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中国姓氏起源 郑氏起源
冯的姓氏起源

中国姓氏起源 郑氏起源
  我国最早的姓氏出现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也会分为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了相互区别!也会有各自的名称!这种名称无疑是姓的雏形。但那时候还不曾出现文字,9518部落的名称只能靠口头传说下来,经历无数世代以后?开始有了文字记载,人们才能把这些最早的姓氏记录下来,   我国的夏代以前、曾有许多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活动在广阔的国土上、这些部落各有不同的始祖,他们是各部落的开创者,被后人奉为神圣。当做本人本神的英雄、如我国的黄帝。炎帝、唐尧等人,曾为开创各自的部落做出过突出贡献。不仅1542被本部落的人当做神明看待,而且名字也被用来当做部落的代号、这些代7618号无疑是做原始的的姓,后来各自部落又进9215一步繁衍为许多支族。这些名称显然也就是最早的氏、   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姓氏、一般认2106为出自商代的甲骨文中、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看、有“帚秦”,“帚楚”,“帚周”。“帚庞”等。其中的帚即后来的妇字。上述的秦。楚!周!庞等!也都5845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姓氏的一部分、   2729商周以后、由于人口增5862多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姓氏渐渐多了起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就成为今天我们使用的姓氏、   郑氏属地】   荥阳郡。即现在的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   【郑氏来历】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幼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省华县东)!建立了郑国、姬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朝政腐败。郑桓公听从一个名叫太史伯的人的计策。打算把家室和财产安置于洛水以东,黄8558河以南的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密县东南)两诸1753侯之间的一大片土地上,但这一切还未完成。郑桓公就在“犬戎之乱”中被杀。其子郑武公继承其父遗志,在帮助周平王东迁之时立了大功。被赏赐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贵族散迁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原国名为姓氏,即郑氏,   【郑氏名望】   郑姓发1603展历史中!名人相继、累世不绝、入《二十五史》者就达443位之多、先秦时!郑姓便出了一位水利专家郑国、他为秦国所修建的“郑国渠”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促进7227了秦国的繁荣富强。东汉时经学家郑玄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其学说被称“郑学”,流传甚广。在唐代!郑氏有九人曾任宰相一职。还有诗人郑谷、画家郑虔,名将郑畋等,到元代,即有著名的戏剧家郑光祖,郑廷玉,明朝时代!航海家郑和曾创下了七次通使西洋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0095横渡台湾海峡,从荷兰人手7265里夺回了宝岛台湾!给外国侵略者一记有力的打击。清朝的画家郑燮(号板桥)。以诗书画三绝名扬天下、是“扬州八怪”之一! 今天,以人口多寡来算。郑姓在百家姓中位列二十三位、。
冯姓起源
  冯系承周文王 派别多脉络清   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个孙子食采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采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冯姓虽然有好几位深具才华的人见诸史书、但是跟其他同样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较起来!在事功上还是多少有点逊色。至少,在当时熙熙攘攘的群雄并立局面中!姓冯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过“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然而。这个姓氏却繁衍4863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于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眉吐气,   现在!冯姓的派别相当多,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大致如下:   出于颍川(河南省禹州市)的冯氏!是东汉5251光武帝的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冯异就是著名的“大树将军”、曾经为光武帝平赤眉!击匈奴,军功彪炳!后来被封为阳夏侯。腾达非常。   上党(山西省)的冯氏,出自战国时韩国上党冯亭,后有汉代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冯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诸夷的大将。汉宣帝时。曾经出使西域各国,接连击败了莎车等国。后来又以破羌之功,被封为关内侯!   别外。福建长乐的冯姓。是宜都侯冯参的后代,京兆的冯氏,是燕王冯宏的后代!出自弘农(河南省)者!是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自河间(河北省)者。则为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像这样9627把族系的出处考据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在姓氏当中还是很少有的、姓冯的人士真是比别姓的人幸运了。   历史上知名的冯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较为人熟悉的冯道。他是五代那个乱糟糟的时代的人、曾经接连做了唐,晋。汉!周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显赫万分。然而。他那种不把丧君亡国之耻放在心上的行径、却为后人所鄙视!不过、如果仅从才华上来讲,冯道倒不失为一代能士!、
姓氏连的起源
  一、姓氏起源   连氏的起源有三:   1 出7207自远古颛顼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   、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0850  2 从官职而得来!出自春秋时期的芈姓、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   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   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二。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秦代置郡。所在地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东的地区。《郡   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记载、连氏望出上党郡,   堂号:   4730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   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7367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   、象冰一样透明,处理6202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   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好文章就要收藏:   上一篇:茹姓起源、
昝姓的姓氏起源
昝姓3337起源有: 源于子姓?出6276自商王朝初期土正朁单,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朁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出自商汤时期五卿之一的朁单,时任职掌水土之职的土正!殷商王朝以五行命官!在西周时期改称冬官正,就是后世所称的大司空!掌管冬官府司,成为周王朝的六卿之一,先秦时期的三公之一、“朁”字,在上古时期是“出人意表,特别,竟、乃”的意思!亦写作“曶”、表示为太阳忽然破云出现、义通“旸”。是夸讚某人做某事时常常出人意料!精彩之极。在秦始皇统一汉字时期,被宰相李斯规4542范为“朁”字,后在西汉时期有笔误者。写作“昝”!完全是“朁”的伪俗字!在朁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朁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后笔误为昝氏,以讹为正。世代相3731传至今,正确读音仍作qián(ㄑㄧㄢˊ),不可读作zǎn(ㄗㄢˇ)或cǎn(ㄘㄢˇ),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舅犯。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舅犯,是一个有谋略之臣!诡计多端。又直率不奸、在舅犯后裔子孙中!有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昝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zǎn(ㄗㄢˇ)。 源于地名,出3783自战国时期越国于朁?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于朁!古越国地名,东汉朝时期改称于潜县,就是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临安区于潜镇一带!在战国时期的周显王9047姬扁十四年(楚宣王熊良夫十二年,越王无馀之二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宣王灭越国,于朁成为楚国的县邑。于朁的住民中有以故名为姓氏者!称于朁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朁氏,形成朁氏一族。越国灭亡后、居于于朁的越国住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于朁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朁氏,于氏、楚灭越后再传七世至闽君姒摇。汉高祖刘邦复立越国。设置于朁县。到了西汉武帝刘彻元封二年(公元109年)。因于朁县在杭州湾地区!人们便将“朁4361”加上了“氵”偏旁!改为于潜县!其时、朁氏族人在不规化的汉字时代、多有笔误为昝氏。以阿为正!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仍作qián(ㄑㄧㄢˊ)。不可读作zǎn(ㄗㄢˇ)或cǎn(ㄘㄢˇ)、 源于蜀族。出自春秋时期蜀中有昝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蜀国昝氏部落!传说是四川土著的古老姓氏、其源待考!主要分布在蜀中地区蜀中昝部落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晋、楚,越文化进入蜀中,昝部落逐渐融合于它姓、只有迁离蜀中的昝部落族人以部落名为姓氏?称昝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zǎn(ㄗㄢˇ)。但人口非常稀少!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族中有叱卢氏。昝卢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巨集(元巨集)于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后,大力2063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期!叱卢氏。昝卢氏多改汉姓为昝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zǎn(ㄗㄢˇ)! 源于西羌族!出自唐朝时期甘州羌族土司、属于汉4280化改姓为氏、羌族昝氏,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汉姓。其中即有著名的大酋长昝插!昝君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率羌,蛮八千自来、即其5112部置叶州。1150用昝插为刺史?2076刻石大度山以纪功?”叶州,即今河南叶县!昝插后裔多在吐蕃王朝后期逐渐演化为白马羌,最后被世人称为藏族,在清朝时期,今甘肃省的甘南州临潭县的藏族土司即为昝氏。1628实际上是属于白马羌的一支?至民国初期、其世家仍为“昝土司”,今为藏族昝氏!其族人在今青海省的乐都县亦有分布。正确读音作zǎn(ㄗㄢˇ)、 ,
吴家的姓氏起源
  1。以吴国号为姓。出自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恭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泰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苏州!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0421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1235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6217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姓。称吴姓!2。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0474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得姓始祖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6457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迁徙分布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3221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
姓氏戴的起源
戴(Dài)姓源出7555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諡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死后被諡为戴公、戴公传子㧑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㧑以王父諡号为氏、称戴㧑。其子孙遂以9882諡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0935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殷氏改戴姓而来、据7339《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0472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
河图洛书的起源与传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伏羲受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1084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8655:“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4613”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帝尧得龙马图,《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大禹受洛书。《竹书纪2634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3000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成汤至洛得赤文!《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文王受洛书,应河图,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然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1598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其他传说之一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7998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9289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其他传说之二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时也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将会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时值大雾、隐约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动!连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涨、大鱼得以解救、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即《河图视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这就是传说的“洛书鱼献”,据传、得书的地点在洛阳汉魏故城南!旧伊洛河汇流处!其他传说之三唐尧时!尧带领众酋长东游于洛水!在太阳偏西时。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见洛水上光芒四起、有灵龟出而复隐、于是,尧便在洛水边修了一个祭坛!选择吉日良辰郑重其事的将璧玉沉入河底,稍倾。河底便光芒四射。1960接着又飞起一团云雾?在云雾中有喷气吐水之声、一阵大3499风过后。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水上漂过一个大龟壳。广袤九尺!绿色赤文。壳上平坦处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记录着各代帝王兴亡之数,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间传开、这就是传说的“灵龟”!其他传说之四传说虞舜时、舜习尧礼!沉璧于洛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龟负图书而出!接着一卷甲黄龙、舒图书于云畔。将赤文篆字以授舜,这就是传说的“黄龙负书”。其他传说之五传说禹时!禹治水来到洛河!见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这是说!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洛河出神龟、龟长1.2尺!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有的说,此即《尚书》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一歌颂洛龟负书给汉族带来了光明!龟书!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
“宅”的起源
  中国建筑风水起源、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尚书-召诏序》云:"2656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厝也"这是相阴宅。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择定地点, 先秦的贤君盘庚!公刘、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风水师很推崇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愕里子。传说他曾经预测自己的墓地两侧将会有天王宫殿,并已应验了! 先秦相宅没有什么禁忌、还发展成一种术数?也没有那么多迷信色彩,汉代是一个充斥禁忌的时代!有时日、方位。太岁、东西益宅,刑徒上坟等各种禁忌、墓上装饰有避邪用的百八。石兽!镇墓文。还出现了《移徙法》、《图宅术机》!《堪舆金匾》、《论宫地形》等有关风水的书籍! 魏晋产生了管辂,郭璞这样的宗师。管辂是三国时平原术上!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郭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隋朝宰相杨恭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前往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赏!当时相地最有名的是萧吉、他曾给皇后择吉地。他撰《相地要录》等书、 唐朝时,一般有文化的人7134都懂得风水、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师。其中以杨筠松最负盛名,他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6807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当时!风水在西7908北也盛行,敦煌一带有许多风水师!当地流传一本《诸杂推五胜阴阳宅图经》书中提倡房屋向阳!居高,邻水的原则。 宋徽宗相信风水!曾听信术上之言!垫高西北地势,以便得到多子之兆、宋时老百姓普遍讲究风水。宋代的风水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吴景鸾,傅伯通,徐仁旺、邹宽。张鬼灵,蔡元定,厉伯韶等都很有名、 传闻明代刘基最精于风水、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本世纪以来。风水学在旧中国是大有市场,解放后理论上受到沉重打击!实践5082中却还不断在加以运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使风水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说当代是风水整合更新时期!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评价和阐释。从而更好地让其为人类造福。。
韩国姓氏的本土起源
  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 三国时期开始使用 姓氏的 三国时期 不是指中国 是指朝鲜半岛 高勾丽 百济 新罗 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们的姓氏很像中国姓氏!。
董鄂氏的姓氏起源
  1345洞鄂源冬古河之名、后为部落名!最后成为姓氏,冬古河之名,最早见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明廷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的敕文中!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董鄂氏人先人、原居图们江上的瓦尔喀(今珲春)地方!其族源原是图门5984江流域的女真人?正统五年,随建州左卫西迁而到达明廷为之规5719定的范围之内,在冬古河上定居!遂以地为姓,称栋鄂氏!随着人口每每繁衍!而自成一部、称董鄂部!董鄂部属于建州女真。是建州左卫的一个部!后来成为著名建州五部中的的强部.、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