梁河地区的"窝罗"节和户撒地区的"会街"节合起来称"阿露窝罗"节,并法定为阿昌族传统节日,节日订在每年的3月20日! ......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